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2229发布日期:2019-06-29 01:3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管道,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地暖从热媒介质上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大类,其中,水地暖是指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输送到地板下的地暖管,通过地板传热而实现采暖目的的一种取暖方式。地暖管作为水地暖中低温热水循环流动载体,直接影响着水地暖供暖效果。现有地暖管中应用最广的为PE-RT管(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ipe,耐热聚乙烯管),PE-RT管采用乙烯和辛烯共聚的方法,通过控制侧链的数量和分布得到独特的分子结构,提高了PE管(Polyethylene pipe,聚乙烯管)的耐热性,同时保留了PE管的良好柔韧性和惰性,并且耐低温(-40℃)、抗冲击性好、耐压性更好,无毒、无味、无污染,绿色环保,可回收。但是PE-RT不具有抑菌效果,水温上升后管内的细菌繁殖更为活跃,PE-RT管的热量也会传导到水泥中,导致制暖效果变差。但是由于柔性的PE-RT管在安装时需要弯曲,在弯曲处内外层出现热膨胀不一的情况,长期使用会导致弹性疲劳使得PE-RT管损坏,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不仅增强了PE-RT管道的耐压性及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包括:抗氧化层、纤维增强层、金属增强层、护套外层和陶瓷底层;所述纤维增强层套设在所述抗氧化层的外部,所述金属增强层通过热熔胶连接在所述纤维增强层和所述护套外层之间,所述陶瓷底层位于所述护套外层的中部以下,所述陶瓷底层中央具有半圆形孔道,所述护套外层位于所述半圆形孔道内,所述陶瓷底层的半圆形孔道内壁沿圆周间隔地设有多条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内设有设有导热金属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中,所述抗氧化层为涂覆有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功能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中,所述纤维增强层是添加玄武岩增强纤维、玻璃纤维与PE-RT材料共混构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中,所述护套外层为PE-RT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中,所述金属增强层为焊接铝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PE-RT的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耐低温冲击性能,在施工时管材不易受到冲击而破裂,使用寿命长;通过在管道内设置涂覆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层,防止管道腐蚀、提前氧化和细菌滋生。纤维增强层表面势能较弱,其分子运动受温度与压力影响不活跃,有效地牵制了PE-RT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传统PPR管道减少50%~60%,有效减少管道因热膨胀弯曲、变形等问题。金属增强层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PE-RT管道外部设有导热性差的陶瓷底层,减少管道水温向下方水泥地传导热量。更优地,在陶瓷底层内轴向地设有导热槽及导热金属条,将水管底部的热量更多地导入到上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的俯视图。

图1-2中,1-抗氧化层,2-纤维增强层,3-金属增强层,4-护套外层,5-陶瓷底层,6-导热金属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耐高压抗氧化节能PE-RT地暖管道,包括:抗氧化层1、纤维增强层2、金属增强层3、护套外层4和陶瓷底层5;所述纤维增强层2套设在所述抗氧化层1的外部,所述金属增强层3通过热熔胶连接在所述纤维增强层2和所述护套外层4之间,所述陶瓷底层5位于所述护套外层4的中部以下,所述陶瓷底层5中央具有半圆形孔道,所述护套外层4位于所述半圆形孔道内。所述陶瓷底层5的半圆形孔道内壁沿圆周间隔地设有多条导热槽。所述导热槽内设有设有导热金属条6。导热金属条6将水管底部的热量更多地导入到上层。降低了升温所需的单位能耗。所述抗氧化层1为涂覆有抗氧化剂的抗氧化功能层。所述纤维增强层2是添加玄武岩增强纤维、玻璃纤维与PE-RT材料共混构成。所述护套外层4为PE-RT材料层。所述金属增强层3为焊接铝层。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