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部件特别是门把手和部件的致动装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405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包括部件特别是门把手和部件的致动装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可移动地安装于汽车中或汽车上的部件和所述部件的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具有推推式机构,所述推推式机构与所述部件进行交互,可能的是,所述部件通过手动施加相反于弹簧(20,78)的预应力的按压力移出闭合位置至解锁位置以对所述推推式机构进行解锁,所述部件在所述弹簧(20,78)的所述预应力驱动下移出所述解锁位置至部分打开位置,所述部件通过手动施加拉力可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其中提供了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在所述部件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期间对所述弹簧(20,78)施加预应力,因此所述部件可随后移出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闭合位置而无需所述弹簧(20,78)的反作用力。
【专利说明】包括部件特别是门把手和部件的致动装置的系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可移动地安装于汽车中或汽车上的部件和该部件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具有推推式机构,该推推式机构与部件进行交互,可能的是,该部件通过手动施加相反于弹簧的预应力的按压力移出闭合位置至解锁位置以对推推式机构进行解锁,该部件在弹簧的预应力驱动下移出解锁位置至部分打开位置,该部件通过手动施加拉力可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
[0002]DE 10 2008 057 933 B4公开了一种可枢转地安装于汽车上的翻门(特别是接管嘴翻门(filler-neck flap))的致动装置,该翻门具有推推式机构。接管嘴翻门被手动按压出闭合位置至其中推推式机构被解锁的解锁位置。然后,推推式机构的弹簧将接管嘴翻门移动至部分打开位置,其可被手动向上枢转出该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关于闭合,接管嘴翻门再次被手动按压越过闭合位置,从而再次导致推推式机构被锁定并且接管嘴翻门保持在闭合位置。
[0003]已知致动装置已被证实为在许多情况下在实践中是适当的,特别是接管嘴翻门。有时还希望其它以此类致动装置进行致动的其它部件,例如与汽车车身的外表面齐平的门把手。在此类应用中,不期望的是,门把手必须从其打开位置手动地闭合并且特别地按压越过闭合位置。将期望的是,门把手自动地移动回至闭合位置。然而,存在目标的冲突,因为相比于例如用于将门把手挤压出打开位置至闭合位置的弹簧,用于将门把手挤压至部分打开位置的弹簧必须为更强尺寸设计。
[0004]以所描述现有技术为起点,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开头所述及类型的系统,该系统在不同应用中提供高舒适度。
[0005]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该目的。有利细化可见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
[0006]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系统,本发明实现的目标在于,提供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在部件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期间挤压弹簧,从而该部件随后可移出打开位置至闭合位置,而无需弹簧的反作用力。
[0007]部件可例如为汽车的门把手。特别地,其可为与车身的外表面齐平的门把手,因此车身中未特别地设置接合凹陷部等。部件可枢转地或以其它方式可移动地安装于汽车上,例如还为平行可移位的。门把手可与门锁以众所周知的方式进行交互,结果是门把手在门把手的打开位置被解锁并且在门把手移动至闭合位置期间再次被锁定。
[0008]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在部件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期间(再次)挤压(也就是说,压缩)弹簧。为此,使用通过在部件完全打开期间手动施加拉力来实现。因此,有利地,弹簧在移出打开位置至闭合位置期间不必须被压缩。舒适度得以增大。特别地,从而可能的是,弹簧或另一弹簧元件的预应力将部件向后移出打开位置至闭合位置。因此,在部件已在打开位置松开之后,弹簧或另一弹簧元件然后使部件自动地移动回至闭合位置。开头所描述的目的冲突得以解决,因为将部件挤压至部分打开位置的弹簧在部件移动至打开位置期间已被压缩。适当时,更弱尺寸设计的弹簧因此可将部件移动回至闭合位置。
