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789发布日期:2018-10-12 22: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蜂花粉来源于大自然,蜂花粉是通过向蜜蜂采集的花粉粒或花蜜中加入了特殊的腺体分泌物后混合而成的一种不规则扁圆团状物。蜂花粉含有植物发育的全部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是植物生命之源,被称为“微型营养库”。我国的蜂花粉总产量世界第一,然而,由于产后保鲜、干燥以及储运等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导致蜂农降低蜂花粉的采收量。新鲜蜂花粉采收后,湿基含水率高达20%到30%,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很高,需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否则将快速发酵变质,有效成分损失,失去功效价值。因此,在收获季节,对新鲜蜂花粉进行及时的干燥是避免蜂花粉品质劣变、延长蜂花粉货架期的重要途径。

现有的蜂花粉的常用干燥方法有:日光干燥、通风干燥、电热干燥以及火炕烘干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通常都很难有效地保护蜂花粉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干燥过程中极易导致脂肪氧化、色泽裂变等,从而造成干燥后的蜂花粉品质差的情况。此外,目前蜂花粉在进行干燥加工时,也往往存在能量利用率低和能耗高的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增大干燥加工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对蜂花粉进行连续干燥,干燥操作难以实现自动化;同时干燥作业缺乏热能回收利用系统,干燥加工环节无法根据蜂花粉物料不同干燥时段水分含量变化进行优化调整,使得蜂花粉干燥能耗高,生产成本上升;而且干燥过程中不仅容易发生脂质氧化、色泽裂变等,还存在干燥不均匀现象,从而造成干燥后的蜂花粉品质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包括:架体;箱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在所述箱体上分别构造有蜂花粉进料口和蜂花粉出料口,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部腔室分隔为上层腔室和下层腔室,其中,所述分隔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共同形成通口;设置在所述上层腔室的第一干燥输送结构,能够将从所述蜂花粉进料口掉落的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蜂花粉朝靠近所述通口的方向输送;设置在所述下层腔室的第二干燥输送结构,能够将从所述通口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干燥蜂花粉朝靠近所述蜂花粉出料口的方向输送;以及热泵除湿加热结构,所述热泵除湿加热结构的进气口与所述下层腔室相连通,所述热泵除湿加热结构的出气口与所述上层腔室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干燥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壁的下表面并能够对所述待干燥蜂花粉进行第一段加热的第一加热板。

其中,所述第一干燥输送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和/或后侧壁上的第一主驱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以及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主驱动辊和所述第一从动辊的外侧并能够运输待干燥蜂花粉的第一传送带,在所述第一主驱动辊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板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二干燥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并能够对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进行第二段加热的第二加热板。

其中,所述第二干燥输送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和/或后侧壁上的第二主驱动辊和第二从动辊,以及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主驱动辊和所述第二从动辊的外侧并能够运输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的第二传送带,在所述第二主驱动辊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板的下方。

其中,所述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能够将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从所述第一传送带导入到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第一导料板,所述第一导料板通过第一水平板设置在所述上层腔室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一导料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出料的切线方向相平行。

其中,所述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下方并能够承接所述干燥蜂花粉的成品仓,所述成品仓通过快装接头与所述箱体的蜂花粉出料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能够将干燥蜂花粉从所述第二传送带导入到所述成品仓中的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通过第二水平板设置在所述下层腔室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导料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干燥蜂花粉出料的切线方向相平行。

其中,所述热泵除湿加热结构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器、风机以及冷凝器,其中,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下层腔室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上层腔室相连通。

其中,所述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真空泵和储气瓶,其中,所述真空泵通过第一压力管道与所述箱体的内部腔室相连通,所述储气瓶通过第二压力管道与所述箱体的内部腔室相连通。

其中,所述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原料仓,所述原料仓包括下端嵌设在所述蜂花粉进料口内的仓本体,在所述仓本体的上端构造有第一开口,在所述仓本体的下端构造有第二开口,其中,所述仓本体的下端构造成内收结构。

其中,在所述仓本体的上端设有能够盖合所述第一开口的盖体,在所述盖体的中间部分构造有透明观察区。

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上边缘构造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密封条。

