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195发布日期:2018-10-26 19:4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全闭合导风板2,在其旋转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在导风板2的重心经过转轴1的中心时,导风板2存在瞬间回弹跳动,如图2所示,经常引起客户投诉。

具体来说,空调在密闭情况下,开机,导风板2通过电机带动一连串的传动机构(若干齿轮),带动导风板2旋转(如图1所示),起到调整送风角度作用。

由于存在设计间隙及加工尺寸误差,此时齿轮扁位3及导风板十字架缺口4的配合受力情况如图(如图3所示),受力接触点未A点,存在如下公式关系:G*L=F*R(如图3所示)。

此时导风板2的力臂L较大,且齿轮扁位3和导风板十字缺口4都为注塑件,表面平整光滑且硬度都较小,在受力接触A点处会因受力很大、压强很大,会在此局部变形成两个光滑的表面(如图4所示),继而此两表面光滑的面5之间会产生表面粘力,即两零件之间表面分子产生位移,相互产生分子吸力f(如图4)。此时齿轮带动导风板2一起,做与步进电机步骤一致的步进旋转运动。此时存在如下公式关系:G*L=F*R-f*r。

导风板2旋转运行到导风板重心接近旋转中心时,此时,L较小;

导风板2旋转运行到导风板重心与旋转中心同一垂直线时,此时,L为0,F*R=f*r。

导风板2开始旋转到旋转中心的另一侧,重力G换向,此时L开始加大,,受力状态如图,此时存在如下公式关系:G*L+F*R=f*r(如图5所示)。

导风板2继续旋转,L逐步加大,但L加大到某一数值时,也即f加大某一数值时,此时齿轮扁位3与导风板十字缺口4之间的粘力f达到极限,发现脱离。F与f丧失,随即在G*L 的作用下,导风板十字缺口4会瞬间跳动到接触点B,此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导风板存在瞬间回弹跳动”,状态如图6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容易出现瞬间回弹跳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可选择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的位置处或者第二连杆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的位置处,所述阻尼机构与所述导风板之间的摩擦力矩M1大于所述导风板的重力 G*L1,其中,L1是所述导风板的重心的延长线与第一连杆与所述导风板的连接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导风板的第一连接耳块,所述第一连接耳块上设置有十字形开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设置有十字架,所述十字架卡设在所述十字形开孔内,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导风板的第二连接耳块,所述第二连接耳块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耳块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通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的转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压片、弹性元件以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压片上并连接在所述转轴或所述十字架上,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紧固件上并抵顶在所述紧固件的端部和所述压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压片靠近所述转轴的侧面设置有沉槽,所述转轴的端部位于所述沉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或弹片或弹性橡胶垫或弹性注塑件。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粘性胶,所述粘性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耳块与所述转轴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耳块与所述十字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气辅压缩机构,所述气辅压缩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耳块与所述转轴压紧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耳块与所述十字架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机构还包括磁吸结构,所述磁吸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耳块与所述转轴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耳块与所述十字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侧边设置有卡入开口,所述压片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导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为上述的导风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组件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驱动盒的作用,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运动,进而将导风板从空调器的出风口伸出,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导风板转动时,能够调整导风板的送风方向。

然而,正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那样,导风板在旋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回弹现象,为此,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阻尼机构,并使得阻尼机构对导风板施加摩擦力矩M1,且该摩擦力矩大于导风板的重力G*L1,当导风板的重心经过导风板的旋转中心时,由于导风板的重力G*L1 小于阻尼机构对导风板施加摩擦力矩M1,因此,导风板不会出现瞬间回弹现象,导风组件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平稳旋转过程,给客户带来愉悦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导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导风组件的剖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三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现有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四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主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图7中的M区域的放大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图7中的N区域的放大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三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导风板旋转至第四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4示意性实处了本实用新型的刀锋组件的导风板回弹至B时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导风板;11、第一连接耳块;111、十字形开孔;12、第二连接耳块;121、安装孔; 20、第一连杆;30、第二连杆;40、阻尼机构;41、压片;411、沉槽;42、弹性元件;43、紧固件;50、驱动组件;53、第二齿轮;532、十字架;60、导角;7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7至图14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导风板10的旋转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10、连杆组件、阻尼组件以及驱动盒(图中未示出)。

