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017发布日期:2018-08-31 22:1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目前常用的生物质发电形式为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直接燃烧发电是将生物质在锅炉中直接燃烧,生产蒸汽带动蒸汽轮机及发电机发电。然而,由于生物质本身水分大,其水分含量对其热值的影响较为突出,一般进炉生物质的含水量在45%左右,直接燃烧时,会降低燃烧温度,增加排烟损失,降低锅炉热效率,增加运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物料进行干燥,降低物料内的水分,从而提高物料的燃烧热值,提高生物质发电效率。

现有的干燥方法主要是采用晾晒然后倒料的方式进行。露天晾晒生物质燃料一方面晾晒效率低,难以满足电厂燃料的供应需求,另一方面不但占地面积大,晾晒和收取工作量大,而且也带来环境问题。

另外,这种干燥方法均需要将物料反复倾倒、翻转,以使得物料内部的水分能够被充分挥发。对于干燥完毕的物料还需要使用铲车会抓斗送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配料装置处,自动化程度低、油耗消耗大、干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干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物料干燥自动化程度低、干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干燥系统。物料干燥系统包括料槽、第一物料运送部、第二物料运送部、翻抛机以及通风干燥部;所述第一物料运送部沿着所述料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用以向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上投放物料以及将所述物料运出;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沿着所述料槽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物料运送部的上方;所述翻抛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的一侧并将置于所述料槽内的物料运送至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所述通风干燥部设置在所述料槽的上方,并且具有多个悬垂的通风管,多个所述通风管可置于所述物料中或从所述物料中抽离。

可选地,所述料槽为多个,所述第一物料运送部设置在至少一组相邻两个所述料槽之间。

可选地,每个料槽包括沿所述料槽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沿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在所述侧壁的顶端设置有导轨。

可选地,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横跨多个所述料槽,且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可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和/或所述翻抛机可沿着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物料运送部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皮带,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可移动地架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二皮带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皮带为可逆皮带。

可选地,所述翻抛机包括翻抛支架和翻抛件,所述翻抛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翻抛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翻抛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物料运送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皮带,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料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用以支撑所述第一皮带,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连接有换向支架,所述第一皮带穿过所述换向支架完成翻折换向并投放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二皮带;出料时,所述翻抛件将所述料槽内的所述物料翻抛至所述第二皮带上,所述第二皮带将所述物料投放至经过所述换向支架翻折换向后的所述第一皮带上。

可选地,所述物料干燥系统还包括移行车,所述移行车设置在所述导轨的末端,并用以将所述翻抛机从一个所述料槽运送至另一个所述料槽。

可选地,所述通风干燥部还包括主风管,所述通风干燥部的进风口处还连通有风动力装置;所述通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主风管连通,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物料干燥系统还包括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用以吊装所述通风干燥部。

可选地,所述主风管为多个,每个所述主风管上连通有多个通风管;多个所述主风管相互间隔地设置,每个所述通风管与所述主风管垂直地连通。

可选地,所述通风干燥部为两组,每组所述通风干燥部包括多个所述主风管和多个所述通风管;两组所述通风干燥部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且两组所述通风干燥部中的多个所述主风管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不重合;两组所述通风干燥部中的多个所述通风管在同一竖直面内的投影不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物料运送部、第二物料运送部以及翻抛机,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出料的过程,提高了物料干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通过设置通风干燥部并在其上设置通风管,并将通风管置于物料中,可对物料吹入热风以使得物料中的物生物达到活跃状态产生热量将物料中的水汽蒸发出来,再通过通风管将物料中的水汽吸走,能够有效地提高对物料干燥的效率,减少干燥过程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干燥部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料槽;11、侧壁;12、导轨;2、第一物料运送部;21、第一支架;22、第一皮带;3、第二物料运送部;31、第二支架;311、换向支架;32、第二皮带;4、翻抛机;41、翻抛支架;42、翻抛件;5、通风干燥部;51、主风管;52、通风管;6、吊装机构;61、移动结构;7、移行车;8、料仓;81、上料皮带;9、出料皮带;10、风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干燥系统。物料干燥系统包括料槽1、第一物料运送部2、第二物料运送部3、翻抛机4以及通风干燥部5;第一物料运送部2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用以向第二物料运送部3投放物料以及将物料运出;第二物料运送部3沿着料槽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二物料运送部3设置在第一物料运送部2的上方;翻抛机4设置在第二物料运送部3的一侧并将置于料槽1内的物料运送至第二物料运送部3;通风干燥部5设置在料槽1的上方,并且具有多个悬垂的通风管52,多个通风管52可置于物料中或从物料中抽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物料运送部2、第二物料运送部3以及翻抛机4,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出料的过程,提高了物料干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通过设置通风干燥部5并在其上设置通风管52,并将通风管52置于物料中,可对物料吹入热风以使得物料中的物生物达到活跃状态产生热量将物料中的水汽蒸发出来,再通过通风管52将物料中的水汽吸走,能够有效地提高对物料干燥的效率。

