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仿古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1241发布日期:2019-03-30 07:58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电热仿古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仿古砖。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冬季供暖方式主要有暖气和空调,这两种方式虽然可以起到很好的供暖效果,可是长期在室内使用暖气和空调,室内的环境变得比较沉闷和干燥。所以人们研究出了发热地板和发热瓷砖,将发热系统设置在地板和瓷砖内,但是安装更换不方便,而且耗能较高。

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结构,以替代现有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安全性高的电热仿古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仿古砖,所述电热仿古砖设有金属层、电热层、保温层及密封层,所述电热层包括插头、用于散发热量的发热线缆、用于收容其他插头的插孔及用于控制温度的温控器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仿古砖,所述电热层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线缆的线卡。所述线卡的底部设有粘贴面,通过所述粘贴面粘贴在电热仿古砖的电热层的下底面,将发热线缆卡扣于所述线卡内。所述电热层采用低温辐射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所述电热层采用石墨烯电热板、碳晶电热板、石墨烯炭晶电热板化为热能。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层。所述密封层安装于电热仿古砖的周缘,其采用刚性的瓷砖条,使电热层及保温层不再受力。所述密封层的侧壁设有引线孔,供电热层的插头或插孔从其引线孔中穿过。所述金属层的幅面长宽小于电热仿古砖背面的幅面尺寸10mm,所述电热层的幅面长宽尺寸小于电热仿古砖背面的幅面尺寸3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仿古砖铺贴完成并将相应的插头与插孔串联完成之后,将最末端的插头或插孔连接在控制其温度的温控器上,所述电热仿古砖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安装更换方便,接头有防脱,防漏电处理,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仿古砖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仿古砖的电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具体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仿古砖1,所述电热仿古砖1从背面向上依次设有金属层7、电热层5、保温层4,所述电热仿古砖1的周边设有密封层2,以取得防水降潮的技术效果。

所述电热层5采用低温辐射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热层5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一小部分损失外,绝大部分被转化成热能。所述电热层5还可以采用石墨烯电热板或碳晶电热板或石墨烯炭晶电热板,其发热效果是相同的。其中,所述电热层5包括与其他连接头插接的插头51、用于散发热量的发热线缆52、用于固定所述发热线缆52的线卡53、用于收容其他插头51的插孔54及用于控制温度的温控器(未图示)组成。所述线卡53通过底部的粘贴面(未图示)粘贴在电热仿古砖1的电热层5的下底面56,将发热线缆52卡扣于所述线卡53内,可有效防止发热线缆52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位移或者挤压所述发热线缆52而对其造成损伤。将每一块电热仿古砖1的发热线缆52相互串联并通过温控器(未图示)控制其温度。

所述保温层4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层,其防止热量向另一侧散失。

所述金属层7位于所述电热仿古砖1的最下方,可有效防止电热仿古砖1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短路现象。

所述密封层2采用刚性的瓷砖条,使电热层及保温层不再受力,从而使产品不会下陷变形。所述密封层2的侧壁设有引线孔3,供电热层5的插头51或插孔54从其引线孔3中穿过。

所述金属层7的幅面长宽均小于电热仿古砖1背面的幅面尺寸10mm;所述电热层5的幅面长宽尺寸均小于电热仿古砖1背面的幅面尺寸3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热仿古砖1铺设方法如下:每块砖在铺贴连接时,不仅要保证电热仿古砖1与电热仿古砖1之间的平整,而且还需要将其中一块电热仿古砖1的插头51插入另一块砖的插孔54内,才会起到防漏电作用。所有电热仿古砖1铺贴完成并将相应的插头51与插孔54串联完成之后,将最末端的插头51或插孔54连接在温控器上,控制其温度。

本实用新型电热仿古砖1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增加了电热仿古砖1铺设后的承压性,使得产品不会下陷变形;保温层可有效地保证产品的保温、节能、降耗的效果;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安装更换方便,接头有防脱,防漏电处理,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更换方便简单,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