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070发布日期:2018-12-21 18:5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炉等加热器具中,为了实现精准测温,通常在面板上配置有测温装置来对加热锅具进行测温,但面板上的水及油污等极易通过测温装置与面板之间的安装间隙进入加热器具内部,造成内部零部件污染,甚至出现短路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加热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盛物台,具有盛放面,盛放面用于盛放待加热锅具,盛物台上设有通孔;测温组件,部分伸入通孔,测温元件用于与锅具接触并检测锅具的温度;防水件,至少部分填设在通孔与测温组件之间的间隙内,且防水件对应间隙以露出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通过将防水件填设在通孔与测温组件之间的间隙内,来密封该间隙,可有效避免盛物台上的大量水及油污等经间隙流入盛物台下方,而造成内部零部件污染,甚至出现短路等,提高用户使用安全性。另外,防水件的耐热温度一般为200~300℃,而锅具在炒菜时的温度可达400℃以上,进而通过设置防水件对应间隙以外露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即防水件外露的部位向内凹陷,远离锅具,可避免锅具放置在盛物台上时,防水件与锅具发生触碰受锅具的高温影响而损伤,甚至出现烧灼等,提高防水件的使用寿命,确保防水件的防水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弹性件,支撑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可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沿通孔的轴向浮动,防水件可随测温组件的浮动而局部形变。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器具还具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支撑测温组件,使得测温组件能够沿着通孔的轴向浮动,且由于测温组件能够与放置在盛物台上的锅具相接触,进而在将锅具放置在盛物台上时,测温组件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锅具紧密贴合,有利于将锅具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测温元件,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测温组件被弹性件弹性支撑,进而无论具有何种底壁的锅具,测温组件均能够与其底壁紧密贴合,无需限定锅具的底壁必须为平面,提高了锅具的通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主要描述测温组件能沿通孔的轴向浮动,当然,测温组件也可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防水件可随测温组件的浮动而局部形变,即防水件与测温组件相连接的一端,随测温组件的上移而上移,随测温组件的下移而下移,可避免测温组件在移动过程中,与防水件发生错位,而导致盛物台上的大量水或油污等经防水件和测温组件之间的缝隙进入加热器具内部,造成污染甚至短路等。另外,由于防水件对应通孔与加热组件之间的间隙,并朝向外侧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也就是说防水件外露的表面向远离锅具的一侧凹陷,使得当锅具放在盛物台上时,在将测温组件往下压时,防水件也会在测温组件的带动下拱向下方,远离锅具,可使防水件进一步远离锅具,确保防水件不会被烧融。另外,由于防水件外露的表面是往内凹陷的,防水件会给测温组件一个向上的力,可有效防止锅具拿开后,测温组件被防水件卡死而无法弹起,有利于将锅具从盛物台上拿开时,测温组件部分露出盛物台,为下一次与锅具的底壁接触而作准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凹面为凹弧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凹面优选为凹弧面,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凹弧面的中心区域远离锅具,可避免防水件与锅具接触而受锅具的高温影响出现损坏,甚至烧灼。此外,凹弧面可为测温组件提供向上的力,有利于支撑测温组件,尤其在测温组件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浮动时,在将锅具从盛物台上拿开时,具有凹弧面的防水件不易与测温组件发生卡死,进而便于测温组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未将锅具放置在盛物台上时,凹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等于或小于盛物台所在高度,凹弧面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盛物台所在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未将锅具放置在盛物台上时,凹弧面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盛物台所在高度,有利于盛物台上存在积水时,凹弧面将积水依据自身弧度导向盛物台的其他位置,而非积留在防水件所在位置,尤其在凹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等于盛物台所在高度时,可有效避免防水件长时间浸泡在积水内而对其结构造成损坏,有利于防水件保持干燥,确保防水件的防水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水件的局部构造为凹形壁,凹形壁包括呈内凹状的侧壁面和呈外凸状的侧壁面,呈内凹状的侧壁面为内凹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水件的局部构造为凹形壁,凹形壁包括呈内凹状的侧壁面和呈外凸状的侧壁面,其中,呈内凹状的侧壁面为内凹面,即防水件对应间隙并朝向外侧的表面为呈内凹状的侧壁面,防水件对应间隙并朝向内侧的表面为呈外凸状的侧壁面。