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防静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248发布日期:2019-01-02 22:1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加湿防静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静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湿防静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业加工中,一些精密度比较高的设备,在加工成一个半成品或者成品的时候,都要除一下静电,防止这些需要精密加工的工件落上灰尘而导致后续加工的不精确。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270928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暖气片,包括上横管和下横管,上横管与下横管之间连接有竖管,上横管的顶部设有蒸发槽,蒸发槽底部安装有排气阀,蒸发槽的顶部安装有盖板,盖板上设有蒸发孔。蒸发槽是在上横管顶部加工出的凹陷,加工难度低,将排气阀安装在蒸发槽的底部兼作供水阀,打开排气阀就可将水注入蒸发槽内,非常方便,蒸发槽内的水在上横管的加热下逐渐蒸发,透过盖板上的蒸发孔进入空气,在取暖的同时也同步实现了室内空气的加湿,避免了以往使用暖气片时容易导致室内空气过于干燥的弊端,使人在室内感觉更舒适,更有益于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减少了人体和衣物的静电产生,并使电器堆积的静电大大减少,提高了电器的使用安全。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件上的静电以防止工件上落入灰尘,一般为通过除静电枪来除去工件上的静电,但是工件在运送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静电,这样就需要保证空气的湿度来尽可能地去减少产生的静电,来较少工件上静电的产生,进而减少工件上灰尘的吸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湿防静电设备,具有对工件周围的空气加湿以减少工件上产生静电的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湿防静电设备,包括设于地面上的蓄水池、连接于蓄水池一侧的竖直设置的抽水管、设于抽水管中部的抽水泵和设于抽水池侧方的加湿墙,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位于加湿墙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件运送到此处并继续向前输送的过程中,蓄水池内会蓄满水,抽水泵通过抽水管将蓄水池中的水向上抽出并运送到抽水管的顶端,然后抽水管内的水喷加湿墙上,然后再通过加湿墙慢慢滑落,并落入到蓄水池中,水在通过加湿墙慢慢滑落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蒸发出来并融入空气中,以此来保证空气足够湿润,这样经过此处的工件产生的静电就会减少,吸附的灰尘也会减少。

较佳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折叠式分布于蓄水池内的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热管能够对蓄水池中的水进行持续的加热,这样水在加湿墙在向下流的时候散发的更加迅速,加热管折叠式分布保证蓄水池内的水加热比较均匀。

较佳的,所述蓄水池的侧方可拆卸固定连接有承接管,所述承接管与抽水管的底部相连,所述抽水管与承接管之间设有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蓄水池中的水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会变得非常的污浊,抽水管在抽水之前先通过滤网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水再通过抽水管喷出喷到加湿墙上,让加湿墙能够保持干净。

较佳的,所述承接管与抽水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堆积很多的杂质,将承接管与抽水管之间分开将滤网卸下进行清洗,保证滤网的网口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被杂质堵塞。

较佳的,所述抽水管的下方连接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的中部连接有加水泵,所述加水管靠近加水泵的一端设有封闭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如果蓄水池中的水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而导致水流量不足时,打开封闭阀,可以用加水泵通过加水管抽水,增加干净的充足的水。

较佳的,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下方并位于蓄水池的底部,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蓄水池中的水使用一段时间时候,打开出水管中的阀门,将蓄水池中的水倒掉,然后打开进水管中的水,先加入一部分的水,对蓄水池进行清洗,清洗完之后通过出水管排水,再将出水管关闭,通过进水管将蓄水池注满干净的水,然后再将进水管上的阀门关闭。

较佳的,所述加湿墙的中部为向着蓄水池一侧凸起的外凸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加湿墙的外侧为外凸形,这样水从加湿墙的上部流出时,通过倾斜的斜面向下流,流动的速度更加缓慢,水增发的量更多。

较佳的,所述加湿墙靠近蓄水池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水平设置的延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水通过加湿墙向下流时,要通过多个延水槽,这样水在向下流时经过的路径更长,水流更加缓慢,水从下到下增发的量更多。

较佳的,所述抽水管的上部连接有下水管,所述下水管上连接有多个喷水龙头,所述喷水龙头的喷水方向朝向加湿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水通过下水管进入到多个喷水龙头进行喷出,这样流出的水更加均匀,喷水龙头朝向加湿墙设置保证从喷水龙头喷出的水不会直接向下流。

较佳的,所述加湿墙的上部设有朝向加湿墙上吹风的吹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吹风机对加湿墙上的水进行吹风,空气流动更快,水增发的量更多,周围空气的湿度也就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蓄水池、抽水管和加湿墙组成一个水分持续蒸发的循环,来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少工件上的静电产生;

