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2375发布日期:2019-04-13 00:3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供热设备中不能使用粉状燃料,而需要使用固体成型燃料,该固体成型燃料将一种或几种原料预干燥后按照一定比例与粘结剂及水混合,采用成型机将其制成固体成型燃料再将其送入干燥机中进行干燥蒸发其中的水分,经干燥后的固体成型燃料即可投入燃烧炉中进行燃烧。

目前固体成型燃料的干燥设备主要包括卧式干燥机和立式干燥机两种,立式干燥机由于占用空间较小被广泛采用,当固体成型燃料进入立式干燥机内腔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依次经过立式干燥机的预热段、干燥段、冷却段到达出料口,通过预热段防止固体成型燃料在干燥段中受热开裂,并在干燥段内热风与固体成型燃料的接触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授权公告号为CN204678853U、授权公告日为2015.09.3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十字布风立式干燥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分为上部的预热料腔和下部的干燥腔,干燥腔中部设有纵向主风道和与纵向主风道连通的横向风道,纵向主风道的一端或两端为与热风管连通的进风口,横向风道包括前后两块布风板,布风板上设有多个通风孔,通过纵向主风道的进风口向纵向主风道和横向风道内供风,热风通过通风孔与相邻的横向风道之间通过的物料接触以对物料进行干燥,该立式干燥机通过封闭的风道能够提高热风的压力,并且通风孔的设置也可以使物料干燥更均匀,但是,该立式干燥机的预热段由于采用自然扩散的方式来将干燥段的热风引入预热段中对物料进行预热,物料在预热腔中受热不均,因此经过预热腔的物料会有一部分存在未预热良好的情况,因此这部分物料在进入干燥腔中时仍然有可能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干燥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料易开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干燥机的技术方案是:

立式干燥机包括壳体,壳体内的腔室包括预热段和干燥段,干燥段内设有多个干燥风道,各个干燥风道横向延伸且在纵向上间隔布置,相邻两干燥风道之间形成供物料通过的干燥空间,各个干燥风道上设有朝向干燥空间的干燥出风口,位于干燥段上侧的预热段内设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预热风道,相邻两预热风道之间形成供物料通过的预热空间,预热风道上与干燥空间对应位置处朝下开设有供干燥空间内的热气进入的预热进风口,预热风道上还设有朝向预热空间的预热出风口,干燥风道和预热风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预热段中设置预热风道,使干燥段流出的热气能够在预热风道内流动以使预热段内的气体流动更均匀,进而使经过预热段的物料预热更均匀,提高物料的预热效果,并且预热风道与干燥风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交,增加物料的周向受热面积,使物料受热更均匀,提高物料的干燥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料易开裂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物料的干燥效果,所述干燥风道和预热风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相交,使物料四周均受到热风的干燥,提高干燥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预热风道和干燥风道的布置,所述预热风道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干燥风道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可以将等长的预热风道和等长的干燥风道在壳体内间隔设置,方便预热风道和干燥风道的布置。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预热风道的加工,各个干燥风道和预热风道均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竖向板体以及设置在竖向板体顶部、将两竖向板体之间的空间封堵的封顶,两竖向板体和对应的封顶而形成中空墙体,中空墙体的内腔形成风道的过风空间,干燥风道和预热风道的出风口均设置在竖向板体上,采用与干燥风道同种结构的预热风道,提高预热风道和干燥风道的可移植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物料的预热效果,所述预热出风口和干燥出风口均网状阵列在对应的竖向板体上,使物料受热更均匀,提高物料的预热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该立式干燥机的稳定性,所述封顶呈屋脊状,当物料掉落在预热风道的封顶上能够在预热风道的封顶的引导下,落入相邻的预热风道之间的间隔中,避免物料落在预热风道顶部造成物料的破裂。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干燥段的结构,所述干燥风道的干燥进风口沿设置在干燥风道沿壳体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设有与各个干燥进风口连通并向各个干燥风道供风的配风箱,无需设置连通各个干燥风道的供气风道,简化干燥段的结构,方便热风机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干燥机的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排风机;3、配风箱;4、预热风道;5、预热封顶;6、干燥风道;7、进料口;8、出料口;9、干燥封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干燥机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立式干燥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7和出料口8,壳体1内腔从上到下依次分为进料段、预热段、干燥段、冷却段和出料段,待干燥的物料从进料口7进入立式干燥机中,依次经过进料段、预热段、干燥段、冷却段和出料段,进而从出料口8排出。本实施例中,待干燥物料为固体成型燃料,该固体成型燃料由煤粉、水和部分胶体混合而成,该固体成型物料通过预热段对其进行预先加热之后再进入干燥段中进行干燥,避免该固体成型燃料直接进入干燥段中迅速升温使固体成型燃料内的水分迅速蒸发进而造成固体成型燃料的碎裂,提高立式干燥机的良品率,并且避免固体成型燃料在干燥段热气流的作用下燃烧,提高该立式干燥机的安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立式干燥机除了能够干燥固体成型燃料之外,还可以干燥其他块状固体材料。

