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定位方法以及构件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9358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构件定位方法以及构件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定位方法,所述构件尤其是金属板构件,所述构件具有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所述构件以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安置到第一支承件上,所述第一支承件通过球或球缺构成。
【专利说明】
构件定位方法以及构件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构件定位方法以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6的特征的构件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许多应用中,构件需要简单且精确重复地以确定的取向在空间中定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借此能将构件、尤其是金属板构件特别简单地可高精度重复地以确定的取向在空间中定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适合于此的定位装置。
[0004]本发明出发点在于以下构思:具有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的构件在使用通过球或球缺构成的第一支承件的情况下进行支承或者说支撑。
[0005]为此的前提是: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的直径至少略微小于球或球缺的直径。通过将第一构件安置到第一支承件上,使得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安置在球或球缺上,实现一种与在球节中类似的支承,也就是说第一构件可以围绕第一支承件的球或球缺转动。
[0006]如果构件附加地在第二和第三支承件上靠置,则实现构件在空间中的确定的取向。
[0007]按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构件具有第二孔或第二凹陷部并且以第二孔或第二凹陷部安置到第二支承件上,该第二支承件通过球或球缺构成。与第一支承件类似,前提是:第二孔或第二凹陷部的直径至少略微小于第二支承件的球或球缺的直径。
[0008]第一和/或第二孔或者第一和/或第二凹陷部可以优选是圆形的。但是这不是必然需要的情况。第一和/或第二孔也可以例如构成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或其他多角形、形式为半圆、镰刀形或类似形状。
[0009]通过将构件在构件的第三部位上安置到第三支承件上,构件可以确定地空间固定地被支承。
[0010]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支承件是磁性的支承件,也就是说吸引铁磁性构件例如钢板构件的支承件。通过将构件安置到磁性支承件上保证,构件被支承件吸引。只要支承件是球或球缺,即形式为球或球缺的磁体,并且构件以设置于构件中的孔或设置于构件中的凹陷部安置到支承件上,则构件自动地相对于有关的球或球缺定心。
[0011]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一支承件在竖直方向上是高度可调的,并且在构件安置之前被调节到预定高度。换言之,有关的支承点在其高度方面被预先调节。
[0012]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二支承件在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即在横向方向上是可调或者说可移动的,并且在构件安置之前或期间被置于或者移动到一个位置上,在该位置上,第二孔或第二凹陷部处在第二支承件上。
[0013]另外可以规定,第二支承件在支承轨上可移动,该支承轨通过两个平行的在竖直方向上从支承台伸出的轨侧壁构成。只要支承件是球或球缺,其就可以直接靠置在轨上。在此重要的是,球或球缺的直径大于两个轨侧壁的间距。只要第二支承件通过球构成,其可以直接在轨侧壁上沿支承轨的纵向方向滚动并且因此被置于合适的位置上。
[0014]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规定,第三支承件也通过球或球缺构成。只要第三支承件通过球缺构成,则可规定,第三支承件的球缺的平坦侧面从下方贴靠在构件下侧上或构件靠置在球缺的平坦侧面上。
[0015]可以规定,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支承件设置在支承台上,该支承台具有孔栅,其中至少一个支承件安装到孔栅的孔中。
[0016]取而代之,支承台也可以用于定位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具有同样的“轮廓部”,其中至少一个支承件安装到轮廓部的凹陷部中。轮廓部可以例如具有许多圆形的、三角形的或更多角形的槽状的凹陷部,这些凹陷部以均匀的图案例如设置成栅格,并且这些凹陷部用于接纳球或球缺。
[0017]作为替换或补充,支承板也可以具有许多细长的槽状的凹陷部,它们以均匀的图案设置并且它们用于接纳或定心球或球缺。例如可以在支承板中设置许多彼此平行或彼此垂直的细长的凹陷部或者许多彼此平行的或彼此垂直的长孔,球或球缺与在上述支承轨中类似地可以直接安置到这样的凹陷部上或部分地安置到凹陷部中或者安置到这样的长孔中。与在支承轨中类似,球或球缺在有关的凹陷部或有关的长孔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
[0018]通过本发明可以放弃迄今在车身制造中使用的昂贵的夹紧装置或者减小夹紧装置的数量。本发明尤其是适合用于在小件数(小批量)中定位构件。按本发明定位的构件可以接着被加工,例如方式为:将销、螺钉或类似物安置到构件中。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附图如下:
