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2042发布日期:2018-08-07 23:0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和室外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至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的新鲜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由于室外的空气含有固体颗粒等杂质,由此,需要由新风机对室外空气进行净化,使得经过杀菌、消毒和过滤等措施的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得室内空气保持长久的洁净。

对于已有的吊顶式新风机,由于其处理量一般较大使得采用的风机产生的噪音比较大,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并且,由于室内空气相对于室外空气在夏天或冬天时二者存在的热量差偏大,如果通过全部直接将室内空气排出的方式保持室内外空气的循环平衡,会使得室内冷热量流失,影响设置在新风机内的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或者增加控制室内温度的装置的能耗。

因此,需要一种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其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内的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风机和用于净化空气的过滤装置。

所述设备本体构造成能够水平设置于室内的顶部的吊顶构件,并且包括位于第一端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位于第二端的室外进风口。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的高效过滤网,所述高效过滤网竖直设置,以使噪音在室内出风口处被降低。

其中,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分别地经由形成的外循环通路和内循环通路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以使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能够流通。

所述内循环通路设置有阀门,并且当阀门开启时,所述内循环通路在所述阀门之后与所述外循环通路合并形成共享通路,以使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经由所述共享通路同时或分别地进行净化。

优选地,所述风机包括形成所述共享通路一部分的进风机和设置在所述阀门的进口之前的排风机,所述高效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与所述进风机之间。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室外排风口,所述室外排风口和所述室外进风口分别地与室外排风管道和室外进风管道连通,所述阀门设置于连接所述室外排风管道和所述室外进风管道的管道内,以当所述阀门关闭时形成排风通路。

优选地,所述内循环通路的在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排风机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形成所述共享通路的一部分,并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机的上游的粗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以使空气依次进行初级、中级和高级过滤。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粗效过滤网之间。

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动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由于将高效过滤网竖直设置于室内出风口与风机之间,使得可以一定程度地在室内出风口处降低风机产生地噪音。

由于设置了内循环通路使得可以采用内循环和外循环功能同时或分别地对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净化,这样使得室内空气冷/热能量能够一定限度的保留,避免了冷/热能量的流失。并且可以通过设置开度来调节室内进风量,进而控制两者的风量比,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过滤的模式,并且选择上升梯度级别的三种过滤网,使得新风机能够更高效地净化空气,经测试,从新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能够达到PM2.5近似为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设备本体 11:室外进风口

12:室内进风口 13:室外排风口

14:室内出风口 15:隔板

16:分隔室

18:室外排风管道 19:室外进风管道

20:第一阀门 21:第二阀门

22:第三阀门

23:连通管道 31:新风机

32:排风机 40:第一粗效过滤网

41:第二粗效过滤网 42:中效过滤网

43:高效过滤网 50:热交换装置

60:二氧化碳传感器 61:电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吊顶式低噪音高效过滤新风净化机,其包括设备本体10、设置在设备本体10内的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的风机31和32、用于净化空气的过滤装置41至44和用于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50。空气能够经由风机31和32的驱动作用流通,经过热交换装置50、过滤装置41至44,进行净化。

风机31和32、过滤装置41至44和热交换装置50的设置是通过设备本体10内的多个隔板15来实现的,隔板15与设备本体10连接并将其分隔成相互连通的多个分隔室16,风机31和32、过滤装置41至44和热交换装置50分别地设置在分隔室16内或之间,使得能够形成为如图中所示的箭头标识出的外循环通路P1、内循环通路P2和排风通路P3。这样即可以通过外循环通路P1和排风通路P3的作用实现室内外空气的置换,又能够通过内循环通路P2使得室内空气冷/热能量能够一定限度的保留。

具体地,设备本体10包括位于第二端的室外进风口11和室外排风口13,以及位于第一端的室内进风口12和室内出风口14。室外进风口11和室内进风口12分别地经由形成的外循环通路P1和内循环通路P2与室内出风口14连通,以使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能够流通。室内进风口12经由形成的排风通路P3与室外排风口13连通,以能够外排室内空气。