[0009]根据进一步细化,可提供的是,张紧装置包括同样可枢转安装的致动器,门把手和该致动器安装成使得它们可关于枢转轴线枢转,该枢转轴线彼此不同并平行,并且门把手经由弹簧连接至致动器,并且推推式机构的挺杆布置于致动器上,该挺杆的外侧上形成有控制凸轮,该挺杆至少在门把手的闭合位置和解锁位置环绕有推推式机构的控制环,该控制环可旋转地且轴向固定地安装于推推式机构的壳体中,该控制环在其内侧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挺杆的控制凸轮中进行引导。
[0010]还可提供了:
[0011]-控制凸轮包括挺杆的外侧上的至少一个轴向平行凹槽,可能的是,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挺杆的轴向调整范围内接合凹槽,因此该控制环在挺杆轴向移动时保持其在该凹槽的区域中的旋转位置,
[0012]-控制凸轮包括第一偏转面,该第一偏转面相对于挺杆的轴线在凹槽和挺杆的致动端之间倾斜地运行,该致动端远离挺杆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偏转面与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进行交互并且在挺杆移动预定第一行程至壳体中时将控制环旋转预定角度量,
[0013]-控制凸轮包括锁定凹陷部,该锁定凹陷部以至第一偏转面的某个圆周间距指向挺杆的致动端,当挺杆在第一行程之后松开时,该锁定凹陷部容纳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因此挺杆在返回行程之后在锁定位置锁定于壳体中,和
[0014]-控制凸轮包括第二偏转面,该第二偏转面相对于挺杆的轴线在锁定凹陷部和挺杆的致动端之间倾斜地运行,该第二偏转面在挺杆以第二行程进一步移出锁定位置至壳体中时与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进行交互,因此控制环旋转预定第二角度量,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与凹槽对齐并且挺杆可移出控制环。
[0015]在此,门把手和致动器特别地经由弹簧彼此唯一地连接或联接。控制环的控制突起部在控制凸轮中进行引导,以实现推推式功能。挺杆特别地可与致动器整体地形成。此夕卜,可提供锁定致动器,该锁定致动器以上述方式对锁进行解锁或锁定,例如通过与鲍登线(Bowden cable)的连接,如众所周知。锁定致动器可例如关于与致动器相同的枢转轴线可枢转地安装,但与该致动器无关。
[0016]还可能的是,挺杆具有以相等圆周间距布置的三个轴向平行凹槽、第一和第二偏转面以及锁定凹陷部,并且控制环在内圆周上具有以相等间距布置的三个控制突起部。第一和第二偏转面以及锁定凹陷部可形成于挺杆的径向隆起上。然后,轴向平行凹槽可形成于挺杆的相邻隆起之间。如根据DE 10 2008 057 933 B4已知的推推式机构的设计在原理上是可能的。
[0017]根据具体实际细化,弹簧可为支腿弹簧或螺旋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地保持于门把手上并且其另一端固定地保持于致动器上。支腿弹簧或螺旋弹簧在门把手和致动器之间移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一方面在门把手的手动移动期间被挤压,并且在另一方面例如在所述弹簧的松开期间将致动器和门把手相对于彼此枢转。
[0018]根据进一步细化,可提供的是,门把手和致动器在各种情况下具有致动部分,可能的是,该致动部分彼此接触,因此门把手在其移出闭合位置至解锁位置期间同样在闭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并且因此该致动器在其移出解锁位置至部分打开位置期间同样在解锁位置和部分打开位置之间移动门把手。门把手的致动部分可例如形成于门把手的致动杆件上,该门把手至少在闭合位置和解锁位置承载于致动器的致动部分上。致动器的致动部分可例如形成于致动器的侧面上,该侧面与挺杆相对并且面向门把手。
[0019]在部分打开位置,致动器可呈现枢转位置,使得挺杆位于推推式机构的壳体外侧。此外,然后可提供的是,张紧装置在各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凸轮,该凸轮形成于致动器上和门把手上,该凸轮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交互,其中致动器在门把手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期间以挤压弹簧的方式进行枢转。凸轮特别地形成针对门把手和致动器相对于彼此相对移动的止动件。为此,门把手和/或致动器可在各种情况下具有两个凸轮。此外,可能的是,致动器的挺杆在门把手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期间再次进入推推式机构的的壳体中,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容纳于控制凸轮的锁定凹陷部中,从而挺杆锁定于壳体中的锁定位置。锁定凹陷部和锁定位置在此可特别地为上文参照控制凸轮所描述的锁定凹陷部或锁定位置。
[0020]根据替代示例性实施例,推推式机构可包括:
[0021]-壳体和挺杆,该挺杆轴向可移动地安装于该壳体中,其中控制凸轮形成于挺杆的外侧,挺杆经由壳体开口在所有轴向位置部分地突出壳体并且具有外致动端,该外致动端与部件进行直接或间接交互,
[0022]-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包括内壳体,该内壳体在壳体中可轴向地移位,并且其中环绕挺杆的控制环轴向固定地且可旋转地安装,该控制环在其内侧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挺杆的控制凸轮中进行引导,
