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067发布日期:2018-12-21 18:5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其中,为了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加热功率,需要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目前,对锅具测温时,往往在电磁炉的面板上开设测温孔,温度传感器的采温端穿过测温孔在面板上伸出,当锅具放置在面板上时,温度传感器的采温端与锅底接触,同时温度传感器受到锅具重力影响向电磁炉内移动,当锅具从电磁炉上移开后,温度传感器从面板上伸出,由于温度传感器与锅底直接接触从而实现对锅具准确的测温,其中,由于温度传感器在测温孔中是可以上下伸缩的,所以温度传感器与测温孔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液体易渗入到电磁炉内,为此,在测温孔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有密封件,同时在电磁炉内设有导水结构,这样温度传感器与密封件之间渗入的液体进入电磁炉后通过导水件向外导出,测温孔与密封件之间由于密封相连,从而防止液体从测温孔与密封件之间渗入。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在面板的背面往往会设置云母片,云母片与测温孔对应的位置也开设通孔,这样当密封件与测温孔之间的密封性降低时,液体易从密封件与测温孔之间渗入,并从云母片的通孔进入到电磁炉内,从而对电磁炉内的器件易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中密封件与测温孔之间密封性降低使得液体易进入电磁炉内而易对元器件造成损害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良好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面板,其中,所述底壳和所述面板之间设有云母片,所述底壳内设有线圈盘、电路板和测温组件,所述面板上开设可供所述测温组件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云母片上开设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还包括:

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的密封件,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面板和所述云母片均密封相连。

通过密封件与面板和云母片均密封相连,使得面板上的液体不易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与密封件之间渗入,将外界液体与电磁炉内部电器件进行隔离,保证电磁炉使用安全,而且,密封件与云母片密封相连,还起到了面板破裂时防止面板上的液体渗入电磁炉内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即使密封件与面板之间密封性降低,液体从密封件和第一通孔之间进入,但是由于密封件与云母片之间密封相连,这样液体进入第一通孔后在密封件和云母片的密封连接处被阻挡下,从而避免了液体进入电磁内,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密封件与测温孔之间密封性降低而使得液体易进入电磁炉内对元器件易造成损害的至少一个问题。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单元和第二密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单元与所述面板密封相连,所述第二密封单元与所述云母片密封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包括环状的水平密封部,且所述水平密封部与所述面板的底面密封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的竖直密封部,所述竖直密封部的底端与所述水平密封部的内圈相连,且所述竖直密封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相连,另一端沿着所述云母片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密封单元。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内圈与所述水平密封部的外圈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顶端端面低于所述水平密封部的顶端端面,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顶端端面与所述水平密封部的顶端端面之间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云母片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水平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单元的顶端端面上分别开设用于容纳密封胶的胶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与所述水平密封部相连的一端端面上开设用于容纳密封胶的胶槽,且所述胶槽中容纳的密封胶与所述云母片的底面以及所述面板的底面均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上还具有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的底端抵接在所述线圈盘或者所述底壳的底面上。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为耐高温的塑料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下盖;

20—上盖;

30—密封件;

31—第一密封单元;

31a—竖直密封部;

31b—水平密封部;

311、321—胶槽;

32—第二密封单元;

312、322—密封胶;

33—支撑部;

40—云母片;

41—第二通孔;

50—面板;

5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单元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单元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电磁炉包括底壳和面板50,其中,底壳包括下盖10和上盖20,上盖20盖设在下盖10上,面板50盖设在上盖20上,即下盖10和面板50之间设有上盖20,其中,实施例中,底壳内设有线圈盘和电路板,线圈盘和电路板电性相连,电路板根据用户的操作对线圈盘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其中,为了对锅底温度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底壳内还设有测温组件,且为了使得测温组件的采温端能与锅底直接接触来测温,本实施例中,在面板50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向外伸出的第一通孔51,即测温组件的采温端通过第一通孔51向面板50外伸出,这样当锅具放置在面板50上时,锅底与测温组件的采温端可以直接进行接触,从而实现对锅底温度直接进行测量的目的,这样电路板根据测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底温度对烹煮过程实现准确控制。