具体来说,料槽1可以是设置在地面上能够容纳物料的结构,也可以将料槽1设置在其他能够承载物料的基础结构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料槽1为多个,且多个料槽1并排设置,这样可保证能够容纳更多的物料,提高了物料干燥系统的处理能力。每个料槽1均包括沿料槽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1,沿侧壁11的长度方向在侧壁11的顶端设置有导轨12。设置侧壁11的目的之一在于对物料形成限制,防止堆积的物料占用额外的空间;设置侧壁11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方便导轨12的架设。

第一物料运送部2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设置,设置第一物料运送部2的目的在于投放未经干燥的物料至第二物料运送部3中以及将经过干燥的物料运出。当料槽1为多个时,第一物料运送部2设置在至少一组相邻两个料槽1之间。例如,当料槽1为两个时,第一物料运送部2可设置在两个料槽1之间;当料槽1为四个时,第一物料运送部2可设置在中间两个料槽1之间,因此,为了保证第一物料运送部2能够设置在多个料槽1居中的位置,前述料槽1的数量优选地被设置为偶数个。当然,当料槽1的数量为奇数个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第一物料运送部2的设置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物料运送部2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一皮带22,第一支架21沿料槽1的长度方向设置并用以支撑第二皮带32。

参见图1,第一支架21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支架21可设置在相邻两个料槽1的侧壁11之间,第一支架21起到支撑第一皮带22的目的。例如,第一支架21可以是设置在相邻两个料槽1的侧壁11之间的多个皮带托辊,且多个皮带托辊朝向中心倾斜,这样可保证支撑在其上的第一皮带22能够具有承接物料的下凹结构以保证物料不会从第一皮带22上掉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皮带22可选用宽度较宽、韧性较高的皮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一皮带22能够承载足够多的物料以将物料投放至料槽1或将物料运出,还能够保证第一皮带22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物料运送部3横跨多个料槽1,且第二物料运送部3可沿着导轨1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物料运送部3设置在第一物料运送部2的上方。

参见图1,设置第二物料运送部3的目的在于将第一皮带22投放至其上的未经干燥的物料投放至料槽1中,并将经过干燥的物料投放至第一皮带22上。将第二物料运送部3设置成可沿着导轨1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目的在于保证第二物料运送部3可以将物料均匀地投放至料槽1中,或者均匀地将经过干燥的物料投放至第一皮带22上。第二物料运送部3横跨多个料槽1是指第二物料运送部3的长度至少与多个料槽1的宽度总和等长,这样就可以使用一台第二运送部实现前述投料、运料的目的。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沿着多个料槽1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二运送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物料运送部3包括第二支架31和第二皮带32,第二支架31的两端可移动地架设在导轨12上,第二皮带32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31上;第二皮带32为可逆皮带。

参见图1,第二支架31与第一支架21相互垂直设置并用以支撑第二皮带32,第二支架31的两端可移动地支撑在导轨12上以实现第二物料运送部3可沿着导轨1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目的。例如,可在第二支架31的两端分别安装导轮,然后将导轮卡接在导轨12上,再通过驱动件(例如驱动电机等)驱动导轮转动以实现带动第二物料运送部3移动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1可以是呈框架结构式的支架。第二皮带32本身可沿着第二支架31的长度方向往返运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通过第二皮带32本身的移动向不同的料槽1投料的目的,或者将不同的料槽1中经过干燥的物料运送至第一皮带22上的目的。例如,在第二皮带32两侧的回转轮处安装滚轮,在第二支架31上设置可供滚轮行走的结构,再通过驱动件(例如驱动电机等)驱动滚轮转动以实现带动第二皮带32沿着第二支架31移动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二皮带32为可逆皮带,这样可以通过切换可逆皮带的正反转方向,更加灵活地实现向不同的料槽1投料或者将不同的料槽1中干燥后的物料运送至第一皮带22上。

