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7610发布日期:2019-01-28 12:4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或者存在出风口风速过高的缺陷,或者通过扩大空调器的出风口以减缓出风口的气流速度,达到降低空调器出风口风速的目的;但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从本质上避免空调器的风流直吹人体的缺陷,有必要作出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空调器的风流直吹人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位于所述出风口出且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以及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件及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与所述第一叶片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叶片形成第一出风道;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与所述第二叶片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叶片形成第二出风道。优选的,所述第一叶片的端部或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二叶片的端部或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叶片可绕第一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二叶片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自由端与连接端,所述第二导风件亦包括自由端与连接端,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连接端均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第一增压件与第二增压件,所述第一增压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增压件亦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增压件与所述第二增压件形成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道均与所述风道连通。优选地,所述分流装置还包括分流锥,所述分流锥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出风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件的可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60°;所述第二导风件的可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70°。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150°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壳体可滑动连接或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门板亦与所述壳体可滑动或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一门板及第二门板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轮组件及换热器,所述风轮组件及换热器置于所述壳体内。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可旋转的导风装置与分流装置,将空调器的风流分别引入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与传统的固定式出风道相比,可旋转的导风装置与分流装置形成的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扩大了空调器的送风角度,通过调节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形成的夹角,从第一出风道与第二出风道吹出的风流能够避开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室内形成环抱式送风,避免了空调器风流直吹人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风流路线图;图3为空调器导风装置的可转动角度示意图;图4为空调器分流结构的可转动角度示意图;图5为空调器正面送风示意图;图6为空调器右送风示意图;图7为空调器左送风示意图;图8为空调器的环抱式送风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42第二门板21第一导风件51第一增压件22第二导风件52第二增压件31第一叶片60风轮组件32第二叶片70换热器33分流锥80风道34第一旋转轴91第一出风道35第二旋转轴92第二出风道41第一门板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一并参照图1-9,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上设有出风口(图中未标示);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所述第一叶片31与所述第二叶片32位于所述出风口出且均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以及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件21及第二导风件22,所述第一导风件21位于与所述第一叶片31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叶片31形成第一出风道91;所述第二导风件22位于与所述第二叶片32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叶片32形成第二出风道92。在较佳实施例中,分流装置将空调器吹出的风流均分为两股气流,分别进入第一风道80与第二风道80,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分别与所述壳体10可转动连接,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形成的夹角可调节;通过调节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的夹角,空调器可实现常规送风及环抱式送风。在环抱式送风模式下,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呈v形,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均靠近或贴靠在壳体10的表面,而第一出风道91由第一叶片31与第一导风件21形成,第二出风道92由第二叶片32与第二导风件22形成,因此,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亦呈v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的表面为曲面,在附壁引流效应下,第一出风道91与第二出风道92内的风流具有贴向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表面流动的趋势,风流从第一出风道91与第二出风道92流出后趋向于依照其从空调器流出的方向流动,并向两侧扩散,因此能够避开中央位置,使得人的主要活动区域不受空调器的风流直吹也能实现调节温度的效果。作为变形,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的表面并不仅限于曲面的形式,如,平面亦可。在常规送风模式下,第一导风件21、第二导风件22、第一叶片31及第二叶片32在空调器处于持续送风的过程中可转动,此时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不再保持v形,与第一导风件21、第二导风件22同方向转动,当第一叶片31、第二叶片32及第一导风件21均偏向第二导风件22时为右送风(如,图6),此时风流全部吹向右侧;当第一叶片31、第二叶片32及第一导风件21均远离第二导风件22时为左送风(如图7),此时风流全部吹向左侧;当第一叶片31偏向第一导风件21、第二叶片32偏向第二导风件22时,空调器的风流全部吹向正面(如图5),为正面送风。相比于常规的固定式风道空调器,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旋转式导风结构能够扩大空调器的送风角度,在保证常规送风的同时,实现环抱式送风,使空调器吹出的风流避开人的主要活动区域,避免风流直吹人体。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需要在常规送风模式与环抱式送风模式间进行调节。如图2、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31的端部或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旋转轴34,所述第二叶片32的端部或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旋转轴35,所述第一叶片31可绕第一旋转轴34转动,所述第二叶片32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35转动。通过设置于第一叶片31端部或中间位置的第一旋转轴34及设置于第二叶片32的端部或中间位置的第二旋转轴35,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可根据用户选择的送风模式进行旋转,使第一叶片31与第一导风件21形成第一出风道91,第二叶片32与第二导风件22形成第二出风道92,实现空调器的送风及分流功能。具体地,所述第一导风件21包括自由端与连接端,所述第二导风件22亦包括自由端与连接端,所述第一导风件21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风件22的连接端均与所述壳体1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件2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导风件22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的可转动设置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角度比常规空调器更大,配合可转动的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本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可实现常规送风与环抱式送风两种工作模式。当空调器处于环抱式送风模式下,第一叶片31与第二叶片32呈v形,第一导风件21与第二导风件22均靠近或贴靠在壳体10的表面,风流从第一出风道91与第二出风道92流出后趋向于依照其从空调器流出的方向流动,并向两侧扩散,因此能够避开送风区域的中央位置,使得人的主要活动区域不受空调器的风流直吹也能实现调节温度的效果。请参照图3及图4,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第一增压件51与第二增压件52,所述第一增压件51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增压件52亦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增压件51与所述第二增压件52形成风道80,所述第一出风道91与所述第二出风道92均与所述风道80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风轮组件60及换热器70,所述风轮组件60及换热器70置于所述壳体10内。在本实施例中,风轮组件60将经过换热器70处理的空气送入所述风道80,第一增压件51与第二增压件52对风流增压,使经过换热器70的风吹出出风口后能够充斥空调器预设的区域。第一出风道91及第二出风道92分别与所述风道80连通,在环抱式送风模式下,风从风道80流出后被第一叶片31及第二叶片32均匀分配进第一出风道91及第二出风道92。可以理解的,从风道80流出的风流也可非均匀地分配进第一出风道91及第二出风道9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装置还包括分流锥33,所述分流锥33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且位于所述出风道80内。通过分流锥33,风从风道80流出后被均匀分配进第一出风道91及第二出风道92,可以理解的,从风道80流出的风流也可非均匀地分配进第一出风道91及第二出风道92。如图3、图4,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件21的可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60°;所述第二导风件22的可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70°;所述第一叶片31与所述第二叶片32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150°当第一导风件21及第二导风件22形成的角度达到最大时,空调器的送风区域达到最大,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式风道空调器,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旋转式导风结构空调器的送风范围更大。第一导风件21的可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60°,第二导风件22的可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70°,第一叶片31与所述第二叶片32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150°,使得空调器既能够实现常规送风也能够实现环抱式送风,用户可根据需要在常规送风模式与环抱式送风模式间进行调节;如图1,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门板41与第二门板42,所述第一门板41与所述壳体10可滑动连接或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门板42亦与所述壳体10可滑动或可转动连接。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装置(图中未标示),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叶片31、第二叶片32、第一门板41及第二门板42电连接。通过第一门板41与壳体10可滑动连接或可转动连接、第二门板42与壳体10可滑动或可转动连接,第一门板41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根据第一导风件21的转动自动调整位置,第二门板42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根据第二导风件22的转动自动调整位置,使得风流从第一出风道91及第二出风道92流出后可无阻碍地进入空调器的预设区域,实现温度调节,并有效阻止异物进入空调器,以免阻碍空调器的正常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