[0023]-弹簧,该弹簧另外布置于内壳体中,弹簧的一端支撑于挺杆上且其另一端支撑于内壳体上,并且将挺杆挤出壳体,
[0024]-内壳体,该内壳体具有张紧杆,该张紧杆同样与部件进行直接或间接交互,被引导通过挺杆的轴向开口,并且可与内壳体一起相对于挺杆轴向地移动,该张紧杆以如下方式通过构件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进行驱动,其中内壳体在弹簧的预应力下与张紧杆一起相对于挺杆移动。
[0025]此外,还可提供了:
[0026]-控制凸轮包括至少一个轴向平行凹槽,可能的是,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挺杆的轴向调整范围内接合该凹槽,因此控制环在挺杆轴向移动时保持其在凹槽的区域中的旋转位置,
[0027]-控制凸轮包括第一偏转面,该第一偏转面相对于挺杆的轴线在挺杆上在凹槽和致动端之间倾斜地运行,该第一偏转面与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进行交互并且在挺杆移动预定第一行程至壳体中时将控制环旋转预定角度量,
[0028]-控制凸轮包括锁定凹陷部,该锁定凹陷部以至第一偏转面的一圆周间距指向挺杆上的致动端,当挺杆在第一行程之后松开时,该锁定凹陷部容纳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因此挺杆在返回行程之后在锁定位置锁定于壳体中,
[0029]-控制凸轮包括第二偏转面,该第二偏转面相对于挺杆的轴线在锁定凹陷部和致动端之间倾斜地运行,该第二偏转面在挺杆以第二行程进一步移出锁定位置至壳体中时与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进行交互,因此控制环旋转预定第二角度量,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与凹槽对齐并且挺杆可移动至其中其可伸出最远的位置。
[0030]控制环的控制突起部再次在控制凸轮中进行引导,以实现推推式功能。挺杆可特别地与处于闭合位置、解锁位置和部分打开位置的部件进行交互。在部分打开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挺杆可退出与部件的接触或不再与之交互。然而,特别在该移动期间,张紧杆与部件进行交互,从而在保持于内壳体中的弹簧相对于挺杆压缩的条件下,所述内壳体可从壳体抽出。因此,再次实现对弹簧的挤压。
[0031]此外,可能的是,挺杆具有以相等圆周间距布置的三个轴向平行凹槽、第一和第二偏转面以及闭锁凹陷部,并且控制环在内圆周上具有以相等间距布置的三个控制突起部。第一和第二偏转面以及闭锁凹陷部可再次形成于挺杆的径向隆起上。然后,轴向平行凹槽可再次形成于挺杆的相邻隆起之间。此外,如根据DE 10 2008 057 933 B4原理上已知的推推式机构的设计是可能的。挺杆可具有至少一个环形凹陷部,弹簧支撑抵着该至少一个环形凹陷部。控制环可容纳于内壳体的内环形凹陷部中。内壳体和壳体可在各种情况下具有中空圆柱形基本形状。弹簧可特别地为螺旋弹簧。例如圆柱形的张紧杆可伸出远至杯形内壳体的底部,然后可能的是,弹簧环绕该张紧杆。张紧杆和内壳体可特别地整体形成。
[0032]根据进一步细化,可能的是,由于挺杆的控制凸轮中控制环的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的引导,内壳体与张紧杆一起相对于挺杆的移动以如下方式导致内壳体中控制环的旋转,其中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容纳于控制凸轮的锁定凹陷部中,从而挺杆在锁定位置锁定于壳体中。锁定凹陷部和锁定位置可再次为上文参照控制凸轮所描述的锁定凹陷部或锁定位置。
[0033]挺杆可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该突起部在部分打开位置抵靠壳体的至少一个止动面。止动面确保挺杆在内壳体从壳体抽出期间可不移动越过止动件。因此,弹簧被压缩并因此被挤压。
[0034]可提供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直接或间接地抑制部件的移动。任何期望阻尼器(例如旋转阻尼器或线性阻尼器)在原理上是合适的。它们也可为空转阻尼器。
[0035]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在下文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其中示意性地:
[003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在其局部侧面剖视图中处于第一操作状态,
[0037]图2示出了图1的系统处于第二操作状态,
[0038]图3示出了图1的系统处于第三操作状态,
[0039 ]图4示出了图1的系统处于第四操作状态,
[0040]图5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在剖视图中处于第一操作状态,
[0041]图6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二操作状态,
[0042]图7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三操作状态,和
[0043]图8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四操作状态。