再进一步地,第二皮带32也可选用宽度较宽、韧性较高的皮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第二皮带32能够承载足够多的物料,还能够保证第二皮带3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通风干燥系统还包括翻抛机4,翻抛机4包括翻抛支架41和翻抛件42,翻抛支架41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支架31上。

参见图1,翻抛支架41用以支撑翻抛件42,翻抛支架41也可以呈框架形结构,并具有可供翻抛件42实现翻抛的空间。进一步地,翻抛支架41可与第二支架31连接或从第二支架31上脱离,当翻抛支架41与第二支架31连接时,可以将经过干燥的物料准确地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当翻抛支架41与第二支架31脱离时,可以与第二支架31相对独立的运动;再进一步地,翻抛支架41可带动翻抛件42沿着导轨12的长度方向移动,这样可以保证翻抛件42能够将料槽1中不同位置的经过干燥的物料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

翻抛件42可以是皮带结构、链板结构等,只要能够实现翻抛的功能即可。优选地,翻抛件4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翻抛支架41上。这样一来,翻抛件42就能够将料槽1内不同高度的经过干燥的物料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例如可在翻抛件42与翻抛支架4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一驱动件(例如驱动电机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翻抛件42的回转轮之间通过键连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来调整翻抛件42与翻抛支架41之间的相对夹角。

举例来说,当料槽1内经过干燥的物料较多时,可将翻抛件42调整至相对水平的位置,以将料堆上部的物料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当料槽1内经过干燥的物料较少时,可将翻抛件42调整至相对倾斜的位置,以将料槽1底部的物料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翻抛件42相对于翻抛支架41的角度。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能够完成上述目的的部件来代替翻抛机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1上还设置有与之垂直连接的换向支架311。如图1所示,第一皮带22穿过换向支架311完成翻折换向,第一皮带22穿过换向支架311完成翻折换向并投放物料至第二皮带32;出料时,翻抛件42将料槽1内的物料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第二皮带32将物料投放至经过换向支架311翻折换向后的第一皮带22上。即,换向支架311将第一皮带22在此处分为了两个工作段:进料段和出料段。

具体来说,料仓8中未经过干燥的物料经过上料皮带81被投放至第一皮带22的时候,第一皮带22带动未经过干燥的物料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第一皮带22经过换向支架311时,将未经过干燥的物料投放至第二皮带32上。此时,从第一皮带22上承接未经过干燥的物料的位置处开始至换向支架311处的第一皮带22为止被称为第一皮带22的进料段;当物料经过干燥后,不再向第一皮带22投放未经过干燥的物料,翻抛件42从料槽1中取料并将物料翻抛至第二皮带32上,然后第二皮带32将经过干燥的物料投放至经过换向支架311翻折换向后的第一皮带22上,第一皮带22带动经过干燥的物料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继续运动,最终经过出料皮带9运出。此时,从经过换向支架311翻折换向后的第一皮带22至出料皮带9的位置处的这一段第一皮带22被称为第一皮带22的出料段。参见图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物料干燥系统还包括移行车7,移行车7设置在导轨12的末端,并用以将翻抛机4从一个料槽1运送至另一个料槽1。移行车7的顶部设置有与料槽1的侧壁11上的轨道相对应的轨道结构;在地面上同样铺设有可供移行车7移动的轨道结构。

通过设置移行车7可以将翻抛机4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到相应的料槽1中工作。例如,一个料槽1中经过干燥的物料较少或被处理完全后,翻抛支架41与第二支架31完成脱离,并带动翻抛机4沿着轨道运动到轨道的末端,并最终停留在移行车7上;移行车7在地面上的轨道运动带动翻抛机4从一个料槽1运动至另一个料槽1;此时,翻抛机4从移行车7上脱离并运动至另一个料槽1的轨道上,进而完成了对翻抛机4的移动。根据移行车7不同的结构可以将翻抛件42收起水平后在移动移行车7。

