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4759发布日期:2018-12-08 06:0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辊道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辊道窑在传动方面只有电动机过载保护,没有可检测传动机构是否正常运转的装置。而目前传动机构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链条脱落、齿轮松动、打滑现象,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传动电动机仍会正常运转,不会停止进砖,如果发现不及时就会出现烧结材料堆叠现象,甚至发生堵窑事故,而堵窑会断掉大量辊棒,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烧结材料在烧成过程中,如相邻辊棒变速易导致烧结材料挤压变形,影响产品质量。

现有技术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不够完善,由于工作环境的温度在1200℃左右,因此,辊棒在运转的过程中容易烧断,当辊棒烧断时未能及时切断电源,容易造成堵窑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进口、辊棒、启停装置、支撑架,所述的进口设于启停装置上并与启停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启停装置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

所述的启停装置由轴驱动杆、驱动轴、机械驱动机构、动力装置、传动机构、检测装置、气缸驱动装置、卡杆机构、压差装置组成;

所述的轴驱动杆与驱动轴均设有五个以上并且二者两两间隔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轴安装在辊棒上,所述的驱动轴与传动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与机械驱动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机械驱动机构与动力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与检测装置机械配合,所述的卡杆机构与机械驱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装置通过压差装置与卡杆机构机械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机械驱动机构由齿轮、扇形转盘、第一驱动杆、滑动腔、滑块、滑块驱动杆、第一旋转杆、旋转杆固定座、第二驱动杆组成,所述的扇形转盘的外边缘为齿状边,所述的齿轮与扇形转盘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驱动杆固定在扇形转盘上,所述的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杆中央,所述的第一旋转杆安装在旋转杆固定座上,所述的第一旋转杆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设于滑动腔中并与滑动腔滑动配合,所述的滑块与滑块驱动杆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滑块驱动杆通过第二驱动杆与传动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齿轮与动力装置机械配合,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齿轮转动,齿轮与扇形转盘相啮合,扇形转盘旋转并推动第一驱动杆带动第一旋转杆转动,从而使得滑块在第一旋转杆的作用下在滑动腔中滑动,当滑块在滑动腔中向右滑动时,推动滑块驱动杆通过第二驱动杆驱动传动机构运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动力装置由一号锥形轮、第一转轴、二号锥形轮、电机、电机转轴、三号锥形轮、第二转轴组成,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锥形轮、三号锥形轮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并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通过三号锥形轮与第一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一号锥形轮安装在齿轮中,所述的第二转轴与检测装置机械连接,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以及二号锥形轮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得齿轮与检测装置运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传动机构由第三驱动杆、第一固定杆、第二旋转杆、第一固定轴、环形轨道、第四驱动杆、固定盘组成,所述的第三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驱动杆与第二旋转杆以及第四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驱动轴上,所述的第四驱动杆的一端被第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在固定盘中央,所述的固定盘上设有环形轨道,所述的环形轨道内嵌在固定盘上,所述的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并且互相平行将固定盘固定,在第二驱动杆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驱动第四驱动杆带动第二旋转杆转动,使得第二旋转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在环形轨道上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驱动杆推动驱动轴转动,实现辊棒自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检测装置由固定红外线照射头、第一固定连接杆、环形固定座、转轮、传动带、活动红外线照射头、固定槽、照射头固定座、凸起、四号锥形轮组成,所述的固定红外线照射头设有两个并通过第一固定连接杆固定安装在环形固定座上,所述的两个环形固定座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的转轮设有两个并与传动带机械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红外线照射头设有两个并安装在传动带上,所述的活动红外线照射头固定在照射头固定座,所述的照射头固定座设有凸起并与凸起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凸起与固定槽相卡合,所述的固定槽固定安装在传动带上,所述的四号锥形轮设于转轮,所述的转轮通过四号锥形轮与第二转轴机械连接,在第二转轴以及四号锥形轮的作用下,转轮转动从而使得传动带运行,两个活动红外线照射头循环对辊棒进行检测,当发现辊棒异常,将信号反馈到电路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气缸驱动装置由一号杆、二号杆、连接头、气缸驱动杆、电路板、气缸、气缸固定座、杆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组成,所述的一号杆、二号杆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头上,所述的气缸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座上,所述的气缸驱动杆与气缸机械配合,所述的气缸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一号杆上,所述的一号杆、二号杆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杆座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两段端分别固定在二号杆与第一连接杆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压差装置机械连接,气缸带动气缸驱动杆做活塞运动并带动一号杆随之运动,并通过连接头使得二号杆随之运动,二号杆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运动,第二连接杆驱动压差装置运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卡杆机构由第一卡槽、第一环形扣、活动块、一号腔、第一弹簧、导向轮、连接线、第二环形扣、第二弹簧、卡杆组成,所述的第一卡槽设于活动块靠近压差装置的一侧上,所述的第一卡槽与压差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固定设于活动块上,所述的活动块在一号腔中运动,所述的活动块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一号腔内壁上,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形扣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轮固定在第二环形扣上,所述的第二环形扣与卡杆底部机械焊接,所述的卡杆与旋转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卡杆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当活动块与压差装置分离,活动块失去阻力,向下运动,第一弹簧受力收缩,通过连接线拉动卡杆向下运动,使得卡杆与旋转杆分离,使得旋转杆可以正常工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压差装置由第二固定轴、第一活动杆、第二固定杆、第三连接杆、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u型密封腔、压块组成,所述的第二固定轴贯穿第一活动杆中央并将其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卡槽相配合,所述的第一活动杆远离第一卡槽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与压块垂直焊接,所述的压块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u型密封腔的两个端口上,所述的第四固定杆与压块垂直焊接,所述的第四固定杆远离压块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固定杆与u型密封腔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杆固定在第三固定杆上,另一端贯穿并固定在第二连接杆中央,在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第四固定杆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压块向下运动,使得另一压块向上运动并推动第二固定杆向上,第二固定杆带动第一活动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同向运动,使得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卡槽分离。