2.本实用新型加热管能够对蓄水池中的水进行加热,这样水从加湿墙向下流时增发速度更快;

3.本实用新型通过滤网对蓄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保证喷到加湿墙上的水是干净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加湿防静电设备运行工况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整体装置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凸显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凸显加湿墙预加热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11、进水管;12、出水管;13、阀门;14、加热管;2、抽水管;21、承接管;22、法兰;23、滤网;24、加水管;241、加水泵;242、封闭阀;25、下水管;26、喷水龙头;3、抽水泵;4、加湿墙;41、吹风机;42、延水槽;5、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一种加湿除静电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蓄水池1、抽水管2、抽水泵3和加湿墙4。蓄水池1放置在地面上;抽水管2竖直设置并位于蓄水池1的侧方;抽水泵3连接于抽水管2的中部;加湿墙4竖直设置设于蓄水池1的外侧,抽水管2的上部靠近加湿墙4设置。

在蓄水池1内的水通过抽水泵3沿着抽水管2向上抽出,然后从抽水管2的顶部喷出并喷到加湿墙4上,然后从加湿墙4缓缓流下并流回蓄水池1内,水在从加湿墙4留下的过程中水分大量蒸发,融入到空气中,以增加空气的湿度。

如图2和图4所示,蓄水池1的侧壁上连接有与蓄水池1内部连通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出水管12位于蓄水池1的底部并位于进水管11的正下方,进水管11与出水管12的中部均连接有阀门13。

由于蓄水池1内的水在长时间使用的时候会变脏,每当蓄水池1使用一段时间会后,打开出水管12上的阀门13将蓄水池1内的水排出,将出水管12上的阀门13封闭,打开进水管11上的阀门13,通入一部分的水对蓄水池1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将出水管12上的阀门13打开,将清洗后的水排出,然后再将出水管12上的阀门13关闭,再从进水管11进水将蓄水池1内注满水,完成对蓄水池1的清洗过程。

蓄水池1的底部固设有水平设置的折叠式分布在蓄水池1底部的加热管14,通过加热管14能够对蓄水池1中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停止,这样随着水温度的升高,这样水在通过加湿墙4向下流的时候,水蒸发量更大,空气的加湿效果更好。

如图2和图3所示,蓄水池1对应抽水管2的一侧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承接管21,承接管21与抽水管2之间连接有法兰22,法兰22内设有滤网23。

从蓄水池1内进入到抽水管2的水先进入到承接管21内然后通过滤网23进行过滤,将蓄水池1中因长期放置而落入的杂质过滤掉,这样从抽水管2中抽入的水能够保持干净,喷到加湿墙4上的水也是干净的。

滤网23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有很多杂质附在其上,为了防止滤网23上的滤孔被堵塞,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法兰22拆开可以将滤网23出,并对滤网23进行清洗。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抽水管2的下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加水管24,加水管24靠近抽水管2的一端设有封闭阀242,加水管24的中部连接有加水泵241。这样如果蓄水池1中的水因为长期使用而水量不足时,打开封闭阀242,加水泵241通过加水管24将外界的水抽入到抽水管2中,保证喷入到加湿墙4上的水分充足。

抽水管2的顶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下水管25,下水管25位于加湿墙4的正上方,下水管25的下部连接有多个喷水龙头26,喷水龙头26的出口方向朝向加湿墙4设置,这样从抽水管2中抽入的水进入到下水管25中,然后通过多个喷水龙头26进行喷出,这样喷到加湿墙4上的水比较均匀,喷水龙头26的出水口朝向加湿墙4设置保证喷水龙头26喷入的水能够从加湿墙4的顶部滑落,而不是喷射到加湿墙4的中部,保证水在加湿墙4上流过的距离更长,这样水的蒸发面积更大。

加湿墙4的上部一侧固设有水平设置的吹风机41,通过吹风机41对加湿墙4的外表面进行吹风,加速加湿墙4表面的空气流动,这样流过加湿墙4表面的水蒸发更快。

加湿墙4的中部朝向蓄水池1的方向凸起,这样水路过的路径更长,加湿墙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水平设置的延水槽42,这样延长水流的路径的同时减缓了水的流速。这样水在从加湿墙4的上部向下流的过程中,水流过的距离更长,水的流速更加缓慢,这样是蒸发的效率更高,对空气加湿的效果更好,这样工件5在通过此处时产生的静电更少,工件5上通过静电粘附的灰尘也就更少。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