其中,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30,导风板10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导风板1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第一连杆20 和第二连杆30通过驱动盒驱动;阻尼机构40可选择地安装在第一连杆20与导风板10连接的位置处或者第二连杆30与导风板10连接的位置处,阻尼机构40与导风板10之间的摩擦力矩M1大于导风板10的重力G*L1,其中,L1是导风板10的重心的延长线与第一连杆20 与导风板10的连接中心之间的垂直距离。

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组件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驱动盒的作用,驱动第一连杆20和第二连杆30运动,进而将导风板10从空调器的出风口伸出,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导风板10 转动时,能够调整导风板10的送风方向。

然而,正如背景技术中记载的那样,导风板10在旋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回弹现象,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阻尼机构40,并使得阻尼机构40对导风板10施加摩擦力矩M1,且该摩擦力矩大于导风板10的重力G*L1,当导风板10的重心经过导风板10的旋转中心时,由于导风板10的重力G*L1小于阻尼机构40对导风板10施加摩擦力矩M1,因此,导风板10不会出现瞬间回弹现象,导风组件运行过程中,一直处于平稳旋转过程,给客户带来愉悦体验。

为了驱动导风板10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50,该驱动组件50安装在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导风板10通过驱动组件50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

为了连接驱动组件50和导风板10,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10的第一端设置有垂直于导风板10的第一连接耳块11,该第一连接耳块11上设置十字形开孔111;而驱动组件50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齿轮(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齿轮53,电机安装在第一连杆20的第一端;第一齿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53上设置有十字架532,十字架532卡设在十字形开孔111内,第二齿轮53与第一齿轮啮合。

电机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53带动导风板10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导风板10的第二端设置有垂直于导风板10的第二连接耳块12,第二连接耳块12上设置有安装孔121,第二连接耳块12和第二连杆30的第一端通过穿设在安装孔121内的转轴70 连接在一起。当电机驱动导风板10的第一端转动时,导风板10的第二端沿转轴70转动,结构稳定可靠,便于对导风板10的送风角度进行调节。

参见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阻尼机构40包括压片41、弹性元件42以及紧固件43,紧固件43穿设在压片41上并连接在转轴70,弹性元件42套设在紧固件43上并抵顶在紧固件43的端部和压片41上。

使用时,通过旋拧紧固件43,可以对阻尼机构40对导风板10的摩擦力矩M1进行调节,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紧固件43连接在十字架532上以对导风板10施加摩擦力矩,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43连接在转轴70上,压片41靠近转轴70的侧面设置有沉槽411,转轴70的端部位于沉槽411内,结构紧凑,以安于安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43为紧固螺钉,弹性元件42为弹簧或弹片或弹性橡胶垫或弹性注塑件,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121的侧边设置有卡入开口(图中未示出),压片41 和第二连杆30上设置有导角60,安装时,通过卡入开口将第二连接耳块12安装在转轴70上,并对应在压片41和第二连杆30上设置导角60,可助于轻易挤开压片41,此时,在弹性元件 42的作用下,压片41具有向右的力压住导风板10的一面,从而对导风板10来说,其形成一个具有压力的阻尼机构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机构40包括粘性胶,该粘性胶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耳块12与转轴70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耳块11与十字架53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机构40包括气辅压缩机构,该气辅压缩机构用于将第二连接耳块12与转轴70压紧或者第一连接耳块11与十字架532压紧,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阻尼机构40还包括磁吸结构,该磁吸结构设置在第二连接耳块12与转轴70之间或者第一连接耳块11与十字架532之间,通过磁吸结构将第一连接耳块11和十字架532吸引在一起或者将第二连接耳块12与转轴70吸引在一起,进而对导风板10施加摩擦力矩,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在导风板10一端设置一个阻尼机构40(如图8 所示),其对导风板10产生一个恒定的运动摩擦力f1与摩擦力矩M1,其中在此通过调整阻尼机构40确保M1略大于G*L1。

