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369发布日期:2018-12-07 22:58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



背景技术:

冷凝锅炉就是利用高效的冷凝余热回收装置来吸收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气凝结所释放的潜热,以达到提高锅炉热效率、全面降低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冷凝锅炉的关键在于冷凝技术,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技术,通过对回收烟气中的热能从而提高锅炉效率的目的。

而传统的冷凝锅炉节能效果、换热效果都比较差,冷凝水无法进行循环使用且锅炉使用寿命短,安全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节能效果、换热效果差以及冷凝水无法循环使用等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包括:

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内部一侧径向嵌设有挡板,所述锅炉本体侧壁管道连接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顶端的烟气出口;

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底端设有支架,且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燃烧室顶端一侧连接于所述锅炉本体底端内壁,且所述燃烧室一侧外端同轴设有燃气管,且所述燃气管一端连接设有燃烧器,且所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外侧壁上;

换热装置,包括套接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外部远离所述燃烧器一侧的烟气导流套、设置于所述燃烧室远离所述烟气导流套一侧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燃烧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燃烧室的空气导流套以及套设于所述空气导流套原理燃烧器一端外表面的换热器,所述烟气导流套内均匀设有多组烟气管,且所述空气导流套顶端设有空气进口;

冷凝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燃烧室一侧,包括与多组所述烟气管连接设置的冷凝装置以及一端管路连接于所述冷凝装置底端另一端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的蓄水箱,且所述蓄水箱管路连接设置于所述冷凝装置底端。

为了便于烟气的排出并将烟囱中的冷凝水直接被烟囱集水槽收集,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还包括烟气排出装置,包括所述锅炉本体外侧的引风机、与所述引风机排烟口相连通的烟囱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引风机上方并环绕设置于所述烟囱的集水槽。

为了便于烟气中冷凝水的收集并防止冷凝水滴落它处,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槽呈漏斗状,顶端设有开口,底端中间设有与所述烟囱等径的第一通孔。

为了将集水槽内的冷凝水进行有效处理,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槽底部远离所述第一通孔一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接于排水管一端,且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燃料在低温的情况下进行燃烧,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筒状,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内壁与内筒外壁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散热片。

为了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散热片截面为矩形波状结构,包括多个波峰和波谷,且所述每个所述波峰、波谷均设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为S形波浪状。

为了便于将散热片环设于所述壳体内,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散热片两侧均设有折边,其中一所述折边均匀布置有多个卡槽,另一所述折边均匀设有多个突起的卡扣,且所述卡槽、卡扣配套设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料的消耗,所述烟气导流套上表面穿设有供氧管道,所述供氧管道顶端设有氧气进口,远离所述氧气进口一端连接有供氧室,所述供氧室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腔,所述供氧管道靠近所述氧气进口一端依次连接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供氧管道。

为了阻止火苗往供氧通道里回流避免爆炸事件,提高了安全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供氧管道管路螺栓连接有阻燃器,所述阻燃器包括阀体、阻火板,所述阻火板嵌设于所述阀体对称中心。

优选的,所述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底端的基座,所述基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地面,且所述蓄水箱固定于所述基座一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设有冷凝水循环装置、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使燃烧室内的燃料充分燃烧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同时具有节能效果;另将冷凝处理后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并输送至进水口,节能效果好,有利于环保。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烟囱上方设有集水槽,便于烟气的排出并将烟囱中的冷凝水直接被烟囱集水槽收集。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换热片为矩形波状结构,设有多个导流通道,扩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使燃料在低温的情况下进行燃烧,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利用供氧管道对燃烧室内进行有氧燃烧,提高了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降低了燃料的消耗。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供氧管道上设有阻燃器,能够有效的阻止火苗往供氧通道里回流避免爆炸事件,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水槽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散热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散热片截面图;

图6为图3中散热片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阻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本体;2.燃烧室;3.燃烧器;4.换热装置;5.冷凝水循环装置;6.阻燃器;7.烟气排出装置;8.基座;1-1.挡板;1-2.进水口; 1-3.出水口;1-4.烟气出口;4-1.烟气导流套;4-2.空气导流套;4-3.换热器;4-4.烟气管;4-5.供氧管道;4-6.氧气进口;4-7.供氧室;4-8.减压阀;4-31.壳体;4-32.散热片;4-311.外筒;4-312.内筒;4-321.导流通道;4-322.折边;4-323.卡槽;4-324.卡扣;5-1.冷凝装置;5-2.蓄水箱;6-1.阀体;6-2.阻火板;7-1.引风机;7-2.烟囱;7-3.集水槽;7-31. 开口;7-32.第一通孔;7-33.第二通孔;7-34.排水管;8-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包括:

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内部一侧径向嵌设有挡板1-1,所述锅炉本体1侧壁管道连接有进水口1-2、出水口1-3以及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1 顶端的烟气出口1-4;