[0044]除非另行指出,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指示相同对象。图1至图4旨在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附图标记10表示壳体。门把手12(在这种情况下为与汽车车身的外表面齐平的外门把手12)关于枢转轴线14可枢转地安装。致动器16关于枢转轴线18可枢转地安装,该枢转轴线平行于枢转轴线14并且以离其某个距离运行。门把手12和致动器16经由支腿弹簧20彼此连接,该支腿弹簧的一端22固定地附接至门把手12并且其另一端24固定地附接至致动器16。此外,支腿弹簧20在其端部22,24之间自由地张紧。附图标记26示出了锁定致动器,该锁定致动器(与致动器16无关)同样可关于枢转轴线18枢转。例如,锁定致动器26经由突起部28连接至鲍登线,该鲍登线对设有门把手的门锁进行解锁和锁定,如众所周知。致动器16具有凸轮30。门把手12具有第一凸轮32和第二凸轮34。此外,门把手12具有致动杆件36,该致动杆件的自由端形成致动部分38。其与致动器16的相对致动部分40进行交互。在与致动部分40相对的侧面上,推推式机构的挺杆42形成于致动器16上。此夕卜,推推式机构包括壳体44和控制环46;壳体固定地布置于壳体10上,控制环46轴向固定地且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44中。控制环46在其内侧上具有一个或多个控制突起部,该一个或多个控制突起部接合形成于挺杆42的外侧上的控制凸轮。推推式功能以这种方式实现。在此,可形成控制凸轮,诸如上文在原理上所解释。此外,附图标记48示出了具有阻尼器齿轮50的阻尼器,该阻尼器齿轮可旋转地安装于阻尼液体中,例如硅酮。阻尼器齿轮50啮合形成于门把手12上的锉齿52。
[0045]图1示出了门把手12的闭合位置,其中门把手与汽车车身的外表面齐平。弹簧20被挤压并且趋向于将致动器16在逆时针方向上关于枢转轴线18枢转。这在图1中通过挺杆42锁定于控制环46来防止,从而挺杆42不可从推推式机构的壳体44退出。弹簧20在该位置以其致动部分38抵着致动器16的致动部分40额外地挤压门把手12,从而门把手12保持在闭合位置。
[0046]为对推推式机构进行解锁,门把手12被向内按压出图1所示的位置(也就是说,图1中向下)至图2所示的解锁位置。在该解锁位置,通过在挺杆42的控制凸轮中所引导的控制环46的旋转,挺杆42进一步进入推推式机构的壳体44中。在此,挺杆42从控制环46解锁。在图2中还可看出,门把手12的第一凸轮32形成致动器16的凸轮30的止动件。门把手12和致动器16关于对弹簧20的端部22,24的相应附接和关于由凸轮30,32所形成的止动件的杠杆比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其中弹簧20在将门把手12按压至其解锁位置期间被挤压,或门把手12的压入相反于弹簧20的预应力发生。
[0047]如果门把手12从图2所示的位置松开,那么弹簧20将致动器16在逆时针方向上关于枢转轴线18枢转,致动器16经由致动部分38,40的交互作用将门把手12关于枢转轴线14向上枢转至图3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特别地,由弹簧20的预应力在致动部分38,40的区域中所施加的力大于由弹簧20经由其端部22施加于门把手12上的力。弹簧20所引起的致动器16的枢转移动通过凸轮30对门把手12的第二凸轮34的抵接来限制。阻尼器48可特别地实施为空转阻尼器,从而其在该移动期间未显示对门把手12的阻尼效果。可看出,挺杆42已从推推式机构的壳体44退出。
[0048]在图3所示的部分打开位置,门把手12可手动握持并可进一步向上枢转至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如所解释,在图3所示的位置,门把手12的第二凸轮34形成致动器16的凸轮30的止动件。该止动件在门把手12手动移动至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期间导致致动器16在顺时针方向上关于枢转轴线18向后枢转,导致挺杆42再次进入推推式机构的壳体44中,并且特别地导致挺杆42再次锁定于控制环46上。如在图4中可见,弹簧20在该移动期间也再次被挤压。与此同时,锁定致动器26关于枢转轴线18枢转,并且因而门锁例如经由连接至锁定致动器26的鲍登线解锁。在此,锁定致动器26在顺时针方向上关于枢转轴线18枢转。
[0049]如果门把手12从图4所示的位置松开,那么弹簧20的预应力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其端部22至门把手12的连接确保门把手12在顺时针方向上关于枢转轴线14枢转回至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在此,弹簧20可仅经由门把手12的枢转减小其预应力,因为致动器16经由其在推推式机构的壳体44中的挺杆42被锁定并且因而针对关于枢转轴线18的枢转被闭锁,除了壳体44中的小返回行程之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弹簧20不施加反作用力,而且门把手主动移动回至闭合位置。锁定致动器26同样移动回至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由锁定力所引起,例如鲍登线的张紧)。
[0050]图5至图8旨在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出于清楚的原因,图5至图8仅示出部件的致动装置,但未示出部件自身。此外,部件可例如为汽车的门把手。然而,其也可为另一部件。
