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采暖用温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975发布日期:2018-08-10 19:5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采暖器,具体为一种电采暖用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电采暖器是将清洁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一种优质舒适环保的采暖方式,经过长期的实际应用,被证实其拥有很多其他采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已被全球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同和接受。但是由于电采暖器瞬间高温,而且电采暖器的使用时间较长,若没有温控装置,在加热管温度非常高时,会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可能会影响电采暖器的外壳,更有可能因为电采暖器的温度过高,而烧坏电线。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电采暖器缺乏智能化,只能通过几个固定的调整档位来调节温度,受到限制,使用不方便,也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采暖用温控装置,利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连接,随时检测加热装置的温度,在电采暖器上安装一温控装置,通过电路控制继电器对电采暖器开关进行控制性调节,可以有效取暖的同时,也利于节能,还能保护电采暖器,延长电采暖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采暖用温控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开关、插头、支撑座、外壳,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线连接所述开关,所述开关通过电线连接所述插头,所述支撑座支撑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开关设于所述支撑座的外部表面,所述支撑座外部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和温度调节屏,温度调节屏下方设有温度调节按钮,温度显示屏和温度调节屏连接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温度调节屏通过电路控制继电器与所述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显示屏和温度调节屏均为长方形屏幕,温度显示屏放置于温度调节屏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温度调节按钮有三个,分别为左调键、右调键和上调键。

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温度传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控制继电器放置于所述支撑座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连接,随时检测加热装置的温度,在电采暖器上安装一温控装置,通过电路控制继电器对电采暖器开关进行控制性调节,可以有效取暖的同时,也利于节能,还能保护电采暖器,延长电采暖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加热装置-1;开关-2;插头-3;支撑座-4;外壳-5;电线-6;温度显示屏-7;温度调节屏-8;温度调节按钮-9;温度传感器-10;电路控制继电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采暖用温控装置,包括加热装置1、开关2、插头3、支撑座4、外壳5,所述加热装置1通过电线6连接所述开关2,所述开关2通过电线6连接所述插头3,所述支撑座4支撑所述加热装置1,所述加热装置1设于所述外壳5内,所述开关2设于所述支撑座4的外部表面,所述支撑座4外部表面设有温度显示屏7和温度调节屏8,温度调节屏8下方设有温度调节按钮9,温度显示屏7和温度调节屏8连接一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连接所述加热装置1,温度调节屏8通过电路控制继电器11与所述开关2连接。温度显示屏7和温度调节屏8均为长方形屏幕,温度显示屏7放置于温度调节屏8上方。温度调节按钮9有三个,分别为左调键、右调键和上调键。温度传感器10为热电偶温度传感装置。电路控制继电器11放置于所述支撑座4内部。

使用时,将所述插头3插入电源,并打开所述开关2,先通过温度调节按钮9调节温度调节屏8上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这时随着电采暖器的使用,温度显示屏7上显示所述加热装置1上的温度,当温度达到温度调节屏8上设置的最高温度时,电路控制继电器11将会自动切断所述开关2,切断电源,使得所述加热装置1不再加热,当温度显示屏7上显示的温度低于温度调节屏8上设置的最低温度,电路控制继电器11将会自动打开所述开关2,使得所述加热装置1继续加热。可以做到只能控制温度,节省能源。

电路控制继电器:其逻辑功能由传统的继电器来完成的,比如控制时间,就有相应的时间继电器。继电器的动作一般与电磁有关。

控制方式

继电器的控制是采用硬件接线实现的,是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联或并联极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形成控制逻辑,只能完成既定的逻辑控制。

控制速度

继电器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毫秒级,机械触点有抖动现象。

延时控制

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滞后动作实现延时控制,而时间继电器定时精度不高,受环境影响大,调整时间困难。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