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7663发布日期:2018-11-23 19:43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纤维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



背景技术: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因此,广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极好。

竹纤维在提取出来后一般需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专利号为CN201620432524.2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纤维用烘干箱,包括烘干箱本体、控制面板、除湿装置、温度表和箱门,所述烘干箱本体下侧安装有万向轮,所述烘干箱本体内部后侧安装有排湿扇,所述烘干箱本体内部左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下侧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烘干箱本体内部两侧安装有滑槽,且滑槽上侧安装有摆放板,所述烘干箱本体内部底侧安装有电加热丝,能对竹纤维进行烘干机杀菌。

但是该装置中竹纤维固定放置在摆放板上,只能对表面的竹纤维进行烘干,使得其烘干程度不均,烘干效果差;而如果采用滚筒对竹纤维进行烘干,由于滚筒需要转动,会使得竹纤维散乱无章,在进行后期利用时想要将其梳理整齐十分麻烦;如果将竹纤维捆成束送入滚筒或其他装置中烘干,则被捆部分风力侵入不够,这一段便无法充分完全烘干,则会使得竹纤维烘干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以解决现有竹纤维烘干装置烘干不均匀、烘干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包括外壳及内腔,所述外壳与内腔之间构成气体流道,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将内腔分为烘干腔及加热腔的隔板,所述烘干腔腔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烘干腔顶部设置有热气出口,烘干腔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承接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及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收集箱;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鼓风机及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出风口与气体流道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出口连接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的出风口与鼓风机的进风口相连,引风机可以对干燥竹纤维后的热风吸出,并将其送入干燥装置出去水分,然后由干燥装置送入鼓风机中,由加热装置加热后进行再次利用,对热量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能节约大量的能源。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及出料口均倾斜设置,所述进料口设置有密封盖,方便进料计出料的进行,同时进料完成后将密封盖盖上,可以减少热气的流失,使烘干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与第三输送带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输送方向相反,物料从第一输送带掉落在第二输送带上,由第二输送带进行反方向输送,然后从第二输送带掉落至第三输送带上,最终由第三输送带输送至出料口,将三组输送带重叠设置,可以减少装置的占地空间,节约场地。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烘干机设置有相互承接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及第三输送带,物料从第一输送带落在第二输送带上,再从第二输送带落在第三输送带上,使得物料可以不断翻转,避免烘干时只能烘干物料表面的情况的发生,使得物料烘干均匀,另外还可以根据竹纤维的粗细等情况,增加或减少输送带的数量,使其更能适应实际生产需求,既能减少能量的浪费,也能对竹纤维进行有效烘干;在隔板下方设置有鼓风机及电加热装置,热风从电加热装置进入气体流道中,由烘干腔腔壁上的通风孔进入烘干腔中对竹纤维进行烘干,热气进入烘干腔较为均匀,使得竹纤维烘干均匀,烘干效果好;烘干竹纤维后的热气从热气出口离开,使得烘干腔内气体能有效流通,避免烘干腔内气压过高,产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外壳,2-内腔,3-气体流道,4-隔板,5-第一输送带,6-第二输送带,7-第三输送带,8-鼓风机,9-电加热装置,10-进料口,11-出料口,12-收集箱,13-热气出口,14-引风机,15-干燥装置,16-烘干腔,17-加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包括外壳1及内腔2,所述外壳1与内腔2之间构成气体流道3,所述内腔2内设置有将内腔2分为烘干腔16及加热腔17的隔板4,所述烘干腔16腔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烘干腔16顶部设置有热气出口13,烘干腔16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相互承接的第一输送带5、第二输送带6及第三输送带7,所述第一输送带5连接有进料口10,所述第三输送带7连接有出料口11,所述出料口11连接有收集箱12;所述加热腔17内设置有鼓风机8及与鼓风机8的出风口相连的电加热装置9,所述电加热装置9的出风口与气体流道3相连通。

工作原理:启动鼓风机8及电加热装置9,使得热气能源源不绝地从气体流道3中经烘干腔16腔壁上的通风孔进入烘干腔16中,将竹纤维从进料口10送入烘干腔16中,使其落在第一输送带5上,由热气对其进行第一遍烘干,而后竹纤维落在第二输送带6上,此过程中的竹纤维会进行翻面,使得热风能对竹纤维的另一面进行烘干,而后竹纤维落在第三输送带7上进行最后一次烘干,此过程中竹纤维会再次翻面,进行较为全面的烘干,最后竹纤维经出料口11落入收集箱12中,完成烘干。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经三组输送带进行输送,且输送过程中竹纤维可以翻面,使得烘干均匀,同时热气能均匀分布在烘干腔中,使得整个烘干过程中热气充足,烘干效果好,烘干效率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热风出口连接有引风机14,所述引风机14的出风口连接有干燥装置15,所述干燥装置15的出风口与鼓风机8的进风口相连,引风机14可以对干燥竹纤维后的热风吸出,并将其送入干燥装置15出去水分,然后由干燥装置15送入鼓风机8中,由加热装置加热后进行再次利用,对热量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能节约大量的能源。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料口10及出料口11均倾斜设置,所述进料口10设置有密封盖,方便进料计出料的进行,同时进料完成后将密封盖盖上,可以减少热气的流失,使烘干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自动烘干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输送与第三输送带7输送方向相同,第一输送带5与第二输送带6输送方向相反,物料从第一输送带5掉落在第二输送带6上,由第二输送带6进行反方向输送,然后从第二输送带6掉落至第三输送带7上,最终由第三输送带7输送至出料口11,将三组输送带重叠设置,可以减少装置的占地空间,节约场地。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