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面板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2604发布日期:2019-04-09 19:4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从最初的只需满足制冷制热的功能,逐渐已经提升到要求提供舒适性的需求。例如,在现有的风管机的使用过程中,当室内的温度达到稳定后,该群体对吹风感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及一些对吹风感敏感的人群。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冷风长时间地吹向这类对吹风敏感的群体,很容易导致人体感到不适,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现有的空调系统往往不能提供给用户以舒适的吹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角度更广、出风效果更为柔和的出风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的贯穿出风口包括沿所述贯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划分的出风口左侧区和出风口右侧区,所述出风口左侧区布置有左侧导风板组件,所述出风口右侧区布置有右侧导风板组件,所述左侧导风板组件与所述右侧导风板组件彼此独立摆动送风。

优选地,所述左侧导风板组件和所述右侧导风板组件均包括沿所述贯穿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所述贯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枢转摆动,所述导风板的枢转轴线为平行于所述贯穿出风口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导风板组件和所述右侧导风板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贯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左侧导风板组件和所述右侧导风板组件均包括导风板驱动组件和导风板连杆组件,所述导风板驱动组件通过所述导风板连杆组件驱动所述导风板往复摆动。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连杆组件包括与各个所述导风板的板沿铰接连接的导风板连杆,所述导风板驱动组件布置在所述导风板连杆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连杆的同一侧间隔布置有多个圆柱卡槽部,所述圆柱卡槽部设有圆柱卡槽,所述导风板的板沿处设有板沿缺口,所述板沿缺口内嵌设有导风板传动圆柱,所述导风板传动圆柱与所述圆柱卡槽枢转配合。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驱动组件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和连杆机构,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导风板连杆组件往复移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摇杆、中间连杆和第二摇杆,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定点铰接端以驱动所述第一摇杆围绕所述定点铰接端旋转摆动,所述第一摇杆的连接端铰接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摇杆的连接端和所述导风板连杆组件的端部均铰接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杆为l形杆,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的摇杆长度相同;

所述导风板的最大出风状态时,各个所述导风板沿内外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所述导风板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中间连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沿内外方向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摇杆或第二摇杆的摇杆长度;

所述导风板的枢转轴线与所述导风板连杆组件和所述导风板的铰点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摇杆或第二摇杆的摇杆长度。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的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安装平面上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摇杆的所述连接端沿所述弧形限位槽摆动。

优选地,沿所述贯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所述出风口左侧区或出风口右侧区的长度不大于70cm。

优选地,所述散流微孔的横截面的面积为19mm2~42mm2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出风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中,可以单独地控制左侧导风板组件和右侧导风板组件各自区域的摆风角度,从而使得该出风面板的出风角度可控范围更广,同时,在确保能够在起到调节整个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分区独立送风,以有效地向左侧或右侧分散出风量,而避免风量过大直接吹至人体身上,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当然,该左侧导风板组件和右侧导风板组件的运动角度和方式也可以完全一致,即该左侧导风板组件和右侧导风板组件可以同时朝一个方向导风也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出风面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截面a-a的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导风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导风板连杆组件和导风板驱动组件的装配爆炸图;

图6为导风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7展示了图1中的导风板的最大出风状态;

图8为图7中截面f-f的截面剖视图;

图9展示了图7中的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相对于图9的另一种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导风板处于最小出风状态;和

图11为相对于图9的再一种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导风板处于最小出风状态与最大出风状态之间的一种出风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左侧导风板组件2右侧导风板组件

11导风板12导风板连杆组件

13导风板驱动组件110散流微孔

111板沿缺口112导风板传动圆柱

121圆柱卡槽部122圆柱卡槽

131导风板驱动电机132连杆机构

1311第一摇杆1312第二摇杆

1313中间连杆134电机安装座

1341弧形限位槽120导风板连杆

1311a第一摇杆的定点铰接端1311b第一摇杆的连接端

1313a中间连杆的第一端1313b中间连杆的第二端

1312b第二摇杆的连接端

800出风面板801贯穿出风口

p铰点8横向导风板

b相邻两个导风板之间的枢转轴线间的距离

d导风板的宽度

c第一摇杆的摇杆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其中,“内”和“外”是相对于用户的使用角度而言的,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外”,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出风面板,参见图1至图3所述,该出风面板800的贯穿出风口801包括沿贯穿出风口801的长度方向划分的出风口左侧区和出风口右侧区,出风口左侧区布置有左侧导风板组件1,出风口右侧区布置有右侧导风板组件2,左侧导风板组件1与右侧导风板组件2彼此独立摆动送风。

可见,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的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可以单独地控制各自区域的摆风角度,从而使得该出风面板800的出风角度可控范围更广,同时,在确保能够在起到调节整个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分区独立送风以有效地向左侧或右侧分散出风量,而避免风量过大直接吹至人体身上,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当然,该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的运动角度和方式也可以完全一致,即该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可以同时朝一个方向导风也是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的技术方案。

