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1366发布日期:2019-03-15 19:5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通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中,通信机房是通信设备安装和运行的重要场所,为各种设备提供长期可靠运行的外部环境,近些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对于通信数据中心设备来说,最佳的运行环境温度是22~24℃,温湿度的大幅变化可能导致敏感设备的不可靠工作,急剧的温室度变化甚至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

智能通风系统是根据室内空气温度高低梯度分布规律,通过进出风口位置的出风量大小,利用空气对流的原理,在机房较低的位置由风扇组引入机房外部经过过滤处理的较低温的空气,同时,在机房较高的位置由风机排出室内温度相对较高温度的空气,使机房或基站降温。

现有的通信机房屋面的隔热效果差,热量容易通过屋面板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导致“冷桥”现象的发生,增大了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负担,导致室内温度调节有关制冷、采暖负荷及能耗增加;现有的通风系统的能耗较大,不能根据室内实时的空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应变;同时,现有的通风系统送风不均匀,排风形式不明确,进风口通入的空气质量不符合标准,现有的机房需派专员值守,花费的人力较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化利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机房通风系统进行改进,使得机房通风系统的结构更为完善,在不增加大量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保证机房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室内外的通风合理化,使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通风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系统供电,合理利用机房室内外的温差形成冷热空气交换,通过主动进风被动排风技术,实时自动检测空气质量,进行智能通风换气,并对新风进行有效过滤,保持室内清洁度,在保持机房内良好工作环境,确保内部设备正常运行前提下,采用最优化的通风控制流程,有效减少送风机、排风机的工作时间和启动次数,从而达到节约用电和保护电器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智能通风系统主要包括机房本体,机房本体由保温隔热板搭建,机房本体内设置有通信机组,机房本体内顶部中央设有温度传感器Ⅰ、空气质量传感器,机房本体外侧设有温度传感器Ⅱ,机房本体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送风机和排风机,送风机和排风机上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的送风机的进风口位置处设置有紫外线发生器,送风机的出风口位置处安装有通风扇,通风扇包括通风板、转动电机、风扇叶、扇叶通孔、中心转轴,所述的转动电机的转轴与中心转轴连接,中心转轴圆周向安装有风扇叶,风扇叶与通风板上的扇叶通孔尺寸相匹配,机房本体前后两侧对称是只有百叶窗,所述的百叶窗包括安装框架、导风板、联动扣、联动板、微型电机,所述的导风板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导风板上设置有可随窗页同轴转动的联动扣,每个联动扣均与联动板铰接,联动扣上焊接有微型电机。

进一步,所述的机房本体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太阳能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降压模块、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Ⅱ、空气质量传感器、控制器、按键、通信接口、LCD显示电路、继电器,太阳能板通过太阳能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太阳能板设置在机房本体顶部,蓄电池与降压模块连接,降压模块分别与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Ⅱ、空气质量传感器、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Ⅰ、温度传感器Ⅱ、空气质量传感器、按键、通信接口、LCD显示电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通过继电器分别与送风机、排风机、百叶窗的微型电机、通风窗的转动电机连接。

