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1636发布日期:2018-08-14 16:4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的应用十分广泛,已逐渐成为人们夏天里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空调器在以制冷模式运行的过程中,若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会远远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此时室内机极易产生凝露问题,进而出现空调吹水或者室内机面板滴水的情况,大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是通过室内温度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去判断室内机的凝露程度,并在室内机达到凝露条件时,控制室内机采取相应的防凝露措施。虽然这种防凝露控制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室内机易产生凝露的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这种防结露控制方法的参数采集过程是依托设置在室内机和室内换热器盘管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的,对传感器的精确度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厂家需要使用成本更高的传感器完成对参数的精确采集,显然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空调器的成本,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其次,参数的采集在进入室内机的空气分流均匀的情况下比较准确,但是在空调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积尘等原因,进入室内机中的空气分流必然会出现大小不均的情况,此时,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盘管上的温度传感器仅仅可以采集当前设置位置的盘管温度,而其它流路的温度则无法准确采集,进而导致参数的采集出现偏差,影响判断结果。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存在的成本高、效果差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室内风机和室内换热器,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比较室内湿度值与相对湿度阈值的大小;

在所述室内湿度值大于所述相对湿度阈值的情况下,每隔第一预设时段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一电流平均值;

计算当前预设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的第一比值;

比较所述第一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大小;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具体包括使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第一设定开度,并且/或者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频率降低至第一设定频率。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一比值与所述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比值不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维持当前运行模式,不执行防凝露模式。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定开度为50步。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定频率为所述压缩机的额定频率的80%。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0.85-0.95之间的任意值。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相对湿度阈值为70%-100%之间的任意值。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之后,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还包括:

每隔第二预设时段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二电流平均值;

计算当前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与上一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的第二比值;

比较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大小;

根据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防凝露模式。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所述第二比值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二比值不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退出所述防凝露模式;或者

在所述第二比值小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空调器维持当前运行模式,不退出防凝露模式。

在上述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1.05-1.15之间的任意值。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比较室内湿度值与相对湿度阈值的大小;在室内湿度值大于相对湿度阈值的情况下,每隔第一预设时段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一电流平均值;计算当前预设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的第一比值;比较第一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大小;根据第一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通过在空调器制冷运行并且室内湿度值大于相对湿度阈值时每隔第一预设时段获取一次室内风机在的第一电流平均值并计算该第一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的比值,然后将第一比值与第一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防凝露模式,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取消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条件下,仅通过连续采集室内风机的第一电流平均值并计算第一电流平均值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之间的比值的方式,有效地判断空调器是否出现凝露以及凝露的程度,并且在空调器出现凝露时,自动进入防凝露模式,以防止凝露出现、减小凝露程度或消除空调凝露。这是因为空调器在工作时,在相同的风机转速下,电机的负荷是确定的,而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出现凝露现象时,室内风机的风阻会增加,相应的电机的电流就会减小,也就是室内风机在一个预设时段的电流平均值会相对于预设电流值衰减,因此相比于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流平均值之间的比值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空调的凝露程度。也就是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不仅提高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防凝露的效果,而且还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节省了空调器的成本,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采用电流平均值进行判断的方式,还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电流值不稳定而导致空调器误判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判断精度和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中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相对湿度阈值是以85%进行描述的,但是该相对湿度阈值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在湿度大的地区,相对湿度阈值可以设置成80%或75%,在相对干燥的地区,相对熟读与之又可以设置成90%或更高。

通常空调器都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中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等,室外机中设置有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等。而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工作时一旦空气湿度大于一定阈值,室内机极易产生凝露问题,进而出现空调吹水或者室内机面板滴水等现象,大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逻辑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过程中,比较室内湿度值与相对湿度阈值的大小,例如通过在空调器内设置湿度传感器的方式采集室内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与预设的相对湿度阈值比较,其中,相对湿度阈值不小于70%且不大于100%,优选地为85%,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由于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相对湿度低于70%,因此将相对湿度阈值的最低值设置为70%,而优选85%是由于在空气湿度大于85%时,空调器更容易产生凝露,当然,对于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该优选值可以上下浮动;

s200、在室内湿度值大于相对湿度阈值的情况下,每隔第一预设时段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例如,第一预设时段可以为30s或1min,在室内湿度值大于85%时,证明室内环境容易使空调器产生凝露,此时需要连续获取空调器在一段时间内的第一平均电流值对空调器是否凝露作进一步判断,因此可以每隔30s或1min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如每隔10s获取一个电流值,并计算每个1min内获取的六个电流值的平均值作为对应的第一预设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当然,第一预设时段和获取次数可以根据具体操作环境进行调整;

s300、计算当前预设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1的第一比值in/in-1,也就是说,在连续获取到至少两个第一预定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后,计算当前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与紧邻的上一个时段第一电流平均值in-1的第一比值in/in-1;

s400、比较第一比值in/in-1与第一设定阈值的大小,优选地,第一设定阈值为0.85-0.95之间的任意值,例如设定阈值为0.9,比较每个第一比值in/in-1是否小于0.9;

s500、根据第一比值in/in-1与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例如,在in/in-1<0.9时,证明此时当前的第一预定时段的第一电流值平均值in相对于上一个预定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1下降较多,此时空调器即将产生凝露或已经产生凝露,需要通过进入相应的防凝露操作防止空调产生凝露或凝露程度严重。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获取一次室内风机在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并计算该第一电流平均值in相对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1的比值in/in-1,然后将第一比值in/in-1与第一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并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进入相应的防凝露模式,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取消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条件下,仅通过连续采集室内风机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并计算第一电流平均值in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1之间的比值in/in-1的方式,有效地判断空调器是否出现凝露以及凝露的程度,并且在空调器出现凝露时,自动进入防凝露模式,以防止凝露出现、减小凝露程度或消除空调凝露。这是因为空调器在工作时,在相同的风机转速下,电机的负荷是确定的,而在室内换热器的盘管出现凝露现象时,室内风机的风阻会增加,相应的电机的电流就会减小,也就是室内风机在一个预设时段的电流平均值会相对于预设电流值衰减,因此相比于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流平均值in之间的比值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空调的凝露程度。而且采用平均值进行判断的方式,还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电流值不稳定而导致空调器误判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判断精度和运行稳定性。

