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1708发布日期:2019-01-08 22:1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燃气壁挂炉考虑到排烟、防雨、防冻、增加能耗等要求都只能安装于室内,为了便于燃烧后的废气顺利排出,壁挂炉在室内的安装位置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安装在通气良好的厨房、阳台、设备间等场所。即使这样仍会存在燃气泄漏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风险。提供一款可以安装于室外且能保证其正常工作同时保证使用安全的燃气壁挂炉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室内的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在室外使用时保证其正常工作,节省室内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包括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所述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包括壳体、设置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下端的供暖水出口、生活热水出口、燃气入口、自来水入口和供暖回水口,还包括设置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顶部的风机和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层,所述保温层内设置有螺旋缠绕的电热丝,所述供暖水出口内设置有用于监测供暖热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或温控器,所述烟囱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雨雪进入的电磁阀门,所述风机、电热丝、温度传感器或温控器和电磁阀门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两层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螺旋式缠绕设置于两层所述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制器背侧固定设置有便于固定安装于室内墙上的安装件。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包括用于固定于墙上第一连接件和用于与所一连接件适配快接的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丝的直径为0.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增加硅酸铝陶瓷纤维构成的保温层,加强燃气采暖热水炉的保温、防冻效果,减小壁挂炉运行时的能耗;

2、通过电加热丝由控制器控制工作,进一步合理保温,解决燃气采暖热水炉在停气的情况下原来的防冻系统不能启动时的防冻问题;

3、为了防止有雨雪通过烟囱进入到燃气采暖热水炉内,在烟囱上加设电磁阀门,此阀门的开关与闭合由主控制器控制,当燃气采暖热水炉风机运行时,主控制器控制电磁阀门打开,当燃气采暖热水炉风机停止时,主控制器控制电磁阀门关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供暖水出口;3-风机;4-烟囱;5-保温层;6-电热丝;7-温度传感器;8-电磁阀门;9-主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室外式高端智能燃气热水炉,包括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所述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包括壳体1、设置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下端的供暖水出口2、生活热水出口、燃气入口、自来水入口和供暖回水口,还包括设置于燃气采暖热水炉本体顶部的风机3和烟囱4,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5,所述保温层包括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层,所述保温层内设置有螺旋缠绕的电热丝6,所述供暖水出口2内设置有用于监测供暖热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或温控器),所述烟囱4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雨雪进入的电磁阀门8,所述风机3、电热丝6、温度传感器7和电磁阀门8分别与主控制器9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5包括两层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层,所述电热丝6螺旋式缠绕设置于两层所述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层之间。所述电加热丝的直径为0.2mm。

根据需要,所述主控制器9背侧固定设置有便于固定安装于室内墙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用于固定于墙上第一连接件和用于与所一连接件适配挂接的第二连接件。

电热丝6的工作状态由主控制器9控制,当供暖出水口2上的供水温度低于4℃时,主控制器控制电热丝开始加热,加热7分钟,停止3分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节加热及停止时长),并且不停周期循环。当供暖出水口2上的供水温度高于6℃时,电加热丝停止工作。通过电热丝加热可以解决燃气采暖热水炉在停气的情况下原来的防冻系统不能启动时的防冻问题。

电磁阀门8的开关与闭合由主控制器9控制,当燃气采暖热水炉风机运行时,主控制器9控制电磁阀门8打开,当燃气采暖热水炉风机停止时,主控制器9控制电磁阀门8关闭,有效在工作状态时防止雨雪通过烟囱进入到燃气采暖热水炉内。

上述涉及的电器元件的具体结构以及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接的毫无意义的确定选择具体型号使用的,在此未过多的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