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421发布日期:2018-12-07 22:59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水器就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磁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暖气热水器等。

现常用热水器是通过手动阀门调节冷水与热水的比例进行温度调节,而极易由于阀门调节不准造成水温过高而烫伤人体。由此现有技术中改进出了部分带有温度提示、温度过高警报或温度过高停止供水的技术方案。但这其中均存在相应问题,温度提示和警报需要使用者手动进行调节,还是存在被烫伤的危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停止供水的技术方案为使用者带来用水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包括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箱,所述水箱内由隔板分隔为加热腔室和混合腔室,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导通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加热腔室,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还连通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出水管依次连接有第二阀门、储水箱、第一阀门和喷头,所述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均与设置于水箱一侧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混合腔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接触式传感器,具体为热电阻或热电偶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阀门上设置有手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热水器的水箱中设置隔板,分隔出用于加热的加热腔室和用于混合冷水进行降温的混合腔室,在混合和腔室中设置温度传感器,为能够测量精准,避免较大的温度误差带来的烫伤危险,同时设置三道阀门,第一阀门为手动阀门,开启后使用储水箱中的经过温度调节的水。第二道阀门控制由混合腔室流向储水箱的水流,此阀门受控制器控制,控制器收取温度传感器获得的温度数据,其内置PCB线路板内设置有运算模块,校对实时温度与烫伤临界温度的比值,并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阀门,若实时温度高于烫伤临界温度,则第二阀门关闭,蓄水箱内的水可持续供应使用。此时第三阀门增大流量,使混合腔室内冷水比例增加降低温度。经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信号传回PCB线路板后,经运算模块计算对比,实时温度低于烫伤临界温度后,第二阀门开启,混合腔室内的适温水补充蓄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调节水温避免烫伤的同时,通过蓄水箱持续供水,并不断根据温度传感器感知的实时水温对热水进行混合降温,待适温后继续使用。使得在防止烫伤的同时用水流畅。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防烫伤功能的热水器,包括设置有进水管1和出水管2的水箱3,所述水箱3内由隔板4分隔为加热腔室31和混合腔室32,所述隔板4上设置有导通管41,所述进水管1连通于加热腔室31,所述出水管2连通于混合腔室32,所述混合腔室32还连通有冷水管5,所述冷水管5上设置有第三阀门51,所述出水管2依次连接有第二阀门21、储水箱6、第一阀门7和喷头8,所述第二阀门21、第三阀门51均与设置于水箱3一侧的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混合腔室32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21,所述温度传感器321与控制器9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321为接触式传感器,具体为热电阻或热电偶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阀门7上设置有手动开关7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热水器的水箱3中设置隔板4,分隔出用于加热的加热腔室31和用于混合冷水进行降温的混合腔室32,在混合和腔室中设置温度传感器321,为能够测量精准,避免较大的温度误差带来的烫伤危险,同时设置三道阀门,第一阀门7为手动阀门,开启后使用储水箱6中的经过温度调节的水。第二道阀门控制由混合腔室32流向储水箱6的水流,此阀门受控制器9控制,控制器9收取温度传感器321获得的温度数据,其内置PCB线路板内设置有运算模块,校对实时温度与烫伤临界温度的比值,并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阀门21,若实时温度高于烫伤临界温度,则第二阀门21关闭,蓄水箱3内的水可持续供应使用。此时第三阀门51增大流量,使混合腔室32内冷水比例增加降低温度。经温度传感器321感知温度信号传回PCB线路板后,经运算模块计算对比,实时温度低于烫伤临界温度后,第二阀门21开启,混合腔室32内的适温水补充蓄水箱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调节水温避免烫伤的同时,通过蓄水箱3持续供水,并不断根据温度传感器321感知的实时水温对热水进行混合降温,待适温后继续使用。使得在防止烫伤的同时用水流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