[0020]图1显示三个球,它们设置为用于构件的支承件;
[0021]图2显示金属板构件,其安置到图1所示的支承件上;
[0022]图3显示可纵向移动的支承件的两个变型方案;
[0023]图4显示设有孔栅的支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显示三个钢球1、2、3的布置。两个钢球I和2空间固定地设置在相配的支承座la、2a上。支承座la、2a分别具有圆柱形环的形状,其直径小于球I或2的直径。
[0025]球3靠置在通过两个平行的轨侧壁4a、4b构成的支承轨上。如图1可见,球3的直径大于两个轨侧壁4a、4b的间距。因此,球3可以在支承轨4的纵向方向5上滚动或移动。
[0026]图2显示钢板构件或铝板构件6,在其中设置圆形的第一孔7和圆形的第二孔8。如图2可见,孔7、8的直径小于球1、3的直径。因此,构件6以其孔7、8安置在两个球1、3上。因为球3在支承轨4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所以构件无强迫应力地靠置在两个球7、8上,使得孔7、8相对于球1、3定心。构件6的后部区域9靠置在球2上。
[0027]因为两个球1、2空间固定地相对于支承台或支承板10设置并且孔7、8的间距被预定,所以通过将构件6仅仅安置到球1、2、3上就能使构件6以最简单的方式被置于预定的空间取向。通过这种方式,构件6可以高精度地精确重复地在沿确定的方向在空间中取向。
[0028]图3以放大图显示在图1中显示的支承轨4。
[0029]取代支承轨4,球3也可以设置到支承座11上方,该支承座与滑块12固定地连接。滑块12沿箭头5的方向可纵向移动地设置在支承轨13上。支承轨13可以与滑块12例如经由燕尾槽导向装置耦合。
[0030]图4显示支承台10,其设有均匀分布的孔栅。在此所示实施例中,通过球构成的支承件1、2、3固定在支承台10的孔栅上。球I通过高度可调的保持元件14是高度可调的,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支承台10的方向上可调。球2以相同方式通过高度可调的调整元件14a是高度可调的。球3在此在长孔15的纵向方向上可移动,该长孔设置在支承部件上。
【主权项】
1.构件定位方法,所述构件尤其是金属板构件,所述构件具有第一孔(7)或第一凹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6)以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安置到第一支承件(I)上,所述第一支承件通过球或球缺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6)具有第二孔(8)或第二凹陷部并且以第二孔(8)或第二凹陷部安置到第二支承件(3)上,该第二支承件通过球或球缺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孔(7、8)或者第一和/或第二凹陷部是圆形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6)在构件(6)的一个部位上安置到第三支承件(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支承件(1、2、3)是磁性的,使得所述构件(6)在安置时被有关的支承件(1、2、3)吸引。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件(I)在竖直方向上是高度可调的,并且在构件(6)安置之前调节到预定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件(3)在与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5)上是可调的,并且在构件(8)安置之前或期间被置于一个位置上,在该位置上,第二孔(8)或第二凹陷部处在第二支承件(3)上。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件(3)在支承轨(4)上是可移动的,该支承轨通过两个平行的在竖直方向上伸出的轨侧壁(4a、4b)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件的球(3)或球缺直接靠置在支承轨(4)上。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承件(2)也通过球或球缺构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承件的球缺的平坦侧面贴靠在构件(6)的下侧上。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支承件(1、2、3)设置在支承台(10)上,该支承台具有孔栅,其中至少一个支承件安装到孔栅的孔中,或者直接地或间接地固定在孔栅的孔上。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支承件(1、2、3)设置在支承台(10)上,该支承台具有均匀的轮廓部,其中至少一个支承件(1、2、3)安装到该轮廓部的凹陷部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部具有以均匀图案设置的圆形的槽状的凹陷部。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部具有以均匀图案设置的长孔状的凹陷部或者成对轨道状的突起。16.用于对构件(6)、尤其是金属板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所述构件具有第一孔或第一凹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至少具有一个通过球或球缺构成的第一支承件(1、.2、3),所述构件(6)能以其孔或凹陷部安置到所述第一支承件上。
【文档编号】B25B11/00GK105848832SQ201580003396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0日
【发明人】M·哈默, J·尼凯克
【申请人】宝马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