结合参考图1和图2,通风干燥部5设置在料槽1的上方,并且通风干燥部5包括多个通风管52以及多个主风管51,多个通风管52可被置于物料中或从物料中被抽离;通风管52的第一端与主风管51连通,通风管52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通风干燥部5用以对物料进行干燥,具体来说,多个悬垂设置的通风管52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当通风管52被置于物料中时,可以向物料内吹入热气,热气从多个通风孔进入物料内部,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物料中的物生物达到活跃状态产生热量将物料中的水汽蒸发出来;再通过通风管52将物料中的水汽吸走,进而有效地提高对物料干燥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的主风管51以及通风管52共同构成了一组通风干燥部5,在一组通风干燥部5中,主风管51可与风动力装置10连接。

进一步地,主风管51为多个,每个主风管51上连通有多个通风管52;多个主风管51相互间隔地设置,每个通风管52与主风管51垂直地连通。多个主风管51之间可以以相互平行等方式设置,在每个主风管51上均连通有多个通风管52。进一步地,多个通风管52之间也以相互平行等方式设置,这样可保证通风装置对物料能够起到均匀干燥的目的,保证热风均匀地被吹入物料或者将物料中的水汽从物料中均匀地抽吸出来的目的;再进一步地,每个通风管52与主风管51垂直地连通,这样可避免相邻两个通风管52之间发生干涉。

再进一步地,由于主风管51为多个,每个主风管51上还设置有多个通风管52,还可以同时实现吹热风和抽吸水汽同步进行的目的。例如,将部分主风管51与吹气机连通,将部分主风管51与抽气机连通,具体地的连接方式以及实现吹气和吸气的主风管51的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在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再进一步地,通风干燥部5为两组,每组通风干燥部5包括多个主风管51和多个通风管52;两组通风干燥部5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且两组通风干燥部5中的多个主风管51在同一水平面内的投影不重合;两组通风干燥部5中的多个通风管52在同一竖直面内的投影不重合;通风干燥部5的进风口处还连通有风动力装置10。两组通风装置可以单独向物料内吹入热风或者从物料内吸出水汽;或者同时向物料内吹入热风或者从物料内吸出水汽;或者一组通风装置向物料内吹入热风,另一组通风装置从物料内吸出水汽。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相应的,只需要在通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连接不同类型的风动力装置10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干燥系统还包括吊装机构6,吊装机构6用以吊装通风干燥部5;吊装机构6还包括移动结构61,移动结构61带动吊装机构6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移动,吊装机构6可带动通风干燥部5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吊装机构6包括吊机、支撑结构以及移动结构61,两端的移动结构61可带动吊机、支撑结构以及通风干燥部5沿着料槽1的长度方向移动;吊机可带动通风干燥部5沿着料槽1的宽度方向(即支撑结构的宽度方向)移动,这样就实现了将通风干燥部5置于料槽1内任意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干燥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物料运送部、第二物料运送部以及翻抛机,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出料的过程,提高了物料干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通过设置通风干燥部并在其上设置通风管,并将通风管置于物料中,可对物料吹入热风以使得物料中的物生物达到活跃状态产生热量将物料中的水汽蒸发出来,再通过通风管将物料中的水汽吸走,能够有效地提高对物料干燥的效率。

此外,通过将第二支架的两端可移动地支撑在导轨上以实现第二物料运送部可沿着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目的。

此外,通过将翻抛支架与第二支架设置成可拆卸的形式,可以保证翻抛机能够将经过干燥的物料准确地翻抛至第二皮带上,或者保证翻抛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独立的运动。

此外,通过设置移行车,可以将翻抛机随时根据需要调整到相应的料槽中工作。

此外,通过设置两组通风装置,可以单独向物料内吹入热风或者从物料内吸出水汽;或者同时向物料内吹入热风或者从物料内吸出水汽;或者一组通风装置向物料内吹入热风,另一组通风装置从物料内吸出水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