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7225发布日期:2018-09-04 21:43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束干燥机。



背景技术:

管束干燥机是一种应用量非常大,用途广的间接传热干燥机,通常管束干燥机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管束,壳体两端的转轴通过轴承与机架相连,其还带有一个带动管束转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管束在壳体转动,使用时,蒸汽等介质进入管束内(管束的进口/进热端(热源进入管束或者与管束内介质交换热量的一端)和出口/冷凝液排放端(经换热后介质排放或回流的一端),分别通过旋转结构与进气装置和气体回收装置相连),将热量传递给管束,管束外壁与物料充分接触,热量交换,把物料中的水分汽化排出,使物料干燥。现有管束干燥机由在环保及节能方面设计不够完善。如中国专利201510985480.6、201610477283.8,二者为目前市场上比较典型的管束干燥机,其中所公开的管束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的产生的尾气不处理/经简单的处理后直接排放到外界,浪费了大量的余热,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管束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束干燥机,包括干燥机壳体、设置在干燥机壳体内的用于通导热介质的管束、设置在干燥机壳体外部用于带动管束转动的驱动装置、开设在干燥机壳体上端的尾气出口、与干燥机壳体进料口相连的进料绞龙、与干燥机壳体出料口相连的出料绞龙以及用于向管束内部供给导热介质的供热装置;

所述干燥机壳体的下部设置夹层,所述尾气出口与夹层通过输气管路相通,所述输气管路上设置有罗茨风机和除尘器,所述夹层的出气口与排气管路相连;管束上设置有导料扬料板。

优选的,干燥机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观察干燥机壳体内部物料的视窗。

优选的,管束的进热端通过厚壁直筒与干燥机壳体通过机械密封结构相连,厚壁直筒下方设置有托轮机构,管束的进热端穿过厚壁直筒与供热装置相连。

优选的,夹层的底部设置有废水废气排放口。

优选的,供热装置包括与厚壁直筒相连的热室、电加热管、热管以及设置在热室外部的保温绝缘套;

电加热管设置在保温绝缘套与热室之间,热管的一端伸入热室内部,另一端位于保温绝缘套与热室之间,热管与管束的进热端相通;

管束的冷凝液出口与热管之间设置有回流管路。

优选的,保温绝缘套与热室之间设置有多根电加热管,相邻的电加热管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圈。

优选的,回流管路的进口与管束的冷凝水出口相连,回流管路的出口与热管相连;回流管路包括一段弧形管段,圆弧管段的一端与热管相连,另一端与冷凝液出口相连,所述弧形管段沿管束转动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管束干燥机可实现对湿物料的干燥做业,并且提高热利用率。

另外其使用寿命长,检修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燥机壳体与夹层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回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管束转动方向与圆弧管段内部冷凝液惯性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厚壁直筒与托轮机构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干燥机壳体、11视窗、12厚壁直筒、13托轮机构、14回流管路、141弧形管段、2管束、3尾气出口、4进料绞龙、5出料绞龙、6夹层、61废水排放口、7输气管路、8罗茨风机、9除尘器、10导料扬料板、21热室、22保温绝缘套、23电加热管、24热管、25电加热圈、A管束转动方向、B圆弧管段内冷凝液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管束干燥机,该设备包括干燥机壳体1,在干燥机壳体1内设置有一套用于通导热介质的管束2,干燥机壳体1外部设置有用于带动管束2转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相连的伺服器,管束2位于干燥机壳体1内下部,干燥机壳体1内管束2上方为空腔结构,用于给待干燥的物料提供容纳、翻转空间,干燥机壳体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观察干燥机壳体1内部物料的视窗11,视窗11的位置开设在可观察内部物料的位置。进一步地,干燥机壳体1上端开设有尾气出口3,该尾气出口3与管束2上方的空腔结构相通,干燥物料过程中产生的气流通过尾气出口3向干燥机壳体1外部排放。进一步地,干燥机壳体1的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绞龙4,干燥机壳体1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绞龙5,管束2内部的导热介质通过供热装置进行加热。进一步地,出料口和进料口分别开设在干燥机壳体1的两端(干燥机壳体1呈筒状,管束2沿着筒状结构长度方向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开设在干燥机壳体1两端,有助于延长物料烘干接触面积)。