一方面防水件对应间隙的部位厚度较薄,进而有利于防水件随测温组件的移动而局部形变,另一方面呈内凹状的侧壁面和呈外凸状的侧壁面的组合,也有利于防水件给测温组件一个向上的力,有利于支撑测温组件,且不会与测温组件发生卡死现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水件伸入通孔的部分构造为密封部,密封部的外端抵接通孔的孔壁,密封部的内端与测温组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水件伸入通孔的部分构造为密封部,通过密封部的外端抵接通孔的孔壁,且通过密封部的内端与测温组件相连接,可实现测温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密封度与通孔相抵接的部位依旧保持抵接,而密封部的内端随测温组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有利于防水件在测温组件在移动过程中进行防水。另外,由于密封部的外端抵接通孔的孔壁,而内端随测温组件而移动,进而密封度可通过对通孔的孔壁的抵接而给测温组件一个向上的力,有利于锅具从盛物台上拿开时测温组件的复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密封部包括顶壁和沿顶壁的周向延伸的侧壁,侧壁抵接通孔的孔壁,顶壁上设有安装孔,测温组件伸入侧壁围设出的空间中并穿接于安装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部包括顶壁和沿顶壁的周向延伸的侧壁,通过侧壁抵接通孔的孔壁,且通过顶壁与测温组件相连接,将测温组件伸入侧壁围设出的空间中并穿接于顶壁上安装孔,使得测温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只需顶壁发生形变,与顶壁相连的侧壁由于与通孔的孔壁相抵接而忽略微小形变,提高了防水件的防水效果,且由于侧壁的通孔的孔壁相抵接,也有利于顶壁支撑测温组件,此时,顶壁上对应间隙并朝向外侧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水件部分构造为安装部,安装部与密封部相连接,安装部与盛物台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防水件部分构造为安装部,安装部与密封部相连接,通过将安装部与盛物台相连接,即防水件不仅围设在测温组件的外周,还与盛物台相连接,有利于保证水不会经盛物台与测温组件之间的间隙进入加热器具内部。优选地,安装部与盛物台的背面相贴合,或卡设在盛物台的背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支撑架,安装部用于与密封部相连接的一端被支撑架与盛物台夹紧。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密封部为伸入通孔内的部分,进而通过设置支撑部支撑在通孔的边沿处,将安装部加紧在支撑架与盛物台之间,有利于防止水或油污等经通孔进入加热器具内部,不仅有利于防水件的牢固安装,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水件的防水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加热盘,设置在盛物台的下方,安装部局部被加热盘与盛物台夹紧。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将防水件的安装部局部夹设在盛物台的下表面与加热盘之间,不仅有利于防水件的牢固安装,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水件的防水效果。优选地,加热盘为电磁线圈盘,进而即便安装部与加热盘接触也不会被其加热,当然加热盘也可为红外加热盘等,此时,安装部优选搭设在红外加热盘的边沿的隔热件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导热件和壳体,导热件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测温元件位于容纳空间中,导热件用于与锅具相接触,壳体与防水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导热件和壳体,通过将导热件设置在壳体上,通过壳体与防水件相连接,有效避免防水件与高温的导热件直接接触而出现损坏,甚至出现烧灼,影响防水效果。优选地,壳体为隔热壳体。通过将测温元件设置在导热件与壳体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内,有利于锅具上的热量经导热件快速传递至测温元件,提高测温元件测温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上设有卡槽,防水件具有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在卡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有卡槽,防水件上设有卡接部,通过将卡接部卡设在卡槽内,一方面方便将防水件装配在壳体上,另一方面卡接连接牢固,可极大防止水或油污经防水件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入加热器具内部,当然也有利于壳体在移动过程中带动防水件形变,将防水件拉远锅具,从而防止防水件因与锅具发生触碰而受高温影响出现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位于导热件与测温元件之间,热量经导热件、绝缘件传递至测温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热件和测温元件之间设置绝缘件,即导热件和测温元件之间通过绝缘件分隔开,可有效避免测温元件上导通的电流经导热件传递到放置在盛物台上的锅具上而引发用户触电,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另外,锅具上的热量经导热件、绝缘件后传递至测温元件,可知,绝缘件为传热绝缘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测温元件上的电流传递至导热件,避免出现漏电现象,还能够将锅具上的热量有效传递至测温元件,进一步保证测温元件的测温准确性。