其中,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均包括沿贯穿出风口80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贯穿出风口80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多个导风板11,导风板11枢转摆动,导风板11的枢转轴线为平行于贯穿出风口80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因此,该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均为通过各自多个可转动的导风板11以调节各自区域的摆动角度,且该导风板11可沿贯穿出风口801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当该出风面板800应用于在风管机中,在该类风管机的出风面板800上,该导风板11的外侧往往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横向导风板8(参见图1和图2所示)。

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为美观性考虑,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可对称布置在贯穿出风口8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的长度和结构都可以设置为对称且相同的结构。其中,参见图1所示,假设各个内侧导风板11的横向宽度为d,相邻两个导风板11之间的枢转轴线间的距离b,则满足b≤d+1.5mm,其中图1中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b=d+1.5mm。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均包括导风板驱动组件13和导风板连杆组件12,导风板驱动组件13通过导风板连杆组件12驱动导风板往复摆动。其中,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为相对于该贯穿出风口801的左右两套独立的导风板驱动组件13和导风板连杆组件12,从而使得该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能够各自独立地运动。

为确保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的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确保该出风面板800整体的美观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包括与各个导风板11的板沿铰接连接的导风板连杆120(参见图5),导风板驱动组件13布置在导风板连杆120的端部。这是因为,导风板11分散地设置在贯穿出风口801上,导风板连杆120对应地将多个导风板11穿连,并且导风板连杆120一般设置在导风板11的内侧,隐藏美观性更好;同样的,导风板驱动组件13设置在端部,则可因此至出风面板800的端部装饰面板的后侧。

具体地,参见图5所示,导风板连杆120的同一侧间隔布置有多个圆柱卡槽部121,圆柱卡槽部121设有圆柱卡槽122,导风板11的板沿处设有板沿缺口111(参见图6所示),板沿缺口111内嵌设有导风板传动圆柱112,导风板传动圆柱112与圆柱卡槽122枢转配合。这样,可以使得导风板连杆120能带动导风板11以旋转运动。

在本发明的导风板驱动组件13中,参见图5所示,导风板驱动组件13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131和连杆机构132,导风板驱动电机131通过连杆机构132驱动导风板连杆组件12往复移动。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本方案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连杆机构132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摇杆1311、中间连杆1313和第二摇杆1312,导风板驱动电机131连接第一摇杆1311的定点铰接端1311a以驱动第一摇杆1311围绕定点铰接端1311a旋转摆动,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铰接于中间连杆1313的第一端1313a,第二摇杆1312的连接端1312b和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端部均铰接于中间连杆1313的第二端1313b。

在空调器实际运转过程中,导风板驱动电机131通过连杆机构132驱动导风板连杆组件12往复移动,参见图7至图11所示,其中,如图7至图9所示,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中的导风板11均朝向同一方向旋转,且旋转状态为垂直于贯穿出风口801的横截面,此时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两侧均处于最大出风状态;如图10所示,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中的导风板11均平行地封盖在贯穿出风口801的横截面上,此时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两侧均处于最小出风状态,如图10所示,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中的导风板11均与贯穿出风口801的横截面呈同一旋转角度,此时,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两侧均处于最小出风状态和最大出风状态的一种出风状态。当然,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中,左侧导风板组件1和右侧导风板组件2可以以不同旋转角度呈现,比如左侧导风板组件1一侧为最大出风状态时,右侧导风板组件2一侧可为最小出风状态或其他出风状态。

并且,为使得该左侧导风板组件1或者右侧导风板组件2的机构运行的稳定性更好,参见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中间连杆1313为大致l形杆,第一摇杆1311与第二摇杆1312的摇杆长度相同,其中,第一摇杆1311的摇杆长度均为c;

导风板11的最大出风状态时,各个导风板11沿内外方向排列,第一摇杆1311、第二摇杆1312和导风板11相互平行;其中,中间连杆1313的第一端1313a与第二端1313b之间沿内外方向的间距等于第一摇杆1311或第二摇杆1312的摇杆长度,且该间距等于第一摇杆1311的摇杆长度c;

导风板11的枢转轴线与导风板连杆组件12和导风板11的铰点p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摇杆1311或第二摇杆1312的摇杆长度。

与此同时,导风板驱动组件13包括用于安装导风板驱动电机131的电机安装座134,电机安装座134的安装平面上设有弧形限位槽1341,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沿弧形限位槽1341摆动。其中,该弧形限位槽1341的圆心角通常不小于120°,参见图8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该弧形限位槽1341的圆心角为150°。

由于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左侧导风板组件1或右侧导风板组件2的一端设有固定连接在出风面板本体上的导风板驱动组件13,另一端通常为悬臂状态,即导风板连杆120的一端作为悬臂梁结构,因此为使得该左侧导风板组件1或右侧导风板组件2能顺利运转,沿贯穿出风口801的长度方向,出风口左侧区或出风口右侧区的长度不大于70cm。即,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横向长度不大于70cm。

优选地,各个散流微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的范围为19mm2~42mm2。例如,该散流微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为19mm2、30mm2、35mm2、38mm2或42mm2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出风面板800。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器也包含了上述出风面板800的所有优点,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