有益效果

本发明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陶瓷从进口进入,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以及二号锥形轮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得齿轮与检测装置运行,在第二转轴以及四号锥形轮的作用下,转轮转动从而使得传动带运行,两个活动红外线照射头循环对辊棒进行检测,当发现辊棒异常,将信号反馈到电路板上,气缸带动气缸驱动杆做活塞运动并带动一号杆随之运动,并通过连接头使得二号杆随之运动,二号杆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运动,第二连接杆驱动压差装置运行,在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第四固定杆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压块向下运动,使得另一压块向上运动并推动第二固定杆向上,第二固定杆带动第一活动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同向运动,使得第一活动杆与第一卡槽分离,当活动块与压差装置分离,活动块失去阻力,向下运动,第一弹簧受力收缩,通过连接线拉动卡杆向下运动,使得卡杆与旋转杆分离,使得旋转杆可以正常工作,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齿轮转动,齿轮与扇形转盘相啮合,扇形转盘旋转并推动第一驱动杆带动第一旋转杆转动,从而使得滑块在第一旋转杆的作用下在滑动腔中滑动,当滑块在滑动腔中向右滑动时,推动滑块驱动杆通过第二驱动杆驱动传动机构运行,在第二驱动杆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驱动第四驱动杆带动第二旋转杆转动,使得第二旋转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在环形轨道上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驱动杆推动驱动轴转动,实现辊棒自转,当卡杆与第一旋转杆上的卡槽相卡合,可以使得辊棒停止运转。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通过机械驱动机构、动力装置、传动机构、检测装置、气缸驱动装置、卡杆机构、压差装置共同作用下,可以在辊棒出现异常时及时停止辊棒运行,从而避免造成堵窑事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的启停装置第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的启停装置第二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的启停装置第三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口-1、辊棒-2、启停装置-3、支撑架-4、轴驱动杆-301、驱动轴-302、机械驱动机构-303、动力装置-304、传动机构-305、检测装置-306、气缸驱动装置-307、卡杆机构-308、压差装置-309、齿轮-3031、扇形转盘-3032、第一驱动杆-3033、滑动腔-3034、滑块-3035、滑块驱动杆-3036、第一旋转杆-3037、旋转杆固定座-3038、第二驱动杆-3039、一号锥形轮-3041、第一转轴-3042、二号锥形轮-3043、电机-3044、电机转轴-3045、三号锥形轮-3046、第二转轴-3047、第三驱动杆-3051、第一固定杆-3052、第二旋转杆-3053、第一固定轴-3054、环形轨道-3055、第四驱动杆-3056、固定盘-3057、固定红外线照射头-3061、第一固定连接杆-3062、环形固定座-3063、转轮-3064、传动带-3065、活动红外线照射头-3066、固定槽-3067、照射头固定座-3068、凸起-3069、四号锥形轮-30610、一号杆-3071、二号杆-3072、连接头-3073、气缸驱动杆-3074、电路板-3075、气缸-3076、气缸固定座-3077、杆座-3078、第一连接杆-3079、第二连接杆-30710、第一卡槽-3081、第一环形扣-3082、活动块-3083、一号腔-3084、第一弹簧-3085、导向轮-3086、连接线-3087、第二环形扣-3088、第二弹簧-3089、卡杆-30810、第二固定轴-3091、第一活动杆-3092、第二固定杆-3093、第三连接杆-3094、第三固定杆-3095、第四固定杆-3096、u型密封腔-3097、压块-309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进口1、辊棒2、启停装置3、支撑架4,所述的进口1设于启停装置3上并与启停装置3机械连接,所述的启停装置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4上;

