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377发布日期:2018-12-07 22:5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



背景技术:

热水器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主要依靠电加热棒或燃气加热筒对热水器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的热水器多数直接将整个进水管组件或进水管一次完成装入进水孔铁水嘴内,这使得进冷水口和出热水口很近,冷水进水时会冲击到内胆顶部热水,混合后影响到出水管口的热水温度,热水输出率实测值一般在70%或80%,热水输出量偏少,热水受冷进水冲击浪费偏多。

现有技术也针对该技术方案进行了多方面改进,如公开号为CN107228481A、CN101608833A的专利文件,还有本领域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大都采用在进水管位于内胆内的端部加装进水管帽结构,使得进入内胆的冷水变向而非直接接触内胆顶部的热水区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方案也存在一定弊端:进水管和进水管帽一般是卡扣连接的方式,需要用力将进水管帽按压进水管体,实现进水管帽和进水管的卡扣的连接固定,但是在气温低的情况下,进水管和进水管帽遇冷会变硬,卡扣形变量小,必须用力按压增加卡扣的形变才能完成安装,操作难度和强度较大,不适合批量操作,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同时由于进水管帽顶端的开孔周边壁厚较薄,而且热水器内胆中热水加热到75℃保温并长时间对进水管帽浸泡使其变形,再经冷水冲击容易会导致进水管帽与进水管脱落,直接影响热水量的输出及用户对热水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提高进水管帽和进水管的装配便宜性和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热水输出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所述进水管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进水管和进水管帽;所述进水管帽包括圆板以及圆板周边一体垂直向下延伸的帽檐,圆板的圆心下方设有内螺纹管,进水管顶部管体设有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的外螺纹,进水管顶部于外螺纹下方的管体上开设有数个出水孔。

优选的,所述圆板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通孔顶部周向等间距设有数根顶部对向倾斜的弹性片;进水管顶端设有凸缘,凸缘外径与通孔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由接头管、变径管和连接管组成,变径管的小面积管口与连接管一体连接、大面积管口与接头管一体连接,所述出水孔、外螺纹和凸缘设置于连接管上。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机构还包括挡水底座,挡水底座包括用于配合封堵进水管帽底部敞口的圆形底板,底板圆心处设有用于插配变径管的插孔,插孔的孔径不大于变径管的最大管径;进水管帽帽檐底部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第一缺口。

优选的,所述挡水底座的插孔处板体呈倒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挡水底座的底板上于其非边缘处还同心设有挡水管,挡水管的长度不大于底板顶面与圆板底面的间距,挡水管顶部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第二缺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帽的圆盘底部同心设有阻水管,阻水管的长度不大于底板顶面与圆板底面的间距,阻水管底部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第三缺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帽的帽檐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数根凸筋,凸筋沿进水管帽轴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挡水底座的挡水管朝上并插入进水管帽的底部敞口,然后将组装完毕后逇挡水底座和进水管帽放入内胆中并对应内胆的进水安装口。将进水管的连接管朝上从内胆的进水安装口插入,由于挡水底座的插孔处设有倒角结构,所以进水管可以顺利从挡水底座的插孔插入,直至进水管的连接管进入进水管帽的内螺纹管中,然后转动进水管,使得连接管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直至连接管顶端的凸缘从进水管帽的通孔穿出且凸缘挤压弹性片并暴漏在外界,该过程中弹性片起初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待凸缘暴漏在外界时,弹性片复位并卡在凸缘下表面,由于弹性片发了形变并复位,所以弹性片在复位时会发出声响,提示操作者进水管相对进水管帽的安装已经到位,操作者可以停止转动进水管。进水管安装到位后,挡水底座的插孔紧紧卡接进水管的变径管体,不仅实现了进水管与插孔处的密封,同时也使得挡水底座安装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过程如下:冷水进入进水管中,并从进水管的连接管上的出水孔水平向流出,出水孔流出的冷水受到阻水管的阻挡,所以流向改变至向下,随后向下流向水流受到挡水底座的阻挡,并从阻水管的第三缺口成水平向流出,随后再次受到挡水管的阻挡变向为竖直向上,当水流碰到进水管帽的圆板时,再次变向为水平向并从挡水管的第二缺口处流出,在水流碰到进水管帽的帽檐和挡水底座时,从帽檐的第一缺口变向为水平向并流入内胆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进水管和进水管帽通过螺纹连接,避免了进水管帽受热或受冷水冲击容易脱落的问题,同时螺纹连接具有密封作用,当冷水进水水压较大的情况下,冷水不会从进水管帽与进水管的连接缝隙中直接流入内胆进而冲击破坏热水层;

