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434发布日期:2019-04-09 22:4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尤其是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炉底支架的下方有用来支撑整个电阻炉的炉底横梁,通常炉底横梁下方堆砌耐火砖作为支撑柱,或者是直接在炉柱下方设置封闭的铁板箱,并用混凝土进行浇筑,一方面固定炉柱,另一方面将炉底横梁放置在混凝土铁板箱的上方起到支撑的作用,但是,由于电阻炉在使用的时候炉底会有废料堆积,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但是上述方式都不便于人工进行清理炉底下方的废料,而且耐火砖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损坏,致使支撑柱松动、歪倒,而导致电阻炉报废,为此,需要定期更换耐火砖,不仅费时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废弃耐火砖的后续处理也带来很多污染问题。

因此,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被提出,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清理炉底废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该装置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清理炉底废料。

一种方便清理废料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包括炉头和炉体,所述炉体至少包括炉柱(1)和炉底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柱(1)设置在炉底支架(4)的两侧,且所述炉柱(1)在低于炉底支架(4)的部位设有支撑腿(5),所述炉底支架(4)的下方设有两根炉底横梁(3),所述炉柱(1)、炉底支架(4)以及炉底横梁(3)之间两两垂直设置,且所述炉底横梁(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5)上,所述炉底横梁(3)与支撑腿(5)和/或炉底支架(4)之间设有耐火砖层B(1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5)可以固定设置在炉柱(1)上或者最好是与炉柱(1)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腿(5)为块状体且至少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即所述支撑腿(5)在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为直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梯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炉柱(1)和/或炉底横梁(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或“T”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炉柱(1)在高于炉底支架(4)的部分上设有炉柱护板(6),所述炉柱护板(6)上设有耐火砖层A(7),所述炉柱护板(6)为柱状体且设有纵向的凹形卡槽,所述耐火砖层A(7)设有能够卡入上述的凹形卡槽内的凸起。

更进一步的,所述炉柱护板(6)上设有可卡于炉柱(1)的“工”字型或“T”字型口子上的联接件(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清理电阻炉炉底的废料,由于节约了大量耐火砖的使用,不仅节约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炉柱护板、炉柱和耐火砖层A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炉柱护板与炉柱间用联接件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炉柱,2是炉壁板,3是炉底横梁,4是炉底支架,5是支撑腿,6是炉柱护板,7是耐火砖层A,8是联接件,9是电极,10是耐火砖层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炉头和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柱1、炉壁板2和炉底支架4,所述炉柱1设置在炉底支架4的两侧,且所述炉柱1在低于炉底支架4的部位设有支撑腿5,所述炉底支架4的下方沿着炉壁板2的方向设有两根炉底横梁3,所述炉柱1、炉底支架4以及炉底横梁3之间两两垂直设置,且所述炉底横梁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5上,所述炉底横梁3与支撑腿5和/或炉底支架4之间设有耐火砖层B10,所述耐火砖层B16能够有效防止炉底物料的高温对支撑腿14的侵蚀,延长支撑腿14的使用时间,所述炉柱1和/或炉底横梁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或“T”字型,上述支撑腿5可以固定设置在炉柱1上,所述支撑腿5为块状体且至少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即所述支撑腿5在竖直方向,也就是沿着炉柱1中轴线方向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面与炉柱1固定连接,使得另一个面与炉柱1垂直,所述炉底横梁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5上。

实施例2: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支撑腿5与炉柱1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支撑腿5在竖直方向,也就是沿着炉柱1中轴线的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实施例3:参照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或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炉柱1在高于炉底支架4的部分上设有炉柱护板6,所述炉柱护板6上设有耐火砖层A7,所述炉柱护板6为柱状体且设有纵向的凹形卡槽,所述耐火砖层A7设有能够卡入上述的凹形卡槽内的凸起,所述炉柱护板6上设有可卡于炉柱1的“工”字型或“T”字型口子上的联接件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