所述的智能通风系统的太阳能板通过太阳能板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一端通过转换开关分别与计时模块、手动模块、自动模块连接,另一端与送风机、排风机连接,所述的计时模块包括KA3继电器、KA3继电器触头、提示灯Ⅰ、KT时间继电器、KT时间继电器触头,转换开关C点与KA3继电器串联,KA3继电器与KA3继电器触头、提示灯Ⅰ并联,KA3继电器触头、提示灯L3与KT时间继电器并联,转换开关A点与KT时间继电器触头连接,所述的手动模块与转换开关b点连接,转换开关b点通过SB1按压开关与KA2继电器连接,KA2继电器与KA2-1继电器触头、提示灯L2并联,转换开关A点与KA2-2继电器触头连接,所述的自动模块与转换开关的a点连接,转换开关a点与二极管和KA1继电器的并联电路连接,二极管和KA1继电器的并联电路与降压模块、空气质量探测器、电阻R并连接,电阻R通过三极管与二极管和KA1继电器的并联电路连接,所述的自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提示灯L1、SB2按压开关/KA1-1继电器形成的串联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通风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系统供电,合理利用机房室内外的温差形成冷热空气交换,通过主动进风被动排风技术,实时自动检测空气质量,进行智能通风换气,并对新风进行有效过滤,初步过滤掉信封中的污染颗粒物,有助于人们的呼吸健康,保持室内清洁度,在保持机房内良好工作环境,确保内部设备正常运行前提下,采用最优化的通风控制流程,通过对风机采取手动、自动、定时的三种模式,有效减少送风机、排风机的工作时间和启动次数,从而达到节约用电和保护电器的目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1-机房本体、2-保温隔热板、3-通信机组、4-温度传感器Ⅰ、5-空气质量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Ⅱ、7-送风机、8-排风机、9-过滤网、10-紫外线发生器、11-通风扇、12-通风板、13-转动电机、14-风扇叶、15-扇叶通孔、16-中心转轴、17-百叶窗、18-安装框架、19-导风板、20-联动扣、21-联动板、22-微型电机、23-太阳能板、24-太阳能控制器、25-蓄电池、26-降压模块、27-控制器、28-按键、29-通信接口、30-LCD显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所述的智能通风系统主要包括机房本体1,机房本体1由保温隔热板2搭建,从根本对室内进行保温隔热,避免热量容易通过屋面板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导致“冷桥”现象的发生,增大了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负担,导致室内温度调节有关制冷、采暖负荷及能耗增加,机房本体1内设置有通信机组3,机房本体1内顶部中央设有温度传感器Ⅰ4、空气质量传感器5,机房本体1外侧设有温度传感器Ⅱ6,对机房内外的温度进行监控,对机房内部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机房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送风机7和排风机8,送风机7和排风机8上安装有过滤网9,对粉尘等颗粒性杂质进行初步过滤,所述的送风机7的进风口位置处设置有紫外线发生器10,对送风机7通入的空气进行第二次的处理、过滤,通入的新风有助于人们的呼吸健康,保持室内清洁度。

送风机7的出风口位置处安装有通风扇11,通风扇11包括通风板12、转动电机13、风扇叶14、扇叶通孔15、中心转轴16,所述的转动电机13的转轴与中心转轴16连接,中心转轴16圆周向安装有风扇叶14,风扇叶14与通风板12上的扇叶通孔15尺寸相匹配,通过转动电机13带动中心转轴16做预设角度的转动,保证风扇叶14相对与扇叶通孔15的开启与闭合。

机房本体1前后两侧对称是只有百叶窗17,所述的百叶窗17包括安装框架18、导风板19、联动扣20、联动板21、微型电机22,所述的导风板19安装在安装框架18上,导风板19上设置有可随窗页同轴转动的联动扣20,每个联动扣20均与联动板21铰接,联动扣20上焊接有微型电机22,控制器27控制微型电机22,微型电机22转动关闭导风板19,当室内温度较高时,控制器27反向控制,即可保证机房本体1内部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所述的机房本体1内设有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太阳能板23、太阳能控制器24、蓄电池25、降压模块26、温度传感器Ⅰ4、温度传感器Ⅱ6、空气质量传感器5、控制器27、按键28、通信接口29、LCD显示电路30、继电器,太阳能板23通过太阳能控制器24与蓄电池25连接,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系统供电,太阳能板23设置在机房本体1顶部,蓄电池25与降压模块26连接,将蓄电池25所提供的12V电压转换为5V,转换后的降压模块26分别与温度传感器Ⅰ4、温度传感器Ⅱ6、空气质量传感器5、控制器27连接得到电压,控制器27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Ⅰ4、温度传感器Ⅱ6、空气质量传感器5、按键28、通信接口29、LCD显示电路30连接,控制器27输出端通过继电器分别与送风机7、排风机8、百叶窗17的微型电机22、通风窗的转动电机13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Ⅰ4、温度传感器Ⅱ6、空气质量传感器5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器27,并通过按键28输入预定温度,控制器27分别控制送风机7、排风机8、百叶窗17的微型电机22、通风窗的转动电机13工作,当到达预定温度后,停止各机位的工作,并通过LCD显示电路30对温度信息进行显示,使机房内部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内,如需远程控制,即可通过远程终端通过GPRS信号通过通信接口29与控制器27连接,在远程终端上输入控制信息,对机房内部进行有效控制。