2)挡水底座配合进水管帽工作,防止冷水受到进水管帽的阻挡后冲击内胆底部并反弹,从而再次冲击破坏热水层;而且进水管帽和挡水底座内阻水管和挡水管的设置,可以形成内部密闭的扰流空腔,可以有效地降低冷水流水和改变冷水流向。而且进水管帽的第一缺口可以使得水流形成360°的环向辐射,使冷水更加均匀向上浮动,减少对热水层的冲击。

3)进水管帽帽檐外壁的加强筋可以提高操作者对其的把持摩擦力,便于进水管帽与其他构件的装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进水管结构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进水管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进水管结构与内胆的装配示意图。

注:图2中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热水器的进水管结构,所述进水管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进水管2、挡水底座3和进水管帽1;

所述进水管帽1包括圆板11以及圆板11周边一体垂直向下延伸的帽檐12,圆板11的圆心下方设有内螺纹管17,进水管帽1的帽檐12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数根凸筋18,凸筋18沿进水管帽1轴向延伸,所述进水管帽的圆盘11底部同心设有阻水管14,阻水管14底部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第三缺口15,进水管帽帽檐12底部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第一缺口13;圆板11的圆心处开设有通孔,通孔顶部周向等间距设有数根顶部对向倾斜的弹性片16;

进水管由接头管21、变径管22和连接管23组成,变径管22的小面积管口与连接管23一体连接、大面积管口与接头管21一体连接,连接管23顶端设有凸缘25,连接管23顶部设有与内螺纹管17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且连接管23上于外螺纹下方的管体上开设有数个出水孔24,凸缘25外径与圆板11圆心处的通孔内径相同。

挡水底座3包括用于配合封堵进水管帽1底部敞口圆形底板31,底板31圆心处设有用于插配变径管的插孔34,挡水底座的插孔处板体呈倒角结构,插孔34的孔径不大于变径管22的最大管径;所述挡水底座的底板31上于其非边缘处还同心设有挡水管32,挡水管32的长度不大于底板31顶面与圆板11底面的间距,挡水管32顶部周向等间距开设有数个第二缺口33;阻水管14的长度不大于底板31顶面与圆板11底面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将挡水底座的挡水管朝上并插入进水管帽的底部敞口,然后将组装完毕后的挡水底座和进水管帽放入内胆中并对应内胆4的进水安装口。将进水管的连接管朝上从内胆4的进水安装口插入,由于挡水底座的插孔处设有倒角结构,所以进水管可以顺利从挡水底座的插孔插入,直至进水管的连接管进入进水管帽的内螺纹管中,然后转动进水管,使得连接管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直至连接管顶端的凸缘从进水管帽的通孔穿出且凸缘挤压弹性片并暴漏在外界,该过程中弹性片起初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待凸缘暴漏在外界时,弹性片复位并卡在凸缘下表面,由于弹性片发了形变并复位,所以弹性片在复位时会发出声响,提示操作者进水管相对进水管帽的安装已经到位,操作者可以停止转动进水管。进水管安装到位后,挡水底座的插孔紧紧卡接进水管的变径管体,不仅实现了进水管与插孔处的密封,同时也使得挡水底座安装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过程如下:冷水进入进水管中,并从进水管的连接管上的出水孔水平向流出,出水孔流出的冷水受到阻水管的阻挡,所以流向改变至向下,随后向下流向水流受到挡水底座的阻挡,并从阻水管的第三缺口成水平向流出,随后再次受到挡水管的阻挡变向为竖直向上,当水流碰到进水管帽的圆板时,再次变向为水平向并从挡水管的第二缺口处流出,在水流碰到进水管帽的帽檐和挡水底座时,从帽檐的第一缺口变向为水平向并流入内胆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