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0635发布日期:2018-12-14 22:1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



背景技术:

热水器的运行主要部件是通过加热系统对水加热处理,加热系统是即热式电热水器安全、高效性能的关键。漏水漏电是即热电热水器核心加热技术要解决的关键之所在,防电墙、线路控制系统的安全检测、漏电保护功能及外接的漏电保护开关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治标不治本。而现代人们对家电安全的要求是希望做到百分百安全到家,所以怎样解决即热式加热系统漏水、漏电、水垢、干烧等安全问题成为电热水器行业内的重中之重。

目前,热水器最大的缺点就是易干烧、卡滚水和加热速度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事成了热水器领域发展的重要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包括外壳、蓄水箱和热能循环管,所述蓄水箱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蓄水箱的外部设置有聚热层,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分隔板,并通过分隔板将蓄水箱内分为储水层、冷水层和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层内对应加热管的下方设置有水垢隔板,所述外壳的端面对应加热层设置有热水龙头,所述热能循环管的输入端与聚热层相通连接,所述外壳的侧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末端与蓄水箱的顶部相通连接,所述热能循环管的末端与进水管接触设置,并对进水管的周边呈包覆设置,所述热能循环管的末端通过外壳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端盖,且端盖对应外壳内部设置有保温芯板。外壳对加热层内加热后的热水保温处理,降低外壳内热空气散发的效率,提高加热层内温度保持的持久性。

优选地,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管为镍铬合金结构设置。加热管对加热层内的水加热处理,温度传感器对加热层内的水温实时监测,在水温达到额定值之后,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输至加热管的输入端,断开加热管的电源,停止对加热层内水加热。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加热层内设置有最低水位传感器,所述最低水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进水阀和加热管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加热层内的水低于最低水位传感器之后,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进水阀打开,通过进水管对蓄水箱内注入自来水,并信息同时传输至加热管的输入端,加热管停止加热,避免干烧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底部对应水垢隔板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末端设置在外壳的下方。加热管对自来水加热时产生的水垢落在水垢隔板上,并通过水垢隔板下落在蓄水箱的底部,通过排污管排出蓄水箱内,避免热水龙头排出的热水中含有水垢。

优选地,所述储水层内设置有最高水位传感器,所述最高水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进水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进水管对蓄水箱内注入水量到达最高水位线之后,最高水位传感器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进水阀关闭,停止对蓄水箱内继续注入自来水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水管向蓄水箱内注入自来水,水量到达最高水位线之后,最高水位传感器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进水阀关闭,停止对蓄水箱内继续注入自来水操作,加热管对加热层内的水加热处理,温度传感器对加热层内的水温实时监测,在水温达到额定值之后,温度传感器将信息传输至加热管的输入端,断开加热管的电源,停止对加热层内水加热,加热层内的水低于最低水位传感器之后,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进水阀打开,通过进水管对蓄水箱内注入自来水,并信息同时传输至加热管的输入端,加热管停止加热,加热层内加热水产生的热蒸汽输向聚热层内,通过热能循环管承接,热能循环管通过进水管的壁温对热蒸汽冷凝,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排出,对冷凝水循环利用。该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加热效率高,保温效果好,有效避免本装置干烧的现象发生,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保温层;12端盖;121保温芯板;13热水龙头;14进水管;141进水阀;2蓄水箱;21聚热层;22加热层;221分隔板;222温度传感器;223最低水位传感器;23储水层;231最高水位传感器;232冷水层; 24加热管;241水垢隔板;241排污板;3热能循环管;31冷凝水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速热型沸腾式开水器,包括外壳1、蓄水箱2和热能循环管3,所述蓄水箱2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部,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保温层 11,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端盖12,且端盖12对应外壳1内部设置有保温芯板121。外壳1对加热层22内加热后的热水保温处理,降低外壳1内热空气散发的效率,提高加热层22内温度保持的持久性。所述蓄水箱2的外部设置有聚热层21,所述蓄水箱21内设置有分隔板221,并通过分隔板221将蓄水箱2内分为储水层23、冷水层232和加热层22,所述加热层22内设置有加热管24,所述加热层22内对应加热管24的下方设置有水垢隔板241,所述外壳1的底部对应水垢隔板241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242,所述排污管242 的末端设置在外壳1的下方。加热管24对自来水加热时产生的水垢落在水垢隔板241上,并通过水垢隔板241下落在蓄水箱2的底部,通过排污管241 排出蓄水箱2内,避免热水龙头13排出的热水中含有水垢。所述加热层22 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2,所述温度传感器222的输出端与加热管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管24为镍铬合金结构设置。加热管24对加热层22内的水加热处理,温度传感器222对加热层22内的水温实时监测,在水温达到额定值之后,温度传感器222将信息传输至加热管24的输入端,断开加热管 24的电源,停止对加热层22内水加热。所述外壳1的端面对应加热层22设置有热水龙头13,所述热能循环管3的输入端与聚热层21相通连接,所述外壳1的侧边设置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的末端与蓄水箱2的顶部相通连接,所述热能循环管3的末端与进水管14接触设置,并对进水管14的周边呈包覆设置,所述热能循环管3的末端通过外壳1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31。所述进水管14上设置有进水阀141,所述加热层22内设置有最低水位传感器 223,所述最低水位传感器223的输出端与进水阀141和加热管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加热层22内的水低于最低水位传感器之后,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141,进水阀141打开,通过进水管14对蓄水箱2内注入自来水,并信息同时传输至加热管24的输入端,加热管24停止加热,避免干烧的现象发生。所述储水层23内设置有最高水位传感器231,所述最高水位传感器231的输出端与进水阀14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进水管14对蓄水箱2内注入水量到达最高水位线之后,最高水位传感器231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141,进水阀141 关闭,停止对蓄水箱2内继续注入自来水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水管14向蓄水箱2内注入自来水,水量到达最高水位线之后,最高水位传感器231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141,进水阀141关闭,停止对蓄水箱2内继续注入自来水操作,加热管24对加热层22内的水加热处理,温度传感器222对加热层22内的水温实时监测,在水温达到额定值之后,温度传感器222将信息传输至加热管24的输入端,断开加热管24的电源,停止对加热层22内水加热,加热层22内的水低于最低水位传感器之后,将信息传输至进水阀141,进水阀141打开,通过进水管14对蓄水箱2内注入自来水,并信息同时传输至加热管24的输入端,加热管24停止加热,加热层22内加热水产生的热蒸汽输向聚热层21内,通过热能循环管3承接,热能循环管3通过进水管14的壁温对热蒸汽冷凝,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出口31排出,对冷凝水循环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