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型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9084发布日期:2019-01-14 18:5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源热泵型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型冷却塔。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闭式冷却塔还是开式冷却塔,工业冷却塔还是民用冷却塔等各类冷却塔。都是将热传给空气,再排入到大气环境中。对环境产生各种污染,且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冷却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型冷却塔,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源热泵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和设于冷却塔本体内的风机、布水器装置、填料结构和集水池,还包括换热器和地源热泵系统,所述换热器设于集水池内,所述地源热泵系统通过泵与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风机入口处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阀门与泵的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布水器装置入口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设于填料结构入口管道上的第二电磁阀,所述布水器装置的入口管道、填料结构的入口管道均通过一连通管道与集水池连接,所述通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集水池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结构为干湿两用填料结构,所述干湿两用填料结构包括盘管式换热器和泼溅板,所述泼溅板倾斜的设置于所述盘管式换热器的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泼溅板包括泼溅板本体,所述泼溅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盘管式换热器相配合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泼溅板本体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弧形结构、第二弧形结构和第三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三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内侧,所述第二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盘管式换热器为翅片盘管式换热器或光盘管式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主要是在冷却塔的集水池内设置一个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和地源热泵系统将集水池内的热量传给大地,一方面减少热量传递给空气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减少水资源和电力的消耗,极大的节约了能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地源热泵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地源热泵型冷却塔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地源热泵型冷却塔中干湿两用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地源热泵型冷却塔中泼溅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地源热泵型冷却塔中泼溅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塔本体,2、风机,3、集水池,4、布水器装置,5、盘管式换热器,6、泼溅板,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9、翅片,10、地源热泵系统,11、泵,12、阀门,13、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22、第三电磁阀,23、第一换热器,24、第二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源热泵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1和设于冷却塔本体1内的风机2、布水器装置5、填料结构和集水池3,还包括换热器23和地源热泵系统10,所述换热器23设于集水池3内,所述地源热泵系统10通过泵11与换热器23连接。

实施例还包括设于布水器装置5入口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7,设于填料结构入口管道上的第二电磁阀8,所述布水器装置5的入口管道、填料结构的入口管道均通过一连通管道与集水池3连接,所述通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22。

为进一步实现自动控制,实施例还包括设于集水池3内的温度传感器14,以及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还与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第三电磁阀22、泵11连接。控制器可以采用plc控制系统或其他控制系统实现。

参阅图3和图4所示,所述填料结构为干湿两用填料结构,所述干湿两用填料结构包括盘管式换热器5和泼溅板6,所述泼溅板6倾斜的设置于所述盘管式换热器5的上端。

所述泼溅板6包括泼溅板本体60,所述泼溅板本体6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盘管式换热器5相配合的卡扣61,在具体使用时泼溅板6通过卡扣61卡在盘管式换热器5上。

所述泼溅板本体60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弧形结构601、第二弧形结构602和第三弧形结构603,所述第一弧形结构601和第三弧形结构603的圆心位于内侧,所述第二弧形结构602的圆心位于外侧,这样水滴在第一弧形结构601、第二弧形结构602和第三弧形结构603上可形成点滴薄膜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所述泼溅板本体60上还设有通孔62。所述通孔62包括第一通孔620和多个第二通孔621,所述第一通孔620设于第一弧形结构601上,多个第二通孔621分别设于第二弧形结构602和第三弧形结构603上。

所述盘管式换热器5为翅片盘管式换热器或光盘管式换热器。翅片盘管式换热器即是在光盘管式换热器外侧增加多个翅片9。

参阅图4所示,本实施例可以在泼溅板本体60的一边设计一个卡扣61,用于卡在一根盘管式换热器5上。

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也可以在泼溅板本体60的两边分别设计一个卡扣61,分别卡在两根盘管式换热器5上,适用于具有两个盘管式换热器5的场合,可以使泼溅板6的固定更加稳定,且能更加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还可以将泼溅板本体60的表面设置成波纹形状,这样可以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目前所有冷却塔都是把热传给空气,再排放到大气环境中。而本实施例的核心是把热通过介质传给大地。这样就没有或大大减少排放了。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原理是,通过地源热泵系统10将地下低温能通过介质送入换热器23中,与冷却塔集水池3中的水进行换热,使得冷却塔集水池3中的水温下降,当设置在冷却塔集水池3中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冷却塔处于纯水-水(假定地源热泵系统中的介质是水)换热,冷却塔循环水的热量在换热器23中被地源热泵系统10中的介质带走,传给大地,此时,风机2的电机不工作,进入布水器装置5的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7完全关闭,进入干湿两用填料管道上的第二电磁阀8完全打开(此为干时的使用,也就是说:冷却水走盘管式换热器5内部进行换热,不与填料外部直接接触)。

对于不同季节这种冷却塔可以工作在不同模式,例如:冬季或初春晚秋季,循环水可以直接进入水池,第一电磁阀7和第二电磁阀8全部关闭,第三电磁阀22完全打开。在夏季,可以打开第二电磁阀8,关闭第三电磁阀22,循环水先进入干湿两用填料,在干湿两用填料中被预冷后再进入水池,若这样做集水池3水温还是达不到要求,可以立刻开启风机电机,水温会逐渐下降。若电机转速达到最大时,水温还不符合要求,可以逐渐开启第一电磁阀7(此为湿时的使用,即布水器装置5洒水,此时部分循环水与空气直接换热,水温会迅速下降)。为了减少水损,可以在冷却塔风机入口处安装一个冷凝器24,冷凝器24通过阀门12与泵11的出口连接,即:冷凝器24内部走的是来自地源热泵的介质,且冷凝器24的作用就是将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回收。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