合理利用机房室内外的温差形成冷热空气交换,通过主动进风被动排风技术,实时自动检测空气质量,进行智能通风换气,在保持机房内良好工作环境,确保内部设备正常运行前提下,采用最优化的通风控制流程,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1-3、图5所示,所述的智能通风系统主要包括机房本体1,机房本体1由保温隔热板2搭建,从根本对室内进行保温隔热,避免热量容易通过屋面板传递出去或从室外传递到室内,导致“冷桥”现象的发生,增大了室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负担,导致室内温度调节有关制冷、采暖负荷及能耗增加,机房本体1内设置有通信机组3,机房本体1内顶部中央设有温度传感器Ⅰ4、空气质量传感器5,机房本体1外侧设有温度传感器Ⅱ6,对机房内外的温度进行监控,对机房内部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机房本体1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送风机7和排风机8,送风机7和排风机8上安装有过滤网9,对粉尘等颗粒性杂质进行初步过滤,所述的送风机7的进风口位置处设置有紫外线发生器10,对送风机7通入的空气进行第二次的处理、过滤,通入的新风有助于人们的呼吸健康,保持室内清洁度。

送风机7的出风口位置处安装有通风扇11,通风扇11包括通风板12、转动电机13、风扇叶14、扇叶通孔15、中心转轴16,所述的转动电机13的转轴与中心转轴16连接,中心转轴16圆周向安装有风扇叶14,风扇叶14与通风板12上的扇叶通孔15尺寸相匹配,通过转动电机13带动中心转轴16做预设角度的转动,保证风扇叶14相对与扇叶通孔15的开启与闭合。

机房本体1前后两侧对称是只有百叶窗17,所述的百叶窗17包括安装框架18、导风板19、联动扣20、联动板21、微型电机22,所述的导风板19安装在安装框架18上,导风板19上设置有可随窗页同轴转动的联动扣20,每个联动扣20均与联动板21铰接,联动扣20上焊接有微型电机22,控制器27控制微型电机22,微型电机22转动关闭导风板19,当室内温度较高时,控制器27反向控制,即可保证机房本体1内部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所述的智能通风系统的太阳能板23通过太阳能板23控制器27与蓄电池25连接,蓄电池25一端通过转换开关分别与计时模块、手动模块、自动模块连接,另一端与送风机7、排风机8连接,所述的计时模块包括KA3继电器、KA3继电器触头、提示灯Ⅰ、KT时间继电器、KT时间继电器触头,转换开关C点与KA3继电器串联,KA3继电器与KA3继电器触头、提示灯Ⅰ并联,KA3继电器触头、提示灯L3与KT时间继电器并联,转换开关A点与KT时间继电器触头连接,所述的手动模块与转换开关b点连接,转换开关b点通过SB1按压开关与KA2继电器连接,KA2继电器与KA2-1继电器触头、提示灯L2并联,转换开关A点与KA2-2继电器触头连接,所述的自动模块与转换开关的a点连接,转换开关a点与二极管和KA1继电器的并联电路连接,二极管和KA1继电器的并联电路与降压模块26、空气质量探测器、电阻R并连接,电阻R通过三极管与二极管和KA1继电器的并联电路连接,所述的自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提示灯L1、SB2按压开关/KA1-1继电器形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通过对风机采取手动、自动、定时的三种模式,有效减少送风机7、排风机8的工作时间和启动次数,从而达到节约用电和保护电器的目的。

室外的太阳光被太阳能板23转化为电能,再经过给蓄电池25充电,最后供空气质量传感器5检测空气质量并且在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驱动风机启动从而进行通风换气的效果,应用空气质量传感器5对室内的异味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即传感器的电导率随空气中的污染气体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电导率的变化转换为气体浓度相应的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主要来驱动通风机;并且风机具有手动、自动、定时的三种模式;风机引进的新风采用HEAP过滤网9对新风进行过滤技术,初步过滤掉新风中污染颗粒物,有助于人们健康呼吸,太阳能和蓄电池25同时可实现给其他设备供电,由空气质量探测器检测空气质量,并由控制器27控制风机的启停,实现风机的自动控制,当然为了防止系统失控或执行器中组件失灵而错误启动风机,还设计了手动启停风机方式。

合理利用机房室内外的温差形成冷热空气交换,通过主动进风被动排风技术,实时自动检测空气质量,进行智能通风换气,在保持机房内良好工作环境,确保内部设备正常运行前提下,采用最优化的通风控制流程,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通风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系统供电,合理利用机房室内外的温差形成冷热空气交换,通过主动进风被动排风技术,实时自动检测空气质量,进行智能通风换气,并对新风进行有效过滤,初步过滤掉信封中的污染颗粒物,有助于人们的呼吸健康,保持室内清洁度,在保持机房内良好工作环境,确保内部设备正常运行前提下,采用最优化的通风控制流程,通过对风机采取手动、自动、定时的三种模式,有效减少送风机、排风机的工作时间和启动次数,从而达到节约用电和保护电器的目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