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170发布日期:2019-01-02 22:12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空调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旅游商务人流大幅增长,酒店业在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高档酒店的需求大为增加。中央空调系统与热水供应系统作为中高档酒店的基础建设环节,满足着酒店制冷与日常用水的刚性需求。据统计,两系统运行能耗约占酒店能耗体系总量的50%- 65%。如何整合设计酒店中央空调与热水供应系统,实现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成为制约酒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要求所有星级酒店有适应所在地气候的制冷设备和热水供应,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必须配备中央空调。因此,空调和热水供应已成为酒店的必备条件。现中央空调制冷机组多采用三台冷却机组(两用一备)模式,利用中央空调制冷机组提供冷源,满足酒店冷气供应,燃油、气的蒸汽锅炉或热水锅炉提供热源,用于酒店热水供应。

然而,传统冷却系统设计多采用将这些热量通过空冷或水冷的方式排放到大气环境中未加以回收利用,造成大量的能源与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调余热利用系统,其能够对空调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首尾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一和蒸发器,形成冷凝液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出口连接有水槽,水槽的另一端通过冷冻水回路循环泵连接至房间末端,房间末端再连接至蒸发器的进口形成水循环回路,在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冷凝器二且与冷凝器一并联设置,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一之间设置有调节阀,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二之间设置有平衡阀;在冷凝器二外侧设置有自来水盘管,所述自来水盘管一端连接有恒温水箱,另一端通过水泵和恒温水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上并联设置有压力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一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过滤器和膨胀阀。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一外设置有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余热回用将平谷期酒店制冷产生的余热回用到自来水中制备酒店所需热水,其一,在节约能源消耗的同时有效削弱由热量排放引发的热污染问题,并削弱原热水系统所需电力火力与中央空调冷却塔散热引发的水资源浪费;其二,部分余热回收利用,降低了冷凝温度,使空调主机负荷减少,配合使用泵组变频系统,降低了水泵和冷却塔的功率和能耗, 使中央空调机组效率提高 5%~10%、延长工作寿命。

3、新增冷凝器二实现了在以水冷散热的中央空调系统中自来水与循环冷却水分管道运行,规避了共用管道易引发的换热效率低、水垢沉淀、菌藻类滋生等能源利用与水质污染问题。

4、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冷凝器、蓄冰池、冰蓄盘管、控制阀等设备成本合理、安装简便易行,系统兼备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广泛适用于酒店行业,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余热利用系统示意图。

图中,1、控制阀一;2、控制阀二;3、控制阀三;4、控制阀四;5、控制阀五;6、调节阀;7、热回收平衡阀;8、压缩机;9、压力控制器;10、冷凝器一;11、冷凝器二;12、恒温水箱;13、冷却塔;14、过滤器;15、膨胀阀;16、蒸发器;17、水槽;18、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9、蓄冰池;20、冰蓄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空调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酒店原中央空调机组、余热利用系统与冰蓄冷系统。

根据我国商业用电梯度分布表,将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运作流程划分为用电高峰期、平谷期、低谷期三个阶段。在用电低谷期,冰蓄冷过程与冷却塔散热过程并存。开启一台中央空调制冷机组满足低谷期酒店供冷需求,剩余两台通过冰蓄冷系统进行制冰,完成储能过程;用电平谷期,余热利用与冷却塔散热过程并存。正常开启两台中央空调制冷机组保障酒店所需供冷,并利用部分余热加热酒店日常所需热水,其余热量通过冷凝系统散失;用电高峰期融化存储冰量进行热交换实现融冰制冷过程。

各系统具体工作原理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酒店原中央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8、过滤器14、膨胀阀15、蒸发器16、冷凝系统和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凝系统包括冷凝器一10、水冷散热的冷却塔13。压缩机8、冷凝器一10、过滤器14、膨胀阀15、蒸发器16通过管道依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压缩机8上并联设置有压力控制器9,在蒸发器16左侧连入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连接在蒸发器16出口的水槽17和连接在水槽17另一端的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远离水槽17的一端连接至房间末端,房间末端在接回至蒸发器16的进口,从而蒸发器16、水槽17、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和房间末端形成冷冻水循环系统。原酒店中央空调正常工作时,气体制冷剂由蒸发器16蒸发经由压缩机8变成高温液体制冷剂,流经冷凝器一10,与散热装置连接散出热量,流出冷凝器一10的制冷剂变成低温液体,流经蒸发器16时,房间末端冷冻水在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的驱动下,流入蒸发器16,将热量释放给低温制冷剂液体,使之升温变成气体进入压缩机8进行循环,左边的冷冻系统中,从蒸发器16另一端流出的低温冷冻水进入水槽17,在冷冻水泵的驱动下,将冷量释放给房间。

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新增冷凝器二11、恒温水箱12、新增热回收能量调节阀6与热回收平衡阀7。

在压缩机8和蒸发器16之间设置冷凝器二11且与冷凝器一10并联设置,在压缩机8和冷凝器一10之间设置调节阀6,在压缩机8和冷凝器二11之间设置平衡阀;在冷凝器二11外侧设置自来水盘管,自来水盘管一端连接恒温水箱12,另一端通过水泵和恒温水箱12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余热回收的冷凝器二11与冷凝器一10通过三通管道接口以并联的方式连接,自来水与冷凝器二11、恒温水箱12通过管道相连形成余热利用循环通路。制备热水时,打开热回收平衡阀7,将热回收能量调节阀6调小,这样从压缩机8流出的高温制冷剂部分流经冷凝器二11,恒温水箱12中的自来水在水泵的驱动下,与之进行热交换并将升温后的自来水储存于恒温水箱12中,用于酒店热水供应其余高温制冷剂流经冷凝器一10,与循环冷却水进行常规热交换完成水冷散热过程。酒店需热水时,通过输水管道将恒温水箱12的热水输送进入房间,为客户提供热水。增设的热回收平衡阀7与热回收能量调节阀6,可以对冷凝器二11的热回收工况进行适时调节,保障酒店余热利用满足日常所需热水。

冰蓄冷系统包括蓄冰池19、冰蓄盘管20、水槽17、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蒸发器16、控制阀。在房间末端和蒸发器16进口之间设置有控制阀一1,在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和房间末端之间设置有控制阀四4,控制阀四4上并联设置有一冷蓄盘管,冷蓄盘管外设置有蓄冰池,冷蓄盘管靠近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的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为输出端,冷蓄盘管的输入端设置有阀门五,输出端设置有阀门三,冷蓄盘管的输出端还直接与蒸发器16的进口连接并设置有阀门二。

蓄冷储能阶段,打开阀门五、阀门二,关闭阀门一、阀门三和阀门四,从蒸发器16另一端流出的低温冷冻水进入水槽17,在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的驱动下,流入冰蓄盘管,使蓄冰池中与所述换热面接触的水冷却结冰;融冰供冷阶段,关闭制冷系统,打开阀门一、阀门三和阀门五,关闭阀门四、阀门二。在冷冻水回路循环泵18的驱动下,房间末端冷冻水经阀门一与阀门五流入冰蓄盘管,将热量释放,使与冰蓄盘管换热面接触的冰部分融化。从冰蓄盘管另一端流出的低温冷冻水经过阀门三进入房间末端,将冷量释放,完成供冷过程。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