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186发布日期:2018-10-26 19:4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导风板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空调市场竞争的激烈,空调厂家除了在整机系统性能等内在上提升竞争力外。同时对于消费者的外观需求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空调外观设计不在局限于常规的新装。分体壁挂机的出风结构导风板也不在仅限于注塑材料。

铝合金材质作为一种成熟材料,在生活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因其表面可以做多种工艺处理,在外观可以实现多种视觉效果,如常见的喷涂、拉丝、阳极氧化、激光雕刻等。所以铝型材在空调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空调器的内机导风板也逐渐引入以下材料。但是此种型材的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设计人员去解决。

其中为了外观的精致性,对于空调外观的间隙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出风口的导风板和面板体、底壳的间隙因处于外观面上,要求特别高。但是由于外观的追求及导风板本身结构的限制,受限于导风板自身结构及空调自身的特性,铝制导风板容易出现翘曲和下榻等变形问题。因以上原因导致铝制导风板在空调上的应用还有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容易翘曲和下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包括至少两层板材,相邻两层板材之间设置有凹凸刚性加强件。

进一步地,凹凸刚性加强件为铝型材冲压件。

进一步地,凹凸刚性加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凹凸面。

进一步地,凹凸刚性加强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至少一个V形凹槽。

进一步地,V形凹槽的张角为30°至120°。

进一步地,V形凹槽的底部宽度为0.1mm至0.2mm。

进一步地,V形凹槽的深度为0.6mm至1mm。

进一步地,板材为注塑件或金属件。

进一步地,板材和凹凸刚性加强件之间通过涂胶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导风板,导风板为上述的导风板。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板是由至少两层板材和设置在相邻两层板材之间的凹凸刚性加强件构成的,通过凹凸刚性加强件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个导风板的结构强度,使得整个导风板不容易发生变形,通过凹凸刚性加强件的作用,使得凹凸刚性加强件与板材之间呈线接触方式,替代了以往的面接触结构,这样在空调器出风口处,应对导风板上表面和下表面产生温差时可以减缓热量传递速度,以此来减缓导风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和中间结构的变形量。此外,通过凹凸刚性加强件的作用,还能够使得凹凸刚性加强件与上层板材和下层板材在配合处以外的空间为中空结构,其中充满空气,空气相对于金属的热传导性要差,间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有利于延缓导风板内外温差,防止导风板发生下榻和变形。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的剖视图;以及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凹凸刚性加强件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板材;20、凹凸刚性加强件;21、V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包括至少两层板材10,相邻两层板材10之间设置有凹凸刚性加强件20。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是由至少两层板材10和设置在相邻两层板材10之间的凹凸刚性加强件20构成的,通过凹凸刚性加强件20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个导风板的结构强度,使得整个导风板不容易发生变形,通过凹凸刚性加强件20的作用,使得凹凸刚性加强件20与板材10之间呈线接触方式,替代了以往的面接触结构,这样在空调器出风口处,应对导风板上表面和下表面产生温差时可以减缓热量传递速度,以此来减缓导风板上表面和下表面和中间结构的变形量。此外,通过凹凸刚性加强件20的作用,还能够使得凹凸刚性加强件20与上层板材10和下层板材10在配合处以外的空间为中空结构,其中充满空气,空气相对于金属的热传导性要差,间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有利于延缓导风板内外温差,防止导风板发生下榻和变形。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凹凸刚性加强件20为铝型材冲压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凹凸刚性加强件20设置为其他金属件,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凹凸刚性加强件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凹凸面,便于使得凹凸刚性加强件20与上层板材10和下层板材10在配合处以外的空间为中空结构,其中充满空气,空气相对于金属的热传导性要差,间接起到隔热层的作用,有利于延缓导风板内外温差,防止导风板发生下榻和变形。

在实际设置时,导风板上的板材10可以设置为两层,如图2所示,还可以设置为三层,如图1所示,具体根据导风板允许的厚度进行设置,层数可以再增加。

凹凸刚性加强件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具有至少一个V形凹槽21,当导风板装配好之后,V形凹槽21形成上述的中空结构,有利于延缓导风板内外温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V形凹槽21设置为半圆形凹槽等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凹槽,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V形凹槽21的张角为30°至120°,如图3中所示为61°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V形凹槽21的底部宽度为0.1mm至0.2mm,例如0.15mm。

优选地,V形凹槽21的深度为0.6mm至1mm,例如0.8mm。

本实施例中的凹凸刚性加强件20不限于单一的平面加工为具有V形凹槽21的结构,如果模具允许,可以加工为多层立体结构,通过中空形状的不同组合达到最佳的性能。同时在现有单一平面加工形状上,V形凹槽21的各个参数,可以调整,不限于图3所示的61°夹角及0.6mm槽深,0.2mm的宽度。如图3所示,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导风板部件的要求调整参数:a/d/d1/d2/h1/h2。在铝型材加工成型后还可以进行二次加工,进一步进行性能强化。

本实施例中的板材10包括但不限于注塑件或金属件。

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板材10和凹凸刚性加强件20之间通过涂胶或者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具体来说,当板材10采用注塑件时,板材10和凹凸刚性加强件20之间通过涂胶方式固定在一起,当板材10采用金属件时,板材10和凹凸刚性加强件20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导风板,该导风板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风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导风板的形状,利用瓦楞形结构的凹凸刚性加强件,将重力及因温差导致的内应力分散至导风板上,通过结构强度的增强来吸收这部分力,达到整体形状不改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导风板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中间层为隔离和固定铝型,上下层是导风板的上下表面板材。根据其导风板允许的厚度,层数可以再增加。凹凸刚性加强件的形状及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调整,以达到和导风板形状及空调出风口温差匹配。

凹凸刚性加强件的线接触及中间的V形空腔内的空气可以减缓导风板整体热量传导,使导风板内外表面温差不止过大,有效减弱因温度差过大导致的内应力变形。

通过以上的结构方式及零件形状优化,相对于原有的设计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导风板的整体重量,还可以增强导风板的强度。解决前期开发中因温度冲击导致导风板变形起翘问题,节省开发时间,装配后减少自身变形量,使其与空调出风口处配合间隙保持一致,已达到精致外观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