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压力部件及其封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573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冷系统压力部件及其封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系统设备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 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封头组件的制冷系统压力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空调、冷冻机等制冷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 前景极为广阔。在制冷系统中通常都包括一些内部流通或者贮存压力介质的压力部件,例如气液 分离器或者储液器等组件。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制冷系统用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是一种气液分离和回油装置,一般用于大中型的制冷系 统中,安装于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其作用是将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相分离,以 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由筒体11围成的腔体12,筒体11的 上表面安装有上封头13,筒体11的下表面安装有下封头14,在上述腔体12中具有两端开 口的U形管15,且该U形管1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液管17和出液管18,且进液管17和出 液管18均设置在上封头13的外侧,在U形管15靠近进液管17的一端安装有导气件16。 当蒸发器中产生的气液混合介质通过进液管17流入U形管15并流经气液分离器后,经过 导气件16将气体介质导入U形管15,而液体介质进入腔体12中。请参考图2,图2为一种典型的制冷系统用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储液器安装于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之后,其作用是用于储存高压液体,从而保证 制冷系统在冷负荷变化时,制冷剂的储液量随之调节。储液器包括由筒体21围成的腔体 22,筒体21的上表面安装有上封头23,筒体21的下表面安装有下封头24,上述筒体21上 开设有进液管25和吸液管沈,从冷凝器中流出的介质通过进液管25流入筒体21,并能够 在腔体22中的介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吸液管沈,并通过出液管沈的出液口流出储液器。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腔体12以及储液器的腔体22内均具有较大的介质压力,因 此,为了保证压力部件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其封头的结构多设计成外凸的蝶形或者椭圆 形。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下封头14和储液器的下封头M的适当位置均加工有小孔,该小孔 中焊接有保护塞1。该保护塞1由熔点较低的合金材料制成,当制冷系统中的温度非正常升 高至某一预定温度时,保护塞1首先受热熔化,使得压力部件通过其下封头上的小孔卸压, 从而保护了压力部件避免由于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损害。但是,在现有的压力部件中,外部零件产生的热量直接作用于下封头的保护塞上, 保护塞与外部零部件可能会发生接触、摩擦等,不仅会导致保护塞的磨损,还可能造成保护 塞的非预期熔化,导致产生误保护的状况,保护塞的可靠性较低。另外,由于封头是外凸的, 因此,在组件的装配过程中放置不稳定,使得其装配不方便。因此,如何避免气液分离器等压力部件的保护部件的误卸压,从而提高制冷系统 的工作可靠性,就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能够避免压力部 件在非预期情况下卸压,从而提高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工作可靠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 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封头组件的制冷系统压力部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包括 封头本体和安装于所述封头本体的超温保护元件,当所述制冷系统的导热件的温度达到预 定温度时,所述超温保护元件为所述压力部件适当卸压;所述封头本体的底部具有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热件的距离小于所述超温保护元件与所述导热件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大体呈筒状的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封头本体的 底部,且沿所述压力部件的轴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外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封头本体的 最低点。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数目为多个,且各所述凸起部的最低点大体位于同一平面 内。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数目为三个,且大体均勻地分布于所述封头本体的底面。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封头本体具有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封头本体通过整体冲压而成。优选地,所述超温保护元件的熔点与所述预定温度大体相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 制冷系统压力部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封头组件。本发明所提供的封头组件,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中,包括封头本体和超温保护 元件,超温保护元件安装于封头本体的适当位置,当制冷系统的导热件的温度达到某一预 定温度时,上述超温保护元件为压力部件适当的卸压。上述封头本体的底部还具有连接部, 并通过该连接部与制冷系统中的导热件相接触。在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导热件与连接 部直接接触,并将其热量先传递给连接部,再通过连接部传递至超温保护元件。这样,导热 件不与超温保护元件直接接触,避免了超温保护元件与导热件之间的接触和摩擦,降低了 超温保护元件磨损的可能性,延长了封头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导热件直接将热 量传递至超温保护元件,而引起的超温保护元件非预期熔化和由此导致的压力部件的误卸 压,从而显著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部可以为多个凸起部,且各凸起部的最低点 大体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在所述压力部件的装配的过程中,压力部件能够实现较为平稳 地放置,从而方便了压力部件的装配。


图1为一种典型的制冷系统用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典型的制冷系统用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封头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封头组件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能够避免压力部 件在非预期情况下卸压,从而提高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工作可靠性。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 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封头组件的制冷系统压力部件。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 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封头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提供的封头组件,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中,包括封头本体01和安装于 该封头本体01的超温保护元件02。上述封头本体01 —般位于压力部件的腔体05的下方, 并通过焊接等常规的连接方式与该压力部件的筒体04固定连接。上述超温保护元件02属 于温感元件,当制冷系统中的导热件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该超温保护元件02为压力部 件进行适当的卸压。上述封头本体01的底部具有连接部,封头本体01通过该连接部与上 述导热件相接触。上述封头本体01的适当位置可以开设有通孔,该超温保护元件02的材料具有适 当的熔点,且通过上述通孔焊接于封头本体01。具体地,上述适当的熔点显然为上文所述 的预定温度值,超温保护元件02可以为与通孔形状相适应的塞状结构,塞状的超温保护元 件02塞入上述通孔中,并与通孔的内壁焊接;在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导热件的温度逐 渐升高,当导热件的温度升高至上述预定温度时,超温保护元件02达到熔点并逐渐熔化, 腔体05通过封头本体01上的通孔与外界相通,从而降低了腔体05内的压力。