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器人整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928发布日期:2019-02-19 18:1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器人整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能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器人整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中提供了一种采用集热梭吸收太阳能的方法,该方法把集热梭包裹在一个小圆球内,集热梭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圆梭形,如图10所示,集热梭为石英凸透镜,再把一定数量的小圆球封装在一个集热球内,在集热球内设置进出水口,水根据收到集热梭聚焦的热量变化而不断通过流动相互交换热量,小圆球可以在水的流动中翻滚,这样集热梭的角度任意变化,而且整个圆球中存在轴向和径向旋转任意角度的集热梭,可以聚焦三个维度的多角度的太阳光,每个集热梭都可以自由转变角度,因而减少了在同一时段内采能器件上绝大部分太阳光采能材料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降低了对太阳光采能材料资源的浪费。

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把集热梭包覆于小圆球内的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器人整机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器人整机系统,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封装机,多个封装机同一侧设有一条传送带,用于收集制作好的集热梭。

封装机包括机架、底板、旋转放料装置和模具成型装置,所述底板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旋转放料装置、模具成型装置均安装在底板上;

所述旋转放料装置包括旋转驱动电机、凸轮分度器和转盘,所述凸轮分度器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通过一个电机支架固定凸轮分度器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凸轮分度器的入力轴连接,所述转盘与凸轮分度器的出力轴连接,所述转盘上间隔布置有一个吸盘支架、一个热熔支架、一个模具连接柄,所述吸盘支架、热熔支架、模具连接柄的另一端均沿径向伸出设置,所述吸盘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吸料电机,所述吸料电机的输出端向下穿过所述支架后连接有真空吸盘,所述热熔支架的另一端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内壁上安装有发热圈,所述模具连接柄的另一端设有圆环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固定有凸模体,所述凸模体包括圆柱状的本体、半球状的上凸模和半球状的下凸模,所述上凸模、下凸模相对固定在本体的顶面、底面,所述上凸模、下凸模的半径相等并小于本体的半径;

所述模具成型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顶板、胶料热熔构件、上滑动构件和下滑动构件,四个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顶板固定在四个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所述胶料热熔构件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上滑动构件包括上驱动气缸和上滑动板,所述上驱动气缸固定在顶板上,所述上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后与上滑动板的一侧面连接,所述上滑动板相对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上凹模;所述下滑动构件包括下驱动气缸和下滑动板,所述下驱动气缸固定在底板的底面,所述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底板后与下滑动板的一侧面连接,所述下滑动板相对的另一侧面固定有下凹模;所述胶料热熔构件连接有送料主管,所述送料主管的一端穿过顶板后与所述胶料热熔构件连接,所述送料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上软管和下软管;所述上凹模、下凹模分别设有与上凸模、下凸模配合的凹槽及与凹槽连通的进料通道,所述上软管通过进料头与上凹模内的进料通道连通,所述下软管通过进料头与下凹模内的进料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凸模体的本体的顶面对称设有第一凸柱、所述凸模体的本体的底面对称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上凹模设有与所述凸柱配合的第二圆孔,所述下凹模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配合的第二凸柱。

其中,所述上滑动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导向轴,两个所述上导向轴的一端均固定在上滑动板上,两个所述上导向轴的另一端均通过直线轴承与顶板滑动连接后向上伸出。

其中,所述下滑动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导向轴,两个所述下导向轴的一端均通过直线轴承与底板滑动连接并向上伸出与下滑动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下导向轴的另一端均向下延伸。

其中,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于底板上并位于所述旋转放料装置的一侧,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两个动力滚筒,所述传送带盘绕在两个所述动力滚筒上并首尾相连,所述动力滚筒的两端分别轴接在一个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底板上。

