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能的燃气灶用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6244发布日期:2018-11-02 22:40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能的燃气灶用锅支架。



背景技术:

由于需要将锅具与灶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使锅具下方获得最佳的燃烧温度,因此,在灶具上放置一个锅支架将锅具支撑起来。目前,锅支架主要包括有多个支撑脚和将多个支撑脚连成一体的圆形铁条,由于锅具与锅支架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一方面容易受到风吹影响,导致火焰窜动,不稳定,加热效率低,另一方面锅具下方火焰的热量会从空隙中流失,降低炉具的热效率,且火焰产生的热辐射容易导致面板、旋钮的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聚能的燃气灶用锅支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挡风聚能,支撑稳固,实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能的燃气灶用锅支架,包括支架圈和L型架脚,L型架脚环绕分布在支架圈上,其特征在于:支架圈上设有聚能盘,聚能盘的内侧设有限位开槽,限位开槽与L型架脚相对应,L型架脚穿过限位开槽,聚能盘的底部环绕分布有支撑块,支撑块的底面与支架圈的顶面接触,相邻支撑块之间形成通气槽,L型架脚的顶面上设有斜面,斜面上等距分布有齿条;该锅支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挡风聚能,支撑稳固,实用性强。

进一步,支撑块上设有补气孔,补气孔作为气流通道,起到补充空气的作用,促使燃气燃烧更充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进一步,L型架脚的底部设有卡块,支架圈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卡块相匹配,L型架脚与支架圈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便于拆卸后清洗、更换,将L型架脚底部的卡块嵌入到支架圈上的定位孔内,即可实现L型架脚的限位固定,不容易发生左右摆动,将锅具搁置在L型架脚上,L型架脚受到下压力,更加不容易脱离支架圈。

进一步,支架圈的底面上环绕分布有防滑凸点,增加了支架圈底面的防滑性能,放置后不容易打滑,防止锅具发生侧翻或者滑动影响操作,且起到隔热作用,降低了灶具面板的温升。

进一步,L型架脚与支架圈之间设有L型加强部,L型加强部对L型架脚起到限位作用,防止L型架脚发生左右松动,提高L型架脚安装在支架圈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支架圈的外侧包裹有绝热层,隔绝了热量的传递,使得支架圈不容易积聚热量,避免拿取时烫伤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圈与聚能盘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拆卸后便于清洗、更换,将聚能盘内侧的限位开槽对准L型架脚卡入,使支撑块的底面与支架圈的顶面接触,实现聚能盘限位在支架圈上,不容易发生左右滑动,通过聚能盘将火焰向外辐射的大量热量隔离并反射回锅底,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灶具的旋钮开关受热量影响而发烫的情况,使用方便安全;相邻支撑块之间形成通气槽,通气槽作为气流通道,有效补充燃气燃烧时所需空气,促使燃气燃烧更充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既能起到挡风作用,又不影响燃气燃烧,实用性强;L型架脚的顶面上设有斜面,斜面上等距分布有齿条,斜面设计更贴合锅具底面,接触面积大,提高L型架脚对锅具的支撑作用,齿条增加了L型架脚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L型架脚与锅具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锅具搁置后更稳固,防止锅具滑动或侧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挡风聚能,支撑稳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能的燃气灶用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聚能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圈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架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圈;2-L型架脚;3-卡块;4-定位孔;5-L型加强部;6-防滑凸点;7-聚能盘;8-限位开槽;9-支撑块;10-通气槽;11-斜面;12-齿条;13-补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聚能的燃气灶用锅支架,包括支架圈1和L型架脚2,L型架脚2环绕分布在支架圈1上,L型架脚2的底部设有卡块3,支架圈1上设有定位孔4,定位孔4与卡块3相匹配,L型架脚2与支架圈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便于拆卸后清洗、更换,将L型架脚2底部的卡块3嵌入到支架圈1上的定位孔4内,即可实现L型架脚2的限位固定,不容易发生左右摆动,将锅具搁置在L型架脚2上,L型架脚2受到下压力,更加不容易脱离支架圈1。L型架脚2与支架圈1之间设有L型加强部5,L型加强部5对L型架脚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L型架脚2发生左右松动,提高L型架脚2安装在支架圈1上的稳定性。

支架圈1的底面上环绕分布有防滑凸点6,增加了支架圈1底面的防滑性能,放置后不容易打滑,防止锅具发生侧翻或者滑动影响操作,且起到隔热作用,降低了灶具面板的温升。支架圈1的外侧包裹有绝热层,隔绝了热量的传递,使得支架圈1不容易积聚热量,避免拿取时烫伤手。

支架圈1上设有聚能盘7,聚能盘7呈漏斗状,聚能盘7的内侧设有限位开槽8,限位开槽8与L型架脚2相对应,L型架脚2穿过限位开槽8,聚能盘7的底部环绕分布有支撑块9,支撑块9的底面与支架圈1的顶面接触,支撑块9支撑住聚能盘7,实现聚能盘7限位在支架圈1上,不容易发生左右滑动,通过聚能盘7将火焰向外辐射的大量热量隔离并反射回锅底,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灶具的旋钮开关受热量影响而发烫的情况,使用方便安全。相邻支撑块9之间形成通气槽10,L型架脚2的顶面上设有斜面11,斜面11设计更贴合锅具底面,接触面积大,提高L型架脚2对锅具的支撑作用。斜面11上等距分布有齿条12,齿条12增加了L型架脚2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L型架脚2与锅具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锅具搁置后更稳固,防止锅具滑动或侧翻。支撑块9上设有补气孔13,补气孔13作为气流通道,起到补充空气的作用,促使燃气燃烧更充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圈1与聚能盘7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拆卸后便于清洗、更换,将聚能盘7内侧的限位开槽8对准L型架脚2卡入,使支撑块9的底面与支架圈1的顶面接触,实现聚能盘7限位在支架圈1上,不容易发生左右滑动,通过聚能盘7将火焰向外辐射的大量热量隔离并反射回锅底,有效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灶具的旋钮开关受热量影响而发烫的情况,使用方便安全;相邻支撑块9之间形成通气槽10,通气槽10作为气流通道,有效补充燃气燃烧时所需空气,促使燃气燃烧更充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既能起到挡风作用,又不影响燃气燃烧,实用性强;L型架脚2的顶面上设有斜面11,斜面11上等距分布有齿条12,斜面11设计更贴合锅具底面,接触面积大,提高L型架脚2对锅具的支撑作用,齿条12增加了L型架脚2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了L型架脚2与锅具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锅具搁置后更稳固,防止锅具滑动或侧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挡风聚能,支撑稳固,实用性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