其中,在所述内收结构的斜面上构造有开口朝下的调节槽,在所述调节槽内设有能够沿所述调节槽的长度方向进行上下滑动的挡料板。

其中,在所述调节槽上设有能够固定所述挡料板的紧固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时,启动热泵除湿加热结构,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能够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除湿和加热,具体地,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箱体的内腔室的湿度,同时,还能够回收利用干燥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从而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然而,由于热泵除湿加热结构属于中低温干燥,干燥前期升温慢,因而,为加快升高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温度,可通过第一干燥输送结构将从蜂花粉进料口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蜂花粉朝靠近通口的方向输送,同时,通过该第二干燥输送结构将从通口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干燥蜂花粉朝靠近蜂花粉出料口的方向输送。这样,本申请通过采用带式物料输送的方式来实现蜂花粉的连续干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效率。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的过程中,整个干燥过程处于闭环干燥系统,有利于保留蜂花粉中挥发性成分,提高蜂花粉的产品品质;传热介质通常为惰性气体,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蜂花粉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氧化降解程度;在蜂花粉后期的贮藏过程中,成品仓的储存介质为惰性气体,将大大地减少氧气、微生物以及湿度等因素对其产品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最后,通过原料仓的挡料板和输送带的配合来调整干燥物料的厚度来实现薄层干燥,带式干燥还有效增加干燥面积,可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物料在带式输送过程中会发生自动翻动,有效克服物料的干燥不均匀性,有利于改善干燥产品的品质。本发明属于一种传导、辐射、对流和薄层干燥相结合的新型干燥装备,不仅适用于蜂花粉干燥,也适合其他热敏性物料的干燥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原料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I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成品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30:架体;1:箱体;11:蜂花粉进料口;12:蜂花粉出料口;2:分隔板;1a:上层腔室;1b:下层腔室;3: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1:第一加热板;32:第一主驱动辊;33:第一从动辊;34:第一传送带;4:第二输送结构;41:第二加热板;42:第二主驱动辊;43:第二从动辊;44:第二传送带;5: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1:冷凝器;52:风机;53:蒸发器;6:第一导料板;7:成品仓;8:第二导料板;9:真空泵;10:储气瓶;20:原料仓;21:仓本体;22:盖体;23:密封条;24:调节槽;25: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包括架体30、箱体1、分隔板2、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以及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箱体1设置在架体30上,在该箱体1上分别构造有蜂花粉进料口11和蜂花粉出料口12,在该箱体1的内部设有分隔板2,该分隔板2将箱体1的内部腔室分隔为上层腔室1a和下层腔室1b,其中,该分隔板2的自由端与箱体1的侧壁共同形成通口。需要说明的是,该“通口”是由分隔板2的自由端、箱体1的前侧壁、后侧壁以及右侧壁共同构造而成。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板2需要具备一定的刚度,从而可以起到支撑和安装如下所述的第二加热板41的作用。

该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设置在上层腔室1a中,能够将从蜂花粉进料口11掉落的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蜂花粉朝靠近通口的方向输送。

该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设置在下层腔室1b中,能够将从通口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干燥蜂花粉朝靠近蜂花粉出料口12的方向输送。

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的进气口与下层腔室1b相连通,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的出气口与上层腔室1a相连通。具体地,在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时,启动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能够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除湿和加热,具体地,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能够有效地降低箱体1的内腔室的湿度,同时,还能够回收利用干燥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从而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然而,由于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属于中低温干燥,干燥前期升温慢,因而,为加快升高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温度,可通过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将从蜂花粉进料口11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蜂花粉朝靠近通口的方向输送,同时,通过该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将从通口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干燥蜂花粉朝靠近蜂花粉出料口12的方向输送。这样,本申请通过采用带式物料输送的方式来实现蜂花粉的连续干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待干燥蜂花粉的升温速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的过程中,传热介质通常为惰性气体(例如为氮气、氦气、氩气或氖气等),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蜂花粉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氧化降解程度,在蜂花粉后期的贮藏过程中,如下所述的成品仓7的储存介质为惰性气体,将大大地减少氧气、微生物以及湿度等因素对其产品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上述传热介质也可为二氧化碳。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仅适用于蜂花粉的干燥,同时,也适合其它热敏性颗粒物质的干燥脱水处理。

如图1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包括设置在该箱体1的顶壁的下表面并能够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第一段加热的第一加热板31。具体地,通过该第一加热板31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快速地提高待干燥蜂花粉的温度,使其能够尽快脱水。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箱体1的前侧壁和/或后侧壁上的第一主驱动辊32和第一从动辊33,以及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主驱动辊32和第一从动辊33的外侧并能够运输待干燥蜂花粉的第一传送带34,在第一主驱动辊32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传送带34设置在第一加热板31的下方。具体地,通过该第一驱动电机促使该第一主驱动辊32进行周向转动,通过该第一主驱动辊32的转动,从而来带动第一传送带34的转动,进一步地,通过第一传送带34的转动,带动第一从动辊33的转动,这样,当待干燥蜂花粉从蜂花粉进料口11掉落到该第一传送带34上后,便会在被加热的同时,朝通口(图中未示出)的方向进行输送。