其中,还包括卸料槽,所述卸料槽固定在底板上并位于所述旋转放料装置相对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发热圈、真空吸盘、凸模体间隔布置在转盘上,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发热圈、真空吸盘、凸模体有序进行与上凹模、下凹模配合,首先将凸模体转动至与上凹模、下凹模配合形成半球形的球壳,然后通过真空吸盘将集热梭放入下凹模内成型后的球壳,然后通过发热圈加热融化,将上凹模、下凹模内的球壳合并球体,实现集热梭的封装,完成集热球的制作,然后再通过真空吸盘将制作好的集热球转移出工作区;本发明机械化操作,且结构简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旋转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模具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模具成型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凸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凸模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上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下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集热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底板;30-凸模体;301-本体;302-上凸模;303-下凸模;31-旋转驱动电机;32-凸轮分度器;33-转盘;34-吸盘支架;35-热熔支架;36-模具连接柄;37-吸料电机;38-真空吸盘;39-发热圈;41-支撑柱;42-顶板;43-胶料热熔构件;44-上凹模;45-下凹模;461-上驱动气缸;462-上滑动板;471-下驱动气缸;472-下滑动板;51-传送带;6-卸料槽;a-封装机;b-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器人整机系统,包括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封装机a,多个封装机同一侧设有一条传送带b,用于收集制作好的集热梭。

封装机包括机架1、底板2、旋转放料装置和模具成型装置,所述底板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旋转放料装置、模具成型装置均安装在底板2上;

所述旋转放料装置包括旋转驱动电机31、凸轮分度器32和转盘33,所述凸轮分度器32固定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31通过一个电机支架固定凸轮分度器32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凸轮分度器32的入力轴连接,所述转盘33与凸轮分度器32的出力轴连接,所述转盘33上等间隔布置有一个吸盘支架34、一个热熔支架35、一个模具连接柄36,所述吸盘支架34、热熔支架35、模具连接柄36的另一端均沿径向伸出设置,所述吸盘支架34的另一端安装有吸料电机37,所述吸料电机37的输出端向下穿过所述支架后连接有真空吸盘38,所述热熔支架35的另一端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内壁上安装有发热圈39,所述模具连接柄36的另一端设有圆环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固定有凸模体30,所述凸模体30包括圆柱状的本体301、半球状的上凸模302和半球状的下凸模303,所述上凸模302、下凸模303相对固定在本体301的顶面、底面,所述上凸模302、下凸模303的半径相等并小于本体301的半径,所述本体301、上凸模302、下凸模303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模具成型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41、顶板42、胶料热熔构件43、上滑动构件和下滑动构件,四个所述支撑柱41的一端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顶板42固定在四个所述支撑柱41的另一端,所述胶料热熔构件43固定在所述顶板42上;所述上滑动构件包括上驱动气缸461和上滑动板462,所述上驱动气缸461固定在顶板42上,所述上驱动气缸461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42后与上滑动板462的一侧面连接,所述上滑动板462相对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上凹模44;所述下滑动构件包括下驱动气缸471和下滑动板472,所述下驱动气缸471固定在底板2的底面,所述下驱动气缸471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底板2后与下滑动板472的一侧面连接,所述下滑动板472相对的另一侧面固定有下凹模45;所述胶料热熔构件43连接有送料主管,所述送料主管的一端穿过顶板42后与所述胶料热熔构件43连接,所述送料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上软管和下软管;所述上凹模44、下凹模45分别设有与上凸模302、下凸模303配合的凹槽及与凹槽连通的进料通道,所述上软管通过进料头与上凹模44内的进料通道连通,所述下软管通过进料头与下凹模45内的进料通道连通。