其中,本实施例中,在底壳和面板50之间设置云母片40,具体的,云母片40位于上盖20和面板50之间,云母片40为一种耐高温绝缘材料,能在800℃内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绝缘电气性能,而且体积电阻率大,介质损耗好,所以本实施例中,在上盖20和面板50之间设置云母片40,通过云母片40的的隔热作用防止了锅底与面板50的高温向壳体内部的元器件辐射,云母片40在面板50和上盖20之间设置时,云母片40与面板50底面重叠部分的面积占面板50总面积的至少三分之二以上,所以当面板50上开设可供测温组件穿过的第一通孔51时,云母片40上也开设与第一通孔51相对的第二通孔41,这样测温组件穿过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向面板50外伸出。

其中,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穿设在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中的密封件30,即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穿设在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中,且由于测温组件也需穿过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向外伸出,所以密封件30内具有可供测温组件穿过的通孔,这样测温组件穿过密封件30内的通孔从面板50伸出。

同时,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均密封相连,即密封件30与面板50密封相连,同时密封件30与云母片40也密封相连,通过一个密封件30实现了对面板50和云母片40同时进行密封的作用,这样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密封件30与面板50之间密封性降低,液体从密封件30和第一通孔51之间进入,但是由于密封件30与云母片40之间密封相连,这样液体进入第一通孔51后在密封件30和云母片40的密封连接处被阻挡下,从而避免了液体进入电磁内,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件30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密封相连,使得面板50上的液体不易进入电磁炉内。

其中,当电磁炉工作时,面板50上的液体会渗入的两种情况分别为:1)液体沿着密封件30外壁与面板50第一通孔51之间渗入,2)当面板50破裂时,面板50上的液体渗入到云母片40上,而本实施例,由于密封件30分别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密封相连,这样液体沿着密封件30外壁与面板50第一通孔51之间渗入时,密封件30与面板50的密封处对第一通孔51渗入的液体进行阻挡,而面板50破裂时,面板50上的液体渗入到云母片40上时,由于云母片40与密封件30密封相连,所以液体不易从第二通孔41伸入电磁炉内。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密封件30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均密封相连,使得面板50上的液体不易从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的内壁与密封件30之间渗入,将外界液体与电磁炉内部电器件进行隔离,保证电磁炉使用安全,而且,密封件30与云母片40密封相连,还起到了面板50破裂时防止面板50上的液体渗入电磁炉内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即使密封件30与面板50之间密封性降低,液体从密封件30和第一通孔51之间进入,但是由于密封件30与云母片40之间密封相连,这样液体进入第一通孔51后在密封件30和云母片40的密封连接处被阻挡下,从而避免了液体进入电磁内,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密封件30与测温孔之间密封性降低而使得液体易进入电磁炉内对元器件易造成损害的至少一个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具体包括第一密封单元31和第二密封单元32,即密封件30由两个密封单元组成,其中,第一密封单元31与面板50密封相连,由于密封件30穿射在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中的,所以第一密封单元31具体与第一通孔51处的面板50进行密封相连,例如,第一密封单元31可以与面板50的第一通孔51内壁密封相连,或者,第一密封单元31与面板50靠近第一通孔51的底面进行密封相连,即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的第一密封单元31主要与面板50进行密封相连,而第二密封单元32与云母片40密封相连,即密封件30的第二密封单元32主要与云母片40进行密封相连,这样,通过两个密封单元实现了对面板50和云母片40进行密封的作用,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密封件30的第一密封单元31与第一通孔51内壁之间的密封性降低,液体从密封件30和第一通孔51之间进入,但是由于密封件30的第二密封单元32与云母片40之间密封相连,这样液体进入第一通孔51后在第二密封单元32的阻挡下不易进入电磁内,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件30的两个密封单元增加了密封件30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的密封性,使得面板50上的液体不易进入电磁炉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面板50上的第一通孔51与云母片40上的第二通孔41的开口大小可以相等,或者,如图5所示,云母片40上的第二通孔41的口径大于第一通孔51的口径。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电磁炉工作时温度较高,所以,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具体为耐高温的塑胶密封件。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第一密封单元31包括伸入第一通孔51中的竖直密封部31a和水平密封部31b,水平密封部31b位于所述竖直密封部31a的底部,具体的,水平密封部31b为环状的,水平密封部31b的内圈与竖直密封部31a的底端相连,其中,竖直密封部31a与第一通孔51的内壁密封相连,即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与面板50密封相连时,具体的,通过密封件30的竖直密封部31a与第一通孔51内壁之间密封相连,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密封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单元31也可以只包括竖直密封部31a,这样第二密封单元32直接与竖直密封部31a的底端相连,或者第一密封单元31也可以只包括水平密封部31b(参见实施例三)。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密封件30与面板50之间的密封性,具体的,将第二通孔41的口径大于第一通孔51的口径,面板50的部分底面在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之间露出,此时,第一密封单元31还包括环状的水平密封部31b,即第一密封单元31由竖直密封部31a和水平密封部31b组成,其中,本实施例中,水平密封部31b的内圈与竖直密封部31a的外周相连,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密封相连,具体的,水平密封部31b与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之间的面板50底面密封相连,这样密封件30与面板50进行连接时,竖直密封部31a与面板50的第一通孔51内壁密封相连,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密封相连,这样密封件30对面板50的第一通孔51和底面均进行密封连接,使得密封件30与面板50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单元32具体可以与竖直密封部31a相连,且由于云母片40位于面板50之下,所以,第二密封单元32与竖直密封部31a相连时位于水平密封部31b之下,或者,第二密封单元32与水平密封部31b的外圈相连,其中,第二密封单元32与水平密封部31b相连,第二密封单元32可以与水平密封部31b平齐,或者第二密封单元32低于水平密封部31b。