[0051]致动装置例如具有中空圆柱形壳体60,该中空圆柱形壳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两部分构成。壳体60具有封闭底部62。在其相对端,壳体60具有开口 64,挺杆66在壳体60中的各个轴向位置突出通过该开口。挺杆66具有致动端68,该致动端至少在部件的闭合位置、解锁位置和部分打开位置与该部件进行交互,例如以未更详细示出的方式承载于该部件的对应表面上。挺杆66具有轴向通孔,圆柱形张紧杆70以如下方式引导通过该轴向通孔,其中挺杆66和张紧杆70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为可移动。张紧杆70同样具有致动端72,该致动端至少在部件在部分打开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期间与其交互,特别地以如下方式连接至该部件,其中其通过该部件的移动被驱动离开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张紧杆70为内壳体74的一部分,内壳体74轴向可移位地安装于壳体60中。特别地,张紧杆70整体地连接至内壳体74的封闭底部76ο在其连接至内壳体74的底部76的端部的区域中,张紧杆70被圆柱形螺旋弹簧78环绕,圆柱形螺旋弹簧78在一方面支撑于内壳体74的底部76上并且在另一方面支撑于挺杆66的环形止动面80上。控制环84轴向固定地且可旋转地安装于内壳体74的环形凹陷部82中。控制环84在其内侧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控制凸轮88上进行引导,该控制凸轮形成于挺杆66的外侧上。连同控制环84和特别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控制凸轮88形成推推式机构。为此,控制凸轮可如上文在原理上所解释进行设计。
[0052]图5示出了致动装置的起始位置,其中部件(未示出)处于其闭合位置。弹簧78被挤压并趋向于将挺杆66轴向地按压出壳体60。这防止了如图5中可见,控制环84的控制突起部86控制凸轮88的锁定凹陷部90被抓住中并因此被锁定。如果部件现在被手动地按压,使得经由与致动端68的交互作用,其将挺杆66相反于弹簧78的预应力按压入壳体60中,那么控制突起部86离开锁定凹陷部90,并且挺杆66从控制环86解锁。部件现在处于解锁位置。如果部件然后被松开,那么其通过与挺杆66的致动端68的交互作用移动至部分打开位置并且由弹簧78驱动。如从图6和图7的比较结果可见,挺杆66在此被弹簧78按压出壳体60至其中其轴向伸出最远的其位置。为此,控制环84的控制突起部86在控制凸轮88的轴向平行凹槽中进行引导。在图7所示的位置,部件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然后其可手动移出该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特别地,为此,部件被进一步拉离挺杆66。尽管在图5至图7所示的移动状态下,内壳体74与张紧杆70—起保持于壳体60的底部62上的未改变位置,但是在部件移出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期间,张紧杆70经由其致动端72被拉动,因此内壳体74在壳体开口 64的方向上在壳体60的轴向方向上也被拉至图8所示的位置。
[0053]在图8中,部件处于其完全打开位置。可以看出,张紧杆70与内壳体74的移动在此相对于挺杆66发生,该挺杆在此未进一步轴向拉出壳体60。如所解释,图7所示状态下的挺杆66已处于其中其轴向伸出最远的位置。该位置可由图中未示出的合适止动件限定于挺杆66和壳体60之间。内壳体74与张紧杆70和挺杆66之间的相对移动导致弹簧78压缩并因而挤压弹簧78,如在图8中可见。控制环84连同内壳体74在轴向方向上在壳体60中移位,控制突起部86再次在控制凸轮88的轴向凹槽中进行引导,直至控制突起部86再次锁定于锁定凹陷部90中,如在图8中可见。因此,在挤压弹簧78时,推推式机构再次被锁定。
[0054]张紧杆70与内壳体74和经由控制环84连接至其上的挺杆66在壳体60中现在可再次被向后推出图8所示的位置至图5所示的起始位置,而弹簧78不施加反作用力。壳体60中的返回移动可手动发生,或通过额外弹簧元件(例如未示出的额外弹簧)来驱动。因为弹簧78在此不施加反作用力,所以该弹簧相比于弹簧78在原理上可为更弱尺寸设计。
【主权项】
1.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可移动地安装于汽车中或汽车上的部件和所述部件的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具有推推式机构,所述推推式机构与所述部件进行交互,可能的是,所述部件通过手动施加相反于弹簧(20,78)的预应力的按压力移出闭合位置至解锁位置以对所述推推式机构进行解锁,所述部件在所述弹簧(20,78)的所述预应力驱动下移出所述解锁位置至部分打开位置,所述部件通过手动施加拉力可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打开位置,其中提供了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在所述部件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期间挤压所述弹簧(20,78),因此所述部件可随后移出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闭合位置而无需所述弹簧(