优选地,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锅具的导热系数,绝缘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锅具的导热系数,测温元件可为热敏电阻传感器,且热敏电阻传感器内部具有额外的绝缘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绝缘件为氧化铝绝缘件、氧化硅绝缘件、氮化铝绝缘件及碳化硅绝缘件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绝缘件可为氧化铝绝缘件,可也为氧化硅绝缘件,绝缘性能好,导热系数较好,可达20W/m·k。绝缘件也可为氮化铝绝缘件或碳化硅绝缘件,绝缘性能好,且导热系数高,氮化铝的导热系数可达210W/m·k,碳化硅的导热系数可达150W/m·k,在绝缘的同时,可高效地将导热件上的热量传递至测温元件,有利于测温元件准确且快速地检测锅具的热量,避免测温元件检测出的温度比锅具温度明显滞后,提高测温元件测温速度及测温准确性,使得测温元件检测出的温度可与锅具温度时刻保持一致。另外,可以想到地,绝缘件也可不为上述四种材质的绝缘件,绝缘和导热性能好的其他材质的绝缘件均符合本方案的创新思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热件为铝质导热件或铜质导热件或不锈钢导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件可为铝质导热件,也可为铜质导热件,或为不锈钢导热件,导热性好。其中,铝质导热件可为纯铝导热件,也可为铝合金导热件,铜质导热件可为纯铜导热件,也可为铜合金导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加热组件,设置在盛物台的下方,加热组件包括以下任一种加热件或其组合:电磁线圈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及热盘加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可具有电磁线圈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及热盘加热件中的任一加热件或其组合,测温组件适用于对含上述任一种加热组件的加热器具上的锅具进行测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热件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盛物台,122通孔,14防水件,142内凹面,144密封部,146安装部,16弹性件,18支撑架,20测温组件,202测温元件,204导热件,206壳体,22绝缘件,24加热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加热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包括:盛物台12,具有盛放面,盛放面用于盛放待加热锅具,盛物台12上设有通孔122;测温组件20,部分伸入通孔122,测温组件20用于与锅具接触并检测锅具的温度;防水件14,至少部分填设在通孔122与测温组件20之间的间隙内,且防水件14对应间隙以露出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14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具,通过将防水件14填设在通孔122与测温组件20之间的间隙内,来密封该间隙,可有效避免盛物台12上的大量水及油污等经间隙流入盛物台12下方,而造成内部零部件污染,甚至出现短路等,提高用户使用安全性。另外,防水件14的耐热温度一般为200~300℃,而锅具在炒菜时的温度可达400℃以上,进而通过设置防水件14对应间隙以露出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142,即防水件14外露的部位向内凹陷,远离锅具,可避免锅具放置在盛物台12上时,防水件14与锅具发生触碰受锅具的高温影响而损伤,甚至出现烧灼等,提高防水件14的使用寿命,确保防水件14的防水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加热器具还包括:弹性件16,支撑测温组件20,测温组件20可在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下沿通孔122的轴向浮动,防水件14可随测温组件20的浮动而局部形变。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具还具有弹性件16,通过弹性件16支撑测温组件20,使得测温组件20能够沿着通孔122的轴向浮动,且由于测温组件20能够与放置在盛物台12上的锅具相接触,进而在将锅具放置在盛物台12上时,测温组件20能够在弹性件16的作用下与锅具紧密贴合,有利于将锅具上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测温元件202,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另外,由于测温组件20被弹性件16弹性支撑,进而无论具有何种底壁的锅具,测温组件20均能够与其底壁紧密贴合,无需限定锅具的底壁必须为平面,提高了锅具的通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主要描述测温组件20能沿通孔122的轴向浮动,当然,测温组件20也可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防水件14可随测温组件20的浮动而局部形变,即防水件14与测温组件20相连接的一端,随测温组件20的上移而上移,随测温组件20的下移而下移,可避免测温组件20在移动过程中,与防水件14发生错位,而导致盛物台12上的水或油污等经防水件14和测温组件20之间的缝隙进入加热器具内部,造成污染甚至短路等。