参照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500又可以进一步包括:

1)在第一比值in/in-1不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空调器维持当前运行模式,不执行防凝露模式。在第一比值in/in-1不小于设定阈值时,证明此时虽然室内湿度较大,但是室内风机在当前的预设时段内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相对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1下降的并不多,也就是室内风机的风阻并未增加或增加幅度较小,没有凝露的风险,因此此时控制空调器维持当前运行模式,不执行防凝露模式。

2)在第一比值in/in-1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具体包括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第一设定开度,并且/或者控制压缩机的频率降低至第一设定频率。在第一比值in/in-1小于设定阈值时,证明此时室内风机在当前的预设时段内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相对于上一时段的第一电流平均值in-1下降较多,即室内风机的风阻增加较大,室内机有凝露风险或已经产生凝露,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凝露的出现或降低凝露的程度。此时可以控制电子膨胀阀开度增大第一设定开度(如第一设定开度为50步或60步等),并且同时控制压缩机频率降低至第一设定频率(如第一设定频率为压缩机当前频率的80%或70%等)。当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大时,可以有效提高蒸发温度,也即提高蒸发压力,又由于蒸发温度的提高会使得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升高,由此当盘管温度接近或超过露点温度时,便可以有效缓解凝露状况。当压缩机降频运行后,室内机的制冷量下降,因而室内换热器的盘管温度也会升高,由此当盘管温度升高到露点温度以上时,可以有效缓解凝露状况。而同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增大第一设定开度和压缩机降频运行,则可以加快盘管温度的升高速度,进而快速缓解凝露状况。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中退出防凝露模式的流程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进入防凝露模式后,防凝露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s600、每隔第二预设时段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与s200类似地,第二预设时段也可以为30s或1min或其余时间,在进入防凝露模式时,可能对空调的制冷效果产生影响,此时需要连续获取空调器在一段时间内的第二平均电流值以判断空调器是否可以退出防凝露模式,因此可以每隔30s或1min获取一次室内风机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如每隔10s获取一个电流值,并计算每个1min内获取的六个电流值的平均值作为对应的第二预设时段的电流平均值im;

s700、计算当前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与上一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1的第二比值im/im-1,也就是说,在连续获取到至少两个第二预定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1和im后,计算当前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与紧邻的上一个时段第二电流平均值im-1的第二比值im/im-1;

s800、比较第二比值im/im-1与第二设定阈值的大小;优选地,第二设定阈值为1.05-1.15之间的任意值,例如设定阈值为1.1,比较每个第二比值im/im-1是否大于1.1;

s900、根据第二比值im/im-1与第二设定阈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空调器退出防凝露模式,例如,在im/im-1≥1.1时,证明此时当前的第二预定时段的第二电流值平均值im相对于上一个预定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1上升较多,此时空调器的凝露已经缓解或消除,此时可以及时退出防凝露模式,以减小该模式对制冷效果带来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900又可以进一步包括:

1)在第二比值im/im-1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空调器维持当前运行模式,不退出防凝露模式。在第二比值im/im-1小于设定阈值时,证明此时凝露状态仍旧没有得到一定缓解,即室内风机在当前的预设时段内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相对于上一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1上升的并不多,也就是室内风机的风阻并未减小或减小的幅度较小,仍有凝露的风险,因此此时控制空调器维持当前运行模式,不退出防凝露模式。

2)在第二比值im/im-1不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空调器退出防凝露模式,在第二比值im/im-1不小于设定阈值时,证明此时室内风机在当前的预设时段内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相对于上一时段的第二电流平均值im-1上升较多,即室内风机的风阻减小较大,室内机的凝露风险已经得到缓解或消除,因此此时需及时退出防凝露模式,以减小进入防凝露模式对原本的制冷效果带来的影响。

上述控制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条件下,有效地判断空调器是否出现凝露,并且在判断结果为空调器出现凝露时快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或缓解凝露状况。在进入防凝露模式时,还能够有效判断凝露状况是否得到缓解,并且在得到缓解时及时退出防凝露模式,以减小对制冷效果的影响。这种控制方式不仅节省了空调器的成本,还大幅提高了判断精度,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上述控制方式的优点还在于,无论是已出厂的空调器还是未出厂的空调器,只需通过升级软件即可解决空调器的凝露问题,既节省了用户的空调器升级成本,也有利于空调器的市场推广。而且采用计算电流平均值进行判断的方式,还能有效地避免由于电流值不稳定等因素而导致空调器误判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判断精度和运行稳定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有理由对本控制方法进行合理地调整,以便本发明方法能够适用于更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在空调器出现凝露时,除了增大电子膨胀阀开度、降低压缩机频率的控制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增大室内风机转速的方式缓解凝露,如控制室内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行。当室内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行时,能够加快室内空气与室内散热器的换热,进而快速提高盘管温度,由此盘管温度能够快速升高到露点温度以上,以快速缓解凝露状况。此外,以上三种缓解凝露的控制方式还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以便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都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防凝露效果。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