超温保护元件02的塞状结构可以为阶梯式的,此时上述通孔也相应地为阶梯孔。需要指出的是,超温保护元件02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安装方式均不局限于上述 实施例,超温保护元件02的主要作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预定温度时,其能够令压力部件 的内部压力适当地降低,因此,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超温保护元件02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 安装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文中所述的导热件是指,在制冷系统中有机会与封头本体01相接触的元件。文中 所提到的预定温度在不通的制冷系统中是不尽相同的,该预定温度的具体数值应根据实际 使用要求确定。另外,文中所述超温保护元件02能够为压力部件适当地卸压,其中适当的 是指,该卸压程度应该根据制冷系统的实际要求确定,在不同的制冷系统中,卸压的程度可 能是不同的。在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导热件与连接部直接接触,并将其热量先传递给连接 部,再通过连接部传递至超温保护元件02。这样,导热件不与超温保护元件02直接接触, 避免了超温保护元件02与导热件之间的接触和摩擦,降低了超温保护元件02磨损的可能 性,延长了封头组件01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导热件直接将热量传递至超温保护元件 02,而引起的超温保护元件02非预期熔化和由此导致的压力部件的误卸压,从而显著提高 了制冷系统的工作可靠性。请继续参考图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连接部可以为大体呈筒状的底座 031,该底座031通过其筒壁焊接于封头本体01,且沿压力部件的轴向延伸。在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封头本体01通过筒状的底座031与导热件相接触,避免了超温保护元件02的 磨损,并且,筒状的底座031加工过程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上述底座031也不局限于中空的筒状,只要能够防止超温保护元件02与导热件的 直接接触,底座03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应受到本说明书的限制。上述底座031与导热件相接触的部分可以大体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在压力部件 的装配的过程中,压力部件能够实现较为平稳地放置,便于压力部件的装配。还可以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封头组件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仰视方向 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连接部可以为外凸的凸起部032,该凸起部032的 最低点应低于上述封头本体01的最低点。在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封头组件通过凸起部 032与导热件相接触,避免了热量直接传送至超温保护元件02,从而不仅避免了超温保护 元件02发生磨损,同时,避免了超温保护元件02发生非预期熔化,而产生的压力元件在正 常工作状态下的卸压,从而显著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上述外凸是指,以封头本体01为基准,相对于封头本体01位于腔体05内部的部 分称之为“内”,腔体05以外的部分称之为“外”。文中其他部分涉及的内、外均以此为准。上述凸起部032的最低点低于封头本体01的最低点,其目的是保证制冷系统在工 作过程中,导热件与凸起部032直接接触,而非与封头本体01直接接触。上述凸起部032的数目可以为三个,且大体均勻地分布于封头本体01的外表面。 众所周知地,由于三点能够确定一个平面,因此,三个凸起部032的顶点必定能够构成一个 平面,也就是,三个凸起部032的顶点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在压力部件的装配的过程中,压 力部件能够实现较为平稳地放置,便于压力部件的装配。显然地,上述凸起部032的数目也不局限于三个,在满足使用条件以及整体布局 的情况下,上述凸起部032的数目也可以多于三个,当上述凸起部032的数目多于三个时, 各凸起部032的最低点可以大体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压力组件的安装方便性。上述各凸起部032与封头本体0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这样,无需考虑凸起部032 和封头本体01之间的密封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该封头组件的工作可靠性。上述各凸起部032与封头本体01的一体式结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两者通过焊 接的方式实现有效可靠连接,或者另两者通过一体加工方式加工而成。上述凸起部032与封头本体01可以通过整体冲压的加工方式加工而成,从而不仅 能够实现两者的可靠密封,有能够简化加工过程,节约加工成本。上述凸起部032和封头本体01的安装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只要能 够实现两者的可靠连接并且可靠密封,两者的具体安装和连接方式不应受到本说明书的限 制。由于压力部件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为避免凸起部的变形和疲劳损坏,上述凸起 部032还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冲压过程中,为避免通孔发生干涉变形,上述封头本体01上的 安装超温保护元件02的通孔应尽量远离上述凸起部032。除了上述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封头组件的制冷系统压力部件,该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 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压力部件及其封头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 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 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 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包括封头本体(01)和安装于所述封头本 体(01)的超温保护元件(02),当所述制冷系统的导热件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所述超温 保护元件(0 为所述压力部件适当卸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本体(01)的底部具有连接 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热件的距离小于所述超温保护元件(02)与所述导热件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部为大体呈筒状的底座(031);所述底座(031)固定连接于所述封头本体(01)的底部,且 沿所述压力部件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031)的底面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部为外凸的凸起部(032),所述凸起部(032)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封头本体(01)的最低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部(032)的数目为多个,且各所述凸起部(032)的最低点大体位于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部(032)的数目为三个,且大体均勻地分布于所述封头本体(01)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032)与所述封头本体(01)具有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部(032)与所述封头本体(01)通过整体冲压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温保护元件(0 的熔点与所述预定温度大体相等。
10.一种制冷系统压力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封头 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压力部件的封头组件,包括封头本体(01)和安装于所述封头本体(01)的超温保护元件(02);封头本体(01)的底部具有连接部,连接部与导热件的距离小于超温保护元件(02)与导热件的距离。这样,导热件不与超温保护元件(02)直接接触,避免了超温保护元件(02)与导热件之间的接触和摩擦,降低了超温保护元件(02)磨损的可能性,延长了封头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导热件直接将热量传递至超温保护元件(02),而引起的超温保护元件非预期熔化和由此导致的压力部件的误卸压,从而显著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文档编号F25B41/00GK102128527SQ2010100042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0日
发明者张志军, 潘勇, 王钦来 申请人: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