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圈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1594发布日期:2018-08-14 16:3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圈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内风叶与导风圈的内壁之间通常需留有一定间隙,空调室外机工作时,风叶吹出的气流会有部分经过该间隙流失,从而减小了风叶的有效做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气量流失、风叶有效做功更大的导风圈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导风圈结构,应用于空调器,所述导风圈结构包括:

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内设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壁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降噪孔。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沿所述导风圈的轴向延伸,且间隔排布于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壁,相邻的凸起结构之间形成导流槽。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具有沿所述导风圈的径向上相连接的顶壁和侧壁,所述多个降噪孔开设于所述顶壁和/或侧壁。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内形成有空腔,所述降噪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的空腔内填充有吸音件。

可选地,所述导风圈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或,

所述导风圈开设有连通其内壁和外壁的通孔,所述凸起结构还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凸起结构部分安装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开口由所述通孔显露于所述导风圈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导风圈的径向上的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底边和一侧边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30°≤a≤90°。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导风圈的径向上的高度h的范围为:2mm≤h≤6mm。

可选地,所述降噪孔为圆形孔,所述降噪孔的直径r的范围为:1mm≤r≤2mm。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的导风圈结构,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圈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连接于所述前面板的出风口处,并将所述过风通道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风机,所述风机的风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导风圈结构,所述导风圈结构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内设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壁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降噪孔;或,

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导风圈结构,所述导风圈结构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内设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的内壁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降噪孔,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壳体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圈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连接于所述前面板的出风口处,并将所述过风通道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于导风圈的过风通道内壁设置有凸起结构,应用于空调器时,该凸起结构可减少过风通道的内壁和风叶之间的间隙,并能阻挡部分由风叶吹出的气流从过风通道的内壁和风叶之间的间隙流失,如此,减小了风叶吹出的气流流经过风通道的内壁的风量损失,从而提升了风叶的有效做功。并且,通过于凸起结构位于过风通道内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降噪孔,在气流通过过风通道的内壁并流经凸起结构时,该降噪孔可有效地降低流经过风通道的内壁的湍流噪音,达到了降噪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外机另一视角(前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空调室外机又一视角(后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风圈结构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导风圈结构100,应用于空调器,导风圈结构100包括:

导风圈10,导风圈10内设有过风通道101,过风通道101的内壁设有凸起结构20,凸起结构20位于过风通道101内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降噪孔201。

本申请中,导风圈10设置呈圈状结构,导风圈10的圈内形成过风通道101,定义导风圈10位于过风通道101内的表面为内壁,导风圈10与内壁相背的表面为外壁,导风圈10在其轴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导风圈10沿出风方向上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其中该出风端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壳体相连接,并将过风通道101连通至空调室外机200的出风口。如图1和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导风圈结构100应用于空调室外机200,该空调室外机200还包括壳体210,壳体210内形成有容置腔,壳体210具有前面板211,前面板211开设有出风口2111,导风圈10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置腔内且连接于前面板211的出风口2111处,并将过风通道101和出风口2111连通。该空调室外机200的风机的风叶至少部分容纳于导风圈10的过风通道101内,为了避免风叶转动时碰到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等原因,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和风叶之间需设置一间隙,工作时,通过风叶的转动以驱动空气从导风圈10的过风通道101吹出空调室外机200以外,当然,空气流动也会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0的数量为优选设置为多个,可选地,相邻的降噪孔201之间均呈等间距设置,如此,可增加降噪孔201的均匀地降低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湍流,提升降噪效果;相邻的凸起结构20之间等间距设置,如此,可使得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气流能均匀地分散排出。凸起结构20沿导风圈10的径向上的截面可设置呈四边形、梯形、多边形、以及其他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等等。当然,凸起结构20内部还可设置为实心或者内部设置有腔体等;降噪孔201主要用于降低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湍流噪音,如此,降噪孔201可设置为盲孔或者设置为与凸起结构20内的腔体连通的通孔等等,当然,降噪孔201的形状可设置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等等。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于导风圈10的过风通道101内壁设置有凸起结构20,应用于空调器时,该凸起结构20可减少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和风叶之间的间隙,并能阻挡部分由风叶吹出的气流从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和风叶之间的间隙流失,如此,减小了风叶吹出的气流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风量损失,从而提升了风叶的有效做功。并且,通过于凸起结构20位于过风通道101内的表面间隔开设有多个降噪孔201,在气流通过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并流经凸起结构20时,该降噪孔201可有效地降低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湍流噪音,达到了降噪的作用。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所示,凸起结构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20沿导风圈10的轴向延伸,且间隔排布于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相邻的凸起结构20之间形成导流槽(未标示)。

本申请中凸起结构20的呈长条形结构,如图3所示凸起结构20的长度方向沿导风圈10的轴向设置,并且凸起结构20沿导风圈10的轴向延伸,其中该凸起结构20的长度可小于或等于导风圈10沿其轴向上的厚度。相邻的凸起结构20之间形成的导流槽内可给部分气流通过,具有导流的作用。