所述的启停装置3由轴驱动杆301、驱动轴302、机械驱动机构303、动力装置304、传动机构305、检测装置306、气缸驱动装置307、卡杆机构308、压差装置309组成;

所述的轴驱动杆301与驱动轴302均设有五个以上并且二者两两间隔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轴302安装在辊棒2上,所述的驱动轴302与传动机构305机械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305与机械驱动机构303机械配合,所述的机械驱动机构303与动力装置304机械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304与检测装置306机械配合,所述的卡杆机构308与机械驱动机构303活动连接,所述的气缸驱动装置307通过压差装置309与卡杆机构308机械连接。

所述的机械驱动机构303由齿轮3031、扇形转盘3032、第一驱动杆3033、滑动腔3034、滑块3035、滑块驱动杆3036、第一旋转杆3037、旋转杆固定座3038、第二驱动杆3039组成,所述的扇形转盘3032的外边缘为齿状边,所述的齿轮3031与扇形转盘3032相啮合,所述的第一驱动杆3033固定在扇形转盘3032上,所述的第一驱动杆30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旋转杆3037中央,所述的第一旋转杆3037安装在旋转杆固定座3038上,所述的第一旋转杆3037与滑块3035固定连接,所述的滑块3035设于滑动腔3034中并与滑动腔3034滑动配合,所述的滑块3035与滑块驱动杆3036机械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的滑块驱动杆3036通过第二驱动杆3039与传动机构305机械配合,所述的齿轮3031与动力装置304机械配合,在动力装置304的作用下,齿轮3031转动,齿轮3031与扇形转盘3032相啮合,扇形转盘3032旋转并推动第一驱动杆3033带动第一旋转杆3037转动,从而使得滑块3035在第一旋转杆3037的作用下在滑动腔3034中滑动,当滑块3035在滑动腔3034中向右滑动时,推动滑块驱动杆3036通过第二驱动杆3039驱动传动机构305运行。

所述的动力装置304由一号锥形轮3041、第一转轴3042、二号锥形轮3043、电机3044、电机转轴3045、三号锥形轮3046、第二转轴3047组成,所述的第一转轴3042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锥形轮3041、三号锥形轮3046机械配合,所述的二号锥形轮3043安装在第一转轴3042上并与电机转轴3045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3045与电机3044电连接,所述的第二转轴3047通过三号锥形轮3046与第一转轴3042机械配合,所述的一号锥形轮3041安装在齿轮3031中,所述的第二转轴3047与检测装置306机械连接,电机3044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3045以及二号锥形轮3043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转轴3042转动,从而使得齿轮3031与检测装置306运行。