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密封单元32的一端与第一密封单元31相连,另一端沿着云母片40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密封部,即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单元32为环形密封部。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密封单元32为环形密封部,第二密封单元32的内圈与水平密封部31b的外圈相连,且第二密封单元32与云母片40的底面密封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密封单元32的顶端端面低于水平密封部31b的顶端端面,且第二密封单元32的顶端端面与水平密封部31b的顶端端面之间的距离H大于或等于云母片40的厚度,即第二密封单元32与水平密封部31b之间具有台阶,密封件30在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1中安装时,第二密封单元32与水平密封部31b之间的台阶抵接在第二通孔41的内壁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密封件30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进行密封相连,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水平密封部31b的顶端端面上开设胶槽311,在第二密封单元32的顶端端面上开设胶槽321,装配时,在胶槽311和胶槽321打密封胶,胶槽311中的密封胶312使得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密封相连,这样液体从第一通孔51进入时,在密封胶312的阻挡作用下不易继续渗入,同时,胶槽321中的密封胶322将第二密封单元32的顶端端面与云母片40的底面进行密封,这样液体即使从水平密封部31b和面板50底面之间渗入,但是在密封胶322的阻挡作用下也不易进入电磁炉内,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胶使得密封件30与面板50和云母片40实现密封作用,同时,通过密封胶将密封件30与云母片40和面板50的底面进行固定,即同时起到固定作用。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密封件30上还具有支撑部33,且支撑部33的底端抵接在线圈盘上,或者支撑部33的底端抵接在底壳的底面上,具体的,例如可以抵接在下盖10的内底面上,其中,图3中,支撑部33的一端与第二密封单元32的外圈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33不限于与第二密封单元32进行连接,还可以与水平密封部31b或者竖直密封部31a进行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3用于对密封件30进行支撑,支撑部33的另一端可抵接在线圈盘上时,具体为,支撑部33的另一端抵接在线圈盘的盘架上。其中,本实施例中,其中,支撑部33可以如图2所示为环形状,或者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筋。

实施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中密封件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只在第二密封单元32的顶端端面上开设胶槽321,具体的,第二密封单元32与水平密封部31b相连的一端端面上开设用于容纳密封胶的胶槽321,即胶槽321靠近水平密封部31b,密封时,胶槽中容纳的密封胶与云母片40的底面以及面板50的底面均密封连接,即密封件30上只有一道胶槽321,胶槽321内的密封胶分别于面板50和云母片40的底面粘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分别开设胶槽311和321相连,本实施例中,减少了密封件30上开设胶槽的数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单元31可以只包括环状的水平密封部31b,即第一密封单元31不包括竖直密封部31a,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密封相连,第二密封单元32与水平密封部31b的外圈相连,这样液体从第一通孔51渗入时,由于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密封,这样液体不易渗入从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之间渗入,同时,第二密封单元32与云母片密封相连,这样面板50碎裂或者水平密封部31b与面板50的底面之间密封性降低时,在第二密封单元32与云母片40的密封作用下,液体不易从第二通孔41渗入到电磁炉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液体从第一通孔51渗入,并沿着密封件30的内壁进入时,电磁炉内会设有相应的导水结构将密封件30内的液体向电磁炉外导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单元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