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039发布日期:2019-05-07 21:3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热水废水,这些废水都直接通过下水道流走,热量被浪费掉,没有很好的被利用起来。特别是常用的洗头床,其用热水器加热水冲洗客人的头发,大量的热水冲洗后带着大量的热量从下水道流走,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为了回收利用废热水的热量,专利CN207383799U公开了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及节能洗头床,热水废水顺着进水阀进入外管和内管形成的环形空间。随着热水废水不断进入该空间,热水废水顺着外管内流向第二接口,从第二接口进入下水道。同时第三接口与水管相连,用于接入低温水,低温水顺着内管流向第四接口。低温水和热水废水通过内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将热水废水的热量回收用于加热低温水,吸收热能后的低温水可用于生活使用。

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回收利用了部分热量,但是仍然存在热交换效率低导致废热水的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部分热量通过外管逸散,进一步降低废热水的热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热回收组件;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热交换外管和设于热交换外管内的热交换内管;所述热交换外管的两端开口,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将开口密封的密封接头,密封接头的两端设有相互导通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内部接口与所述热交换内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热交换外管的两端延伸至外壳外,且热交换外管与外壳的连接处密封,热交换外管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废水进口接头和废水出口接头;所述外壳与热交换外管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可选地,所述保温材料与热交换外管之间设有真空保温层。

可选地,所述保温材料为玻璃纤维或石棉。

可选地,所述废水进口接头上设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端与废水进口接头连接,三通阀的另外两端上分别连接有进水阀和冲洗阀。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外管为钢丝软管,所述热交换内管为不锈钢波纹管。

可选地,与所述废水出口接头位于同一端的密封接头上依次连接有水流开关和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水流开关和电磁阀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的线路管。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内管与热交换外管之间相互平行地排布。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内管在热交换外管内呈螺旋状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废热水在热交换外管内流动,需要加热的水在热交换内管内反向流动吸收废热水的热量,将热交换内管设计为螺旋状,不仅增加了热交换面积,而且增加了冷水在热交换内管中的运行时间,即提供更充足的热交换时间,因而可以有效地提升热交换外管内废热水的热量利用率。

(2)在热交换外管与外壳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采用保温效果较好的玻璃纤维或石棉,降低了废热水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外管的逸散,还在保温材料与热交换外管之间设有真快保温层,进一步提升了阻热保温效果,降低废热水热量的流失。

(3)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制造成本低,各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维护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增加设置真空保温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热交换内管与热交换外管相互平行排布时的示意图。

图5是热交换内管呈螺旋状排布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热交换外管,3-热交换内管,4-密封接头,4a-内部接口,4b-外部接口,5-废水进口接头,6-废水出口接头,7-保温材料,8-真空保温层,9-三通阀,10-进水阀,11-冲洗阀,12-水流开关,13-电磁阀,14-线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高热交换效率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和设于外壳1内的热回收组件;所述热回收组件包括热交换外管2和设于热交换外管2内的热交换内管3;所述热交换外管2的两端开口,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将开口密封的密封接头4,密封接头4的两端设有相互导通的内部接口4a和外部接口4b,内部接口4a与所述热交换内管3的一端相连;所述热交换外管2的两端延伸至外壳1外,且热交换外管2与外壳1的连接处密封,热交换外管2的两端上分别设有废水进口接头5和废水出口接头6;所述外壳1与热交换外管2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材料7与热交换外管2之间设有真空保温层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材料7为玻璃纤维或石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废水进口接头5上设有三通阀9,三通阀9的一端与废水进口接头5连接,三通阀9的另外两端上分别连接有进水阀10和冲洗阀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外管2为钢丝软管,所述热交换内管3为不锈钢波纹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废水出口接头6位于同一端的密封接头4上依次连接有水流开关12和电磁阀1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水流开关12和电磁阀13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的线路管1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热交换内管3与热交换外管2之间相互平行地排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热交换内管3在热交换外管2内呈螺旋状排布。

工作原理如下:

进行热交换时,冲洗阀11关闭,外部热废水通过进水阀10、三通阀9和废水进口接头5进入热交换外管2,再由废水出口接头6流出;外部需要加热的冷水在热交换内管3中吸收热交换外管2中废热水的热量,温度升高后流出以供使用;由于热交换内管3设计为螺旋状,不仅增加了热交换面积,而且增加了冷水在热交换内管3中的运行时间,即提供更充足的热交换时间,因而可以有效地提升热交换外管2内废热水的热量利用率。

并且,在热交换外管2外填充有保温材料7,保温材料7采用保温效果较好的玻璃纤维或石棉,降低了废热水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外管2的逸散,还在热交换外管2与保温材料7之间设计了真空保温层8,进一步提升了阻热保温效果,降低废热水热量的流失。

维护清洗时,进水阀10关闭,冲洗阀11打开,外部高压冲洗水通过冲洗阀11进入热交换外管2中,对热交换外管2的内壁进行冲洗,最后通过废水出口接头6流出。

设置水流开关12和电磁阀13,当有水流经过水流开关12时,其产生信号控制电磁阀13打开,实现水流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