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5809发布日期:2019-02-12 21:0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IPC分类可属于B01D35/30。



背景技术:

传统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功能均以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实现,因而联接较为复杂而体积较为庞大。

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除本说明书已指明外,可参考国家标准GB/T 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器》和GB/T 5015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以及《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年第2版)和《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2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可比传统设计结构简单,因而显著减少体积和成本,并且维护比较方便。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单元,包括:

——风口,包括一适于安装在建筑物间壁供气流贯穿的筒体,其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出气口,一具有供所述气流贯穿的通孔的装饰防护面板覆盖于其一端的进气口或出气口;

——过滤单元,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气流贯穿路径。

该设计将过滤单元结合于传统通风系统的风口,充分利用了传统通风系统的风口的特点,大大节省了传统的供独立的空气净化设备安置的位置和专门的连接管道,显著减少系统体积和成本,且安装维护十分方便。

该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之一是:所述过滤单元的壳体为沿气流贯穿方向内置过滤材料的筒形体,所述风口的筒体内沿气流贯穿方向成形有供置入所述过滤单元的筒形体的容纳腔,且所述筒形体与容纳腔二者邻接处具有供装入后紧固的结构。该结构为插舌/插坑对或倒扣/扣孔对的卡紧结构。这是紧凑且方便更换过滤材料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整体外形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整体外形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卸下面板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卸下装饰防护面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1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装入风口的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整体纵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过滤单元未装入风口的容纳腔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意义:1:面板;11:卡簧;2:架体;21:卡口;22:进气口;23:插坑;24:扣孔;25:螺丝孔;29:容纳腔;4:过滤单元;41:支承框; 411:卡块;412:插舌;413:倒扣;415:卡槽;42:初滤层;43:主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净化单元结构如图1~图12所示,是在一传统产品注塑的天花板安装式风口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所继承的结构包括:

a)注塑的架体2,沿气流方向总体呈方形筒状,用于支承内部部件,使用时其筒状部分嵌入天花板的开孔,以螺钉贯穿筒状方形开口4周的翻边的4角的螺丝孔25拧紧于天花板,其顶部为较短的圆筒形进气口22,朝下的方形开口为出气口;

b)注塑的面板1,其具有供所述气流贯穿上下方向的通孔,使用安装时于架体2下方覆盖于架体2朝下的方形开口,起装饰和防护作用;

c)面板1背部左右二侧各连接有一燕尾状张开的卡簧3,人手将其末端捏合后即可插入架体2的卡口21,穿越卡口21后张开将面板1拉往架体2覆盖架体2的方形的开口,并因而被固定。维护时,向下拉面板1即可暴露卡簧3,进而人手将卡簧3末端捏合后即可拉出架体2的卡口21使之分离。

该结构虽当初是为安装于水平的天花板,其实也完全可安装于垂直的间壁。

修改设计的结构包括:

a)架体2于其圆筒形进气口22的进气时的下游至其方形开口的出气口之间,成形沿气流前进方向较短的方形筒状的容纳腔29,用于放置方块状的过滤单元4覆盖进气口 22,见图10;

b)过滤单元4是在注塑的支承框41内放置初滤层42和主滤层43组成,支承框41 开口的4角侧面具有凸起415,滤层放入腔内后,塑料软连接于支承框41开口4角的卡块411翻起,以其侧面的开槽套紧于凸起415,以内平面将滤层紧压于框内;

c)容纳腔29的开口周边与支承框41周边的邻接处具有供装入后卡紧的结构:

——左侧的2对插舌/插坑,由位于支承框41的插舌412和位于容纳腔29的插坑23 组成;

——右侧的2对倒扣/扣孔,由位于支承框41的倒扣413和位于容纳腔29的扣孔24 组成;

安装时,首先如图10将过滤单元4稍微倾斜将左侧支承框41的插舌412插入容纳腔 29的插坑23,然后将右侧的位于支承框41的倒扣413压下穿越位于容纳腔29的扣孔 24。

本实施例可以有如下设计修改:

——容纳腔29的开口周边与支承框41周边的邻接处的供装入后紧固的结构,可以设计左侧也如同右侧的2对倒扣/扣孔,安装更方便,但拆卸稍麻烦。也可以将此左、右侧的2对倒扣/扣孔改为螺钉紧固的结构——支承框41周边的倒扣413改为平直伸出且中部具有螺钉孔的耳,容纳腔29原扣孔24处填平,用4支自攻螺钉分别贯穿支承框41四个耳的螺钉孔,拧在容纳腔29原四个扣孔24填平处,将支承框41紧固于容纳腔29。

——容纳腔29也可设计为圆筒形和过滤单元4也可设计为圆柱形,可节省加工材料,但风口流通截面即过滤面积稍欠充分利用。

——过滤单元4可设计装填更多滤层或其它净化结构,包括不同目度、厚度和排列的织物过滤层或活性炭滤袋,以进一步改善净化效果。

——过滤单元4也可以是将各滤层加工为一较刚性的整体方块状,因而无需支承框 41也可以直接置入容纳腔29。

——所述风口的结构术语“进气口”和“出气口”是相对的,即其中的“进”“出”并非一定是指气流方向,在接入通风系统时,既可以如本实施例使外部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经净化后自出气口排往室内,也可以设计为按相反气流方向,使室内空气从出气口进入,经净化后自进气口排往室外其它地方。

——注塑件中部分可改为钣金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