所述的传动机构305由第三驱动杆3051、第一固定杆3052、第二旋转杆3053、第一固定轴3054、环形轨道3055、第四驱动杆3056、固定盘3057组成,所述的第三驱动杆3051与第二驱动杆3039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驱动杆3051与第二旋转杆3053以及第四驱动杆305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驱动杆3056的另一端固定在驱动轴302上,所述的第四驱动杆3056的一端被第一固定轴3054贯穿并固定在固定盘3057中央,所述的固定盘3057上设有环形轨道3055,所述的环形轨道3055内嵌在固定盘3057上,所述的第一固定杆3052设有两个并且互相平行将固定盘3057固定,在第二驱动杆3039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3051驱动第四驱动杆3056带动第二旋转杆3053转动,使得第二旋转杆3053与之相连接的一端在环形轨道3055上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驱动杆3056推动驱动轴302转动,实现辊棒2自转。

所述的检测装置306由固定红外线照射头3061、第一固定连接杆3062、环形固定座3063、转轮3064、传动带3065、活动红外线照射头3066、固定槽3067、照射头固定座3068、凸起3069、四号锥形轮30610组成,所述的固定红外线照射头3061设有两个并通过第一固定连接杆3062固定安装在环形固定座3063上,所述的两个环形固定座3063呈对称结构设立,所述的转轮3064设有两个并与传动带3065机械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红外线照射头3066设有两个并安装在传动带3065上,所述的活动红外线照射头3066固定在照射头固定座3068,所述的照射头固定座3068设有凸起3069并与凸起3069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凸起3069与固定槽3067相卡合,所述的固定槽3067固定安装在传动带3065上,所述的四号锥形轮30610设于转轮3064,所述的转轮3064通过四号锥形轮30610与第二转轴3047机械连接,在第二转轴3047以及四号锥形轮30610的作用下,转轮3064转动从而使得传动带3065运行,两个活动红外线照射头3066循环对辊棒2进行检测,当发现辊棒2异常,将信号反馈到电路板3075上。

所述的气缸驱动装置307由一号杆3071、二号杆3072、连接头3073、气缸驱动杆3074、电路板3075、气缸3076、气缸固定座3077、杆座3078、第一连接杆3079、第二连接杆30710组成,所述的一号杆3071、二号杆3072的一端均固定在连接头3073上,所述的气缸3076固定安装在气缸固定座3077上,所述的气缸驱动杆3074与气缸3076机械配合,所述的气缸驱动杆3074的一端固定在一号杆3071上,所述的一号杆3071、二号杆3072远离连接头307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杆座3078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079的两段端分别固定在二号杆3072与第一连接杆3079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079与压差装置309机械连接,气缸3076带动气缸驱动杆3074做活塞运动并带动一号杆3071随之运动,并通过连接头3073使得二号杆3072随之运动,二号杆3072通过第一连接杆3079、带动第二连接杆30710运动,第二连接杆30710驱动压差装置309运行。

所述的卡杆机构308由第一卡槽3081、第一环形扣3082、活动块3083、一号腔3084、第一弹簧3085、导向轮3086、连接线3087、第二环形扣3088、第二弹簧3089、卡杆30810组成,所述的第一卡槽3081设于活动块3083靠近压差装置309的一侧上,所述的第一卡槽3081与压差装置309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3082固定设于活动块3083上,所述的活动块3083在一号腔3084中运动,所述的活动块3083与第一弹簧3085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3085的一端固定在一号腔3084内壁上,所述的连接线308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形扣3082上,另一端绕过导向轮3086固定在第二环形扣3088上,所述的第二环形扣3088与卡杆30810底部机械焊接,所述的卡杆30810与旋转杆3037活动连接,所述的卡杆30810与第二弹簧3089固定连接,当活动块3083与压差装置309分离,活动块3083失去阻力,向下运动,第一弹簧3085受力收缩,通过连接线3087拉动卡杆30810向下运动,使得卡杆30810与旋转杆3037分离,使得旋转杆3037可以正常工作。