此外,通过使得该第一传送带34设置在该第一加热板31的下方,从而可以增大待干燥蜂花粉的受热面积,提高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第二干燥输送结4包括设置在该分隔板2的下表面并能够对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进行第二段加热的第二加热板41。具体地,该第二加热板41能够对经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做进一步地加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蜂花粉的干燥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蜂花粉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通过分别对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41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从而达到给蜂花粉在不同干燥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41可均为碳纤维电热板。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该箱体1的前侧壁和/或后侧壁上的第二主驱动辊42和第二从动辊43,以及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二主驱动辊42和第二从动辊43的外侧并能够运输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的第二传送带44,在第二主驱动辊42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传送带44设置在第二加热板44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将该第二传送带44设置在第二加热板41的下方的好处与将第一传送带34设置在该第一加热板31的下方的好处相同,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主驱动辊3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主驱动辊42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可以确保在对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进行第二段加热后,能够准确、及时地将干燥蜂花粉输送到蜂花粉出料口12处,进一步地,方便将该干燥蜂花粉收集到成品仓7中,从而完成蜂花粉的干燥作业。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能够将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从第一传送带34导入到第二传送带44上的第一导料板6,第一导料板6通过第一水平板设置在上层腔室1a的内部,其中,第一导料板6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出料的切线方向相平行。具体地,该第一导料板6的设置,能够确保经第一段加热后的蜂花粉准确平稳地掉落到第二传送带44上,避免掉落到箱体1的底壁上,造成浪费蜂花粉的情况。

如图1和图4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的下方并能够承接干燥蜂花粉的成品仓7,该成品仓7通过快装接头与箱体1的蜂花粉出料口1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成品仓7内设有蝶阀,从而可以确保该成品仓7内的密封性,同时,由于在对蜂花粉进行干燥的过程中,成品仓7中的蝶阀一直是处于打开的状态,因而,通过如下所述的储气瓶10向箱体1内注入的惰性气体也会有一部分注入到成品仓7内,当成品仓7内收集完干燥蜂花粉后,通过关闭蝶阀,便可以实现对干燥蜂花粉的密封贮藏,这样,在干燥蜂花粉进行后期贮藏的过程中,将大大地减少氧气、微生物以及湿度等因素对其产品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如图1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能够将干燥蜂花粉从第二传送带44导入到成品仓中7的第二导料板8,第二导料板8通过第二水平板设置在下层腔室1b的内部,其中,第二导料板8所在的平面与干燥蜂花粉出料的切线方向相平行。具体地,通过该第二导料板8的设置,能够确保经第二段加热后的干燥蜂花粉准确平稳地输送到蜂花粉出料口12处,避免干燥蜂花粉掉落到箱体1的底壁上,造成浪费蜂花粉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料板6和第二导料板8均可采用不锈钢304L材质制造而成,其厚度可为2毫米至3毫米,在该第一导料板6和第二导料板8的倾斜面上安装食品级硅胶层,该食品级硅胶层的厚度为3毫米至6毫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包括依次连通的蒸发器53、风机52以及冷凝器51,其中,蒸发器53的进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下层腔室1b相连通,冷凝器51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上层腔室1a相连通。这样,可以确保箱体1的内部腔室与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的内部形成密闭式循环通路,同时,可以起到对箱体1的内部腔室进行除湿和加热的作用。

如图1所示,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真空泵9和储气瓶10,其中,真空泵9通过第一压力管道与箱体1的内部腔室相连通,储气瓶10通过第二压力管道与箱体1的内部腔室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前,可通过启动真空泵9,对箱体1的内部腔室进行抽真空作业,当箱体1的内部腔室中的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监测的真空压力达到4kPa时,设置在该第一压力管道上的电磁阀关闭,真空泵9停止作业。此时,设置在第二压力管道上的电磁阀开启,储气瓶10向箱体1的内部腔室中输入惰性气体,当箱体1的内部腔室的压力达到标准大气压时,压力传感器传送信号至自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电磁阀立即关闭。此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同时,使得该第一加热板31开始加热,风机52启动工作。

