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0294发布日期:2019-03-08 17:59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秸秆经破碎成细屑并与胶水混合后可以制备成竹木复合压缩板,用于各种木质家具板材的加工。部分已粉碎秸秆含水率较高,在将已粉碎秸秆与胶水混合之前需要对已粉碎秸秆进行烘干。目前,在对秸秆干燥时基本是将秸秆摊开进行晾晒,这样效率低且需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受场地和天气影响较大,并且占地面积较大。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秸秆烘干设备虽然占地面积较小,但是秸秆在烘干室内不能翻动,进而会使烘干效率降低,而且在对含尘土较多的秸秆进行干燥时,尘土会溢出烘干室,进而会污染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秸秆烘干设备,在对已粉碎秸秆进行烘干时烘干效率高,且在烘干过程中已粉碎秸秆中含有的灰尘不会溢出烘干筒,而且方便清洗和更换第一布袋、第二布袋与过滤筛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烘干设备,包括用于烘干秸秆且竖直的烘干筒,烘干筒左下侧固定有储存已粉碎秸秆且竖直的储料筒,储料筒底端通过其上设置第一阀门的出料管与混合室相连,混合室左侧面通过第一管道与罗茨鼓风机相连,混合室右侧面通过其上设置固体流量计的第二管道与烘干筒顶端相连,第二管道末端竖直设置且伸入烘干筒内;烘干筒顶面开有排气口,烘干筒顶面在排气口位置处通过第一螺纹连有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排气筒,排气筒上部外侧壁开有向内凹陷且用于放置第一弹性环的第一凹槽,第一弹性环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径小于排气筒外径,排气筒顶端套设有第一布袋,第一弹性环套设于第一布袋外侧面并固定于第一凹槽内,排气筒顶端在第一布袋顶面还设有顶盖;烘干筒内设有搅拌部件;烘干筒顶面开有水蒸气出口,烘干筒顶面在水蒸气出口位置处通过第二螺纹连有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水蒸气管道连接筒,水蒸气管道连接筒底端固定有过滤筛网,水蒸气管道连接筒上部通过第三螺纹连有其上设置第二阀门和抽气泵的水蒸气管道,水蒸气管道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布袋;烘干筒底端连有其上设置第三阀门的出料斗;烘干筒外侧壁包覆有保温层,保温层外侧壁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外固定有保护罩。

进一步地,第二管道末端边缘一体设有向外均匀扩展的进料导壁。

进一步地,搅拌部件包括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与处于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桨叶,搅拌轴中心线与烘干筒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多个搅拌桨叶均匀固定于搅拌轴上,电机设置于烘干筒顶面相应位置处。

进一步地,水蒸气管道末端外侧壁开有向内凹陷且用于放置第二弹性环的第二凹槽,第二弹性环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径小于水蒸气管道外径,水蒸气管道末端套设有第二布袋,第二弹性环套设于第二布袋外侧面并固定于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储料筒上部呈圆柱形状,储料筒下部呈倒锥形状。

进一步地,烘干筒上部呈圆柱形状,烘干筒下部呈倒锥形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筒内设有搅拌部件,已粉碎秸秆在烘干筒内进行烘干的过程中,搅拌部件能对已粉碎秸秆进行搅拌,因而烘干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排气筒上部外侧壁开有向内凹陷且用于放置第一弹性环的第一凹槽,第一弹性环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径小于排气筒外径,排气筒顶端套设有第一布袋,第一弹性环套设于第一布袋外侧面并固定于第一凹槽内,水蒸气管道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布袋,这样储料筒内的已粉碎秸秆在进入烘干筒后,已粉碎秸秆中含有的部分灰尘随着高压惰性气体经过排气筒并吸附到第一布袋上,已粉碎秸秆在烘干筒内烘干的过程中,已粉碎秸秆中含有的少量灰尘随水蒸气经过水蒸气管道并吸附到第二布袋上,因而在烘干过程中已粉碎秸秆中含有的灰尘不会溢出烘干筒;

3、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筒顶面开有排气口,烘干筒顶面在排气口位置处通过第一螺纹连有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排气筒,排气筒上部外侧壁开有向内凹陷且用于放置第一弹性环的第一凹槽,第一弹性环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径小于排气筒外径,排气筒顶端套设有第一布袋,第一弹性环套设于第一布袋外侧面并固定于第一凹槽内,这样当本秸秆烘干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将排气筒从烘干筒顶面旋拧拆卸下来,并将第一弹性环从排气筒上卸下,然后清洗或更换第一布袋,因而方便清洗和更换第一布袋;

