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7847发布日期:2019-07-31 20:0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中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采暖季的建筑供热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国家“十三五”规划依旧在提倡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电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供热模式。能源消耗的增加也使得伴随产生的污染排放在增加,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文件。在节能减排的政策下,集中供热行业更是出现了很多节能产品和技术措施,为我国集中供热领域的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追求更高效的节能减排永远都是供热领域科研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传统的集中供热系统存在建设投资大、结构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供热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热系统,用于为用户端供热,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包括:

区域换热站;

一次管网,包括一次进水管道以及一次回水管道,所述一次进水管道和所述一次回水管道分别连接至所述区域换热站,一次进水管道高温水在换热器中换热后沿一次回水管道流出;

二次管网,包括二次回水管道以及二次进水管道,所述二次回水管道和所述二次进水管道分别连接至所述区域换热站,所述区域换热站对来自所述一次进水管道的高温水和来自所述二次回水管道的低温水进行换热,以致来自所述二次回水管道的水经所述区域换热站换热后升温并流入所述二次进水管道;以及

多个分布式混水机组,包括混水管道,所述混水管道连接至所述二次进水管道,并用于连接至所述用户端的回水管道,以致来自所述二次进水管道的水与来自所述用户端的回水管道的水在所述混水管道中混合,在所述混水管道中混合后的水能够流入所述用户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回水管道连接至所述分布式混水机组,所述分布式混水机组用于连接至所述用户端的回水管道,以致将来自所述用户端的回水管道的水与来自所述二次进水管道进行混合后对用户供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换热站还包括回水循环泵,与所述二次回水管道连接,用以提供将所述二次回水管道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区域换热站的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域换热站还包括稳压补水泵,连接至所述二次回水管道,用以向所述二次回水管道输送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热系统还包括水压测试装置,用以测试所述供热系统的水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混水机组还包括混水循环泵,与所述混水管道连接,用以提供将所述混水管道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用户端的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混水机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二次进水管道上的第一调节阀,用以调节由所述二次进水管道进入所述混水管道的水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混水机组还包括:第二调节阀,用于设置在所述混水管道与所述用户端之间,用以调节由所述用户端进入所述混水管道的水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热系统还包括电控装置,分别与所述热源、一次管网、区域换热站、二次管网、分布式混水机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电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描述的管道的连接指的是管道之间的流通,其包括直接的流通,也包括间接的通过其他元件实现流通。本申请中所描述的高温水、低温水并不限定水的具体温度值,只是表明高温水相对于低温水的温度较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系统100。该供热系统100可用于对用户端集中供热,例如,该供热系统100可以对城市住宅小区的单元楼用户进行集中供热,或对城镇住宅进行集中供热等。该供热系统100包括一次管网110、区域换热站120、二次管网130、及多个分布式混水机组140。

该供热系统100为用户端供热时,与热源连接,以接收来自热源的热量。热源可以为热电厂、供热锅炉、余热回收机组等。

区域换热站120中可以包括板式换热器121。可通过板式换热器121进行换热。

一次管网110包括一次进水管道111。一次进水管道111与区域换热站120连接。供热系统100为用户端供热时,一次进水管道111连接到热源,以接收来自热源的高温水。

二次管网130包括二次进水管道131和二次回水管道132。二次回水管道132和二次进水管道131分别连接至区域换热站120。供热系统100为用户端供热时,二次回水管道132连接至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

分布式混水机组140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对应不同的单元楼。分布式混水机组140包括混水管道141。供热系统100为用户端供热时,混水管道141连接二次进水管道131和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

上述供热系统100工作时,来自热源的高温水通过一次进水管道111流入区域换热站120。二次回水管道132接收来自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的低温水,并将来自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的低温水输送至区域换热站120。来自一次进水管道111的高温水和来自二次回水管道132的低温水在区域换热站120内进行换热。经换热后,来自二次回水管道132的水升温,并从二次进水管道131流入分布式混水机组140的混水管道141,同时,混水管道141接收来自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的低温水,以致来自二次进水管道131的水和来自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的水混合。

由于来自二次回水管道132的水升温后,从二次进水管道131流入分布式混水机组140的混水管道141,因此,从二次进水管道131流入混水管道141的水具有较高的温度,而来自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的水温度较低,来自二次进水管道131的水与来自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的水在混水管道141中混合后经用户端200的进水管道201流入用户端200进行供热,供热后的低温水经过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流入二次回水管道132。