另外,由于防水件14对应通孔122与加热组件之间的间隙,并朝向外侧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142,也就是说防水件14外露的表面向远离锅具的一侧凹陷,使得当锅具放在盛物台12上时,在将测温组件20往下压时,防水件14也会在测温组件20的带动下拱向下方,远离锅具,可使防水件14进一步远离锅具,确保防水件14不会被烧融。另外,由于防水件14外露的表面是往内凹陷的,防水件14会给测温组件20一个向上的力,可有效防止锅具拿开后,测温组件20被防水件14卡死而无法弹起,有利于将锅具从盛物台12上拿开时,测温组件20部分露出盛物台12,为下一次与锅具的底壁接触而作准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内凹面142为凹弧面。

在该实施例中,内凹面142优选为凹弧面,一方面方便生产加工,另一方面凹弧面的中心区域远离锅具,可避免防水件14与锅具接触而受锅具的高温影响出现损坏,甚至烧灼。此外,凹弧面可为测温组件20提供向上的力,有利于支撑测温组件20,尤其在测温组件20可在弹性件16的作用下浮动时,在将锅具从盛物台12上拿开时,具有凹弧面的防水件14不易与测温组件20发生卡死,进而便于测温组件20在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未将锅具放置在盛物台12上时,凹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等于或小于盛物台12所在高度,凹弧面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盛物台12所在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未将锅具放置在盛物台12上时,凹弧面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盛物台12所在高度,有利于盛物台12上存在积水时,凹弧面将积水依据自身弧度导向盛物台12的其他位置,而非积留在防水件14所在位置,尤其在凹弧面的最低点的高度等于盛物台12所在高度时,可有效避免防水件14长时间浸泡在积水内而对其结构造成损坏,有利于防水件14保持干燥,确保防水件14的防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防水件14的局部构造为凹形壁,凹形壁包括呈内凹状的侧壁面和呈外凸状的侧壁面,呈内凹状的侧壁面为内凹面142。

在该实施例中,防水件14的局部构造为凹形壁,凹形壁包括呈内凹状的侧壁面和呈外凸状的侧壁面,其中,呈内凹状的侧壁面为内凹面142,即防水件14对应间隙并朝向外侧的表面为呈内凹状的侧壁面,防水件14对应间隙并朝向内侧的表面为呈外凸状的侧壁面。一方面防水件14对应间隙的部位厚度较薄,进而有利于防水件14随测温组件20的移动而局部形变,另一方面呈内凹状的侧壁面和呈外凸状的侧壁面的组合,也有利于防水件14给测温组件20一个向上的力,有利于支撑测温组件20,且不会与测温组件20发生卡死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防水件14伸入通孔122的部分构造为密封部144,密封部144的外端抵接通孔122的孔壁,密封部144的内端与测温组件2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防水件14伸入通孔122的部分构造为密封部144,通过密封部144的外端抵接通孔122的孔壁,且通过密封部144的内端与测温组件20相连接,可实现测温组件20在移动过程中,密封度与通孔122相抵接的部位依旧保持抵接,而密封部144的内端随测温组件20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有利于防水件14在测温组件20在移动过程中进行防水。另外,由于密封部144的外端抵接通孔122的孔壁,而内端随测温组件20而移动,进而密封度可通过对通孔122的孔壁的抵接而给测温组件20一个向上的力,有利于锅具从盛物台12上拿开时测温组件20的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密封部144包括顶壁和沿顶壁的周向延伸的侧壁,侧壁抵接通孔122的孔壁,顶壁上设有安装孔,测温组件20伸入侧壁围设出的空间中并穿接于安装孔。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部144包括顶壁和沿顶壁的周向延伸的侧壁,通过侧壁抵接通孔122的孔壁,且通过顶壁与测温组件20相连接,将测温组件20伸入侧壁围设出的空间中并穿接于顶壁上安装孔,使得测温组件20在移动过程中,只需顶壁发生形变,与顶壁相连的侧壁由于与通孔122的孔壁相抵接而忽略微小形变,提高了防水件14的防水效果,且由于侧壁的通孔122的孔壁相抵接,也有利于顶壁支撑测温组件20,此时,顶壁上对应间隙并朝向外侧的表面构造为呈内凹状的内凹面14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防水件14部分构造为安装部146,安装部146与密封部144相连接,安装部146与盛物台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防水件14部分构造为安装部146,安装部146与密封部144相连接,通过将安装部146与盛物台12相连接,即防水件14不仅围设在测温组件20的外周,还与盛物台12相连接,有利于保证水不会经盛物台12与测温组件20之间的间隙进入加热器具内部。优选地,安装部146与盛物台12的背面相贴合,或卡设在盛物台12的背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器具还包括:支撑架18,安装部146用于与密封部144相连接的一端被支撑架18与盛物台12夹紧。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密封部144为伸入通孔122内的部分,进而通过设置支撑部支撑在通孔122的边沿处,将安装部146加紧在支撑架18与盛物台12之间,有利于防止水或油污等经通孔122进入加热器具内部,不仅有利于防水件14的牢固安装,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水件14的防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加热盘24,设置在盛物台12的下方,安装部146局部被加热盘24与盛物台12夹紧。

