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6813发布日期:2018-08-14 18: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浮动盘管热交换器内的盘管往往只具有一个浮动盘管,然后将浮动盘管的两端直接焊接在热交换器的冷媒或热媒的出入口处,浮动盘管安装比较麻烦,且当浮动盘管损坏后,只能将整个管束全部切割下来后进行更换,更换成本较高;同时这样单一的盘管,换热效率往往较低,由于盘管不能调节进入盘管内的热媒流量,这样对热交换器筒体内的水温就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盘管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降低盘管安装时间和更换成本,且它可以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盘管、集液管和六个接头组件,其中三个接头组件固定在分液管上,另外三个接头组件固定在集液管上,所述盘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上端分别与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一一连接,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下端分别与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一一连接,分液管的外壁上固定有与分液管的内孔相通的热媒进口,集液管的外壁上固定有与集液管的内腔相通的热媒出口;所述分液管上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三者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包括置于内孔内的调节杆,调节杆的左端铰接在内孔的左侧壁上,调节杆穿过内孔的左侧壁的伸出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伺服电机固定在分液管的左侧外壁上,调节杆的右端铰接在铰接座上,铰接座固定在内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调节杆的中部成型有螺杆,螺杆上螺接有三个线性布置的遮挡轮,遮挡轮的外壁压靠在内孔的内壁上,遮挡轮的外壁上成型有矩形槽,矩形槽插套在矩形条上,矩形条固定在内孔的内壁上,三个遮挡轮一一位于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的右侧;所述分液管的左侧外壁上固定有电机罩,伺服电机置于电机罩内,所述电机罩的右端面和分液管的左侧外壁之间夹持有密封垫;所述内孔的左侧壁和调节杆的左端外壁之间设有油封;

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固定在集液管或分液管上的柱体和锁紧螺母,柱体成型有盘管套孔,第一螺旋盘管或第二螺旋盘管或第三螺旋盘管的一端插套在与其对应的一个接头组件的柱体的盘管套孔内,柱体的外壁上成型有外壁螺纹和锥部,锥部上成型有若干开口槽,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成型有内壁螺纹和锥孔,内壁螺纹螺接在外壁螺纹上,锥孔的内壁压靠在锥部的外壁上。

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三者的管径、螺距和圈数一致。

所述盘管套孔的内径与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第三螺旋盘管三者的管径配合连接,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两端端部各套接有一个“O”型圈,“O”型圈置于盘管套孔的内壁上的圆形凹槽内。

所述遮挡轮的宽度大于盘管套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盘管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降低盘管安装时间和更换成本,且它可以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关于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关于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关于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调热媒流量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1、盘管2、集液管3和六个接头组件4,其中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分液管1上,另外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集液管3上,所述盘管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上端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下端分别与集液管3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分液管1的外壁上固定有与分液管1的内孔101相通的热媒进口11,集液管3的外壁上固定有与集液管3的内腔相通的热媒出口31;所述分液管1上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所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与接头组件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置于内孔101内的调节杆51,调节杆51的左端铰接在内孔101的左侧壁上,调节杆51穿过内孔101的左侧壁的伸出端与伺服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伺服电机52固定在分液管1的左侧外壁上,调节杆51的右端铰接在铰接座53上,铰接座53固定在内孔10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调节杆51的中部成型有螺杆511,螺杆511上螺接有三个线性布置的遮挡轮58,遮挡轮58的外壁压靠在内孔101的内壁上,遮挡轮58的外壁上成型有矩形槽581,矩形槽581插套在矩形条54上,矩形条54固定在内孔101的内壁上,三个遮挡轮58一一位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的右侧;所述分液管1的左侧外壁上固定有电机罩55,伺服电机52置于电机罩55内,所述电机罩55的右端面和分液管1的左侧外壁之间夹持有密封垫56;所述内孔101的左侧壁和调节杆51的左端外壁之间设有油封57;

所述接头组件4包括固定在集液管3或分液管1上的柱体41和锁紧螺母42,柱体41成型有盘管套孔411,第一螺旋盘管21或第二螺旋盘管22或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一端插套在与其对应的一个接头组件4的柱体41的盘管套孔411内,柱体41的外壁上成型有外壁螺纹412和锥部413,锥部413上成型有若干开口槽414,所述锁紧螺母42的内壁成型有内壁螺纹421和锥孔422,内壁螺纹421螺接在外壁螺纹412上,锥孔422的内壁压靠在锥部413的外壁上。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的管径、螺距和圈数一致。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盘管套孔411的内径与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的管径配合连接,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两端端部各套接有一个“O”型圈43,“O”型圈43置于盘管套孔411的内壁上的圆形凹槽内。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遮挡轮58的宽度大于盘管套孔411的孔径。

工作原理:第一,将分液管1和集液管3的中部焊接在热交换器的筒体的侧壁上,热媒进口11和热媒出口31置于筒体的外侧,盘管2置于筒体内;第二,热媒从热媒进口11进入到分液管1的内孔101内,然后经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口组件4的盘管套孔411分别进入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内的热媒与筒体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后再经集液管3上的三个接口组件4进入到集液管3的内腔301内,最后经热媒出口31流出;第三,当需要调节热媒流量时,开启伺服电机52,伺服电机52带动调节杆51转动,调节杆51的螺杆511带动三个遮挡轮58沿矩形条54左移,三个遮挡轮58遮挡住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的盘管套孔411,通过调节伺服电机52的输出轴转过的圈数来确定遮挡轮58挡住盘管套孔411的遮挡面积,从而调节进入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热媒流量。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