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93973发布日期:2019-05-03 22:1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并行压缩技术是指两个独立的压缩腔(气缸)分别从低压(蒸发器)和中压(闪发器)吸气,分别完成压缩后混合。由于两个压缩过程相互独立,与单机双级压缩相比,并行压缩技术在实现双级压缩的补气功能的同时避免了单机双级压缩中的混合损失、流动损失,提高了压缩机单体效率及整机能效水平。并行压缩系统存在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是辅缸从中压(闪发器)吸气和低压(蒸发器)吸气,辅缸从中压(闪发器)吸气时形成并行压缩,实现双级压缩补气功能,辅缸从低压(蒸发器)吸气时形成并联压缩,避免了压差小或低负荷情况下从中压吸气没有补气效果且可能因补气带液量大造成辅缸液击的风险。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压缩机运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即当闪发器出口处气态冷媒含有的液态冷媒量高于预设值时,运行模式由并行切换为并联。但是,由于实际运行过程中气态冷媒中的液态冷媒含量无法测量,而基于预设参数的估算偏差较大,即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控制方法存在控制精度不高、实施性不强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系统、空调器及控制空调器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具有多个独立压缩作业的气缸;冷凝器,冷凝器的进口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闪发器,闪发器的进口端与冷凝器的出口端相连通,闪发器的第一出口端通过补气管路与多个气缸中的一个气缸的吸气口相连通;蒸发器,蒸发器的进口端与闪发器的第二出口端相连通,蒸发器的出口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旁通支路,旁通支路的第一端与闪发器的第一出口端相连通,旁通支路的第二端与蒸发器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于连通闪发器的第一出口端与旁通支路的第一端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旁通支路上,其中,空调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压缩机的现行频率与压缩机的设定频率变化值的大小关系,以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子膨胀阀设置于冷凝器的出口端与闪发器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中的至少一个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冷凝器上设置有室外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蒸发器上设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压缩机具有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包括:主气缸,主气缸设置于压缩机的壳体内,主气缸的吸气口与吸气管路相连通;辅助气缸,辅助气缸设置于压缩机的壳体内,辅助气缸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吸气管路或补气管路相连通;其中,旁通支路的第一端与吸气管路相连通,旁通支路的第二端与主气缸的吸气口相连通,辅助气缸的吸气口可通过旁通支路与主气缸设置的吸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系统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于闪发器的第二出口端与蒸发器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为上述的空调器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压缩机的现行频率由f≤f设+δf升高至f>f设+δf时,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当压缩机的现行频率由f>f设-δf降低至f≤f设-δf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打开;当压缩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压缩机的现行频率满足f设-δf≤f≤f设+δf时,压缩机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其中,f为压缩机工作时的现行频率,f设为压缩机的设定频率,δf为压缩机的变化频率。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tin-t设>δt设1时,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当tin-t设>δt设2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打开;当压缩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且δt设2≤tin-t设≤δt设1时,压缩机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其中,tin为室内温度,t设>为压缩机的预设温度值,δt设1为第一变化温度,δt设2为第二变化温度。

进一步地,f设=a1×tout+b1×tin+c1,其中,a1、b1和c1为常数,tout为室外温度,tin为室内温度。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空调器系统通过设置旁通支路、补气管路和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并根据该空调器系统的运行工况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压缩机从并行模式切换至并联模式,或者使得该压缩机从并联模式切换至并行模式,或者是继续保持当前的运行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该空调器系统模式切换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系统的实施例的运行工况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系统的压缩机具有两个气缸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压缩机;2、冷凝器;3、第一电子膨胀阀;4、闪发器;5、第二电子膨胀阀;6、蒸发器;7、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旁通支路;10、补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系统。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闪发器4、蒸发器6、旁通支路9、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压缩机1具有多个独立压缩作业的气缸;冷凝器2的进口端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相连通。闪发器4的进口端与冷凝器2的出口端相连通,闪发器4的第一出口端通过补气管路10与多个气缸中的一个气缸的吸气口相连通。蒸发器6的进口端与闪发器4的第二出口端相连通,蒸发器6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相连通。旁通支路9的第一端与闪发器4的第一出口端相连通,旁通支路9的第二端与蒸发器6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控制阀7设置于连通闪发器4的第一出口端与旁通支路9的第一端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控制阀8设置于旁通支路9上,其中,空调器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压缩机1的现行频率与压缩机1的设定频率变化值的大小关系,以控制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器系统通过设置旁通支路、补气管路和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并根据该空调器系统的运行工况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压缩机从并行模式切换至并联模式,或者使得该压缩机从并联模式切换至并行模式,或者是继续保持当前的运行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该空调器系统模式切换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其中,若将f设记为压缩机1的设定频率,δf为压缩机1的变化频率(压缩机1现行频率与设定频率的差值),那么,压缩机1的设定频率变化值为:f设+δf、f设-δf。