相邻的凸起结构20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优选为小于等于5mm。如此,设置相邻的凸起结构20之间的间距可尽量做到更小,使得凸起结构20达到较佳的减少气量损失的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所示,凸起结构20具有沿导风圈10的径向上相连接的顶壁和侧壁,多个降噪孔201开设于顶壁和/或侧壁。也就是说,凸起结构20的顶壁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降噪孔201。如此,在顶壁设置降噪孔201时,气流流经该凸起结构20的顶壁时可减少流经该顶壁表面的湍流产生的噪音;在侧壁设置降噪孔201时,气流流经该凸起结构20的侧壁时可减少流经该侧壁表面的湍流产生的噪音;当然,同时在顶壁和侧壁设置降噪孔201可使得凸起结构20减少湍流产生噪音的效果更佳。

请参照图3所示,凸起结构20沿导风圈10的径向上的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底边和一侧边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优选为:30°≤a≤90°。如此,凸起结构20设置呈尖劈状,其截面优选呈等腰梯形,并且夹角a设置为30°≤a≤90°时,凸起结构20减少风量损失、降低湍流噪音的效果更佳。

请参照图5,凸起结构20内形成有空腔202,降噪孔201与空腔202连通。如此,该空腔202内具有安装容纳空间,降噪孔201连通至空腔202内可使得降噪孔201降低湍流噪音的效果更佳。

凸起结构20的空腔202内填充有吸音件30。当然,吸音件30可采用具有吸音性能的材质做成,其材质可采用多孔吸声材料,譬如:有机纤维材料、麻棉毛毡、无机纤维材料、玻璃棉、岩棉、矿棉,脲醛泡沫塑料,氨基甲酸脂泡沫塑料等,然并不限于此。如此,气流流经凸起结构20的表面并通过降噪孔201,空腔202内的的吸音件30能够减弱流经凸起结构20位于过风通道101内的表面的湍流产生噪音,达到降噪的作用。

结合图4所示,导风圈10呈圈状结构,并且导风圈10在其轴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导风圈10沿出风方向上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其中该出风端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壳体210相连接,并连通至空调室外机200的出风口。如此,在壳体210的内壁和导风圈10的外壁之间形成一区域,风叶工作转动时产生的气流有部分会流至该区域,并在该区域中形成涡流,从而产生涡流噪音。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较佳实施方案中,导风圈10的外壁开设有与空腔202连通的通孔102。

本实施方案中,导风圈10与凸起结构20可设置为一体结构,具体应用中,导风圈10与凸起结构20可应用冲压等工艺一体成型,结合图5所示,该方案中,空腔202在导风圈10外壁一侧的开口与导风圈10外壁处通孔102的周缘平齐,也就是说导风圈10的外壁表面呈弧形的平整表面,该外壁均匀间隔开设通孔,通孔连通空腔202。通过于空腔202内设置吸音件30,吸音件30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空腔202内而不会从通孔102掉出,吸音件30通过通孔102显露于导风圈10的外壁,吸音件30可减弱导风圈10的外壁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壳体210的内壁(具体为图4所示的前面板211)之间的形成的涡流,有效降低了导风圈10的外壁与壳体210内壁之间由于涡流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案中,导风圈10开设有连通其内壁和外壁的通孔102,凸起结构20还开设有与空腔202连通的开口203,凸起结构20部分安装于通孔102内且开口203由通孔102显露于导风圈10的外壁。结合图5所示,该方案中,凸起结构20设置为一独立部件,凸起结构20通过胶粘、卡接、螺接等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导风圈10,具体为连接于导风圈10的通孔102内,如此,通过于空腔202内设置吸音件30,吸音件30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空腔202内而不会从开口203掉出,吸音件30通过开口203显露于导风圈10的外壁,可减弱导风圈10的外壁与空调室外机200的壳体210的内壁(具体为图4所示的前面板211)之间形成的涡流,有效降低了导风圈10的外壁与壳体210内壁之间由于涡流产生的噪音。

如图3所示,凸起结构20沿导风圈10的径向上的高度h的范围为:2mm≤h≤6mm。如此,凸起结构20可减少风叶与导风圈10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可达到较佳的减少风量损失的效果。

如图3所示,降噪孔201为圆形孔,降噪孔201的直径r的范围优选为:1mm≤r≤2mm。如此设置,降噪孔201能够达到较佳的降低降低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湍流噪音的效果。

请结合参照图1至5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200,该空调室外机200包括导风圈结构100,该导风圈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外机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室外机200还包括壳体210,壳体210内形成有容置腔(未图示),壳体210具有前面板211,前面板211开设有出风口2111,导风圈10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置腔内且连接于前面板211的出风口2111处,并将过风通道101和出风口2111连通。当然,前面板211和导风圈10之间可通过卡接、螺接或焊接等等方式固定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前面板211和导风圈10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应用中可通过冲压等工艺将前面板211和导风圈10冲压成型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空调室外机200还包括安装于容置腔内的风机,风机的风叶至少部分位于过风通道101内。其中,空调室外机200工作时,壳体210内的风叶转动产生气流,该气流大部分流经过风通道101并通过出风口2111排出于壳体210外,此外,会有部分气流流向壳体210内壁和导风圈10的外壁之间的区域处。本方案中凸起结构20的设置可减少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和风叶之间的间隙,并能阻挡部分由风叶吹出的气流从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和风叶之间的间隙流失,提升风叶的有效做功。并且,在气流通过过风通道101的内壁并流经凸起结构20时,降噪孔201可有效地降低流经过风通道101的内壁的湍流噪音,达到了降噪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导风圈结构100,该导风圈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如此,空调器可设置为一体机结构,譬如窗机等等。

或,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200,空调室外机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如此,该空调器设置为分体机结构,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200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