4、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筒顶面开有水蒸气出口,烘干筒顶面在水蒸气出口位置处通过第二螺纹连有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水蒸气管道连接筒,水蒸气管道连接筒底端固定有过滤筛网,水蒸气管道连接筒上部通过第三螺纹连有其上设置第二阀门和抽气泵的水蒸气管道,水蒸气管道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布袋,这样当本秸秆烘干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将水蒸气管道从水蒸气管道连接筒上部旋拧拆卸下来,并将第二布袋从水蒸气管道末端拆卸下来,然后清洗或更换第二布袋,因而方便清洗和更换第二布袋,将水蒸气管道连接筒从烘干筒顶面旋拧拆卸下来,然后清洗或更换过滤筛网,因而方便清洗和更换过滤筛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省略保温层、感应线圈与保护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布袋套设于排气筒顶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布袋套设并固定于排气筒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水蒸气管道连接筒、水蒸气管道、第二阀门、抽气泵、过滤筛网与第二布袋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烘干筒、保温层、感应线圈与保护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烘干筒,2、储料筒,3、第一阀门,4、出料管,5、混合室,6、第一管道,7、罗茨鼓风机,8、固体流量计,9、第二管道,10、第一螺纹,11、排气筒,12、第一弹性环,13、第一凹槽,14、第一布袋,15、第二螺纹,16、水蒸气管道连接筒,17、过滤筛网,18、第三螺纹,19、第二阀门,20、抽气泵,21、水蒸气管道,22、第二布袋,23、第三阀门,24、出料斗,25、保温层,26、感应线圈,27、保护罩,28、进料导壁,29、电机,30、搅拌轴,31、搅拌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烘干秸秆且竖直的烘干筒1,烘干筒1左下侧固定有储存已粉碎秸秆且竖直的储料筒2,储料筒2底端通过其上设置第一阀门3的出料管4与混合室5相连,混合室5左侧面通过第一管道6与罗茨鼓风机7相连,混合室5右侧面通过其上设置固体流量计8的第二管道9与烘干筒1顶端相连,第二管道9末端竖直设置且伸入烘干筒1内,第二管道9末端边缘一体设有向外均匀扩展的进料导壁28;烘干筒1顶面开有排气口,烘干筒1顶面在排气口位置处通过第一螺纹10连有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排气筒11,排气筒11上部外侧壁开有向内凹陷且用于放置第一弹性环12的第一凹槽13,第一弹性环12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径小于排气筒11外径,排气筒11顶端套设有第一布袋14,第一弹性环12套设于第一布袋14外侧面并固定于第一凹槽13内,排气筒11顶端在第一布袋14顶面还设有顶盖(图中未显示);烘干筒1内设有搅拌部件;烘干筒1顶面开有水蒸气出口,烘干筒1顶面在水蒸气出口位置处通过第二螺纹15连有顶端和底端均开口的水蒸气管道连接筒16,水蒸气管道连接筒16底端固定有过滤筛网17,水蒸气管道连接筒16上部通过第三螺纹18连有其上设置第二阀门19和抽气泵20的水蒸气管道21,水蒸气管道21末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布袋22;烘干筒1底端连有其上设置第三阀门23的出料斗24;烘干筒1外侧壁包覆有保温层25,保温层25外侧壁缠绕有感应线圈26,感应线圈26外固定有保护罩27。

其中,搅拌部件包括由电机29驱动的搅拌轴30与处于搅拌轴30上的多个搅拌桨叶31,搅拌轴30中心线与烘干筒1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多个搅拌桨叶31均匀固定于搅拌轴30上,电机29设置于烘干筒1顶面相应位置处。

其中,水蒸气管道21末端外侧壁开有向内凹陷且用于放置第二弹性环(图中未显示)的第二凹槽(图中未显示),第二弹性环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内径小于水蒸气管道21外径,水蒸气管道21末端套设有第二布袋22,第二弹性环套设于第二布袋22外侧面并固定于第二凹槽内。

其中,储料筒2上部呈圆柱形状,储料筒2下部呈倒锥形状;烘干筒1上部呈圆柱形状,烘干筒1下部呈倒锥形状,这样方便已粉碎秸秆的下料与已烘干秸秆的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储料筒2内的已粉碎秸秆经出料管4进入混合室5,同时罗茨鼓风机7中的高压惰性气体经第一管道6进入混合室5,混合室5内的已粉碎秸秆与高压惰性气体在混合室5内混合均匀,且已粉碎秸秆均匀分布于高压惰性气体中,已粉碎秸秆与高压惰性气体的混合物流经第二管道9并进入烘干筒1内,高压惰性气体从排气筒11溢出,已粉碎秸秆下落到烘干筒1内,且已粉碎秸秆与高压惰性气体的混合物中的部分灰尘在烘干筒1内随高压惰性气体经过排气筒11并吸附到第一布袋14上,并且已粉碎秸秆与高压惰性气体的混合物经过第二管道9上的固体流量计8时,固体流量计8检测经过第二管道9的已粉碎秸秆的质量流量,当进入烘干筒1内的已粉碎秸秆达到一定质量后,关闭顶盖、第一阀门3和罗茨鼓风机7,并启动搅拌部件,并且打开第二阀门19和抽气泵20,同时使感应线圈26通电,这样烘干筒1温度升高,已粉碎秸秆在烘干筒1内被搅拌且同时被烘干,产生的水蒸气在抽气泵20的抽力作用下经过水蒸气管道21连接筒16与水蒸气管道21并排到周围空气中,过滤筛网17防止已粉碎秸秆进入水蒸气管道21,少量灰尘随水蒸气经过水蒸气管道21并吸附到第二布袋22上,烘干一段时间后,关闭搅拌部件、第二阀门19和抽气泵20,且打开顶盖,并使感应线圈26断电,然后打开第三阀门23,已烘干秸秆从出料斗24处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固体流量计8为从市场上购买的成熟产品,本实用新型只是用固体流量计8测量经过第二管道9的已粉碎秸秆的质量流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