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底端设有支架,且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燃烧室2 顶端一侧连接于所述锅炉本体底端内壁,所述燃烧室2一侧外端同轴设有燃气管,且所述燃气管一端连接设有燃烧器3,且所述燃烧器3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1外侧壁上;

换热装置4,包括套接设置于所述燃烧室2外部原理所述燃烧器3一侧的烟气导流套4-1、设置于所述燃烧室2远离所述烟气导流套4-1一侧且一端连接于所述燃烧器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燃烧室2的空气导流套4-2以及套设于所述空气导流套4-2远离燃烧器3一端外表面的换热器4-3,所述烟气导流套4-1内均匀设有多组烟气管4-4,且燃烧器3内设置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同轴套接于所述空气导流套4-2内部的燃气管,所述空气导流套 4-2远离燃烧器3一端延伸至燃气管外侧,所述空气导流套4-2伸至所述燃烧器3一端设有空气进口,所述燃气管伸至所述燃烧器3一端设置有燃气进口;

冷凝循环装置5,设置于所述挡板1-1远离所述燃烧室2一侧,包括与多组所述烟气管4-4连接设置的冷凝装置5-1以及一端管路连接于所述冷凝装置5-1底端另一端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1-2的蓄水箱5-2,且所述蓄水箱5-2管路连接设置于所述冷凝装置5-1底端。

上述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工作原理如下:

将燃气通过设置于燃烧器3内的燃气管进入喷口处,同时通过空气导流套将空气通入至喷头处,并在燃烧室2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经过烟气导流套4-1进行收集并通过多组烟气管4-4输送至冷凝装置5-1,冷凝装置5-1来吸收排出的高温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经过冷凝处理后的冷凝水流进蓄水箱5-2,充分回收冷凝水;另蓄水箱5-2 一端连接于进水口1-2,有利于将冷凝后的冷凝水再次送入锅炉本体1内,实现节能环保。其中燃烧室内燃气分为两阶段燃烧,第一阶段为燃气通过设置于燃烧器3内的燃气管进入喷口处,此时燃气在燃烧室2内先缺氧燃烧,降低了燃烧室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延时了燃烧过程的同时还降低了氮氧化物的产生;第二阶段,随着所述空气导流套4-2输送的空气逐渐输送至燃烧室,使空气与燃气在燃烧室2内混合并在燃烧室内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为了便于烟气的排出并将烟囱中的冷凝水直接被烟囱集水槽收集,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还包括烟气排出装置7,包括所述锅炉本体1外侧的引风机7-1、与所述引风机7-1排烟口相连通的烟囱7-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引风机7-1上方并环绕设置于所述烟囱7-2 的集水槽7-3,所述引风机7-1用于将冷凝处理后分离出来的通过烟囱7-2 排出,集水槽7-3将烟气中所携带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烟气中冷凝水的收集并防止冷凝水滴落它处,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槽7-3呈漏斗状,顶端设有开口7-31,底端中间设有与所述烟囱7-2等径的第一通孔7-32。

为了将集水槽内的冷凝水进行有效处理,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槽7-3底部远离所述第一通孔7-32一侧设有第二通孔7-33,所述第二通孔7-33连接于排水管7-34一端,且所述排水管7-3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1-2。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使燃料在低温的情况下进行燃烧,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器4-3包括壳体4-31,所述壳体4-31为中空筒状,包括外筒4-311和内筒4-312,所述外筒4-311内壁与内筒4-312外壁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散热片 4-32。

如图4、图5所示,为了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散热片4-32截面为矩形波状结构,包括多个波峰和波谷,且所述每个所述波峰、波谷均设为导流通道4-321,所述导流通道4-321为S形波浪状。其中散热片4-32截面为矩形波状结构,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

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将散热片环设于所述壳体内,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散热片4-32两侧均设有折边4-322,其中一所述折边4-322均匀布置有多个卡槽4-323,另一所述折边4-322均匀设有多个突起的卡扣 4-324,且所述卡槽4-323、卡扣4-324配套设置。通过卡槽4-323、卡扣 4-324的配套设置,利于将散热片设置于外筒、内筒间形成的空腔内。

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燃烧室内的燃烧效率降低燃料的消耗,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燃烧室2上表面穿设有供氧管道4-5,所述供氧管道4-5顶端设有氧气进口4-6,远离所述氧气进口4-6一端连接有供氧室4-7,所述供氧室4-7设置于所述燃烧室2内腔,所述供氧管道4-5靠近所述氧气进口4-6一端依次连接有减压阀4-8,所述减压阀4-8通过螺纹连接与所述供氧管道4-5。

如图8所示,为了阻止火苗往供氧通道里回流避免爆炸事件,提高了安全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供氧管道4-5管路螺栓连接有阻燃器6,所述阻燃器6包括阀体6-1、阻火板6-2,所述阻火板6-2嵌设于所述阀体 6-1对称中心。

优选的,所述冷凝水循环使用的冷凝锅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1 底端的基座8,所述基座8通过螺栓8-1固定连接于地面,且所述蓄水箱 5-2固定于所述基座8一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