具体地,电机支架呈框形设置,联轴器设于电机支架内,使用时,旋转驱动电机31驱动,带动凸轮分度器32工作,凸轮分度器32带动转盘33旋转,转盘33旋转带动模具连接柄36转动至与上凹模44、下凹模45对齐,并且凸模体30位于上凹模44与下凹模45之间,然后上驱动气缸461、下驱动气缸471工作,带动上凹模44、下凹模45相向运动进行合模,上凹模44与上凸模302配合,下凹模45与下凸模303配合,然后胶料热熔构件43向上凹模44、下凹模45上的凹槽注入胶料,在上凹模44、下凹模45内注塑出半球形的球壳;然后上凹模44、下凹模45收回,同时将集热梭放置在真空吸盘38的下方,然后吸料气缸带动真空吸盘38下探并吸住集热梭,真空吸盘38吸住集热梭后,吸料气缸带动真空吸盘38收回,然后转盘33转动,使真空吸盘38位于上凹模44与下凹模45之间,然后所述吸料气缸再次驱动,使真空吸盘38下探至下凹模45内,同时真空吸盘38松开集热梭,将集热梭放置在下凹模45内形成的半球形的球壳内;然后转盘33再次转动,使发热圈39位于上凹模44与下凹模45之间,然后上凹模44、下凹模45再次相向移动,进行合模,上凹模44内的球壳与下凹模45内的球壳接缝处在发热圈39的作用下融化两者的边缘,实现呈球体状的封装,即将集热梭封装在球体状的胶料内,完成制作集热球工序;然后下凹模45收回,带动封装好的集热球向下移动,然后上凹模44向上收回,同时转盘33带动发热圈39移开,并使真空吸盘38位于下凹模45的上方,然后真空吸盘38下探并吸住封装好的集热球,在转盘33的带动下,封装好的集热球转移出工作区;重复上述步骤,可连续进行集热梭的封装。

本实施例将发热圈39、真空吸盘38、凸模体30间隔布置在转盘33上,通过转盘33的转动,使发热圈39、真空吸盘38、凸模体30有序进行与上凹模44、下凹模45配合,首先将凸模体30转动至与上凹模44、下凹模45配合形成半球形的球壳,然后通过真空吸盘38将集热梭放入下凹模45内成型后的球壳,然后通过发热圈39加热融化,将上凹模44、下凹模45内的球壳合并球体,实现集热梭的封装,完成集热球的制作,然后再通过真空吸盘38将制作好的集热球转移出工作区;本实施例机械化操作,且结构简单,效率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凸模体30的本体301的顶面对称设有第一凸柱、所述凸模体30的本体301的底面对称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上凹模44设有与所述第一凸柱配合的第二圆孔,所述下凹模45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配合的第二凸柱;具体地,在所述上凹模44、下凹模45与所述凸模体30配合工作时,所述第一凸柱插入所述第二圆孔内,及所述第二凸柱插入所述第一圆孔内,使上凹模44与凸模体30配合更牢固,下凹模45与凸模体30配合更牢固,利于胶料在上凹模44及下凹模45内形成半球形的球壳。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滑动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导向轴,两个所述上导向轴的一端均固定在上滑动板462上,两个所述上导向轴的另一端均通过直线轴承与顶板42滑动连接后向上伸出;具体地,在所述上驱动气缸461带动所述上凹模44上下移动时,两个所述上导向轴也会跟着上下移动,使所述上凹模44上下移动时更稳定,使所述上凹模44更准确与所述凸模体30或下凹模45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下滑动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导向轴,两个所述下导向轴的一端均通过直线轴承与底板2滑动连接并向上伸出与下滑动板47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下导向轴的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具体地,在所述下驱动气缸471带动所述下凹模45上下移动时,两个所述下导向轴也会跟着上下移动,使所述下凹模45上下移动时更稳定,使所述下凹模45更准确与所述凸模体30或上凹模44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于底板2上并位于所述旋转放料装置的一侧,所述送料装置包括传送带51和两个动力滚筒,所述传送带51盘绕在两个所述动力滚筒上并首尾相连,所述动力滚筒的两端分别轴接在一个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底板2上;具体地,将集热梭依次放置传送带51上,然后所述动力滚筒转动,使传送带51转动,带动集热梭移动至所述真空吸盘38的下方,便于所述真空吸盘38抓取集热梭,机械传动送料,效率更高,更方便。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卸料槽6,所述卸料槽6固定在底板2上并位于所述旋转放料装置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旋转放料装置、模具成型装置均位于所述送料装置与所述卸料槽6之间;具体地,当集热梭封装好,即制作好的集热球在所述真空吸盘38的带动下,移动至卸料槽6的上,然后所述真空吸盘38下探并将集热球放置在卸料槽6,由所述卸料槽6转移出工作区,结构更合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