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包夹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669发布日期:2019-01-15 22:5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感温包夹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包夹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感温包装配大部分都是扣盖式结构,装配过程较为繁琐,且需要使用线扎进行紧固。此外,扣盖式结构加工不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卡扣容易遭到破坏,使用寿命较差,更换成本较高,装拆均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温包夹和空调器,能够简化感温包的安装固定,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装拆快速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包夹,包括安装槽和分别连接在安装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部。

优选地,安装槽的截面为优弧形。

优选地,钩挂部包括连接段和挂钩,连接段的一端连接至安装槽的槽壁,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至挂钩。

优选地,连接段为直条形,位于安装槽两侧的连接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连接段为直条形,位于安装槽两侧的连接段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夹角,夹角的尖端远离安装槽。

优选地,挂钩为弧形。

优选地,挂钩为优弧形。

优选地,感温包夹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感温包夹采用ABS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感温包夹,该感温包夹为上述的感温包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温包夹,包括安装槽和分别连接在安装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部。在安装感温包时,可以将感温包固定在安装槽内,然后将感温包夹的安装槽两侧的钩挂部钩挂在网罩、感温包架或者是其它壳牢固的地方,由于两个钩挂部位于安装槽的两侧,可以通过安装槽的槽壁对钩挂部形成一定的拉力,使得钩挂部牢固地钩挂在上述结构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装拆效率高,成本较低,能够保证感温包稳定地固定在预设位置,且不会对保温包位置设置造成限制,保温包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温度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温包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温包夹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安装槽;2、连接段;3、挂钩;4、感温包。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感温包夹包括安装槽1和分别连接在安装槽1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部。

在安装感温包时,可以将感温包4固定在安装槽1内,然后将感温包夹的安装槽1两侧的钩挂部钩挂在网罩、感温包架或者是其它壳牢固的地方,由于两个钩挂部位于安装槽1的两侧,可以通过安装槽1的槽壁对钩挂部形成一定的拉力,使得钩挂部牢固地钩挂在上述结构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装拆效率高,成本较低,能够保证感温包4稳定地固定在预设位置,且不会对感温包4的位置设置造成限制,感温包4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温度测量。

优选地,安装槽1的截面为优弧形,当感温包4安装到安装槽1内时,能够利用安装槽1的形变使得开口张开,从而使得感温包4能够卡入安装槽1内,当感温包4卡入安装槽1内后,安装槽1的侧壁形变回弹,开口收缩,将感温包4锁紧在安装槽1内,保证了感温包4在安装槽1安装结构的稳固性,可以有效防止感温包4从安装槽1内脱出。

钩挂部包括连接段2和挂钩3,连接段2的一端连接至安装槽1的槽壁,连接段2的另一端连接至挂钩3。该连接段2能够加长挂钩3与安装槽1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方便将挂钩3钩挂在合适的地方。优选地,连接段2的长度能够调节,从而可以保证挂钩3能够紧固地固定在安装位置处。

连接段2为直条形,位于安装槽1两侧的连接段2的延伸方向相同,可以使两个挂钩3之间具有最大的间距,不容易由于受到外力而发生形变,从安装位置处脱离,提高了钩挂部的可靠性。

优选地,连接段2为直条形,位于安装槽1两侧的连接段2的延长线之间形成夹角,夹角的尖端远离安装槽1。挂钩3和安装槽1分别位于连接段2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当挂钩3钩挂在安装结构上时,会对安装槽1形成一定的挤压作用力,从而使得安装槽1的开口进一步收缩,将感温包4更加稳定地固定在安装槽1内。

挂钩3为弧形。

优选地,挂钩3为优弧形,由于网罩的格栅结构一般为圆柱形,因此挂钩3采用优弧形,不仅可以保证挂钩3与网罩之间形成更加良好的配合,而且当挂钩3钩挂在网罩上之后,挂钩3的开口会收缩,从而将网罩的格栅锁紧在挂钩3内,有效防止格栅从挂钩3脱离,提高了挂钩3的钩挂结构的可靠性。

感温包夹一体注塑成型,加工简单,成本更低。

感温包夹采用ABS材料制成。

上述的感温包夹体积较小,不占用空间,能够减小对其它结构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感温包夹,该感温包夹为上述的感温包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