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615发布日期:2019-03-30 08:00阅读:1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具有经济节能、温差小、舒适、环保、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中央空调在公共建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建筑物空间有限和建筑噪声要求,中央空调外机经常被放在地下室,这种方式虽然节省了建筑空间,但由于地下室通风效果差,会影响中央空调制冷或采暖能力,如果安装专门的通风系统,能耗又很高。

地下室即可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又可省去房心回填土,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建造时都会增加地下室。但地下室阴冷潮湿,通风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和发霉,尤其是在梅雨季节,现有技术往往采用除湿机或专用设备进行除湿,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均很高。

目前现有技术没有将中央空调的散热或散冷和地下室的除湿结合起来,两种常常独立运行,缺少相应的技术使两者相互利用共同促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将中央空调系统排出的冷量或热量用于地下室除湿,将地下室的冷量或热量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散热或散冷,使中央空调的散热或散冷和地下室的除湿结合起来,有效降低中央空调的运行能耗,改善了地下室的湿度环境。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所述地下室包括第一地下室和第二地下室,所述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安装在第一地下室内的空调外机和第一风管,所述空调外机包括空调外机出风口,所述第二地下室的顶部安装排风扇,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地下室地面内部的第一换热盘管、安装在所述第二地下室内的第二换热盘管和安装在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一侧的风扇;所述第一风管的进风口与所述空调外机出风口连通,出风口安装在所述第一地下室内;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的进风口通过第二风管与空调外机出风口或第一风管的进风口连通,出风口通过第四风管与第一换热盘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的出风口通过第三风管与空调外机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地下室地面内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空调外机内腔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风管出风口处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控制阀、排风扇、风扇连接,用于根据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和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对所述第一控制阀、风扇和排风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为金属盘管,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为金属盘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为多弯曲金属管,所述第二换热盘管为多弯曲金属管。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地下室顶部的进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具体包括:

在所述空调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将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与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与设定温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阀、风扇和排风扇进行控制;

当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与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差值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和风扇,打开排风扇;

当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与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小于设定温差值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排风扇和风扇;

在所述空调外机处于采暖模式时,将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与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的温差值与设定温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第一控制阀、风扇和排风扇进行控制;

当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与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的温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差值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和排风扇,打开风扇;

当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与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的温差值小于设定温差值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排风扇和风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夏季时一方面将中央空调外机排出的热量传递至地下室地面,使地下室地面快速干燥,同时通过排气扇将湿气迅速排出地下室,减少地下室的湿度,另一方面将地下室地面的冷量传递至中央空调外机内腔,提高中央空调的制冷能力,有效减少中央空调的运行能耗;

(2)冬季时一方面将中央空调外机排出的冷量传递至地下室的冷却盘管,通过低温除湿技术降低地下室的湿度,使地下室空间湿度快速降低,另一方面将地下室地面较高的热量传递至中央空调外机内腔,提高中央空调的采暖能力,有效减少中央空调的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换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换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控制装置硬件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地下室,2-空调外机,3-空调外机出风口,4-第一风管,5-第一控制阀,6-第二风管,7-第三风管,8-第一换热盘管,9-排风扇,10-第二地下室,11-第四风管,12-第二换热盘管,13-风扇, 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进风扇,16-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地下室的中央空调系统,所述地下室包括第一地下室1和第二地下室10,所述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安装在第一地下室1内的空调外机2和第一风管4,所述空调外机2包括空调外机出风口3,所述第二地下室10的顶部安装排风扇9,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的第一换热盘管8、安装在所述第二地下室10内的第二换热盘管12和安装在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2一侧的风扇13;所述第一风管4的进风口与所述空调外机出风口3连通,出风口安装在所述第一地下室1内;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2的进风口通过第二风管6与空调外机出风口3或第一风管4的进风口连通,出风口通过第四风管11与第一换热盘管8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盘管8的出风口通过第三风管7与空调外机2的内腔连通。其中,排气扇7的控制可通过手动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空调外机2内腔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6、安装在第一风管4出风口处的第一控制阀5和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6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6、第一控制阀5、排风扇9、风扇13连接,用于根据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对所述第一控制阀5、风扇13和排风扇9进行控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模式主要分为制冷模式和采暖模式,使用前先在第一控制装置中设置设定温差值,所述设定温差值优选为5°C~40°C。

在制冷模式时,第一控制装置将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与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与设定温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所述第一控制阀5、风扇13和排风扇9进行控制;

当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与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差值时,第一控制装置关闭第一控制阀5和风扇13,打开排风扇9,利用空调外机2中的排风动力,空调外机2排出的热量完全传递至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的冷量传递至空调外机2的内腔,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受热后干燥速度加快,排气扇9将第二地下室10的湿气迅速排出室外,空调外机2内腔受冷后温度大大降低,散热明显加快。

当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与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的温差值小于设定温差值时,

第一控制装置打开第一控制阀5,关闭排风扇9和风扇13,利用空调外机2中的部分排风动力,空调外机2排出的大部分热量排到第一地下室1内,小部分热量传递至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的部分冷量传递至空调外机2的内腔,空调外机2内腔温度也可一定程度的降低。

在采暖模式时,将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与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的温差值与设定温差值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第一控制阀5、风扇13和排风扇9进行控制;

当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与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的温差值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差值时,第一控制装置关闭第一控制阀和排风扇9,打开风扇13,利用空调外机2中的排风动力,空调外机2排出的冷量完全传递至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和第二地下室10内的第二换热盘管12,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和第二地下室10内的热量传递至空调外机2的内腔,第二换热盘管12利用冷量对第二地下室10的空气进行低温除湿,空调外机内腔温度大大升高,散冷速度明显加快。

当第二地下室的地面内部温度与空调外机内腔的温度的温差值小于设定温差值时,

第一控制装置打开第一控制阀5,关闭排风扇9和风扇13,利用空调外机2中的部分排风动力,空调外机2排出的大部分冷量排到第一地下室内,小部分冷量传递至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第二地下室10地面内部的部分热量传递至空调外机2的内腔,空调外机内腔温度也可一定程度的升高。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盘管8为金属盘管,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2为金属盘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盘管8为多弯曲金属管,所述第二换热盘管12为多弯曲金属管。

优选地,所述中央空调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第二地下室10顶部的进风扇15。

本实用新型将中央空调系统的散热或散热技术与地下室的除湿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夏季时一方面将中央空调外机排出的热量传递至地下室地面,使地下室地面快速干燥,同时通过排气扇将湿气迅速排出地下室,减少地下室的湿度,另一方面将地下室地面的冷量传递至中央空调外机内腔,提高中央空调的制冷能力;冬季时一方面将中央空调外机排出的冷量传递至地下室的第二换热盘管,通过低温除湿技术降低地下室的湿度,使地下室空间湿度快速降低,另一方面将地下室地面较高的热量传递至中央空调外机内腔,提高中央空调的采暖能力,有效降低中央空调的运行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的其它形式产品,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改变,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