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流向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847发布日期:2019-03-22 19:4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流向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流向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5617772 A于2016年06月01日公开了一种新风过滤机,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风机的吸风端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新风过滤机还包括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风机的吹风端之间,且所述风机的吹风端朝向所述出风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工作噪声低的单流向新风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单流向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壳体的一端与进风接管相连通,壳体的另一端与出风接管相连通,风机位于进风接管与出风接管之间,壳体包括顶板和侧板,其结构特征是进风接管与风机之间设置有导流器,该导流器朝向进风接管的一端小,导流器朝向风机的另一端大。

进一步,所述导流器的横截面呈V形或U形。

进一步,所述导流器的两端分别与风机的两侧板相接。

进一步,所述导流器的两侧分别与顶板和侧板相接。

进一步,所述风机与进风接管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网,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取放过滤网的开孔,过滤网盖板遮盖在开孔上。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盖板的一侧设置有插脚,侧板上设置有插孔,插脚插装在插孔中。

进一步,所述插脚为二个以上,插孔与插脚对应设置。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侧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锁紧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孔为二个以上,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进风接管与风机之间设置有导流器,该导流器朝向进风接管的一端小,导流器朝向风机的另一端大;通过导流器能够分流进入到壳体内的气流,从而降低了本产品工作时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在风机与进风接管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网,侧板上设置有用于取放过滤网的开孔,过滤网盖板遮盖在开孔上;所述过滤网盖板的一侧设置有插脚,侧板上设置有插孔,插脚插装在插孔中;当需要清洁或更换过滤网时,拆卸过滤网盖板另一侧的锁紧螺钉,便可转动打开过滤网盖板,从而可以防止掉落过滤网盖板,提高了过滤网清洁或更换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工作噪声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顶板,2为风机,3为出风接管,4为导流器,5为进风接管,6为过滤网盖板,6.1为插脚,6.2为第一定位孔,7为侧板,7.1为插孔,7.2为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单流向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2,壳体的一端与进风接管5相连通,壳体的另一端与出风接管3相连通,风机2位于进风接管5与出风接管3之间,壳体包括顶板1和侧板7,进风接管5与风机2之间设置有导流器4,该导流器4朝向进风接管5的一端小,导流器4朝向风机2的另一端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器4的横截面呈V形或U形。

所述导流器4的两端分别与风机2的两侧板相接。

所述导流器4的两侧分别与顶板1和侧板7相接。

所述风机2与进风接管5之间还设置有过滤网,侧板7上设置有用于取放过滤网的开孔,过滤网盖板6遮盖在开孔上。

所述过滤网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插脚6.1,侧板7上设置有插孔7.1,插脚6.1插装在插孔7.1中。

所述插脚6.1为二个以上,插孔7.1与插脚6.1对应设置。

所述过滤网盖板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2,侧板7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7.2,锁紧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6.2和第二定位孔7.2。

所述第一定位孔6.2为二个以上,第二定位孔7.2与第一定位孔6.2对应设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