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上的原料仓20,原料仓20包括下端嵌设在蜂花粉进料口11内的仓本体21,在仓本体21的上端构造有第一开口,在仓本体的下端构造有第二开口,其中,仓本体21的下端构造成内收结构。具体地,通过将仓本体21的下端构造成内收结构,从而可以加快待干燥蜂花粉的输送,避免待干燥蜂花粉沿仓本体21的内部朝蜂花粉进料口11的方向输送的过程中,发生结拱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仓本体21的上端设有能够盖合第一开口的盖体22,在盖体22的中间部分构造有透明观察区。需要说明的是,该盖体22的设置,能够使得仓本体21的内部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避免外界的空气、灰尘或水分等进入到仓本体21的内部,进一步地,确保了仓本体21内的待干燥蜂花粉的品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该透明观察区的设置,能够方便观察待干燥蜂花粉的料位高低以及下料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根据料位的变化,实时地向仓本体21的内部添加待干燥蜂花粉,从而实现对待干燥蜂花粉干燥的连续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第一开口的上边缘构造有环形凹槽(图中未示出),在该环形凹槽内嵌设有密封条23。具体地,通过增设该密封条23,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盖体22与仓本体21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内收结构的斜面上构造有开口朝下的调节槽24,在该调节槽24内设有能够沿调节槽24的长度方向进行上下滑动的挡料板2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干燥蜂花粉的含水率不尽相同,为提高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效率,可通过挡料板25和第一输送带34的配合来达到调整待干燥蜂花粉的厚度的目的,进一步地,实现对蜂花粉的薄层干燥,也就是说,可以达到调节从蜂花粉进料口11掉落到第一传送带34上的待干燥蜂花粉的厚度的目的。此外,带式薄层干燥还能有效地增加干燥面积,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另外,待干燥蜂花粉在带式输送的过程中,会发生自动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克服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不均匀的缺陷,有利地改善待干燥蜂花粉的品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该调节槽24上设有能够固定挡料板25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该紧固件的设置,能够灵活地对该挡料板25所在的位置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紧固件可为螺栓、螺杆或插销等。

该蜂花粉连续干燥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对箱体1的内部腔室进行抽真空作业。

其次,向抽真空作业后的箱体1的内部腔室中注入惰性气体。

接下来,启动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与此同时,将待干燥蜂花粉输送到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上进行第一段干燥,从而将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初步脱水作业。

然后,将初步脱水作业后的蜂花粉输送到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上进行第二段干燥,以获得干燥蜂花粉。

最后,将干燥蜂花粉收集于富含惰性气体的密闭的成品仓7中,干燥作业完成。具体地,将成品仓7与箱体1连接,打开蝶阀。调节挡料板25,将待干燥蜂花粉的厚度调整至6毫米至12毫米,将待干燥蜂花粉加入到原料仓20内,关闭盖体22。接通电源,自动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启动,将第一传送带34和第二传送带44的运行速度设定为5毫米/分钟至60毫米/分钟,将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41的温度设定为45度至65度,将循环气流的速度设定为0.5米/秒至2.5米/秒。启动真空泵9,开启设置在第一压力管道上的电磁阀,待箱体1的内部腔室中的压力传感器监测的真空压力达到4kPa时,电磁阀关闭,真空泵9停止作业。设置在第二压力管道上的电磁阀开启,储气瓶10向箱体1内输入惰性气体,当箱体1内的压力达到标准大气压时,压力传感器传送信号至自动控制器,设置在第二压力管道上的电磁阀立即关闭。第一驱动电机启动,第一加热板31开始加热,风机52启动,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开始工作。当首批蜂花粉从第一传送带34上下落至第一导料板6时,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传送信号至自动控制器,第二驱动电机启动,第二加热板41开始加热,随着干燥温度的上升,当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最高值后,自动控制器将断开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41的电源,随着干燥进程的推进,当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达到设定温度的最低值后,自动控制器将接通第一加热板31和第二加热板41的电源,从而实现干燥过程中温度的精确控制。当第一传送带34上的所有蜂花粉落入第一导料板6后,光电传感器传送信号至自动控制器,随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加热板31自动停止工作。当第二传送带44上所有蜂花粉落入第二导料板8后,光电传感器传送信号至自动控制器,随后,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加热板41、压缩机以及风机52停止工作,蜂花粉干燥完成,关闭成品仓7中的蝶阀,将密闭的成品仓7放入冷藏库贮藏。

综上所述,在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时,启动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能够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除湿和加热,具体地,该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能够有效地降低箱体1的内腔室的湿度,同时,还能够回收利用干燥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从而大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然而,由于热泵除湿加热结构5属于中低温干燥,干燥前升温慢,因而,为加快待升高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温度,可通过第一干燥输送结构3将从蜂花粉进料口11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蜂花粉朝靠近通口的方向输送,同时,通过该第二干燥输送结构4将从通口掉落的蜂花粉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干燥蜂花粉朝靠近蜂花粉出料口12的方向输送。这样,本申请通过采用带式物料输送的方式来实现蜂花粉的连续干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待干燥蜂花粉的干燥效率。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待干燥蜂花粉进行干燥的过程中,传热介质通常为惰性气体,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蜂花粉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氧化降解程度,在蜂花粉后期的贮藏过程中,成品仓的储存介质为惰性气体,将大大地减少氧气、微生物以及湿度等因素对其产品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