空调在密闭情况下,开机,导风板10通过电机带动一连串的传动机构(若干齿轮),带动导风板10旋转,起到调整送风角度作用。

由于存在设计间隙及加工尺寸误差,此时十字架532及十字形开孔111的配合受力情况如图10,受力接触点未A点,存在如下公式关系:G*L=F*R+M1(如图10所示)。

此时导风板10的力臂L1较大,且十字架532和十字形开孔111都为注塑件,表面平整光滑且硬度都较小,在受力接触A点处会因受力很大、压强很大,会在此局部变形成两个光滑的表面(如图11所示),继而此两表面光滑的面之间会产生表面粘力,即两零件之间表面分子产生位移,相互产生分子吸力f(如图11所示)。此时电机带动导风板10一起,做与步进电机步骤一致的步进旋转运动。此时存在如下公式关系:G*L1=F*R-f*r+M1。

导风板10旋转运行到导风板10的重心接近旋转中心时,此时,L1较小;

导风板10旋转运行到导风板10的重心与旋转中心同一垂直线时,此时,L1为0, F*R+M1=f*r。

导风板10开始旋转到旋转中心的另一侧,重力G换向,此时L开始加大,,受力状态如图,此时存在如下公式关系:G*L1+F*R+M1=f*r(如图12所示)。

导风板10继续旋转,L1逐步加大,但L加大到某一数值时,也即f加大某一数值时,此时十字架532及十字形开孔111之间的粘力f达到极限,发现脱离。F与f丧失,此时受力情况为:G*L+0+M1=0,设定此时的变量L为定量,即G*L1+0+M1=0,随即在G*L1的作用下,导风板有回转的趋势,但在阻尼机构M1的作用下,且M1大于G*L1,所以此时,导风板会临时被M1的作用下维持静止而不至于回弹(如图12所示)。同时十字架532继续顺时针旋转,慢慢填补十字架532及十字形开孔111的各种间隙(如图13所示),慢慢到达配合点 B(如图14所示)。此时十字架532及十字形开孔111再次接触配合,后续十字架532即可继续推动十字形开孔111,从而继续进行空调导风。所以,增加了此阻尼机构40后,彻底解决了“导风板存在瞬间回弹跳动”这个问题。状态如图。

再次参见图7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左侧设置有左驱动盒,其中含有具有推出作用的第二连杆30及第二连杆30末端设置有与导风板10的安装孔121配合的转轴70,转轴70末端设置有用于限制左右窜动的垫片、驱动盒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齿轮及电机用于传动。右侧设置右驱动盒,其中含有具有推出作用的第一连杆20及用于限制驱动导风板10自己旋转的电机,电机输出轴外部设置有若干齿轮用于中间传动,最后一个齿轮设置有十字架532,用于与导风板10上的十字形开孔111进行配合,用于传动,最终实现导风板10旋转导风。

本实用新型是在目前家用空调全密封导风板10(如润享及其系列)基础上,在其左侧驱动盒转轴70末端的垫片处设置一个阻尼机构40。此阻尼机构40基本构成结构为:压片41、弹性元件42、紧固件43。

压片41右侧具有一个圆环沉槽411,略大于转轴70直径,此部分结构先预套在左侧的转轴70上,用一紧固件43穿过一弹性元件42,然后紧固件43(带弹簧)通过压片41的中间通孔打入转轴70,转轴70此处设置有合适高度的螺纹孔,用于限制紧固件43的进入深度;至此,压片41已被紧固件43及弹性元件42限制住,此时压片41与第二连杆30之间形成一个可压缩的局部空间,仅可做微小的左右窜动运动。

右驱动盒按照以往操作方式进行正常装配生产。

导风板10装配时,导风板10直接卡入左驱动盒的转轴70,而压片41及第二连杆30在卡入方向设置有导角60,可助于轻易挤开压片41,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压片41具有向右的力压住导风板10的一面,从而对导风板10来说,其形成一个具有压力的阻尼机构40。

后续即可按照上述方案正常导风运行,且可有效防止导风板10瞬间跳动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导风组件,该导风组件为上述的导风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