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盐电解炉用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544发布日期:2019-01-04 23:1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熔盐电解炉用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熔盐电解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盐电解炉用冷凝器。



背景技术:

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取钛金属的工艺流程,是将四氯化钛溶液加入到加热后的液态熔盐当中,再进行电解工艺来制取钛金属,其中的难点是密封的反应罐加热后,罐内压力会升高;加入四氯化钛时,由于四氯化钛的沸点为136.4℃,而进行电解工艺时熔盐的温度要加热到600℃以上,故四氯化钛加进罐内时瞬间气化,从而导致罐内压力升高,为了保证安全需加装安全泄压装置,但是在高温泄压,会有高温气体从安全阀泄出,会造成安全阀损坏;且熔盐加热后蒸发,遇冷凝会堵塞安全阀而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盐电解炉用冷凝器。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熔盐电解炉用冷凝器,包括冷却壳体、换热管、上隔板和下隔板,冷却壳体呈中空的柱状结构,在冷却壳体内设置有圆形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上下平行设置,上、下隔板将冷却壳体的内腔自上而下分隔成上汇集腔、换热管腔和下汇集腔,并且上汇集腔、换热管腔和下汇集腔均为封闭腔体;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换热管腔内,换热管上端口连接于上隔板上并与上汇集腔相连通,换热管下端口连接于下隔板上并与下汇集腔相连通;在冷却壳体的外圆周侧面的上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和冷却介质进口,并且冷却介质出口位于上隔板的下侧,冷却介质进口位于下隔板的上侧,在冷却壳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上汇集腔相连通的出口,在冷却壳体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与下汇集腔相连通的进口。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设置有两根。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高压热蒸汽通过底部的进口进入到下汇集腔,然后再进入换热管,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口进入并从冷却介质出口排出,热蒸汽在换热管内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凝液化形成液体,源源不断的高压热蒸汽会将液体推入到上汇集腔内,然后再从顶部的出口排出,以四氯化钛为例,排出的液体状态的四氯化钛可以进行收集再利用,完成电解工艺加热、通入四氯化钛后罐内降压问题,可实现多次连续在线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壳体;2、冷却介质进口;3、下汇集腔;4、进口;5、换热管;6、换热管腔;7、冷却介质出口;8、出口;9、上汇集腔;10、下隔板;11、上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熔盐电解炉用冷凝器,包括冷却壳体1、换热管5、上隔板11和下隔板10,冷却壳体1呈中空的柱状结构,在冷却壳体1内设置有圆形的上隔板11和下隔板10,上隔板11和下隔板10上下平行设置,上、下隔板将冷却壳体1的内腔自上而下分隔成上汇集腔9、换热管腔6和下汇集腔3,并且上汇集腔9、换热管腔6和下汇集腔3均为封闭腔体;所述换热管5设置在换热管腔6内,换热管5上端口连接于上隔板11上并与上汇集腔9相连通,换热管5下端口连接于下隔板10上并与下汇集腔3相连通;在冷却壳体1的外圆周侧面的上下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冷却介质出口7和冷却介质进口2,并且冷却介质出口7位于上隔板11的下侧,冷却介质进口2位于下隔板10的上侧,在冷却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上汇集腔9相连通的出口8,在冷却壳体1的下底面上设置有与下汇集腔3相连通的进口4。

所述换热管5呈螺旋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换热管设置有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高压热蒸汽通过底部的进口进入到下汇集腔,然后再进入换热管,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进口进入并从冷却介质出口排出,热蒸汽在换热管内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凝液化形成液体,源源不断的高压热蒸汽会将液体推入到上汇集腔内,然后再从顶部的出口排出,以四氯化钛为例,排出的液体状态的四氯化钛可以进行收集再利用,完成电解工艺加热、通入四氯化钛后罐内降压问题,可实现多次连续在线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