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芯片及热交换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2532发布日期:2018-12-11 20:0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芯片及热交换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过滤器中的热交换芯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热交换芯片及热交换芯。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能够将室内空气通过过滤排出,并将室外的空气经过滤输入到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的置换的空气净化设备。全热交换器在工作过程中,能将机壳内待排出的空气与待输入的空气通过热交换芯进行热交换,能够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起到保温作用。可见,热交换芯是全热交换器的核心部件,其会直接影响全热交换器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热交换芯通常由多片热交换芯单体叠加而成,热交换单体为依次由第一热交换膜、第一风道层、第二热交换膜和第二风道层组成的四层结构。第一热交换膜通常通过胶粘的方式与第一风道层结合,而第一风道层、第二热交换膜和第二风道层通常通过热压或胶粘结合。采用热压或胶粘结构的热交换芯容易出现脱胶,从而出现漏风的情况,另外,胶粘方式还存在胶污染和操作困难的问题,也亟需解决,且耗费工时,生产效率低下。现有技术中,四层结构的热交换芯单体构成要素偏多,导致制造工艺步骤偏多,且较难操作,不利于控制成本,也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专利公布号为CN 207163261U专利中公开的热交换芯片及热交换芯中,采用榫接的方式进行堆叠,且每层热交换芯片交错状配合而形成热交换芯,这种结构的热交换芯装配方便快捷,避免了粘胶的使用,但其结构在压合热交换膜时只能将热交换膜的边缘夹在扣条及扣槽的侧面,使热交换膜的边缘呈“L”型,且在压合时极易使热交换膜边缘产生折边及折角,产生缝隙从而影响热交换芯的整体性能,影响产品的工作质量并产生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芯片及热交换芯,可将热交换膜紧密夹持,更为有效地保证了热交换芯的严密性,且换热效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热交换芯片,包括架体,其形状为关于中轴线中心对称的多边形,包括A面及B面,所述架体的内部通过一组导流条分隔形成多个流道,所述A面上的导流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扣条及第二外扣条,所述B 面上导流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内扣条及第二内扣条,所述第一内扣条位于第一外扣条内侧,所述第二内扣条位于第二外扣条内侧,第一内扣条及第一外扣条形成第一边,第二内扣条及第二外扣条形成第四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边相连接的第二边,与第四边相连接的第五边,连接于第一边及第五边之间的第六边以及连接在第二边及第四边之间的第三边;在B面上的所述第五边上具有与第一边的第一内扣条相匹配的第一内扣槽,在B 面上的所述第二边上具有与第四边第二内扣条相匹配的第二内扣槽,在A面上的所述第二边上具有与第四边的第二外扣条相匹配的第二外扣槽,在A面上的所述第五边上具有与第一边的第一外扣条相匹配的第一外扣槽;在A面的第六边及B面的第三边上设有对接槽和两组定位柱,对应地,在B面的第六边及A面的第三边上的与所述对接槽及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对接条及定位孔,相邻的两个热交换芯片的定位柱和对接槽分别与定位孔和对接条相匹配;所述架体的第二边及第五边在A面及B面上均间隔分布有多个与所述流道对应设置的斜槽口,所述斜槽口朝向架体外侧,由架体外侧向内侧逐渐延伸并缩小,相邻的两个热交换芯片之间的斜槽口形成导风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内扣条、第一外扣条、第二内扣条、第二外扣条以及对接条均为长圆形条或截面为三角形的长直条。

本实用新型所述架体呈平行六边形;所述导流条为S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六边及所述第三边上的定位柱均位于对接槽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架体,以及架体上的第一内扣条、第一外扣条、第二内扣条、第二外扣条、对接槽、对接条、定位柱以及定位孔为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芯,其特征在于:它由多片热交换芯片呈交错状叠合而成;相邻两热交换芯片之间夹设有热交换膜;相邻两热交换芯片的配合方式为 BA-AB或AB-BA。

本实用新型所述热交换膜为高分子纳米热交换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内扣条及外扣条匹配内扣槽及外扣槽,使热交换膜的边缘在被夹持后呈现单个方波的形状,实现了对热交换膜的紧密夹持,保证了热交换芯的密封性,且在热交换芯片的边上增设了导风槽,减小风阻,更加有利于风进入空气流道,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A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B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的热交换芯片,包括架体,其形状为关于中轴线中心对称的多边形,包括A面及B面,所述架体的内部通过一组导流条7分隔形成多个流道,所述A面上的导流条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外扣条12及第二外扣条42,所述B面上导流条 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内扣条11及第二内扣条41,所述第一内扣条11位于第一外扣条12 内侧,所述第二内扣条41位于第二外扣条42内侧,第一内扣条11及第一外扣条12形成第一边1,第二内扣条41及第二外扣条42形成第四边4,还包括与第一边1相连接的第二边2,与第四边4相连接的第五边5,连接于第一边1及第五边5之间的第六边6以及连接在第二边2及第四边4之间的第三边3;在B面上的所述第五边5上具有与第一边1 的第一内扣条11相匹配的第一内扣槽51,在B面上的所述第二边2上具有与第四边4第二内扣条41相匹配的第二内扣槽21,在A面上的所述第二边2上具有与第四边4的第二外扣条42相匹配的第二外扣槽22,在A面上的所述第五边5上具有与第一边1的第一外扣条12相匹配的第一外扣槽52;在A面的第六边6及B面的第三边3上设有对接槽8 和两组定位柱10,对应地,在B面的第六边6及A面的第三边3上的与所述对接槽8及所述定位柱10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对接条9及定位孔13,相邻的两个热交换芯片的定位柱10和对接槽8分别与定位孔13和对接条9相匹配;所述架体的第二边2及第五边5在A面及B面上均间隔分布有多个与所述流道对应设置的斜槽口14,所述斜槽口14朝向架体外侧,由架体外侧向内侧逐渐延伸并缩小,相邻的两个热交换芯片之间的斜槽口 14形成导风槽。本实施例通过对内扣条及外扣条匹配内扣槽及外扣槽,使热交换膜的边缘在被夹持后呈现单个方波的形状,实现了对热交换膜的紧密夹持,保证了热交换芯的密封性,且在热交换芯片的边上增设了导风槽,减小风阻,更加有利于风进入空气流道,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内扣条11、第一外扣条12、第二内扣条41、第二外扣条 42以及对接条9均为长圆形条或截面为三角形的长直条,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选择长圆形条,使得相邻两片热交换芯片的卡接更为紧固且紧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架体呈平行六边形;所述导流条7为S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六边6及所述第三边3上的定位柱10均位于对接槽8的两侧。定位柱10选用圆柱形定位柱10,相邻两个热交换芯片之间的定位采用定位柱10与定位孔13插接的方式,方便快捷,且加工成型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架体,以及架体上的第一内扣条11、第一外扣条12、第二内扣条41、第二外扣条42、对接槽8、对接条9、定位柱10以及定位孔13为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交换芯(图中未示出),它由多片热交换芯片呈交错状叠合而成;相邻两热交换芯片之间夹设有热交换膜(图中未示出);相邻两热交换芯片的配合方式为BA-AB或AB-B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热交换膜为高分子纳米热交换膜。选用高分子纳米热交换膜可对空气中的粉尘、PM2.5颗粒等进行有效过滤,极大地提高新风的进气质量。

应当指出,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