为了提高干燥段内热气流的均匀性以提高固体成型物料的干燥效果,本实施例中,干燥段内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干燥风道6,干燥风道6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根干燥风道6均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板体和设置在竖向板体顶部的干燥封顶9,干燥封顶9将干燥风道6的两竖向板体之间的空间封堵,本实施例中,干燥风道6的竖向板体均为网孔板,每个网孔板上的孔均构成干燥风道6的干燥出风口,壳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配风箱3,配风箱3均与每根干燥风道6沿其长度方向靠近配风箱3的一侧连通,其中,每根干燥风道6与配风箱3的连通口构成干燥风道的干燥进风口,配风箱3所产生的热风通过干燥进风口进入干燥风道6中,进而从干燥出风口排出,使热风吹入相邻的干燥风道6之间的间隔内,相邻的干燥风道6之间的间隔构成供物料通过的干燥空间,进入干燥段中的固体成型燃料落入相邻的干燥风道6之间的间隔中在干燥出风口排出的热风的风干作用下,蒸发固体成型燃料中的水分,待固体成型燃料从干燥段中脱出之后,固体成型燃料干燥完成,接着固体成型燃料落入冷却段中冷却之后从出料口8排出,干燥风道6的设置使干燥段热风的分布更均匀,提高对固体成型燃料的干燥效果。

固体成型燃料在预热段自由扩散的热风的吹动下,会存在固体成型燃料无法均匀预热的情况,预热不足或没有预热的固体成型燃料在落入干燥段中时仍然会存在开裂的可能,因此,本实施例中,预热段中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预热风道4,预热风道4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使预热风道4和干燥风道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垂直相交。每根预热风道4均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板体和设置在两竖向板体顶部的预热封顶5,预热封顶5将预热风道4的两竖向板体之间的空间封堵,本实施例中,竖向板体均为网孔板,每个网孔板上的孔均构成预热风道4的预热出风口,每根预热风道4的两竖向板体的底部间隔为敞口并与干燥空间保持连通以使干燥段内经过干燥之后尚有余温的热风进入预热风道4中,其中,预热风道4的两竖向板体的底部间隔构成预热进风口。干燥段中经过干燥作业之后尚有余温的热风一部分通过预热进风口进入预热风道4中,并从预热出风口排出到相邻的预热风道4之间的间隔中,相邻的预热风道4之间的间隔构成供物料通过的预热空间,进入预热风道4之间间隔内的固体成型燃料经过预热之后进而落入干燥段中干燥,预热段排出的废气通过设置在壳体1上的排风机2排出壳体1内。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预热风道4使预热段内的热风分布更均匀,进而使固体成型燃料预热更均匀,避免固体成型燃料的开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热风道4和干燥风道6也可以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预热风道4和干燥风道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可以相互平行,但是预热风道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要置于相邻的干燥风道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间隔中;预热风道4和干燥风道6也可以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任意角度。

本实施例中,每个干燥风道6的干燥封顶9和每个预热风道4的预热封顶5均呈屋脊状,干燥封顶9的下边沿与干燥风道6的两竖向板体顶部连接,预热封顶5的下边沿与预热风道4的两竖向板体顶部连接,两个预热封顶5的下边沿均与预热风道4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竖向板体顶部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具有相同结构的干燥风道6和预热风道4,在该立式干燥机制造的过程中,干燥风道6和预热风道4由于采用同种结构,可以一起加工,然后在固定到立式干燥机的对应安装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预热封顶5和干燥封顶9为水平板或弧面板固定在预热风道4及干燥风道6顶部上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