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热熔胶生产用循环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357发布日期:2019-02-15 20:1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PUR热熔胶生产用循环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熔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UR热熔胶生产用循环冷却塔。



背景技术:

在生产PUR热熔胶中需要使用反应釜进行合成反应,反应釜在合成反应时需要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经过反应釜的冷却水由于吸收了热量其要通过输水管路输送至冷却塔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储存在蓄水池中从而实现循环使用。由于热水在冷却塔中依靠重力下落散热,其散热时间短,因此传统工艺中需要建造多个冷却塔形成对热水的循环冷却降温,从而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影响了换热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换热效率的PUR热熔胶生产用循环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UR热熔胶生产用循环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其下端设置有蓄水池,还包括:

圆锥形的导流体Ⅰ,其设置于塔体内,其下端与塔体的内壁相连接,导流体Ⅰ的外端与塔体的内壁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Ⅰ;

导流体Ⅱ,其位于导流体Ⅰ的下端,呈倒圆锥结构,其上端与塔体的内壁相连接,导流体Ⅱ内形成倒圆锥形的空腔,导流体Ⅰ与导流体Ⅱ相同轴,导流体Ⅱ的下端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孔;

进水管路,其一端位于塔体内,其另一端连接于反应釜的冷却水出水口,位于塔体内的进水管路的下端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位于导流体Ⅰ的正上方。

还包括导流体Ⅲ,其位于导流体Ⅱ的下端,呈圆锥形结构,导流体Ⅲ下端与塔体的内壁相连接,导流体Ⅰ的外端与塔体的内壁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Ⅱ,导流体Ⅲ与导流体Ⅱ相同轴。

为了方便排气,上述蒸汽出口处的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出口,导流体Ⅰ的下端与导流体Ⅱ的上端之间形成蒸汽扩散腔Ⅰ,导流体Ⅱ的下端与导流体Ⅲ的上端之间形成蒸汽扩散腔Ⅱ,所述蒸汽扩散腔Ⅰ处的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Ⅰ,蒸汽扩散腔Ⅱ处的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Ⅱ,三通的三个管口分别连接有输气管、排气管Ⅰ以及排气管Ⅱ,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蒸汽出口,所述排气管Ⅰ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口Ⅰ,排气管Ⅱ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口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换热后的热水通过进水管路输送至塔体内后,通过喷头喷射到导流体Ⅰ上,由于导流体Ⅰ为锥形结构,热水流向导流体Ⅰ外锥面后其沿锥面向下流动,从而不但使水的换热面积得到增大,也使水的流速变低,从而使换热效率得以提高。初次换热后的热水流到导流体Ⅰ下端后通过通孔Ⅰ向下落,其落到导流体Ⅱ内壁上,由于导流体Ⅱ内腔为倒圆锥形,因此其沿锥面向下流动,实现了二次换热的换热面积提高以及二次换热时使水流流速变慢的目的。由于热水在塔体内进行了两次充分换热,换热后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排出的大气中。通过建设一个塔体即可满足循环冷却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 2.导流体Ⅰ 3.进水管路 4.喷头 5.导流体Ⅱ 6.导流体Ⅲ 7.蓄水池 8.蒸汽出口 9.蒸汽扩散腔Ⅰ 10.蒸汽扩散腔Ⅱ 11.通孔Ⅰ 12.排水孔 13.通孔Ⅱ 14.蒸汽出口 15.输气管 16.排气口Ⅰ 17.排气管Ⅰ 18.三通 19.排气口Ⅱ 20.排气管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PUR热熔胶生产用循环冷却塔,包括塔体1,塔体1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8其下端设置有蓄水池7,还包括:圆锥形的导流体Ⅰ 2,其设置于塔体1内,其下端与塔体1的内壁相连接,导流体Ⅰ 2的外端与塔体1的内壁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Ⅰ 11;导流体Ⅱ 5,其位于导流体Ⅰ 2的下端,呈倒圆锥结构,其上端与塔体1的内壁相连接,导流体Ⅱ 5内形成倒圆锥形的空腔,导流体Ⅰ 2与导流体Ⅱ 5相同轴,导流体Ⅱ 5的下端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排水孔12;进水管路3,其一端位于塔体1内,其另一端连接于反应釜的冷却水出水口,位于塔体1内的进水管路3的下端安装有喷头4,喷头4位于导流体Ⅰ 2的正上方。当换热后的热水通过进水管路3输送至塔体1内后,通过喷头4喷射到导流体Ⅰ 2上,由于导流体Ⅰ 2为锥形结构,热水流向导流体Ⅰ 2外锥面后其沿锥面向下流动,从而不但使水的换热面积得到增大,也使水的流速变低,从而使换热效率得以提高。初次换热后的热水流到导流体Ⅰ 2下端后通过通孔Ⅰ 11向下落,其落到导流体Ⅱ 5内壁上,由于导流体Ⅱ 5内腔为倒圆锥形,因此其沿锥面向下流动,实现了二次换热的换热面积提高以及二次换热时使水流流速变慢的目的。由于热水在塔体1内进行了两次充分换热,换热后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8排出的大气中。通过建设一个塔体1即可满足循环冷却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换热效率。

还包括导流体Ⅲ 6,其位于导流体Ⅱ 5的下端,呈圆锥形结构,导流体Ⅲ 6下端与塔体1的内壁相连接,导流体Ⅰ2的外端与塔体1的内壁之间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Ⅱ 13,导流体Ⅲ 6与导流体Ⅱ 5相同轴。通过在导流体Ⅱ 5下方设置导流体Ⅲ 6,可以使排水孔12流出的热水沿导流体Ⅲ 6的锥面流动,实现了三级换热,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换热后的水通过通孔Ⅱ 13流入蓄水池7中。

进一步的,蒸汽出口8处的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出口14,导流体Ⅰ 2的下端与导流体Ⅱ 5的上端之间形成蒸汽扩散腔Ⅰ 9,导流体Ⅱ 5的下端与导流体Ⅲ 6的上端之间形成蒸汽扩散腔Ⅱ 10,蒸汽扩散腔Ⅰ 9处的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Ⅰ 16,蒸汽扩散腔Ⅱ 10处的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Ⅱ19,三通18的三个管口分别连接有输气管15、排气管Ⅰ 17以及排气管Ⅱ 20,输气管15的另一端连接于蒸汽出口14,排气管Ⅰ 17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口Ⅰ 16,排气管Ⅱ 20的另一端连接于排气口Ⅱ 19。设置排气口Ⅰ 16的目的是确保蒸汽扩散腔Ⅰ 9处的水蒸气可以顺利排出,设置排气口Ⅱ 19的目的是确保蒸汽扩散腔Ⅱ 10处的水蒸气可以顺利排出,排气口Ⅰ 16处排出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Ⅰ 17经三通18流入输气管15,排气口Ⅱ 19处排出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Ⅱ 20经三通18流入输气管15,输气管15将蒸汽统一汇入蒸汽出口8处与在导流体Ⅰ2表面散热形成的水蒸气一并通过蒸汽出口8排入大气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