所述的压差装置309由第二固定轴3091、第一活动杆3092、第二固定杆3093、第三连接杆3094、第三固定杆3095、第四固定杆3096、u型密封腔3097、压块3098组成,所述的第二固定轴3091贯穿第一活动杆3092中央并将其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杆3092与第一卡槽3081相配合,所述的第一活动杆3092远离第一卡槽308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杆3093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杆3093与压块3098垂直焊接,所述的压块3098设有两个并且分别安装在u型密封腔3097的两个端口上,所述的第四固定杆3096与压块3098垂直焊接,所述的第四固定杆3096远离压块3098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30710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三固定杆3095与u型密封腔3097外壁垂直焊接,所述的第三连接杆3094固定在第三固定杆3095上,另一端贯穿并固定在第二连接杆30710中央,在第二连接杆30710的作用下,第四固定杆3096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压块3098向下运动,使得另一压块3098向上运动并推动第二固定杆3093向上,第二固定杆3093带动第一活动杆3092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同向运动,使得第一活动杆3092与第一卡槽3081分离。

陶瓷从进口1进入,电机3044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3045以及二号锥形轮3043的作用下,驱动第一转轴3042转动,从而使得齿轮3031与检测装置306运行,在第二转轴3047以及四号锥形轮30610的作用下,转轮3064转动从而使得传动带3065运行,两个活动红外线照射头3066循环对辊棒2进行检测,当发现辊棒2异常,将信号反馈到电路板3075上,气缸3076带动气缸驱动杆3074做活塞运动并带动一号杆3071随之运动,并通过连接头3073使得二号杆3072随之运动,二号杆3072通过第一连接杆3079、带动第二连接杆30710运动,第二连接杆30710驱动压差装置309运行,在第二连接杆30710的作用下,第四固定杆3096带动与之相连接的压块3098向下运动,使得另一压块3098向上运动并推动第二固定杆3093向上,第二固定杆3093带动第一活动杆3092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同向运动,使得第一活动杆3092与第一卡槽3081分离,当活动块3083与压差装置309分离,活动块3083失去阻力,向下运动,第一弹簧3085受力收缩,通过连接线3087拉动卡杆30810向下运动,使得卡杆30810与旋转杆3037分离,使得旋转杆3037可以正常工作,在动力装置304的作用下,齿轮3031转动,齿轮3031与扇形转盘3032相啮合,扇形转盘3032旋转并推动第一驱动杆3033带动第一旋转杆3037转动,从而使得滑块3035在第一旋转杆3037的作用下在滑动腔3034中滑动,当滑块3035在滑动腔3034中向右滑动时,推动滑块驱动杆3036通过第二驱动杆3039驱动传动机构305运行,在第二驱动杆3039的作用下,第三驱动杆3051驱动第四驱动杆3056带动第二旋转杆3053转动,使得第二旋转杆3053与之相连接的一端在环形轨道3055上转动,从而带动第四驱动杆3056推动驱动轴302转动,实现辊棒2自转,当卡杆30810与第一旋转杆3037上的卡槽相卡合,可以使得辊棒2停止运转。

本发明所述的电机3044由正反转电路控制。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辊道窑辊棒检测装置不够完善,由于工作环境的温度在1200℃左右,因此,辊棒在运转的过程中容易烧断,当辊棒烧断时未能及时切断电源,容易造成堵窑事故,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通过机械驱动机构303、动力装置304、传动机构305、检测装置306、气缸驱动装置307、卡杆机构308、压差装置309共同作用下,可以在辊棒2出现异常时及时停止辊棒2运行,从而避免造成堵窑事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