上述供热系统100,可以通过提高二次进水管道132的水的温度,以提高供热温度。在提供的热量不减的情况下,由于供热温度提高,可以降低供热水流量,从而可以使得二次管网130的管道直径相对降低,进而达到节约建设投资的效果。另外,由于降低供热水流量,水流量减小,供热系统100输送热水时的阻力减小,进而能够提高耗电输热比(EHR),节省供热系统100的运行电耗。由于在每个单元楼前设置分布式混水机组140,从而可以利用单元楼前的混水泵进行单元楼的水力调节,进而方便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达到了节约建设投资和便于进行水力平衡调节的技术效果。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次管网110还包括一次回水管道112。供热系统100为用户端供热时,一次回水管道112分别连接区域换热站120和热源。来自一次进水管道111的高温水在区域换热站120中换热后降温,从一次回水管道112中流回到热源,从而可以对水进行循环利用。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次回水管道132连接至分布式混水机组140。供热系统100用于为用户端200供热时,分布式混水机组140连接至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来自用户端200的部分低温水可以经分布式混水机组140流入混水管道141,来自用户端200的剩余部分低温水可以流入二次网回水管道132,再从二次回水管道132流入区域换热站120进行换热。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域换热站120还包括回水循环泵150,该回水循环泵150提供的动力能够将二次回水管道132内的低温水输送到区域换热站120内,经区域换热站120对来自一次进水管道111的高温水和来自二次回水管道132的低温水进行换热后,可以使来自二次回水管道132的低温水升温,从而便于对用户端200供热。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域换热站120还包括稳压补水泵160。该稳压补水泵160与二次回水管道132连接。当供热系统100中的水压不足时,稳压补水泵160能够将水源的水输送至二次回水管道132内,以使该供热系统100的水压稳定。水源可以是自来水、地下水、储水水箱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热系统100还包括水压测试装置(未示出),该水压测试装置用以测试供热系统100的水压。水压测试装置可以为管道水压测试表、水压测试仪等。可以选择二次回水管道132中的一个或多个测试点进行测试。还可以在二次进水管道131、混水管道141或供热系统100中的其他位置选择测试点进行水压测试。若水压测试装置测试得到的结果为供热系统100的水压稳定,则稳压补水泵160无需向二次回水管道132输送水。若水压测试装置测试得到的水压值不足,则稳压补水泵160可以根据水压测试装置得到的水压值向二次回水管道132内输送水,以使供热系统100的水压稳定。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混水机组140还包括混水循环泵142。混水循环泵142与混水管道141连接,从而可以将混水管道141内的水输送到用户端200,以便为用户端200供热。混水循环泵142可以为无极变频循环泵。可以根据用户端200的供热需求来选择混水循环泵142的工作频率,以保证混水循环泵142能够满足水流量和扬程的要求。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混水机组140还包括第一调节阀143。该第一调节阀143设置在二次进水管道132上,用以调节由二次进水管道144进入混水管道141的水流量。第一调节阀143可以为手动调节阀,从而方便调节由二次进水管道144进入混水管道141的水流量,进而便于调节向用户端200供热的热量。当然,第一调节阀143还可以为自动调节阀。

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混水机组140还包括第二调节阀144。供热系统100为用户端200供热时,该第二调节阀144设置在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与混水管道141之间。若需要停止从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向混水管道141输送水,则关闭第二调节阀144即可。此外,第二调节阀144能够调节通过的水流量,从而便于调节从用户端200的回水管道202进入混水管道141的水流量,进而方便调节混水管道141混水后的水温,有利于后续调节供热系统100的水力平衡。其中,第一调节阀143在供暖初期时进行调节后,尽量保持不动,供热量的变化主要依靠第二调节阀144的自动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热系统100还包括电控装置(未示出)。电控装置分别与热源、一次管网110、区域换热站120、二次管网130以及分布式混水机组140中的一种或多种电控连接,从而可以便于控制供热系统100的工作。示例性地,可以将水压测试装置和稳压补水泵160分别与电控装置连接。水压测试装置测得的水压值可以传输给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可以将该水压值与预设水压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水压是否稳定。电控装置可以根据判断结果,从而控制稳压补水泵160是否向二次回水管道132输送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