其中,空调器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3和第二电子膨胀阀5。第一电子膨胀阀3设置于冷凝器2的出口端与闪发器4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第二电子膨胀阀5设置于闪发器4的第二出口端与蒸发器6的进口端之间的管路上。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控制空调器系统中冷媒的流量,从而有效地实现对空调器系统的控制。

优选地,为了提高空调器系统控制的准确性和灵敏性,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中均为电磁阀。

为了提高对该空调器系统的控制准确性,在冷凝器2上设置有室外温度传感器。在蒸发器6上设置有室内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如图3所示,压缩机1具有两个气缸,两个气缸包括主气缸和辅助气缸,如图3所示,a为主气缸,b为辅助气缸。主气缸设置于压缩机1的壳体内,主气缸的吸气口与吸气管路相连通;辅助气缸设置于压缩机1的壳体内,辅助气缸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吸气管路或补气管路10相连通;其中,旁通支路9的第一端与吸气管路相连通,旁通支路9的第二端与主气缸的吸气口相连通,辅助气缸的吸气口可通过旁通支路9与主气缸设置的吸气口相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系统还可以用于空调器设备技术领域,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空调器的方法,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压缩机1的现行频率由f≤f设+δf升高至f>f设+δf时,控制第一控制阀7打开,控制第二控制阀8关闭。当压缩机1的现行频率由f>f设-δf降低至f≤f设-δf时,控制第一控制阀7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8打开;当压缩机1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压缩机1的现行频率满足f设-δf≤f≤f设+δf时,压缩机1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其中,f为压缩机1工作时的现行频率,f设为压缩机1的设定频率,δf为压缩机1的变化频率。

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tin-t设>δt设1时,控制第一控制阀7打开,控制第二控制阀8关闭,当tin-t设>t设2时,控制第一控制阀7关闭,控制第二控制阀8打开;当压缩机1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且t设2≤tin-t设≤δt设1时,压缩机1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其中,tin为室内温度,t设>为压缩机1的预设温度值,δt设1为第一变化温度,t设2为第二变化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压缩机运行模式为并行时,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当运行模式为并联时,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具体地,并行压缩系统包括具有两个独立压缩气缸的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电子膨胀阀3、闪发器4、第二电子膨胀阀5、蒸发器6等,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在闪发器和压缩机辅缸(辅助气缸)吸气口之间设置辅助吸气支路(补气管路)及第一控制阀,在压缩机主缸吸气口和辅缸吸气口之间设置旁通支路及第二控制阀。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上分别设置所处环境的温度传感器,即室外环境温度tout传感器和室内环境温度tin传感器。其中。如图1所示,a为压缩机吸气口侧,b为压缩机排气口,c为压缩机补气口。

压缩机在稳定运行过程中,当压缩机1运行频率f升高时,若运行频率由f≤f设+δf升高至f>f设+δf,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并联切换为并行: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

稳定运行过程中,当压缩机1运行频率f降低时,若运行频率由f>f设-δf降至f≤f设-δf,则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并行切换为并联: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稳定运行过程中,若压缩机运行频率满足f设-δf≤f≤f设+δf,则压缩机保持当前运行模式。

稳定运行过程中,当tin与t设的差值大于设定差值δt设1时,即tin-t设>δt设1,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并联切换为并行: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二控制阀关闭。

稳定运行过程中,当tin与t设的差值小于设定差值δt设2时,即tin-t设>δt设2,压缩机运行模式由并行切换为并联: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开启。

稳定运行过程中,当tin与t设的差值大于等于设定差值δt设2且小于等于δt设1时,即δt

设2≤tin-t设≤δt设1,保持当前运行模式。其中,δt设1和δt设2满足δt设2<δt设1-1。

上述f设按下述方法确定:

f设=a1×tout+b1×tin+c1a1、b1和c1为常数,tout为室外温度,tin为室内温度。

当第一控制阀7关闭,第二控制阀8打开时,主气缸吸气的气路和辅助气缸吸气的气路为并联方式,当第一控制阀7打开,第二控制阀8关闭时,此时主气缸从蒸发器吸气,辅助气缸从闪发器吸气。

如图1和图2所示,tc_o冷凝器出口温度,td_1和td_2为两个独立压缩气缸的排气温度,ts为吸气温度。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