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0586发布日期:2018-12-18 21:38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送风偏向问题是单贯流柜机送风模式中行常见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往往采用左右百叶第一分流板来实现对左右送风范围的调节。采用此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送风的均匀性,但是由于贯流蜗壳自身的结构限制,往往只能使靠近左侧的部分百叶导风板发挥左右送风调节功能。因此,由风道吹出的气流仍然偏向左侧(蜗舌侧),右侧(蜗壳侧)区域存在送风死区,从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柜机中存在送风死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柜机,包括:

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上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

蜗壳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蜗舌包括舌根部和连接所述舌根部并向外延伸的导流部;

多个导风部,安装于所述蜗舌,并凸出于所述导流部的内表面设置,多个所述导风部沿上下向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导风部为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舌根部或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呈朝向所述蜗壳方向弯曲的弧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流部包括多个沿上下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交替设置。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通过隔板首尾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蜗舌一体成型设置或拆件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导流部一体成型或拆件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风部由所述导流部的内表面隆起形成。

优选地,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导流部的内表面平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柜机的出风风道内设置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导风部,当空调处于出风模式时,由于导风部凸出导流部的内表面,位于出风风道内,使其可以导引气流偏向蜗壳方向,从而部分气流自出风口邻近蜗壳的一侧流出,另一部分的气流自出风口邻近蜗舌的一侧流出,改善送风死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剖视图,其中,该剖视截面位于两第一分流板之间;

图3为图1中空调柜机的剖视图,其中,该剖视截面位于第一分流板;

图4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请参阅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柜机100。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空调柜机100包括:

外壳10,具有前面板11,所述前面板11上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13;

蜗壳20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蜗壳20组件包括蜗壳20和蜗舌30,所述蜗壳20和所述蜗舌30之间形成出风风道40,所述出风风道40与所述出风口13连通;所述蜗舌30包括舌根部31和连接所述舌根部31并向外延伸的导流部;

多个导风部50,安装于所述蜗舌30,并凸出于所述导流部的内表面设置,多个所述导风部50沿上下向间隔排布。

具体而言,外壳10的形状大致呈圆筒状,当然,外壳10的形状也不限于此。所述外壳10具有前面板11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11上开设有出风口13,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前面板11与所述后背板围合形成一容纳腔15。所述空调柜机100还包括左门板80a和右门板80b,所述左门板80a与所述右门板80b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3处,以将所述出风口13打开或者关闭。

所述空调体柜机还包括贯流风轮60,所述贯流风轮60设于所述出风风道40内,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出风风道40内,经过空调换热器换热后,再经所述出风口13流出,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同时,为了调节出风口13的送风角度,在所述出风口13处设置有百叶导风结构70,所述百叶导风结构70可左右转动,以实现均匀送风。

虽然在出风口13处设置了可左右转动的百叶导风结构70,但是由于蜗壳20自身结构的限制,大部分的气流都被吹至了所述出风口13的靠近蜗舌30的一侧,所述出风口13的靠近蜗壳20的一侧存在出风死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柜机100的出风风道40内设置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的导风部50,当空调处于出风模式时,由于导风部50凸出导流部的内表面,位于出风风道40内,使其可以导引气流偏向蜗壳20方向,从而部分气流自出风口13邻近蜗壳20的一侧流出,另一部分的气流自出风口13邻近蜗舌30的一侧流出,改善送风死区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导风部50具有导引气流偏向蜗壳20方向的功能,其结构可以采用近似导风框或导风条设置,该导风框和导风条均朝向出风口13延伸,从而较好地导引气流偏向蜗壳20方向。以及,通过多个上下间隔设置的导风部50,可以使出风风道40内的更多气流被导引偏向蜗壳20方向,进一步改善出风死区的问题,使整个出风区域的出风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50为第一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舌根部31或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另一端朝所述出风口13延伸。将导风部50设为大致呈板体的第一分流板,可以较好地引导出风风道40的气流偏向蜗壳20方向,并且将导风部50呈板体设置使气流被导引时风能损失较小,提高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分流板和舌根部31或导流部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从而提高第一分流板的稳定性,方便导风。并且将第一分流板朝向出风口13延伸,便于将经过第一分流板导引后偏转方向的气流送出出风风道40,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13的中部延伸。由于贯流风轮60主要将气流将气流出现左侧(蜗舌30侧),将该第一分流板朝向出风口13中部即可将本来流向左侧(蜗舌30侧)的气流导引偏向右侧(蜗壳20侧),从而方便改善出风死区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呈朝向所述蜗壳20方向弯曲的弧形设置。将第一分流板呈弧形设置,使其将吹出出风风道40的气流平缓导引,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能在出风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导引气流偏向蜗壳20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33包括多个沿上下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分流板90,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90交替设置。设置第二分流板90将流过两第一分流板之间的气流进行导引,使气流在蜗舌30与第一导流板之间更好的流动,从而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分流板90投影于水平面的线段,位于蜗舌30和第一分流板投影于水平面的线段之间,如此设置,便于导引气流。以及,该第二分流板90的内端连接所述舌根部31或所述导流部50。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分流板90和舌根部31或导流部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从而提高第二分流板90的稳定性,方便导风。并且将第二分流板90朝向出风口13延伸,便于将经过第二分流板90导引后偏转方向的气流送出出风风道40,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具体的,该第二分流板90朝向出风口13的左侧延伸,如此设置,便于第二分流板90导引经过两第一分流板之间的气流。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分流板90呈朝向蜗壳20弯曲的弧形设置,如此设置,使其将吹出两第一分流板之间的气流平缓导引,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能在出风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导引气流偏向蜗舌30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90通过隔板(未图示)首尾相连。设置隔板封堵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90之间的间隙,防止气流从间隙流出,产生啸叫或紊流等不良现象,方便用户。并且设置隔板将气流集中,进一步便于第二分流板90导流。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蜗舌30一体成型设置或拆件设置。一体成型设置使第一分流板与蜗舌30不存在连接间隙,最好地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能在出风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导引气流偏向蜗壳20侧。具体的,在生产蜗舌30的工艺中,将蜗舌30的内侧面切割形成一侧与蜗舌30连接的第一分流板,并将该第一分流板锻造弯曲,使其具备一定的弧度。以及,拆件设置便于对损坏的第一分流板进行更换,保持空调柜机100的具备导风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50由所述导流部的内表面隆起形成。隆起形成的导风部50只需稍微改变模具的形状,即可通过模具加工形成,便与生产,并且具备较好的导引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部50与所述导流部的内表面平滑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能在出风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导引气流偏向蜗舌30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板90与所述导流部33一体成型设置或拆件设置。一体成型设置使第二分流板90与导流部33不存在连接间隙,最好地减小出风的能量损失,能在出风能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导引气流偏向蜗舌30侧。具体的,在生产导流部33的工艺中,将导流部33的内侧面切割形成一侧与导流部33连接的第二分流板90(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分流板90位于两第一分流板之间),并将该第二分流板90锻造弯曲,使其具备一定的弧度。以及,拆件设置便于对损坏的第二分流板90进行更换,保持空调柜机100的具备导风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