如图3-5所示,优选的,供热装置包括与厚壁直筒12通过法兰连接的热室21、电加热管23、热管24以及设置在热室21外部的保温绝缘套22;保温绝缘套22侧壁由硅酸铝板拼装而成,保温绝缘套22的外部由支架进行支撑。热管24为不锈钢管状结构,其位于热室21外部的一端封闭,位于热室21内部的一端与管束2的进热端相通。

电加热管23设置在保温绝缘套22与热室21之间,热管24的一端伸入热室21内部,另一端位于保温绝缘套22与热室21之间,热管24与管束2的进热端相通;

管束2的冷凝液出口与热管24之间设置有回流管路14。

优选的,保温绝缘套22与热室21之间设置有多根电加热管23,电加热管23圆周排布,相邻的电加热管23之间设置有电加热圈25,防止出现加热死角,保持温度均衡。

优选的,管束2内部的导热介质(超导液)为纯净蒸馏水,纯净蒸馏水的体积占管束2容积的四分之一(允许一定偏差),然后将管束2内部抽真空(气化温度较低),电加热管23将热管24的一端加热,此时热管24内的纯净蒸馏水被迅速气化并通过管束2进热端进入管束2内部进行放热(即导热介质回流到干燥机壳体1内部,放热后的导热介质再经冷凝水出口、回流管路14回流到热管24内进行加热)。冷凝水直接回流到热管内,剩余温度被重复利用,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进一步地,保温绝缘套22外部设置用角钢焊接的支架,该支架对保温绝缘套22进行支撑,在工作时,热室21随着厚壁直筒12的转动而转动,此过程中保温绝缘套22保持静止(热室21在保温绝缘套22内转动,绝缘保温套与厚壁直筒12之间留有1-5cm空隙,保证转动过程中无摩擦)。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路14的进口与管束2的冷凝水出口相连,回流管路14的出口与热管24相连。进一步地,回流管路14包括一段弧形管段141,所述弧形管段141沿管束2转动方向安装。弧形管段141的一端与管束2的冷凝水出口相连,另一端与热管24相连。工作时,放热后的水蒸气放热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质量大,位于位置靠下的换热管24(管束2由换热管24、管盘、封头等组成)内,该部分换热管24与回流管路14相通,当管束2转动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回流管路14中的冷凝水会沿着弧形管段141向热管24内部流动,冷凝水进入热管24后被气化进入管束2进行换热,在转动过程中换热管24内的冷凝液不断流入回流管路14,完成循环换热。

优选的,干燥机壳体1的下部设置夹层6(即在干燥机壳体1下端形成一个容纳气体的空腔),尾气出口3与夹层6通过输气管路7相通,输气管路7上设置有罗茨风机8和除尘器9,所述夹层6的出气口与排气管路相连;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先进过除尘器9进行除尘,再进入夹层6内部的空腔,并从夹层6一端向另一端流动,此过程中气流的热量被再次利用(冷凝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定期通过废水排放口61进行清理),有助于提高热能利用率。另一方面,该夹层6通入尾气后,整个夹层6对干燥机壳体1起到保温作用。进一步地,管束2上设置有导料扬料板10(也叫做料铲/抄板),在管束2转动过程中倒料扬料板不断的翻动干燥机内部的物料,提高烘干效率。

优选的,管束2的进料端(即靠近干燥机壳体1进料口的一端)与厚壁直筒12连接,该厚壁直筒12与管束2的封头相连并与封口内侧相通(即封头上开设有与厚壁直筒12相对应的通口),厚壁直筒12与干燥机壳体1通过机械密封活动相连,厚壁直筒12下方设置有托轮机构13(包括用于托起厚壁直筒12的轮和用于支撑该轮的架体),管束2的进料端经厚壁直筒12内后与供热装置相连。管束2的另一端(位于出料口附近的一端)通过厚壁直筒12与干燥机壳体1相连,厚壁直筒12与靠近出料口一端的封头相连,厚壁直筒12下部设置有托轮机构13。托轮机构13对厚壁直筒12进行支撑,提高了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位于出料口一端的厚壁直筒12上安装有传动轮,传动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连。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