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加工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2170发布日期:2019-01-08 22:2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层加工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材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层加工烘干箱。



背景技术:

石材加工时需要进行多次的刷胶和烘干程序,烘干程序至关重要,若石材烘干不彻底将会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进行,现有的烘干程序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烘干箱的工作效率较低:烘干箱的内腔空气流动较慢,不同区域存在较大的温差,石材需要在烘干箱内停留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全烘干,此外现有烘干箱由于效率较低,为了满足烘干所需的工作量,需要设置较长的箱体,会占用较大的场地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效率高且具占用空间较小的石材加工烘干箱。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单层加工烘干箱,包括箱体、传送装置、烘干装置、进风管、出风管、排湿管和支架,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传送装置穿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方的位置,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风机,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箱体的上侧壁,所述进风管与所述箱体内腔相导通,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箱体外的管体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箱体上,所述出风管的两端贯穿所述箱体的下侧壁,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箱体内腔相导通,所述出风管位于所述箱体外的管体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排湿管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表面,所述排湿管上设置有排湿口和控制排湿口开关的阀门,所述排湿管的内腔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出风管的两端位于与所述进风管的两端之间相对应的箱体的下侧壁上。

所述传送装置为链条传动辊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为链条角铁传动装置。

所述烘干装置为电热板、电热棒或气体喷射燃烧装置。

所述风机为干燥风机。

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箱体的十分之一长度位置以及所述箱体的十分之九长度位置处。

所述进风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所述箱体的五分之一长度位置以及所述箱体的五分之四长度位置处。

所述排湿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湿管均设置于所述进风管的两端之间。

还包括循环干燥机,所述循环干燥机具有进气端、出气端和干燥系统,所述干燥系统分别连通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连接所述出气口,所述出气端连接所述进气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层加工烘干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进风管、出风管和排湿管,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上均设置有风机,可加快箱体内的空气与外界的循坏,更快地完成干燥工作,相比一般的烘干箱烘干燥效率更高,烘干同样数量的石材所需要的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进风管、21.进气口、3.出风管、31.出气口、4.排湿管、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单层加工烘干箱,包括箱体1、传送装置(图中未示出)、烘干装置、进风管2、出风管3、排湿管4和支架5,箱体1为中空的长条方形箱体,箱体1架设在支架5上,所述传送装置穿设于箱体1,所述传送装置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所述传送装置为链条传动辊装置或链条角铁传动装置,所述链条传动辊装置具有电机、链轮、链条和传动辊(图中均未示出)、主要通过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通过与链轮相适配的链条带动多个传动辊同步转动,以输送石材,所述链条角铁传动装置具有电机、链轮、链条和传动角铁(图中均未示出)、主要通过电机驱动链轮转动,通过与链轮相适配的链条带动多个传动角铁同步转动,以输送石材,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箱体外,所述传动辊与所述电机均采用公知技术。

所述烘干装置设置于箱体1内,所述烘干装置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方的位置上,所述烘干装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烘干装置沿箱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列,所述烘干装置为电热板、电热棒或气体喷射燃烧装置,上述电热板、电热棒或气体喷射燃烧装置采用的是公知技术。当所述烘干装置为电热板以及电热棒时,所述电热板以及所述电热棒的加热面朝向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当采用所述气体喷射燃烧装置时,所述气体喷射燃烧装置的喷嘴朝向所述传送装置,所述气体喷射燃烧装置通过喷射点燃的天然气、液化气或其他可燃性燃料所产生的火焰对传送装置上的石材进行加热。

进风管2位于箱体1上,进风管2为两端具弯头的长通风管,进风管2的两端贯穿箱体1的上侧壁,且进风管2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内腔相导通。进风管2位于箱体1外的管体上开设有进气口21。

出风管3位于箱体1上,出风管3为两端具弯头的长通风管,出风管3的两端贯穿于箱体的下侧壁,且出风管3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内腔相导通。出风管3位于箱体1外的管体上开设有出气口31。

出风管3的两端位于与进风管2两端之间相对应的箱体1的下侧壁上。

进一步的,进风管2的两端分别贯穿于箱体1的十分之一长度位置处以及箱体1的十分之九长度位置处。

进一步的,出风管3的两端分别贯穿于箱体1的五分之一长度位置处以及箱体1的五分之四长度位置处。

排湿管4设置于箱体1的上表面,排湿管4的内腔与箱体1的内腔相连通,较佳的排湿管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排湿管4均设置在进风管2的两端之间,排湿,4上设置有排湿口和控制排湿口开关的阀门,。

进风管2和出风管3上均设置有循环风机(图中未示出),所述循环风机用于加快进风管2和出风管3内的空气流动速度,所述循环风机为干燥风机,所述干燥风机以及其设置方式为公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分别设置在箱体上1的进风管2和出风管3,可加快箱体1内腔的空气循环,其中进风管2设置于上方,出风管3设置于下方的设计可在箱体1内产生强制对流,使热空气下降冷空气上升,减少箱体内各区域的温度差,烘干更均匀,加速烘干工序,并且出风管3的两端设置于对应于进风管2两端之间的设计可以在箱体内产生空气内循环,配合所述循环风机,可防止部分外界带有水分的空气进入箱体1增加降低箱体1内的湿度。

较佳地,本实施方式还可包括循环干燥机(图中未示出),循环干燥机设置在箱体1的外部,循环干燥机具有进气端、出气端和干燥系统,干燥系统分别连通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出气端,所述进气端连接出气口31,所述出气端连接进气口21。箱体1内的空气在所述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经出气管2上的出气口流出至所述进气端,经所述干燥系统干燥后由所述出气端流入进气口21,上述步骤可以保证箱体1内的空气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加快烘干效率,减少能耗,具体的,上述循环干燥机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质热风炉。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