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喷雾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559发布日期:2019-01-15 22:5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室外喷雾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外喷雾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户外空间环境降温系统,可以局部地控制大环境的温度。人造雾降温系统散发到空气中的水微粒,在汽化的过程中要吸收大量周围环境中的热量,蒸发冷却从而降低周围环境温度的原理,是户外防暑降温的有效手段。

人造雾空间环境降温原理为气雾双流,蒸发吸热的原理,降温终端将颗径在1-10微米的雾颗粒扩散至降温区域,在扩散的过程中不断蒸发,并吸收该区域大量热能,科学统计一公斤的水激发成浮游漂浮状态的人造雾,得到的效果等于溶解七公斤的冰,一般可达6℃-10℃的降温效果,极端情况下可降温幅度为14℃。低廉的运营成本,显著迅速的降温效果。

但是雾化喷头所喷出的水雾具有不定向性,难以根据需求到达指定的位置进行有效的降温,同时降温水雾受空气流动影响大,风速风向影响水雾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引导喷雾流向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室外喷雾冷却装置,包括机壳本体,机壳本体内设置有排风组件,所述的机壳本体底部下方设置有出风口组件,所述的机壳本体中还设置有雾化液管,所述的雾化液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的雾化喷头与出风口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出风口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出风槽,所述的出风槽设置在排风组件下方,所述的出风槽中设置有导向片,所述的导向片两端与机壳本体转动连接。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雾化喷头有若干个并沿直线排列,导向片所处的位置与雾化喷头相对应。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排风组件包括位于机壳本体内的旋转驱动器,所述的旋转驱动器设置在机壳本体中部,所述的旋转驱动器两端同轴设置有两个输出轴。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旋转驱动器两侧分别设置有筒形风扇,所述的筒形风扇靠近旋转驱动器的一端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机壳本体可旋转连接。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筒形风扇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的第一侧板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与输出轴同轴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与机壳本体旋转连接,筒形风扇还包括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若干沿旋转驱动器的周向排列的风叶。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块叶片固定板,所述的第一侧板、叶片固定板和第二侧板呈圆形且同轴设置,风叶中部与叶片固定板连接,风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出风口组件包括两个出风槽,每个出风槽对应一个输出轴,所述的出风槽设置在排风组件下方,所述的出风槽中设置有导向片,所述的导向片两端与机壳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的雾化喷头有若干个并沿直线排列,导向片所处的位置与雾化喷头相对应。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雾化液管设置有用于和雾化设备连接的进水口。

在上述的室外喷雾冷却装置中,机壳本体上设置有吸风口,所述的吸风口外侧设置有护板,所述的护板罩护在吸风口上,所述的护板上均匀分布有进风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排风组件提供强风,出风口组件引导风向,控制降温水雾运动方向,使降温水雾具有可控性,实现指定区域有效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风口组件图。

图中,机壳本体1、排风组件2、出风口组件3、雾化液管4、雾化喷头5、出风槽6、导向片7、旋转驱动器8、输出轴9、筒形风扇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风叶13、叶片固定板14、进水口15、吸风口16、护板17、进风孔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室外喷雾冷却装置,包括机壳本体1,机壳本体1内设置有排风组件2,所述的机壳本体1底部下方设置有出风口组件3,所述的机壳本体1中还设置有雾化液管4,所述的雾化液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5,所述的雾化喷头5与出风口组件3的位置相对应。当需要对室外局部区域进行降温时,排风组件2吸取机壳本体1外部的空气,并在机壳本体1中增压,得到增压的空气从出风口组件3排出机壳本体1使空气获得一定的流动速度,出风口组件1引导强风风向。同时雾化液管4中的雾化液向雾化喷头5运动,并从雾化喷头5喷出形成降温水雾。从出风口组件3排出的强风引导雾化喷头5生成的降温水雾流向指定降温区域,实现区域性定点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优选地出风口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出风槽6,所述的出风槽6设置在排风组件2下方,所述的出风槽6中设置有导向片7,所述的导向片7两端与机壳本体1转动连接。通过手动控制导向片7的倾斜角度,来控制强风流向。优选地导向片7连接有转动驱动器,控制转动驱动器可以控制导向片7转动,来控制强风流向。其中导向片7可以有可转动的气嘴替换,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通过发明创造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替换。

进一步,雾化喷头5有若干个并沿直线排列,导向片7所处的位置与雾化喷头5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雾化喷头5设置在导向片7的下方,利好于降温喷雾的导向作用,降温喷雾从雾化喷头喷出后能及时被经导向片7导向的强风所引导,流向指定区域。雾化喷头也可以设置在导向片7的侧部,也可以与导向片7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如图4所示,排风组件2包括位于机壳本体1内的旋转驱动器8,所述的旋转驱动器8设置在机壳本体1中部,所述的旋转驱动器8两端同轴设置有两个输出轴9。旋转驱动器8两侧分别设置有筒形风扇10,所述的筒形风扇10靠近旋转驱动器8的一端与输出轴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机壳本体1可旋转连接。筒形风扇10包括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的第一侧板11与输出轴9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侧板12上设置有与输出轴9同轴的旋转轴,所述的旋转轴与机壳本体1旋转连接,筒形风扇10还包括位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若干沿旋转驱动器的周向排列的风叶13。

筒形风扇10沿机壳本体1分布设置,增大了吸风长度,能有效增大吸风量,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器8可以为双输出电机,也可以是两个单输出电机以及其他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器8同时带动两个筒形风扇10,增大排风量。筒形风扇10分设在旋转驱动器8两侧,减小了筒形风扇10的长度,增加了筒形风扇10的刚度,使得在相同功率下输出更大风量。

优选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设置有若干块叶片固定板14,所述的第一侧板11、叶片固定板14和第二侧板12呈圆形且同轴设置,风叶13中部与叶片固定板14连接,风叶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连接。提高风叶13的刚度,提高出风效率,同时延长风叶寿命。

优选地,出风口组件3包括两个出风槽6,每个出风槽6对应一个输出轴9,所述的出风槽6设置在排风组件2下方,所述的出风槽6中设置有导向片7,所述的导向片7两端与机壳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的雾化喷头5有若干个并沿直线排列,导向片7所处的位置与雾化喷头5相对应。防止两个筒形风扇10所产生的气流在机壳本体1中发生干涉,影响出风量。

优选地,雾化液管4设置有用于和雾化设备连接的进水口15。使得本实施例能适应雾化设备,提高雾化转换率。

优选地,机壳本体1上设置有吸风口16,所述的吸风口16外侧设置有护板17,所述的护板17罩护在吸风口16上,所述的护板17上均匀分布有进风孔18。排风组件2从吸风口向外界吸取空气,以增加机壳本体1中气压,形成高速气流。护板17有效阻止空气中杂物进入机壳本体,影响筒形风扇和旋转驱动器8的工作。

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本体1远离护板17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悬挂板19,所述的悬挂板19铰接在机壳本体1上,所述的悬挂板19上设置有悬挂部。如图3所示,为悬挂板19的折叠状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机壳本体1、排风组件2、出风口组件3、雾化液管4、雾化喷头5、出风槽6、导向片7、旋转驱动器8、输出轴9、筒形风扇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风叶13、叶片固定板14、进水口15、吸风口16、护板17、进风孔1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