室外进风口11和室外排风口13处分别地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室外排风管道18和室外进风管道19,室外排风管道18和室外进风管道19构造成向室外延伸,以将空气能够排至室外。

本优选实施方式的设备本体10构造成能够水平设置于室内的顶部的吊顶构件,换句话说,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新风机为吊顶新风机。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用于使得空气从设备本体10的第二端向室内出风口14流动的进风机31和使得室内空气能够经由室内进风口12进入至设备本体10内的排风机32。进风机31和排风机32优选采用直流无刷变频电机,能够使得节能量控制在40%以上。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型号相同或不同的风机。

过滤装置包括自第二端至第一端依次布置的两个粗效过滤网40和41、中效过滤网42和高效过滤网43,以使空气依次进行初级、中级和高级过滤。粗效过滤网41优选采用过滤空气中70%的颗粒物达到PM10指标的过滤网,并且还能够阻挡蚊虫、毛发等杂质。中效过滤网42优选采用过滤空气中99.5%的颗粒物达到PM2.5指标的过滤网。高效过滤网43优选采用能够过滤空气中99.9%的固体颗粒达到PM2.5指标的过滤网。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过滤的模式,并且选择上升梯度级别的三种过滤网,使得新风机能够更高效地净化空气,经测试,从新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能够达到PM近似为零。

热交换装置50设置在第一粗效过滤网40和第二粗效过滤网41之间,并且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入或离开热交换装置50时,经由两个粗效过滤网40和41进行过滤,以免污染物被引入至热交换装置50内,影响热交换效率,以及影响下游的进风机31、排风机32的正常运行。

具体地,设备本体10内自第二端至第一端依次彼此连通地布置为位于室外进风口11的下游的第一粗效过滤网41、热交换装置50、第二粗效过滤网44、中效过滤网42、进风机31和高效过滤网43,空气依次经由上述各装置而流通。排风机32位于与热交换装置50和室外排风口12之间。

优选地,进风机31靠近室内出风口14设置,并且高效过滤网竖直设置于室内出风口14与进风机31之间,这样可以使得噪音一定程度地在室内出风口14处被降低。

内循环通路P2设置有第一阀门20,并且当第一阀门20开启时,内循环通路P2在第一阀门20之后与外循环通路P1合并形成共享通路P12,以使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经由共享通路P12同时或分别地进行净化。也就是说,内循环通路P2和外循环通路P1在第一阀门20之后由不同的分支通路合并成一个通路。室外排风口13设置在设备本体10的位于第一阀门20和排风机32之间的部分处,内循环通路P2和排风通路P3初始为一个通路,在排风机32之后形成为不同的分支通路,以使新风机实现内外循环和外排风功能。

具体地,第一阀门20设置于连接室外排风管道18和室外进风管道19的连通管道23内,当第一阀门20关闭时,形成排风通路P3。共享通路P12大致由第一粗效过滤网40处到室内出风口14处之间的各装置、各部件所形成。当第一阀门20处于关闭状态时,新风机能够开启外循环和外排风功能。当其处于打开状态时,新风机能够同时开启外循环和内循环功能,可以根据第一阀门20的开度来调节室内进风量,进而控制两者的风量比。

当然为更好地控制内外循环的风量比,优选地,室外进风管道19和室外排风管道18上分别地设置有第二阀门21和第三阀门22,以调节室外进风量和室外排风量。第一阀门20、第二阀门21和第三阀门22可以为电动阀,可以通过设置新风机的控制系统来实现三者的开度调节。

进一步地,内循环通路P2的在室内进风口12和排风机32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二氧化碳传感器60。二氧化碳传感器60可以由设置在设备本体10上的电控装置61控制,还可以由控制系统远程操控。这样可以根据检测的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值,设定需要的内外循环的风量比,再对第一阀门20和/或第二阀门21的开度进行调节。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传感器60与两个阀门通过控制系统设置成联动控制模式,以使新风机的调节更智能化。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