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4158发布日期:2019-06-29 01:4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烘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料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机是同向运动过程中随系统设温度降低后水蒸气返备回物料的问题;在烘干过程中,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

在对纺织布料进行烘干时需要使用到烘干机,现有的烘干机在使用时,将布料放入小车内,推入烘干箱进行烘干,从而导致内部布料烘干效果不好,容易使布料产生褶皱,这样导致纺织布料的质量,大大降低了纺织布料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烘干机的实用性。

针对上述问题,有待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料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布料烘干机,包括输送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一组输送箱,所述输送箱相互靠近一侧的四角均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输送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穿过输送箱的侧壁且与转动杆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轮,四角的转动轮通过设置在其外表面的履带传动连接,两条履带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挂杆,所述挂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凸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转动杆,从而使转动杆外表面的履带进行转动,带动履带之间的挂杆,使工作人员在对布料进行烘干时,将布料悬挂在挂杆之上,避免了传统烘干机对布料进行烘干时成堆烘干,导致内部布料烘干不足,同时出现褶皱现象,通过在挂杆的外表面设置凸块能够增加布料和挂杆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布料掉落到地面,提高布料的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热箱,所述烘干箱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穿过烘干箱且传动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烘干箱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气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带动隔热板,使隔热板底部的加热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热杆和其底部的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第三导热板进行转动,使热量更加均匀,并通过风扇从通气孔吹出,从而对布料进行烘干,通过设置隔热箱和隔热隔热板可以防止加热装置在进行加热时产生的热量对烘干箱顶部的第一电机造成损害,保护工作器材。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器,所述发热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热杆,所述传热杆的底部贯穿隔热箱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传热杆,所述传热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发热器,发热器产生的热能通过传热杆、第一导热板、第二导热板和第三导热板进行传递,从而对烘干装置底部的布料进行有效的烘干。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箱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呈矩形,所述通气孔的内侧铰接有均匀分布的折页,所述折页的可调节角度为0度至180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通气孔和折页配合,当该装置在运行时将折页角度调整为60-150之间,有利于热量的导出,同时不用角度的对布料进行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当该装置不运行时,将折页调整至0度或180度,使通气孔完全闭合,避免该装置在闲置时灰尘进入烘干箱内导致仪器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集气装置包括集风箱,所述集风箱内腔中部铰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扇叶,且依次两个扇叶之间呈90度设置,所述集风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其一端的转轴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集风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风管,所述集风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三电机,带动转动轴,从而使转动轴四周的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对布料在进行烘干时产生的气体进行吸收,避免有害气体流入工作室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作为优选,所述集风罩呈上小下大的梯形设置,所述输送箱顶部的内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呈三角形,所述集风罩的底部与缺口的顶部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集风罩的宽度与缺口相同,所述集风罩的长度大于两个输送箱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两个缺口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集气罩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矩形能够使该集风罩能够更多的对烘干时产生的气体进行吸收,提高该集气装置的吸收效率,通过开设缺口,能够避免气体在烘干区内聚集,形成堵塞,有利于气体的疏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主视剖面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输送装置;101、输送箱;102、转动杆;103、第一电机;104、转动轮;105、挂杆;106、凸块;107、缺口;108、履带;2、烘干装置;201、烘干箱;202、隔热箱;203、支撑板;205、风扇;207、第二电机;208、隔热板;3、加热装置;301、发热器;302、传热杆;303、第一导热板;304、第二导热板;305、第三导热板;4、通气孔;401、折页;5、集气装置;501、集风箱;502、转动轴;503、扇叶;507、第三电机;504、集风管;505、集风罩;50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包括输送装置1和烘干装置2,输送装置1包括一组输送箱101,输送箱101相互靠近一侧的四角均铰接有转动杆102,输送箱10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3,第一电机103的转轴穿过输送箱101的侧壁且与转动杆102传动连接,转动杆10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轮104,四角的转动轮104通过设置在其外表面的履带108传动连接,两条履带108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挂杆105,启动第一电机103,带动转动杆102,从而使转动杆102外表面的履带108进行转动,带动履带108之间的挂杆105,使工作人员在对布料进行烘干时,将布料悬挂在挂杆105之上,避免了传统烘干机对布料进行烘干时成堆烘干,导致内部布料烘干不足,同时出现褶皱现象,挂杆10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凸块106,凸块106能够增加布料和挂杆105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布料掉落到地面,提高布料的生产效率。

如图2所示,烘干装置2包括烘干箱201,烘干箱20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热箱202,烘干箱20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03,支撑板2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扇205,烘干箱2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07,第二电机207的转轴穿过烘干箱201且传动连接有隔热板208,启动第二电机207,带动隔热板208,使隔热板208底部的加热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热杆302和其底部的第一导热板303、第二导热板304和第三导热板305进行转动,使热量更加均匀,并通过风扇205从通气孔4吹出,从而对布料进行烘干,通过设置隔热箱202和隔热隔热板208可以防止加热装置3在进行加热时产生的热量对烘干箱201顶部的第一电机103造成损害,保护工作器材。

如图3所示,隔热板20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包括发热器301,发热器3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传热杆302,传热杆302的底部贯穿隔热箱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传热杆302,传热杆3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热板303,第一导热板30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热板304,第二导热板3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热板305。启动发热器301,发热器301产生的热能通过传热杆302、第一导热板303、第二导热板304和第三导热板305进行传递,从而对烘干装置2底部的布料进行有效的烘干。

如图4所示,烘干箱201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孔4,通气孔4呈矩形,通气孔4的内侧铰接有均匀分布的折页401,折页401的可调节角度为0度至180度,通过安装通气孔4和折页401配合,当该装置在运行时将折页401角度调整为60-150之间,有利于热量的导出,同时不用角度的对布料进行烘干,提高烘干效率,当该装置不运行时,将折页401调整至0度或180度,使通气孔4完全闭合,避免该装置在闲置时灰尘进入烘干箱201内导致仪器损坏。

如图1和图2所示,烘干箱201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集气装置5,集气装置5包括集风箱501,集风箱501内腔中部铰接有转动轴502,转动轴50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扇叶503,且依次两个扇叶503之间呈90度设置,集风箱5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507,第三电机507通过其一端的转轴与转动轴502传动连接,集风箱5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风管504,集风管5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风罩505,集风罩50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506。启动第三电机507,带动转动轴502,从而使转动轴502四周的扇叶503进行转动,从而对布料在进行烘干时产生的气体进行吸收,避免有害气体流入工作室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集风罩505呈上小下大的梯形设置,输送箱101顶部的内侧开设有缺口107,缺口107呈三角形,集风罩505的底部与缺口107的顶部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集风罩505的宽度与缺口107相同,集风罩505的长度大于两个输送箱101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两个缺口107之间的距离。通过将集气罩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矩形能够使该集风罩505能够更多的对烘干时产生的气体进行吸收,提高该集气装置5的吸收效率,通过开设缺口107,能够避免气体在烘干区内聚集,形成堵塞,有利于气体的疏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