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7952发布日期:2018-10-23 16:3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板式热回收装置分为显热型和全热型。板式显热型热回收装置的基材通常为铝箔,使排风与新风之间进行热交换。板式全热型热回收装置采用多孔纤维性材料如特殊加工的纸或膜作为隔板材质,当隔板两侧气流之间存在温度差和水蒸气分压力差时,两侧气流之间就通过所产生的传热和传质过程,进行全热交换。此两种热回收器只能在普通的空调环境中使用,当空气中存在高温、高湿、酸碱等腐蚀性气体时就不能使用了,且具有换热效率低,经济性差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对热回收器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同时能够解决现有热回收器价格贵、清洗不方便、耐压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不仅能满足普通空调环境的需要,而且能胜任高温高湿及含酸碱气体的特殊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所述热回收器的整体是由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顶板和底板组成的立方体,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片所述隔板之间以及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形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包括冷通道和热通道,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交替设置,

所述隔板将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隔绝,所述第一侧面为冷侧进口,所述第三侧面为冷侧出口,在所述冷侧进口和所述冷侧出口之间的位置为所述冷通道,所述第二侧面为热侧进口,所述第四侧面为热侧出口,在所述热侧进口和所述热侧出口之间的位置为所述热通道,在所述热通道内的热空气和在所述冷通道内的冷空气通过所述隔板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片所述隔板之间以及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设置有与所述隔板垂直的立板,所述立板将所述流体通道分割成多个分流道。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分流道的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两个所述立板之间的距离L为25毫米。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H为3~7毫米。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1~0.15毫米。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隔板由聚碳酸酯制成。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立板由聚碳酸酯制成。

进一步地,在上述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中,所述冷通道在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由热侧板密封,所述热通道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由冷侧板密封,所述热侧板和所述冷侧板均由聚碳酸酯制成。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独有的截面为矩形(长方形)的分流道(冷通道、热通道),将冷热空气分层,分流进行热交换,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换热效率更高、阻力更低、低泄漏,承压3000Pa时,泄漏≤0.5%,即实现了耐压高和泄漏率低的良好性能;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为基材的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不仅能满足普通空调环境的需要,而且能胜任高温高湿及含酸碱气体的特殊环境。

聚碳酸酯(PC)材料的性能:显热、耐高湿、耐腐、耐洗(可用高压水清洗消毒)、耐高温(110℃),因此本换热器可耐高温至110℃,在空气中含有酸性和碱性气体时也能正常使用,热回收效率大于70%,使用范围广,寿命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侧面;2第二侧面;3第三侧面;4第四侧面;5顶板;6底板;7隔板;8立板;9冷侧板;10热侧板;11冷侧进口;12冷侧出口;13热侧进口;14热侧出口;15热通道;16冷通道;17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附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详细描述使用了数字和字母标记来指代附图中的特征。附图和描述中的相似或类似标记的已经用于指代本发明的相似或类似的部分。如本文所用的那样,用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可互换地使用,以将一个构件与另一个区分开,且不旨在表示单独构件的位置或重要性。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热回收器的整体是由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第四侧面4、顶板5和底板6组成的立方体,第一侧面1与第三侧面3相对,第二侧面2与第四侧面4相对,顶板5与底板6相对,在顶板5和底板6之间设置有隔板7,顶板5与隔板7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片隔板7之间以及隔板7与底板6之间均形成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包括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交替设置,隔板7将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隔绝,第一侧面1为冷侧进口11,第三侧面3为冷侧出口12,在冷侧进口11和冷侧出口12之间的位置为冷通道16,第二侧面2为热侧进口13,第四侧面4为热侧出口14,在热侧进口13和热侧出口14之间的位置为热通道15,在热通道15内的热空气通过隔板7和在冷通道16内的冷空气进行热量的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把热空气中的显热回收,并将其热能传递给冷空气,使冷空气在冷侧出口12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

如图2所示,由上至下是一层热通道15、一层冷通道16、一层热通道15、一层冷通道16,即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交替设置,以利于换热。

进一步地,顶板5与隔板7之间、任意相邻的两片隔板7之间以及隔板7与底板6之间均设置有与隔板7垂直的立板8,立板8将流体通道分割成多个分流道17,以利于换热。冷、热空气通过隔板7进行热交换时候,可能存在个通道内温度不均匀的现象,此时热通道15和冷通道16热、冷空气也可以通过立板8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更加均匀且快速的实现热量的交换。

进一步地,流体通道(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的截面为矩形。分流道17的截面为矩形。独有的截面为矩形(长方形)的分流道17(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使换热效率更高、阻力更低、低泄漏,承压3000Pa时,泄漏≤0.5%。

进一步地,两个立板8之间的距离L为25毫米,主要起加强作用,防止流道变形。只要温度不超过使用范围,材料不会变形,如使用压力大时,可将两个立板8之间的距离L为25毫米。

两个隔板7之间的距离H为3~7毫米,可根据使用情况,距离H为3~7毫米时热回收器的阻力适当。

隔板7的厚度为0.1~0.15毫米,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越薄传热性能越好。所以将隔板7的厚度设置为0.1~0.15毫米,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保证传热性能。

进一步地,隔板7由聚碳酸酯制成,立板8由聚碳酸酯制成。冷通道16在第二侧面2和第四侧面4上由热侧板10密封,热通道15在第一侧面1和第三侧面3上由冷侧板9密封,热侧板10和冷侧板9均由聚碳酸酯制成。聚碳酸酯(PC)材料的性能:显热、耐高湿、耐腐、耐洗(可用高压水清洗消毒)、耐高温(110℃),因此本换热器可耐高温至110℃,在空气中含有酸性和碱性气体时也能正常使用,热回收效率大于70%,使用范围广,寿命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独有的截面为矩形(长方形)的分流道17(冷通道16和热通道15),使换热效率更高、阻力更低、低泄漏,承压3000Pa时,泄漏≤0.5%。采用聚碳酸酯(PC)材料为基材的特种空气-空气热回收器,不仅能满足普通空调环境的需要,而且能胜任高温高湿及含酸碱气体的特殊环境。

聚碳酸酯(PC)材料的性能:显热、耐高湿、耐腐、耐洗(可用高压水清洗消毒)、耐高温(110℃),因此本换热器可耐高温至110度,在空气中含有酸性和碱性气体时也能正常使用,热回收效率大于70%,使用范围广,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