20,78)的反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弹簧(20)或另一弹簧元件的预应力将所述部件向后移出所述打开位置至所述闭合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部件为门把手(12),所述门把手可枢转地安装于汽车上,特别地为与汽车的内表面或外表面齐平的门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同样可枢转安装的致动器(16),所述门把手(12)和所述致动器(16)安装成使得它们可关于枢转轴线(14,18)枢转,所述枢转轴线彼此不同并平行,并且所述门把手(12)经由所述弹簧(20)连接至所述致动器(16),并且所述推推式机构的挺杆(42)布置于所述致动器(16)上,所述挺杆(42)的外侧上形成有控制凸轮,所述挺杆(42)至少在所述门把手(I 2)的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被所述推推式机构的控制环(46)环绕,所述控制环(46)可旋转地且轴向固定地安装于所述推推式机构的壳体(10)中,所述控制环(46)在其内侧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所述挺杆(42)的所述控制凸轮中进行引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凸轮包括所述挺杆(42)的所述外侧上的至少一个轴向平行凹槽,可能的是,所述控制环(46)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所述挺杆(42)的轴向调整范围内接合所述凹槽,因此所述控制环(46)在所述挺杆(42)轴向移动时保持其在所述凹槽的区域中的旋转位置, ?所述控制凸轮包括第一偏转面,所述第一偏转面相对于所述挺杆(42)的轴线在所述凹槽和所述挺杆(42)的致动端之间倾斜地运行,所述致动端远离所述挺杆(42)的自由端,所述第一偏转面与所述控制环(46)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进行交互并且在所述挺杆(42)移动预定第一行程至所述壳体(10)中时将所述控制环(46)旋转预定角度量, ?所述控制凸轮包括锁定凹陷部,所述锁定凹陷部以至所述第一偏转面的一圆周间距指向所述挺杆(42)的所述致动端,当所述挺杆(42)在所述第一行程之后松开时,所述锁定凹陷部容纳所述控制环(46)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因此所述挺杆(42)在返回行程之后在锁定位置锁定于所述壳体(10)中,以及 ?所述控制凸轮包括第二偏转面,所述第二偏转面相对于所述挺杆(42)的轴线在所述锁定凹陷部和所述挺杆(42)的所述致动端之间倾斜地运行,所述第二偏转面在所述挺杆(42)以第二行程进一步移出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壳体(10)中时与所述控制环(46)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进行交互,因此所述控制环(46)旋转预定第二角度量,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与所述凹槽对齐并且所述挺杆(42)可移出所述控制环(46)。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弹簧为支腿弹簧(20)或螺旋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22)固定地保持于所述门把手(12)上并且其另一端(24)固定地保持于所述致动器(16)上。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门把手(12)和所述致动器(16)在各种情况下具有致动部分(38,40),可能的是,所述致动部分(38,40)彼此接触,因此所述门把手(12)在其移出所述闭合位置至所述解锁位置期间同样在闭合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致动器(16),并且因此所述致动器(16)在其移出所述解锁位置至部分打开位置期间同样在所述解锁位置和所述部分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门把手(12)。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部分打开位置,所述致动器(16)呈现枢转位置,使得所述挺杆(42)位于所述推推式机构的所述壳体(10)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此外,所述张紧装置在各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凸轮(30,32,34),所述凸轮形成于所述致动器(16)上和所述门把手(12)上,所述凸轮(30,32,34)如下方式进行交互,其中所述致动器(16)在所述门把手(12)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期间以挤压所述弹簧(20)的方式进行枢转。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16)的所述挺杆(42)在所述门把手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期间再次进入所述推推式机构的所述壳体(10)中,所述控制环(46)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容纳于所述控制凸轮的锁定凹陷部中,从而所述挺杆(42)在锁定位置锁定于所述壳体(1)中。