在该实施例中,可将防水件14的安装部146局部夹设在盛物台12的下表面与加热盘24之间,不仅有利于防水件14的牢固安装,且进一步提高了防水件14的防水效果。优选地,加热盘24为电磁线圈盘,进而即便安装部146与加热盘24接触也不会被其加热,当然加热盘24也可为红外加热盘等,此时,安装部146优选搭设在红外加热盘的边沿的隔热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测温组件20包括测温元件202、导热件204和壳体206,导热件204设置在壳体206上并与壳体206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测温元件202位于容纳空间中,导热件204用于与锅具相接触,壳体206与防水件1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测温组件20包括测温元件202、导热件204和壳体206,通过将导热件204设置在壳体206上,通过壳体206与防水件14相连接,有效避免防水件14与高温的导热件204直接接触而出现损坏,甚至出现烧灼,影响防水效果。优选地,壳体206为隔热壳体。通过将测温元件202设置在导热件204与壳体206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内,有利于锅具上的热量经导热件204快速传递至测温元件202,提高测温元件202测温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壳体206上设有卡槽,防水件14具有卡接部,卡接部卡接在卡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206上设有卡槽,防水件14上设有卡接部,通过将卡接部卡设在卡槽内,一方面方便将防水件14装配在壳体206上,另一方面卡接连接牢固,可极大防止水或油污经防水件14与壳体206之间的缝隙流入加热器具内部,当然也有利于壳体206在移动过程中带动防水件14形变,将防水件14拉远锅具,从而防止防水件14因与锅具发生触碰而受高温影响出现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器具还包括绝缘件22,绝缘件22位于导热件204与测温元件202之间,热量经导热件204、绝缘件22传递至测温元件2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热件204和测温元件202之间设置绝缘件22,即导热件204和测温元件202之间通过绝缘件22分隔开,可有效避免测温元件202上导通的电流经导热件204传递到放置在盛物台12上的锅具上而引发用户触电,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另外,锅具上的热量经导热件204、绝缘件22后传递至测温元件202,可知,绝缘件22为传热绝缘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测温元件202上的电流传递至导热件204,避免出现漏电现象,还能够将锅具上的热量有效传递至测温元件202,进一步保证测温元件202的测温准确性。优选地,导热件204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锅具的导热系数,绝缘件22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锅具的导热系数,测温元件202可为热敏电阻传感器,且热敏电阻传感器内部具有额外的绝缘件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绝缘件22为氧化铝绝缘件、氧化硅绝缘件、氮化铝绝缘件及碳化硅绝缘件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绝缘件22可为氧化铝绝缘件,可也为氧化硅绝缘件,绝缘性能好,导热系数较好,可达20W/m·k(瓦/米·度)。绝缘件22也可为氮化铝绝缘件或碳化硅绝缘件,绝缘性能好,且导热系数高,氮化铝的导热系数可达210W/m·k,碳化硅的导热系数可达150W/m·k,在绝缘的同时,可高效地将导热件204上的热量传递至测温元件202,有利于测温元件202准确且快速地检测锅具的热量,避免测温元件202检测出的温度比锅具温度明显滞后,提高测温元件202测温速度及测温准确性,使得测温元件202检测出的温度可与锅具温度时刻保持一致。另外,可以想到地,绝缘件22也可不为上述四种材质的绝缘件,绝缘和导热性能好的其他材质的绝缘件均符合本方案的创新思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热件204为铝质导热件或铜质导热件或不锈钢导热件。

在该实施例中,导热件204可为铝质导热件,也可为铜质导热件,或为不锈钢导热件,导热性好。其中,铝质导热件可为纯铝导热件,也可为铝合金导热件,铜质导热件可为纯铜导热件,也可为铜合金导热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器具还包括:加热组件,设置在盛物台12的下方,加热组件包括以下任一种加热件或其组合:电磁线圈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及热盘加热件。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可具有电磁线圈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及热盘加热件中的任一加热件或其组合,测温组件20适用于对含上述任一种加热组件的加热器具上的锅具进行测温。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