11.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推推式结构包括: ?壳体(60)和挺杆(66),所述挺杆轴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60)中,其中控制凸轮(88)形成于所述挺杆(66)的外侧上,所述挺杆(66)经由壳体开口在所有轴向位置部分地突出所述壳体(60)并且具有外致动端(68),所述外致动端与所述部件进行直接或间接交互, ?所述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包括内壳体(74),所述内壳体在所述壳体(60)中可轴向地移位,并且其中环绕所述挺杆(66)的控制环(84)轴向固定地且可旋转地安装,所述控制环(84)在其内侧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在所述挺杆(66)的所述控制凸轮(88)中进行引导, ?所述弹簧(78),所述弹簧另外布置于所述内壳体(74)中,所述弹簧的一端支撑于所述挺杆(66)上且其另一端支撑于所述内壳体(74)上,并且将所述挺杆(66)挤压出所述壳体(60), ?所述内壳体(74),所述内壳体具有张紧杆(70),所述张紧杆同样与所述部件进行直接或间接交互,被引导通过所述挺杆(66)的轴向开口,并且可与所述内壳体(74) —起相对于所述挺杆(66)轴向地移动,所述张紧杆(70)以如下方式通过所述部件移出所述部分打开位置至所述打开位置进行驱动,其中所述内壳体(74)在所述弹簧(78)的预应力下与所述张紧杆一起相对于所述挺杆(66)移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凸轮(88)包括至少一个轴向平行凹槽,可能的是,所述控制环(84)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在所述挺杆(66)的轴向调整范围内接合所述凹槽,因此所述控制环(84)在所述挺杆(66)轴向移动时保持其在所述凹槽的区域中的旋转位置, ?所述控制凸轮(88)包括第一偏转面,所述第一偏转面相对于所述挺杆(66)的轴线在所述挺杆(66)上在所述凹槽和所述致动端(68)之间倾斜地运行,所述第一偏转面与所述控制环(84)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进行交互并且在所述挺杆(66)移动预定第一行程至所述壳体(60)中时将所述控制环(84)旋转预定角度量, ?所述控制凸轮(88)包括锁定凹陷部(90),所述锁定凹陷部以至所述第一偏转面的一圆周间距指向所述挺杆(66)上的所述致动端(68),当所述挺杆(66)在所述第一行程之后松开时,所述锁定凹陷部容纳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因此所述挺杆(66)在返回行程之后在锁定位置锁定于所述壳体(60)中, ?所述控制凸轮(88)包括第二偏转面,所述第二偏转面相对于所述挺杆(66)的轴线在所述锁定凹陷部(90)和所述致动端(68)之间倾斜地运行,所述第二偏转面在所述挺杆(66)以第二行程进一步移出所述锁定位置至所述壳体(60)中时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进行交互,因此所述控制环(84)旋转预定第二角度量,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与所述凹槽对齐并且所述挺杆(66)可移动至其中其可伸出最远的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1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由于所述挺杆(66)的所述控制凸轮(88)中所述控制环(84)的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的引导,所述内壳体(74)与所述张紧杆(70)—起相对于所述挺杆(66)的移动以如下方式导致所述内壳体(74)中所述控制环(84)的旋转,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突起部(86)容纳于所述控制凸轮(88)的锁定凹陷部(90)中,从而所述挺杆(66)在锁定位置锁定于所述壳体(60)中。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挺杆(66)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部分打开位置抵靠所述壳体(60)的至少一个止动面。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提供了阻尼装置(48),所述阻尼装置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所述部件的移动。
【文档编号】E05B85/12GK105849348SQ201480061012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人】卡伊·哈马赫尔, 罗兰·奥克, 克里斯蒂安·贝克, 安德烈亚斯·鲁道夫, 乔基姆·奥博斯特, 约翰内斯·卡尔雷恩
【申请人】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